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之安魂曲》的观后感大全
《梦之安魂曲》是一部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艾伦·伯斯汀 / 杰瑞德·莱托 / 詹妮弗·康纳利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梦之安魂曲》精选点评:
●手法一般般,故事一般般。开头瘾君子对老妈咆哮砸门,卖掉了她的电视机换钱买白粉,只有这一段有杀伤力,令人发指。后面的都是慢慢折磨。生活中,有无数的瘾,它们都能让人癫狂,完全丧失迷失
●我想如果写一篇影评的话,题目叫做“吸毒的人没有春天”,当然从电影史论的角度讲,指出阿罗诺夫斯基和杨·斯凡克梅耶、汤姆·提克威之间的关系会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看完就觉得恶心,这就是导演要达到的效果。但是不觉得很高明。
●其实人和人的生活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分崩离析。欲望是快速的,惩罚却来日方长。
●流入血液。瞳孔放大。幻象幻听。达伦的广角、鱼眼、超大特写镜头都太过震撼,让人久久不能平静的电影。人是多么奇怪的物种,他们可以冷静思考,也可以为了那些神经末梢的电流而完全迷失自己。音乐更加绝了……跟电影配在一起非常非常压抑。达伦是天才!
●虽然并不血腥,并不恶心,但这是我这辈子,看过的最让人难受,最让我感到想要呕吐的电影……一部绝佳的电影,但我坚决不会再看第二遍。很矛盾么?看完你就理解我的感受了
●达伦几乎是用极端作者化的手段把电影语言翻新定义了一遍,富含设计感的镜头与音效精准无比地传达了一切情绪,无孔不入的灵气最终汇聚成张力难抵的炸裂观感。这种可怕的共鸣存在于我们生活走向的每一种可能性里,起止于欲望。活死人在梦过的美好里荡漾,宛如群魔乱舞。
●是我对常识的要求太高了么,剪辑和音乐再怎么优秀,也无法掩盖这只是一部禁毒宣传片的本质。沾染毒品与家破人亡本来就是强因果关系,由此带来的绝望本身可以预期。形式主义是一种精致的造作,尤其是没有实质的时候。
●太慘了...大晚上的真不該看這個
●活生生被切断的梦想
《梦之安魂曲》观后感(一):从迷梦走向死亡
只说说这个片名。梦是虚幻的欲望,而在古典音乐中,安魂曲是为亡者而作(最有名的大概要算莫扎特临时前写的那首),带有超度的意味。所以这个片名就很有意思,让人忍不住浮想联翩了。
《梦之安魂曲》观后感(二):安静的沉沦
也许故事的结局是残酷的现实和悲却。。
依然因为看到无力挣扎中满溢着的亲情,爱情和梦想而觉得温情四溢。
:假使日后患上年老综合症,定不要送我看医生。
《梦之安魂曲》观后感(三):电影也可以是毒药
推荐,推荐不要看
一点也不过瘾,只是头脑昏沉,四肢乏力,满面泪痕。让母亲和孩子们都遭受同样的痛苦,这样的编排有意义吗。
没看过此片的同学们,既知这是毒药,便不必尝试了。
《梦之安魂曲》观后感(四):哎嘛
摇晃的镜头,以人脸为焦点的拍摄手法立马让我想到Jigsaw Falling into Place的mv,我擦 ,我觉得这电影就是太黑色了;那种被欲望支配的歇斯底里,看着好有感触....
《梦之安魂曲》观后感(五):绝对的五颗星
表演令人叫绝,那个母亲演神了,看完后震撼,犹如当初看完《黑暗中的舞者》和《天生杀人狂》一样。
话说这片时十大禁片中最后看得一部,竟然也是最好的一部。最后就是那个配乐了,切合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