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筷:怪談競演奇物語》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筷:怪談競演奇物語》读后感摘抄

2020-02-27 23:00: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筷:怪談競演奇物語》读后感摘抄

  《筷:怪談競演奇物語》是一本由三津田信三 / 薛西斯 / 夜透紫 / 瀟湘神 / 陳浩基著作,獨步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D430.00,页数:4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筷:怪談競演奇物語》精选点评:

  ●电子版阅读。三三老师那篇是标准的三三怪谈,薛西斯的第二棒已经有五星水准,第三棒夜透紫的稍显平淡也是精巧之作,但紧接着潇湘神和陈浩基两位大神简直是同时放了大招!前文通过这两篇作品被紧紧编织在一起,而且能够自圆其说,更可怕的是在有限的篇幅里完成了如此惊人的作品。 几位老师风格明显,本书具有收藏价值,我已经迫不及待去下单实体了!

  ●太强了太强了太强了,吹爆!!!这绝对年度榜单预定啊!(欢迎更多佳作打脸) 《筷子大人》:三星半,就单个故事而言没有什么亮点,仅是普通怪谈的程度。不过这篇最短很快就过了。 《珊瑚之骨》:五星,薛西斯老师tql,结尾真的感动的想哭,有一种命运轮回命中注定的沧桑感。故事本身好像也仅是怪谈的程度。 《咒网之鱼》:四星,最像推理小说的一篇,但同样感觉没什么亮点。 《鳄鱼之梦》:五星+,对于前两篇的串联绝了,光凭这点我就想五星吹爆!除此之外更是安排了一些精彩的情节,相当巧妙,太强了! 《亥豕鲁鱼》:五星+,第四篇读完故事已经比较圆满了,陈浩基老师却在此基础上另辟蹊径,同时融入第三篇,后期更是超展开!虽然可能成为槽点但是我非常喜欢! 五篇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推理元素,但主体还是筷的怪谈。反正吹爆(字数不够了

  ●潇湘神的篇章完全是神作!谁能想到三三老师竟然拖了后腿

  ●三三老师写的也太短了! 陈浩基老师的收尾也是不容易……这个文风爱了(手动狗头) 6星推荐!

  ●三三老师划水了。超喜欢《珊瑚之骨》,喜欢到怀疑薛西斯老师是按我的好球带定制的,对话模式辅以过去和现在交错的时间线代入感极佳,关于神明存在的思辨充满怪谈小说的醍醐味,初恋的青涩与痴狂和亲子间过深过重扭曲而成的情感相互交织,随着围绕珊瑚筷的谜团被逐步揭开而激烈碰撞直至崩毁,明明信仰相佐的两人为了救赎彼此不惜求证对方的正确,因人而生的伏线最终落回人身上完成犹如被拖入深水中的呼吸困难式逆转,直接将我三振秒杀。“鬼能做的事,人也能做,还能做得残酷十倍。”《鳄鱼之梦》串联前作、解释根源,民俗与社会性的融合堪称一绝。《亥豕鲁鱼》把《咒网之鱼》嫁过来的小葵写得很可爱,前面虐的虐悲的悲结果这篇甜得没边,奇幻×冒险×恋爱×推理,巧了我就吃这一套。但这么有趣的脑洞为什么不单开一个系列!气。

  《筷:怪談競演奇物語》读后感(一):【无泄】感想

  【短评】

  跨越三地的接龙小说。整体非常有趣,前三篇是比较独立的故事,第四篇融合接完后已经有了终结感,第五篇竟然还能做到有所突破般的惊喜。分篇短评超字数了放长评。希望平时玩小说接龙的时候也不要太过坑下一棒,而是学学作家们独自单棒捧出也能有完整度。本来这个寒假准备要参加的一组接文游戏还没开始,期待呢。

  【分篇】

  〈筷子大人〉2星

  没看懂,感觉直接出结论了没有“逻辑推理”的过程。文字游戏也比较无趣,情感上完全没达到期待。

  当然也是最短一篇……

  〈珊瑚之骨〉2星

  结尾收得还不错,但是人物看着就有病病……

  有病病到别的都不想说了……

  〈咒網之魚〉5星

  发生在香港的怪谈故事。关于毒杀的推理挺有趣,但是前期隐瞒了关键线索。单篇完成度很不错,网络时代的味道也挺喜欢。

  〈鱷魚之夢〉4星

  meta有趣诶,提到推猫的照片真的有笑到!整体完成度也很不错。有些水很明显是为了迎合串联前三篇中出现的内容,处理很厉害但受到这么多限制也有点可惜。整体更精炼些读起来会更愉快。

