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读后感锦集
《说服》是一本由[美] 诺瓦·戈尔茨坦 / [美] 史蒂夫·马丁 / [美]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说服》精选点评:
●碎片化阅读的产物
●心理类书籍,60篇文章讲述了60个心理学规律。 每篇文章的结构是这样的:总共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先提出观点,介绍一个心理学规律。 第二部分,通过什么样的科学的实验来论证这条规律。 第三部分 生活中哪些情境下应用这条规律
●说服绝对是门技术活!
●小Tips工具书,例子浅显易懂,全文没什么逻辑串联,难以记住,帮助有限
●和影响力架构很像,看一本就行了。
●相比作者的经典书《影响力》差很多,不过书中的某些原则可以借鉴。
●工具书,有些案例是有些参考性,不过能不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不好说了
●前面的内容相当具有实用性,整体构架并不完善,有待加强。
●看下每章标题就够了,实在没耐心看完
●说服的最高境界,是管理好中间人,让自己的形象被持续稳定地输出,从而建立自己的信服力。
《说服》读后感(一):影响力之后再无“影响力”
综合来看这本书不具备称为经典的价值,人际、商务、推广的大杂烩,比较《影响力》差距实在是明显。内容也缺少一种体系化的叙述,呈现更多的散点信息。建议作为经典人际关系的补充读物,随机性看看。
文中涉及商业推广方面值得关注,如从众心理的把握,敏感数值的关注,惊喜点的人为“制造”,社会责任的输出,贴“标签”,产品的消费观,相似性营销,损失厌恶,简化决策,关注“消费唤醒”等,可以看看。
依然强调这本书不值得读第二遍。
《说服》读后感(二):这是一本参考书,仅此而已
书中用大量的案例说明一个原则如何奏效,共计60个细述。也许是外国人从事严谨,有些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现在是被概念化成某条原则。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可以参考我整理的脑图,查缺补漏,如需要参考进行实操,可在本书中查阅,大部分案例相信在不同情境下还是不能奏效的,需要在生活中不断打磨。
本书的中间到结尾部分,个人认为部分原则不值一提。
说服脑图笔记《说服》读后感(三):如何说服强势的同事
强势的同时往往有着这样的特征:
以自己对对方能力的评判来决定是否要相信对方的语言,他们比较热衷先给说话者贴上便签:能力强还是能力弱,专业还是不专业,基于这样的内心判断再决定是否认真听。
习惯打断对方的观点,直接了当的说:你别说的,不是这样的,先听我说。较真,在斟酌一个方案的时候,需要把所有的细节扣一遍。
完全以自己的思维习惯和经验来判断事物:比如习惯从数据推理,一定会找出说话者数据上的漏洞并以此作为反驳的依据。
对事不对人,是一个伪命题。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经常会说到:“我可是对事不对人”,但事实的真相就是:我们职场上的所有决定都是对人的。如果你喜欢一个人更多一些,那么你能听进她的观点和建议就会多一些。当你不被信任和认可的时候,对方很可能下意识的就反驳你,这一点,如果是遇到强势的同事,会更加明显。因为,他们更加坚信自己是对的。
用数据说话,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伪命题。数据,只是为了消除大家内心的不确定性,降低做决策或者承担失误责任的风险,但并不是有效说服的关键,我们往往不可忽视情绪调动力在说服过程中的影响。
那要怎么做才能有效说服并影响到强势同事呢?讲故事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说故事,会把对方带入到情景当中去,并且自己作出判断和决定,他们会很享受这种对于决策的掌控感。
说故事,会调动对方的情绪,实际上很多决策都是在情绪的影响下作出的。当故事能够有效唤起对方的信任和好感的时候,一切会变得容易。
比如说一句“我能力真的很强的”很可能会招来强势者的嗤之以鼻,但是如果列举一个自己成功把控高难度项目并最终达成业务目标,赢得客户尊重的故事,将会让对方自己作出结论:这小伙子确实不错,那我就放心把事情交给他啦。去除戒备,一切,都会是新的开始。
