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家渡过】之二:成为孩子的“打气筒”:细节鼓励,自信充盈||
关文丽/文邓志卿/图
心理学家说:“你如果一直说一个孩子烂,你不用动手,就已经杀死他了。”
俗话说,“士气可鼓不可泄”,也是这个道理。孩子们每天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拼搏,理应带着家长的鼓励,去“万类霜天竞自由”的。
事实上,有鼓励意识的家长并不多,抑制孩子的占大多数。或不相信孩子有能力独立开创;或谨小慎微怕危险;或看别人家孩子总是“满园春色关不住”,看自己孩子总是万般无奈、点儿不正——总之就是不鼓励,更有甚者还总是打压、指责,一到关键时候就扮演那倒胃口、煞风景、灭士气的角色。
也有的家长说,我是想鼓励的,可是孩子整天忙,话都插不进去,哪有功夫鼓励呢?
这里,我想强调的第一条建议就是:抓住一切机会,尽全力鼓励孩子。
尽全力鼓励孩子
为什么这么强调?
一是因为必要。
我们知道,心情稳定平静才能念进去书。但现求平静何其难。同学之间的争竞、父母之间的争吵、社会上的突发事件,都能让人心情不稳定。甚至一句“垃圾”、“头型真丑”的负面评价,都会被孩子全盘吸收,心烦意乱。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不做过滤和矫正,孩子自己很难做到自清自明、自尊自爱、自我保护。
二是因为可为。
学会见缝插针,把教育和鼓励的场地转到餐桌边和睡床头。不少有效的教育都是随机完成,哪有想鼓励却找不到时机呢?
我曾经的课代表悦儿就是一例。悦儿是一位素质优秀、能力全面、自立性强、善解人意的孩子,一看就知道她背后一定有位会教育的家长。在我向她求证时,她肯定了我的猜测,并在周记里分享了她妈妈的鼓励经验:
“在学校,孩子们经常被挫败得心灰意冷,这时,家长就需要做一个超大号的‘打气筒’——我妈妈是这样做的:她会趁我抱怨这一天的坏事时,不停地加上鼓励我的话。比如,当我抱怨一些同学打架,引来警车包围全校,不能放学时,她一定会高声说:‘天啊,那他们的家长得多可怜!妈有你这样的孩子可真幸福!’一边跟我揣测那些打架的孩子的家长会怎样伤心,一边和我唏嘘慨叹不已,而这一切,都是在她炒菜的时候进行的,饭菜好了,我也带着收到安慰的心灵,愉快地吃饭了。
“在以上的真实事件中,母亲对出事孩子表示了高度的关心,然后千方百计地联系到自己孩子,以此达到从任何事中都能发觉自己孩子优点的境界,这样,‘打气筒’式妈妈就炼成了!”
多好的“打气筒妈妈”!给孩子带来多少慰藉和安恬!对比之下,那些泄气家长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侵害孩子的尊严,非得把孩子弄得血肉模糊、体无完肤地才觉得解气,才觉得教育得深入!岂不知,人要脸、树要皮,被盛怒之下的父母的“邪火”“损话”伤到的孩子,会如没了皮的树,终身寒冷。
绝不迁怒
不要小看舌头。《圣经》中的《雅各书》说,它“是不止息的恶物,满了害死人的毒气”。当家长违背“不迁怒”的原则,把自己的“邪火”发到孩子身上,很可能随口一句话会让你付上一生后悔的代价。
我听说一个求死的孩子,就是因为多年前他爸爸曾说过一句话,“失败的人是没有资格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爸爸完全不记得说过这句话了,却被孩子牢牢地记在心里,直到某一天被引爆。
这方面,我也有教训。记得有一次,我又对儿子乱下判断:“你就快成游手好闲的流氓了!”——这时,儿子满脸悲愤,对我吼道:“你不说我还没觉得有那些毛病,你一说,我真觉得就是那样不堪了!”
儿子极端的反应很让我意外,无言以对。过后反思我非常心痛。孩子一向是多么信任我,满心觉得我言出必信、料事如神,现在我这样胡言乱语瞎论断,不等于给他宣判死刑吗!
所以,我建议:在自己情绪和心境非常纷乱、焦虑、很难放松的情况下,坚决不要教育孩子。这也是孔子夸颜回时所说的“不迁怒”。
给孩子一种确信
关键还不是话怎样说,而是你是否在拿你自己的尺度来要求孩子。如果你自己做不到永远健康愉悦,那就找个能始终向上、向善的物品,替代你的鼓励送给孩子吧。
比如那些励志书、箴言录、格言选,泰戈尔、纪伯伦等富含哲理、优美的诗章;考门夫人的《荒漠甘泉》;巴克莱的《花香满径》;华理克的《标竿人生》等,都挺有效。比如华理克,他是主持美国总统就职、手按《圣经》起誓的牧师,他写的《标竿人生》就很传奇。他的一番话,一个入室抢劫的亡命徒听完后居然就幡然悔悟,不仅放了人质,还主动缴械。
还有另一个办法,就是求助于孩子信服的权威,给予他鼓励。
记得某年高考前,一位家长向我求助:孩子初中很优秀,但中考失败的阴影一直都在孩子心上压着,使他觉得一到大考必倒霉,该怎么办?于是我用霍桑的话——“人间的一切意外都是上天的有意安排”——来鼓励全班学生,还真产生了奇效。到现在,我的儿子也常会用这话鼓舞和安慰自己呢。
还有一次,也是在高考前,我提前印发了“365天灵修书”上高考那两天的励志心语。这么做是基于多年观察:高考第一天(7号)下午,考的是很多学生都怕的“数学”,担心“考砸”的大有人在;第二天的理综又是特别能拉开分数的,需要静心和信心。于是就有了6月8日的“锦囊妙语”:
“清晨,你醒来后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呢?是对神奇的日子感觉真心的欢喜,还是对这一天可能带来的一切感觉恐惧?你会在心中轻唱着赞美和感恩的歌儿醒来吗?你这么做了,努力透过玫瑰色的奇景来观察万事万物、度过这一天时,日子出现多么大的改观啊!循着正确的步子开始这一天吧。别为明天担心,唯一重要的是今天、今天你所做的一切和今天你所了解的一切。一定要明白,今天,你能够也必定会获得真正的成功,那么,你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得到圆满的完成。”
假设你在高考的早晨看到这段话,也许会在字里行间找到某种确信吧?没有一个人是不需要信仰的,特别是在人心不安、容易恐惧的今天。
不要小看只言片语中、眼神嘴角间、神色举止里的小鼓励。紧急关头,取舍之际,六神无主、万念俱灰之时,这些都是有成效的。那么多成功的例子,不都是偶然获得鼓励的结果吗?
真心希望家长能如清清溪水,给予孩子清凉;并用“淡泊能致远”的道理和心态鼓励孩子,在他们需要支持时能真正“给力”!(待续)
作者相关文章:
【阖家渡过】之一:学会做个“传声筒”:有心无痕,润物无声
关于“渡过”
心理障碍患者互助康复社区
真实原创,知行合一,自渡渡人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本公号图片除注明外皆由张进所摄。文字、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投稿信
更多内容,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