  后记中再次meta,真的很会。

  〈亥豕魯魚〉5星

  已是最后一篇,前部分反倒给人一种提供了最基础炫学思路的感觉。其中讲述诸多典故民俗。对家访的处理算是很不错了,不会感到厌烦。某诡计的运用也很有意思。

  “九龙人”那个冷笑话成功冷到我了……

  综合来说后部分比较像网路小说,但很多人就喜欢这种嘛。我也很开心甚至好气他是接龙不是独立作品,如果是独立作品妥妥的可以开续了。不过之后看到后记,第二篇竟然是已经在安排续了。

  end

  《筷:怪談競演奇物語》读后感(二):隨手寫幾句關於《筷》

  # 筷:怪談競演奇物語

  ## 第一章〈筷子大人〉

  就在看這個故事之前幾分鐘,剛看完 Boy Swallows Universe 第一章,裡面講到了 Lucky freckle,所以看到這一章講到聖痕的時候,不由感覺是同步律在起作用。

  ## 第二章〈珊瑚之骨〉

  ## 第三章〈咒網之魚〉

  這篇提到了「內容農場」,不知道大陸網民有多少知道「內容農場」的危害啊。

  ## 第四章〈鱷魚之夢〉

  这篇读到了诅咒依附于文化而存在。感觉越是历史悠久的文化,身上的包袱就越重,转身也就越困难。书中的筷子是一种文化象征,但其实我们有更泛的文化象征,比如语言。虽然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基本不成立,但是我们的思维依然会受到语言的影响,使用非母语我们更容易说出难以启齿的事,同样使用非母语也就少了很多禁忌。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在和家人沟通时,有时候不太想用方言,因为用方言时很容易坠入小时候跟父母沟通的习惯,很多事情也就无法有效传达,反过来说普通话沟通可能会更顺畅一些。

  ## 第五章〈亥豕魯魚〉

  少了陳浩基,這書至少要減一星半,但有了他就是五顆星。後記中他說自己有信心,能寫出這樣故事的人當然有信心。

  記得他曾在訪談裡說自己最喜歡寫短篇連作集,這篇再次印證他在這方面的功力。

  -----

  另外推薦歐陽杼老師這篇洩底書評,裡面的插圖清晰描述了各篇之間的關係: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2261773

  《筷:怪談競演奇物語》读后感(三):没有想好标题的读后感(无泄底

  并没有想写长评,但三言两语确实交代不清,就姑且这样吧,无泄底,只是一点读后感。

  起初我并没有对这种“跨国三地”的明显噱头很足的企划抱有大的期待,想必这种文化和语言有障碍的接龙难以达到高度的衔接;但是,事实证明这比想象中的强太多了。 三津田老师《筷子大人》作为首发篇幅最短,故事也是正宗的三津田式怪谈味,嵌入了一个推理迷题,毕竟是毫无顾忌的首发选手,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啦(×并没有很复杂的设定,虽然三津田的怪谈一向是我的好球区,但这篇相比后四篇还是有点缺乏亮点; 第二篇薛西斯《珊瑚之骨》惊艳,是前三篇相互独立的故事中完成度最高,意境也最佳的一篇,两位主人公对于筷中神明存在于否的思辨很有看点;作为怪谈小说堪称佳作,设定复杂,筷子最终的真相与标题相呼应,让人不禁恶寒,作为爱情故事,结尾的伏线收回更是颇为浪漫 。 第三篇夜透紫《咒网之鱼》,行文之间港味很浓,明显可以看出和前篇的地区文化差异,这篇所选取的是香港地区新娘潭的传说,单看来是五篇中最“正常”的一篇,核心是本格味很浓的毒杀推理,尾声陡然的怪谈主题回归,让余味弥漫出淡淡的恐怖。 第四篇潇湘神的《鳄鱼之梦》在全书中更是压倒性的存在;尤其将《筷子大人》与《珊瑚之骨》紧密结合,几乎每一处伏笔进行令人炫目的发掘与拼接,然后再翻转,本书若有朝一日能被广大读者以神作相称,这篇就是最大功臣。正如后记中潇湘神所言,本作对于三津田信三的《幽女》有致敬动机,而且本篇也确确实实承袭了三津田文风的精髓与女性宿命这一主题的厚重感。在此之前,我已从《金魅杀人魔术》中领会了潇湘神强悍的世界观构建能力,只可惜个人口味并不是很欣赏这部作品,但在《鳄鱼之梦》中,实在是心服口服,感觉再多的溢美之词都难表对本作之爱。 其实至第四篇《鳄鱼之梦》为止,就可以看作是对此横跨三地“筷”的完整故事做结了。那作为第五棒的陈浩基又该如何应对?《亥豕鲁鱼》中,可以看出陈老师略有些无可奈何地,将最后一棒以轻快的奇幻冒险风格来做后日谈补遗。本篇文风可谓是和前四篇完全不同,但又主要以潇湘神没太充分使用的《咒网之鱼》和前篇《鳄鱼之梦》的悬念入手,再次进行伏线挖掘与拼接,构建出了颠覆性的宏大世界观布局;尽管可能有些唐突,但也是非常出色了。 五位作家以强大的实力构建了名为“筷”的诡谲世界,这是名副其实的超强企划,竞作的形式激发了作家们的创作欲和想象力,在怪谈推理这一境地当中,《筷》一定会留有自己稳固的一席之地。接龙企划肯定以后还会有,但能达到如此质量并与读者相见,必然是可遇而不可求。