《说服》读后感(四):如何说服自己
《yes,说服》这本书实际上给“说服”这个词所应用的场景给了更加广泛的定义。我们用“说服”的心要去应对的不仅仅是同事之间或者朋友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也可是将说服策略应用到商业策略上:说服对方买单。其实,还可以用在说服自己上。
在自己还没有形成习惯的事情上,往往会听到内心的2个自己在打架,“大我”和“小我“谁能说服谁呢?怎么保障”大我“说服成功的几率更大一些呢。
如果”大我“总是能够赢,我想我们也会走的更远,更加靠近那个理想的自己,让自己更多的心流时刻和高光时刻。
我惯常说服失败的例子就是每天的运动了,“小我”每次都会站出来说“哎呀,今天工作忙”、“今天很困很累想睡觉,要不明天吧”,“今天是哑铃呢还是跑步呢,算了,一个都不想做”,每当这个时候“大我”很简单只是收到信息,然后说“好吧,你又欠债了”,感觉好无奈。
在这种时候,实际上就应该应用行动先于思考的方式来搞定自己。之前看过一个《TED演讲-如何跳出你的舒适圈》,里面有个直接的问题“你想要什么?你怎么样达成你想要的?”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强迫自己去做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并且在5秒钟之内去行动。
今天,我终于又一次“大我”说服“小我”的成功案例:在想到要开始彩铅笔记和彩铅绘画练习的那一刻,就立马去买好了需要的绘画指南、彩铅笔和其他工具,在下单成功的那一刻,收获的前所未有的开心。因为“大我”真实的传达了她的理由:这就是你所喜欢的事情啊,为什么不能够为自己喜欢的事情付出时间呢?害怕浪费时间吗?实际上让自己愿意投入精力的爱好,由此带来的专注和成就感完全可以让整个人亮起来啊。
就在这一刻,我感受到了内心的轻松和力量感,我看到了眼神里很久没有的光芒。
谢谢你,我的2个纠结的小伙伴,下次,我知道:5,4,3,2,1,行动!
《说服》读后感(五):交换价值,成功说服的起点
001 明确沟通目标
在任何相对正式的沟通前,都需要先对于自己的目标有者明确的判断,否则很容易会被对方推着走,然后在过程中迷失了自己想要什么。
002 找到利益相关者
识别事情推进过程中的关键干系人,包括最终利益相关者,过程利益相关者和需要关注的利益相关者,先从过程利益相关者入口,逐步切入,成功率会大大增加。
003 想想自己能提供什么帮助
盘点自己可用来交换的价值资源库,不要认为一定要大的价值点才算,实际上更多是由对方的需求来确定的。
004 识别对方的需求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找出对方的真实需求,但有些时候也不妨太过直接,那就需要通过观察对方的思考模式、行为方式来揣摩对方的真实意图、目标或者喜好。
005 先给对方贴个标签
看看对方的决策模式和优势领域,并贴上对应的标签,比如数据型、从众型、激进型,比如对方擅长数据分析,则在沟通中尽量多使用数据化的方式沟通。
006 制造足够的惊喜
超出对方需求外的帮助或者价值,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印象深刻的例子是给付费百万级的游戏玩家定期邮寄特产,让对方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感。
007 得寸再进尺
在取得小小的突破后在进行下一步,书中举例子说先让房主统一窗户上粘贴广告,后续同意整面墙装贴广告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008 退一步海阔天空
在无法与对女达成一直的时候,要懂得让步,毕竟我们需要围绕沟通目标来努力,只要大方向不变,允许接受过程中的折中。
009 知恩图报
当获得对方帮助的时候需要即时感谢,并且后续不要忘记给予对方更多的支持和感谢,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010 持续积累,复盘总结
交换价值的提供实际上也依赖于自己价值库武器的丰富程度,所以需要自己持续积累并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针对每次重要沟通进行复盘,形成自己的说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