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鼓》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铁皮鼓》是一部由福尔克·施隆多夫执导,马里奥·阿多夫 / 安吉拉·温科勒 / 大卫·本奈特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铁皮鼓》精选点评:
●原以为只是部儿童视角二战影片,没想到居然是部科幻历史传奇伦理寓言……诡异的风格,诡异孤僻的Oscar。母亲和表舅的关系,惊人的Maria出现后的三角关系。各种诡异人物,马戏团的侏儒老人,侏儒女友,不知哪来的高帽乞者,玩具店犹太老板(初吻里演了Vic之父)……也许这世界本也就这么乱
●荒诞主义的经典,编剧的脑洞也是很大。
●我最喜欢的作家君特格拉斯的著名小说原著改编的经典电影
●没看过原著但是熟知情节,最症候性的点正是选择儿童演员而非侏儒演员扮演奥斯卡,以及删去原作45年之后的情节。叙事人奥斯卡的全知视点统领全片,而魔幻现实主义段落处理的非常好。毋庸置疑的是施隆多夫的左派立场。有些段落用了默片式的影像风格,只是可惜全片的处理仍是不统一。
●看得云里雾里。在一系列的荒诞背后,读不懂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无论是历史还是其他。而我在沉迷陀翁,几乎空不出时间去读《铁皮鼓》的小说。
●看过的最难过的电影之一,以致很多年来都不肯承认看过它。他令自己成为了侏儒,我令自己成为一个残缺的人。
●史上最黑暗的儿童片。
●整整看了十个小时的电影并不是为了什么。这才算初期新浪潮的尖峰吧。不追求形式主义美感的年代 能把讽刺做到淋漓尽致已算登峰造极的功力。但并不是特别喜欢 事件点太多的堆砌 让原本可以刺目的镜头显得异常没有情绪。小孩子从来都没这么简单 是小王子,是彼得潘。是德意志脆弱的当头一棒。 @2012-10-28 06:50:05
●纵使你如愿获得一具正太般永不长大的躯体,荒诞的世界还是终将赋予你一颗蜀黍般沧桑变态的心
●【B+】那个小孩子长得像安东尼霍普金斯+西蒙佩吉,神情太creepy了。电影时而以奥斯卡的视角讲述,时而以客观视角讲述,在这场乱世里,观众既是参与者又是旁观者。
《铁皮鼓》影评(一):透视一个民族的觉醒与成长
孤独的、变态的、偏执的、暴戾的和扭曲的,无论你怎样评论影片中的奥斯卡,他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整个德国民众心态的代表,当影片结尾奥斯卡又跌了一跤 准备从此开始长大时,我看到了日耳曼民族的觉醒 与成长
《铁皮鼓》影评(二):只有一个感觉,自私和麻木
从来没有哪部片子让我这么费解过,是想表达人类世界的荒诞吗——成人之间的,成人与儿童之间的,民族之间的,国家之间的........?倡导性解放?行为主义的胜利?而我只有一个感觉,自私和麻木........
《铁皮鼓》影评(三):当我再次长大,让世界重新开始
该片开头和结尾奶奶都在烧土豆,并且片头在讲奥斯卡的身世,片尾正好是其要长大之时,中间的身高不长是不是意味着:希望法西斯上台这一悲剧没有发生。片头、片尾类似之处,恰恰说明:法西斯主义对文明的冲击是多么的大。
《铁皮鼓》影评(四):我不想长大
奥斯卡的眼睛里看到的这个成人世界,充斥欺骗、无聊、狂热、偏执,也残存着冷漠背后的一丝温存,无当中的一点关怀,“我”不想长大,“我”用尖叫宣泄着我的愤怒、抵抗~~~之后当我经历了世间的生离死别,悲欢荣辱,我想我该长大了~~~
《铁皮鼓》影评(五):很黄很暴力
在电影经典鉴赏课上看的 只记得播放之前教授问——这里没有十八岁以下的同学吧? 然后就开始和一干人等很期待 结果很失败 。 印象深刻的只有那种和唾液混在一起吃的不知名的东西和很坚硬的做爱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