  《筷:怪談競演奇物語》读后感(四):合力搭建的筷子世界

  多作者的短篇合集有很多形式。最没底线的一种,是出版社编辑不知道从哪里攒来一堆短篇(也不知道有没有版权啊),然后就开始挂上“日本/欧美推理经典合集”的名头出版,实际上书中很多短篇都是早就出烂的,顶多有一两则短篇是新翻译的,这种合集,显然不值得推荐。那么正常状态下,业内对于合集的通常做法,是把具有相同主题的短篇作品合并为一本书,编辑会认真把关每个短篇的篇幅和质量,合集中应该有大部分短篇是首次出版,这方面的好例子应该是《给孩子的推理故事》、《十二个明天》、《日本未来时》等一些书籍。现在的出版环境对短篇小说特别不友好,所以大家抱团取暖也是无奈之举。最后,耗费精力最大的多作者短篇合集的形式,就是像《筷》这种短篇接力连作集,在共有“筷”这个主题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几篇作品甚至还共享了整个世界观。这种共享世界观的连作集,可供参考的例子有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和三月初七的《绿林七宗罪》,但这两本书都是一个作家包办所有短篇。相比之下,《筷》更类似于现代项目的分包和流水开发方式,五位作家协同作战,开发难度显然更大。所以宣传语上写的是“前所未见、超越国界的创作计划”,也算实至名归。

  不妨一篇一篇来说。打头阵的是三津田信三的《筷子大人》,这个短篇用筷子作为仪式的道具,讲的是作者擅长的怪谈故事。实话说三津田的这篇写得很一般,恐怖的氛围确实出来了,但是看完后没什么嚼劲。个人感觉三津田被邀请到这个项目中而且担任头棒角色拿到题目的时候,可能想的只是随便写写然后后面就不管了——反正后面的作家都用中文写,不翻译的话自己也不一定能看得到。《筷子大人》也是五个短篇中篇幅最短的作品,三津田倒是严格按照出版社的要求(两万字以内)来写作的,这也是本篇写得非常束手束脚的原因之一。

  第二篇《珊瑚之骨》是薛西斯的作品。这个短篇充满了哀愁之美。通过对谈和回忆的方式,逐步揭开了一双珊瑚筷子背后隐藏的故事。从故事上来说这个短篇蛮有爱情小说的味道,本身的意境也非常美,但是薛西斯可能自己也没想到《珊瑚之骨》给整本书的世界观奠定了根基,后面的三位作家在这个短篇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了发挥,实在是意外之喜。

  接下来的《咒网之鱼》将故事场景转移到香港,融入了直播、网络暴力等现代元素,筷子不仅是诅咒的道具,同时也成为凶杀案的凶器。一开始读到的时候,基本上在这个短篇中只能感受到现代化的推理小说味道,却在最后一刻突然成为了恐怖故事,并且为后面的故事留下了伏笔。

  那么到了第四篇,就要开始考虑整个世界观的收尾问题了。根据编辑的策划,前面三篇都可以算独立成章,然后第四篇和第五篇进行收尾总结。《鳄鱼之梦》几近完美地将第一、二篇的故事串联在一起,用一个不复杂的诡计讲述了一大段历史故事。这个短篇很有一种《如幽女怨怼之物》的味道,诡计本身真的不是重点,而对筷子的运用则直接承袭第二篇《珊瑚之骨》。故事写到这里,实际上已经可以算完结了,作者潇湘神已经给整个世界观画下了圆满的句号。但是——

