《想见你》终于要大结局了:如何才能从陈韵如变成黄雨萱?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伊心】
追了很久的《想见你》今晚终于要迎来大结局了,大家期待吗?
不知道是不是好结局,但私心里真的希望莫俊杰能和陈韵如在一起,李子维也能等黄雨萱长大后和她在一起,感觉这才是完美结局,就看导演和编剧愿不愿意成全了。
《last dance》上头的这段时间里,我们讨论过剧情的辗转波折、讨论过柯佳嬿姐姐的演技、讨论过许光汉的颜值,最近这几集的讨论开始越来越集中在陈韵如和黄雨萱的对比。
昨天,在上次安利这部电影的文章下面,有个读者的回复:
如何才能从陈韵如变成黄雨萱,这真是个好话题呀。
对于我们很多女孩来说,可能上学的时候就是陈韵如本人。
就以我自己而言,看到陈韵如的戏份其实很有共鸣。
她有暗恋的男孩,却不太敢和他做朋友,甚至不敢和他对视聊天,即便他主动要来和她建立友情;
她成绩很好,在班级里的存在感却很弱,因为她大部分时间里只会学习,极少参加班级活动,也很抵触和其他人成为朋友;
她用厚厚的刘海遮盖住眼睛,这样视线之内只有自己。
可黄雨萱有着和陈韵如一模一样的脸、一模一样的身材,却仿佛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这里真的要崇拜一下柯佳嬿的演技,在剧里一眼就能让大家分辨出陈韵如和黄雨萱的区别。
陈韵如眼神畏缩,走路的时候低着头,还有点驼背,用她同学的话来说,“她有点阴沉”。
但是黄雨萱自信又明媚,走在路上经常笑容灿烂、大步流星。
她喜欢打篮球,主动和前后左右的同学聊天,和他们都变成了朋友。
本来让陈韵如窒息的家庭,也被黄雨萱变成了温暖美好的一家人。
我们很多人觉得克服自卑的必经之路必须是变瘦变美、脱胎换骨,可看到黄雨萱和陈韵如的来回切换才发现,其实就算是一模一样的脸、一模一样的身材,也会因为笑容、神态、走姿、心境……的改变,而彻底变成另一个人。
难怪编剧说,这不是简单的爱情剧或者悬疑剧,而是关于“青少年认同”的故事。
看完这部剧才知道,认同自我、爱上自我,是真的可以让全部人生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的。
如何才能从自卑、低沉、失落的陈韵如,变成灿烂、阳光、自信的黄雨萱,我觉得这部剧展示了几个方法哟,分享给大家:
1.主动去拥抱爱
其实当黄雨萱穿越到陈韵如身上的时候,她俩面对的原生家庭是一样的。
妈妈是原来的妈妈,弟弟是原本的弟弟,舅舅也是对她本来就很温和、很慈爱的舅舅。
在陈韵如本来的认知里,爸爸妈妈都不爱他,甚至妈妈还是她的羞耻,因为妈妈以陪酒为生。
而弟弟则是“重男轻女”之下全家人的宝贝,所以陈韵如还要被弟弟欺负。
这是陈韵如本来的认知,也是她觉得“没有人爱我”的原因,但等黄雨萱去了她们家,因为黄雨萱本来的灵魂年龄就比陈韵如要成熟很多,所以黄雨萱理解她妈妈谋生的难处,理解妈妈陪酒的无奈,也理解妈妈对两个孩子深藏的爱。
因为黄雨萱的主动和热情,妈妈也开始经常主动拥抱去拥抱姐弟两人,开始表达深沉的爱意。
黄雨萱也理解了弟弟,理解了他作为一个青春期小男孩的叛逆。
大家都可以看到,自从黄雨萱穿越到陈韵如身上之后,一家人的关系有了很大的缓和,变得亲密和温柔了许多。
大家都学会了主动表达爱意,敞开心扉,温暖相拥。
而在那之前,陈韵如根本就不觉得弟弟和妈妈爱自己,甚至还因为弟弟和妈妈的东西突然集体消失,而惊慌地跑进大雨天的黑夜里,才不慎发生了最开始引起穿越的那场事故。
所以从黄雨萱和陈韵如截然不同的生活中,可以看到,也许有的时候我们需要主动去拥抱爱。