  最后一棒是陈浩基的《亥豕鲁鱼》。他本来已经想好了计划:“不管四位同伴写了什么故事,我也可以使用同一招将它们串起来——只要“往外跳出一层”,将前四篇包装成作中作,我便可以用后设小说的手法来链接各篇的元素,天马行空地写最后一章。”结果这件事《鳄鱼之梦》已经做了,而且做得很好。所以最后陈浩基只好另辟蹊径,跳出了恐怖的氛围,并且眼光独到地借用《鳄鱼之梦》的任务,从和世界观联系较少的第三篇《咒网之鱼》入手,将故事场景再次拉回香港,写出了一则科幻喜剧短篇推理小说,同时也完成了在设定上向外更跳出一步的目标,把恐怖的世界观变成了科幻的世界观。虽然陈浩基在后记里面自谦“〈鳄〉的结局已为故事画下完美的句点,我如何接棒也只像狗尾续貂。”但实际上他在接近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仍然能写出和第四篇不相伯仲的作品,这才是他华文推理第一人的实力体现。顺便说一句,陈浩基在《S.T.E.P.》里面贡献了仙人掌系统(SABOTEN)的冷笑话之后,再次贡献“九龙第一名侦探”的冷笑话,绝对能让人捧腹不已。

  很多作者关注这本书,可能还是因为三津田信三,但读完整本书之后,就会发现五个短篇里面拖了后腿的反而是三津田信三。估计三津田信三会有一种“本来随便写写就行没想到大家都这么认真,我失算了”的感觉吧。但是三津田打头阵,陈浩基收尾,恰好是这次接力写作人员设置上的神来之笔。

  因为书中各位作家反复使用了同样的元素和设定,书评前面的文字描述可能还不够清晰,所以我自己用Visio整理了一张图(泄底),可以让大家更直观地看到整本书的脉络。

  : 豆瓣对图片质量压缩太厉害,想看大图的点击这个网址看吧:

  https://m.weibo.cn/status/Iuv3P64Wz?jumpfrom=weibocom

《筷》结构图

  想保存png图片的可以在这里下载:https://pan.baidu.com/s/1IwBcKmglx0ixunXS4z6tMA

  提取码:efiw

  《筷:怪談競演奇物語》读后感(五):【转搬】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2/04/200204-interview-with-chopsticks/

  知道要用「筷」寫故事時,第一個想到的是⋯⋯?──專訪《筷:怪談競演奇物語》作家群

  發表於 4 2 月, 2020 BY 犁客

  文字/三津田信三、薛西斯、夜透紫、瀟湘神、陳浩基;筆訪/犁客

  《筷:怪談競演奇物語》是本少見的短篇小說連作集──五篇短篇小說,乍看是應用同樣幾個元素各自不同發展的創作,實際上是故事接龍,後面出現的篇章會將前面故事裡的情節與人物串接起來;五位作家分別來自日本、香港及台灣──三津田信三、薛西斯、夜透紫、瀟湘神、陳浩基──使得五個故事在維持相同發展元素的同時,又呈現日、港、台不同的生活氛圍及社會特色。

  關於這次的奇妙合作,五位作者都有些話想說,我們將依題目分成幾篇刊登。

  以下是我們的專訪。

  問:得知題目是「筷」時,第一個聯想到的主題、氛圍,或想依此寫成故事的概念是什麼?後來完成的故事,與您當時想像的相同嗎?或者有很大的差距呢?

  三津田信三:我最先想到的是「枕飯」(注:供奉在死者枕邊的飯,會在高高隆起的白飯插上死者生前用的筷子),腦中浮現筷子插在盛滿白飯的飯碗上的畫面。接著,我閱讀了與筷子相關的參考文獻,直接邊下筆邊思索故事走向。

  在撰寫長篇故事時,我通常也是只決定好核心概念和背景設定後,就開始邊寫邊考慮故事內容了。換作了短篇,這種寫作方式會帶來更強勁的力道。也因為這樣,不寫到最後我自己也不知道故事會如何收尾。

  薛西斯:在台灣有很多關於筷子的忌諱、有些也頗為陰森,因此一看到這個題目加上恐怖懸疑要素的要求,首先當然是想到這樣的氛圍。不過,我先前未有寫恐怖小說的經驗,若以恐怖習俗本身來發揮,一來珠玉在前,恐怕也寫不過已存在的類似題材,二來,總覺得未必能發揮出自己的風格。

  最後我選擇筷子作為藝術品的一面來著手,一則我一向喜歡故事有一個鮮明的意像能讓讀者捉住,華美的、有著說不盡故事的骨董,實在太利於搶下主角光環,一則骨董作為「久傳之物」,也利於產生它自身的獨特傳說來做懸疑恐怖的發揮。

  美麗的傳家之寶、成雙成對的祝福,原本都是擁有美好意象的事物,但換一個角度看也可能變成醜惡的詛咒,我也想利用這樣的反差想做出恐怖的感覺。

  不過,一開始設想了大家族利用骨董傳說殺人的故事,更偏向推理小說一點。和現在的風格差得較多。改變的原因主要還是故事情節太複雜時,不利短篇小說的篇幅,也不利讓讀者讀完後產生一股強烈的餘韻,因此盡可能將故事情節再度單純化。

  夜透紫:「筷子」就是我提議的,所以提議獲得大家認可時很高興,心想太好了我終於也能幫上忙啦這是個好題目對吧呵呵呵──然後才發現我根本沒想過自己能用這題目寫什麼推理梗,於是苦惱了好久。我好像就是這種常常給自己挖坑跳的體質⋯⋯

  總之因為我不擅長寫恐懼和靈異,所以一開始就決定了會從破解都市傳說的方向去寫,鬼新娘的設定也是一早就決定好了的。但是除此以外,最初的大綱跟最後的成品根本是完全兩回事,連角色都換了不知道幾遍。雖然我不敢問編輯,但我知道我應該是重寫最嚴重的一員。所以別問差距大不大了,根本是砍掉重練再轉生N次的狀況了。最搞笑的是在過程中我其實忽然想到了更簡潔有趣的推理梗,可惜那會失掉了企劃的元素,只能忍痛放棄。幸好後來還是想到其他解決辦法。

  瀟湘神:其實我最早聽說的題目是車站;還沒正式下筆前,我甚至想了一些怎麼利用車站的點子,後來聽說正式採用的是「筷子」時,我真是茫然毫無頭緒,一方面是本來準備好的材料不能用了,另一方面則是對「與筷子有關的懸疑故事」毫無想像⋯⋯所以我最初是把筷子完全放在一邊,想說等前幾家寫完,我再思考該怎麼辦好了。在看到夜透紫老師寫新娘潭時,我還上網查了一下新娘潭的資料,知道是蠻著名的靈異景點,心想,那我也要以實際的臺灣地景為中心展開故事。

  雖然有點離題,但為了好好說明背景,在此還是拉出來提一下。以實際地景為主題這點,其實與我正近幾年正在積極進行的寫作方向有關,我稱為「後外地文學」;簡單說,「外地文學」是一種他者的凝視,表現出來就是浪漫化,但當代臺灣對臺灣的歷史與文化其實是失憶的,因此要重新使其成為被凝視的對象,而方法就是有意識的浪漫化。但歷史與文化,本身是無形的,需要附著在有形的對象上。所以我從「地方」出發,透過把地景或地方史浪漫化來書寫臺灣史,或賦予地景意義,使地景不僅是純粹的空間,而有著生活的記憶。

  基於這套創作論,我最初思考的是臺灣有什麼深具浪漫氣息的地方?很快我就想到被水庫淹沒的地方——想回也回不去的地方,本身就具有濃烈的懷舊感。在網路上查,就查到了被翡翠水庫淹沒的碧山國小跟碧山村。最有趣的是,碧山村的居民要掃墓,還要請翡翠水庫管理局幫忙,因為祖墳都在難以前往的地方,加上碧山國小曾一度在枯水期浮現的史實,讓我馬上決定以這個地景出發。

  所以不得不說,這個故事最初的構想,跟筷子並無關係。

  延續著浪漫情懷,最初我本來打算以一群年輕人當主角,讓他們潛水進入水底國小解除詛咒,甚至有個人永遠留在國小裡之類的奇幻故事。其實我本來還想讓「新日嵯峨子」以系列偵探之姿登場,完成跟「瀟湘神」同時出場的奇蹟(?),還以一位朋友為原形當偵探助手,也打算用敘述性詭計,讓〈珊瑚之骨〉女主角的未婚夫登場,結果這些元素通通沒用到;沒用上的關鍵,在於把前三部作品的年表寫出來之後,敘述性詭計的身分有些對不上。結果,那些沒用上的元素全都被拆掉重組,還是以某種程度保留在作品中。

  如何把筷子元素放進故事中,我也頗費一番心思,直接用前面的筷子就夠了嗎?還是應該拉新的主題出來呢?最後我還是拉了新的主題,從筷子出發,討論形成民俗的社群與社群壓力,再進一步談詛咒。雖然最初故事的構想與最後結果差異很大,但我個人算是相當滿意的,這可說是充分表現出我的興趣與關懷的作品。

  陳浩基:因為知道自己是最後一棒,要按照前篇續寫,所以腦袋放空,沒想過,只想過可能應用的手段,像後設。結果沒用就是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