如果把自己封闭在一个自己假想的壳子里,我们也许永远没有办法知道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有多么的爱我们。
现在的我们,习惯了去抱怨原生家庭,习惯了将自己性格里最软弱、最“短板”的部分归结于原生家庭中的种种问题。
可是这次,或许我们可以像黄雨萱穿越回陈韵如身上一样,和青春期的自己来场对话,去理解一下原生家庭中我们父母身处的困境,也去主动说出那些深埋在心底的怨恨、渴望和真情。
主动去拥抱爱的时候,才会收获爱,否则真的会像陈韵如一样,失去妈妈和弟弟的真情告白时刻啦。
对待朋友、同学和同事或许是同样的道理,因为我们身边的人际关系都是我们自己态度的投射。
多多施予善意和友好,一定也会收获善意和友好的。
2.乐观与悲观间选择乐观
陈韵如是一个非常悲观的人,她无数次站在学校的天台上大声喊:“我恨这个世界,我想要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但是对于黄雨萱来说,即使她失去了她最爱的王诠胜,即使她很无奈的穿越到了陈韵如的身体里,在她的生活中似乎都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悲观的情绪。
就连空难发生之后的那两年里,她仍然拥有正常的工作与生活,没有被悲痛和绝望击垮,所以对于黄雨萱来说,乐观是一种选择。
而对于陈韵如来说,悲观是她的选择。
这是人的情绪倾向的问题,而这种倾向很容易影响我们对于整个人生对于全部生活的态度。
因为悲观,陈韵如觉得所有的人都不爱她,这个世界并不值得她活下去,甚至她都因此忽略了她优秀的成绩和身边珍贵的情意,而只看到了这个世界对她的残酷和轻慢。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类似的“情绪选择”。
有的人现在看到十天后会下雨就开始焦虑,而有的人则选择开开心心先过好当下,十天后的事情十天后再说呗,先过好今天再说!
有的人遇见沮丧的事情就会一直钻牛角尖,而有的人甩甩头发吃顿饭可能就把这件小事儿抛诸脑后了。
所以就算发生一模一样的事情,因为“情绪选择”的不同,整个人的心境都会截然不同。
我一直相信我们的情绪会在周围形成一个强大的磁场,就像“吸引力法则”一样。
习惯了乐观,会有越来越多的好事发生。
习惯了悲观,则会莫名其妙遇见更多的不顺。
所以呀,以后我们都努力选择乐观吧,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开心一点哟。
总之,不管在和何等境遇中,其实都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不仅仅要认同自我,还要包容、宠爱自我,如此一来才能度过自由快乐的一生呀!
这些文章也许会疗愈你:
1.分享这几个变开心的小方法:取悦自己,是一生的必修课!
2.我的2019:瘦了16斤,写了40万字,去了10个国家,还终于辞了职!
3.自律的生活真的很爽:每天学习6个小时,我是怎么做到的?
4.别生气啦,来看看这些治愈系综艺吧!
5.在家隔离的你,这几个好习惯急需养成!
6.怎么也舍不得删的3个app,因为它们足以开启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一波励志书单推荐:读书,是为了成为更好的人呀。
8.今天写写我这两年最爱的女孩,不夸张的说,我这条命都是她救回来的。
9.今天写写我的男朋友,哈哈哈。
10.哈,他不止是我的男朋友啊!
(↑点击标题直接阅读)
微博@伊心同学
豆瓣@伊心
微信公众号@伊心(y)
扫码关注伊心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