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关于爱与美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关于爱与美读后感锦集

2020-02-28 23:16: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关于爱与美读后感锦集

  《关于爱与美》是一本由[日] 太宰治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关于爱与美》精选点评:

  ●有时候想想,国内不出太宰治全集还挺好的……这本只有两篇是看过的,也都是我很喜欢的作品。虽然要继续读下去,也有些害怕读完了的那一天。虽然学了日语但又觉得自己水平不够……最后一篇火鸟真是太棒了,花烛也很喜欢,又滑稽又辛酸……这本的每一篇都很喜欢!我永远喜欢太宰治!

  ●喜欢里面《关于爱与美》这篇。

  ●太宰的新书,今年的最期待。

  ●

  ●“就连一朵花我也没办法好好爱护。只是闻一闻那朦胧的花香,这我忍不住。我总会像狂风一样折下这朵花,放在手心里,揪下花瓣,揉成一团。眼泪就这样不听控制地流下来,把花塞进嘴里,一点点嚼烂,再吐出来,踩在木屐下碾碎。”在地铁上读到这,哭得不成样。星星点点的光,忽明忽暗。“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希望这颗小胚芽,是长在他心底的,它萌发,却夭折了。

  ●看得越多 越喜欢太宰先生。

  ●未发表的短篇合集,各种投射自我的设定。最喜欢新树的言语,虽然依旧充斥着太宰治标志性的厌世,但是奶兄的重逢,关于奶妈的回忆以及在醉酒后素未平生的小妹妹的照顾,种种细腻的描线透露出星星点点的希望之光

  ●跟太宰治学恋爱

  ●确实是对太宰治不太了解,所以没法刻意偏心的描述他在这本书中的变化及与众不同。单从这本书而言已是不太丧但完全不适合秋日这温暖的早晨啊。

  ●有两篇不那么像太宰治风格、并且更具情节性的作品嘛。喜欢的也就是这两篇——《花烛》、《关于爱与美》。

  《关于爱与美》读后感(一):小海报

  唉,我啊,究竟该写一部怎样的小说呢?我被淹没在故事的汪洋之中。我要是个演员该多好啊!我连自己睡觉的样子都能描画出来。

  即使我死了,也会有人为我死去的脸描上美丽的妆容,也会有人为我而悲伤。K,她大概就会为我这样做。

  K,是个比我大两岁的女人,今年三十二岁。

  那就说说K吧。

  K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血缘关系,但从小就常与我家往来,因此与亲人也没什么分别了。而现在,K和我一样,也觉得“若从未活过该有多好”。生而为人,不过十年光阴,便已见过这世上最美的事物。此后无论何时死去,也都不会后悔。可K却依然活着。为了孩子活着,也为了我活着。

  “K,你恨我,对吧?”

  “嗯,”K严肃地点点头,“有时候,甚至想让你去死。”

  亲人大都已经亡故。最年长的大姐,二十六岁时去世了。父亲,五十三岁去世。最小的弟弟,十六岁去世。三哥,二十七岁去世。今年年初,二姐紧随其后,三十四岁去世。侄子,享年二十五岁。堂弟,享年二十一岁。都是与我非常亲近的人,结果到了今年,一个个都相继亡故了。

  若是有什么必须赴死的缘由,就请敞开胸怀对我说吧。虽然也帮不上什么忙,但两个人还是可以好好谈谈。一天只说一句也行,就这么说上一两个月也可以。和我一起出去游玩吧。若是那样也寻不到活下去的意义,不,即便那样也不能让你一个人去死。到了那时,就让我们一起去死吧。留在世上的那个人太可怜了。你呀,知道的吧,断念之人的爱有多么深。

  就这样,K活着。

  《关于爱与美》读后感(二):译后记

  我对太宰治的感情十分复杂。一方面,我是他的译者,如今也算是靠在他这棵大树下乘凉的人了。可另一方面,我对他好像却又始终喜欢不上来。其实我和大多数读者一样,对他并非十分了解。我只知道他数次自杀未遂,可同他一道殉情的女子却死掉了。因而,我对他反倒还有些厌弃。有点儿“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思。

  可这本《关于爱与美》却好像有些不同。本书是太宰治于1939年5月付梓的单行本。此前一年,他与石原美知子结婚。而从本书开始,太宰治迈入了写作生涯的“中期”。书中收录了他的新作《新树的言语》和《关于爱与美》,旧稿重修的《秋风记》和《花烛》、还有以在七里浜自杀事件中丧命的田部目津子为原型的未完成作品《火鸟》。在这本书中,当然也有太宰治标志性的厌世和堕落。可随之而来的却不是自戕,而是星星点点的希望,有如林火过后的新树与余烬重燃的火鸟。未能写完的中长篇小说《火鸟》颇有俄罗斯文学的“复调”精神,几种不同的思想借不同的人物之口相互博弈交锋。而余下几部短篇小说也都结构精巧,玲珑可爱。总体来说,有一点儿“大正浪漫”的味道。

  自己真的不喜欢太宰治吗?我时常这么问自己。其实不光是我,别人也有类似的困惑。例如村上春树,他似乎也不太喜欢太宰治,但好像又不敢光明正大地说自己不喜欢。于是便举出另一位日本大文豪三岛由纪夫的事迹来为自己开脱。三岛由纪夫也不喜欢太宰治,他以一种文学恐怖分子的姿态出现在太宰治面前,向他投出一把匕首:“我讨厌太宰治先生的文学。”可太宰治只是笑了笑,眼睛也不知在看谁,说道:你尽管这样说,可你还是来了,所以还是喜欢的呀。太宰治的回答或许让三岛由纪夫有些恼怒,但却毫无疑问地说服了我。读都读了,译也译了。当然是喜欢的。

  另外,我也想在此对我的师兄黄真表示感谢。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他慷慨地给予我许多帮助和建议,让我受益匪浅。与此同时,本书的翻译或许还有不少不当与错误之处,也欢迎读者朋友们给予指正。

  1948年6月13日,太宰治在玉川上水投水自杀。今年是2018年,也是太宰治逝世70周年。在此,我也斗胆希望本书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对太宰治的一种祭奠吧。

  《关于爱与美》读后感(三):奋力一跃于绝望的深渊

  不知道译者何青鹏出于何等的计量,将太宰治的作品直白地译为《关于爱与美》。比起《人间失格》,此书的翻译太正式太学术化,以至影响了读者的热情。诚然,爱与美是我们活在世界有限的快乐,但是如果不能起一个吸引读者眼球的书名,或许不会让太宰治的作品流传至远。没有关系,即使太宰治上苍有灵,也不希望自己大红大紫,成为街头巷尾的议论。 《关于爱与美》实则是现代译文馆和风译丛中的一本,相比于同一辑书中,这本书更具有日式的冷静与严肃,其余几部如《都会中的孤岛》《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或多或少还有些幽默与荒诞的意味,而此书则让我们,甚至比其成名作《人间失格》,更接近于太宰治那波澜不兴的内心世界。 光看书名,我们以为是一部文学批评,但翻开书后,你才发现这仍然是六部小说,不出所料地映记其有缺陷的人格,对于我们平常人极其本能的人格边界,对于大才子如斯却很难建立起来,这是一种悲苦,还是一种期待,我们不得而知,只是我们更多地懂得了人不仅不是世界的中心,而且每个人都有着自己难以克服的困难,对于太宰治而言,他应当明白自己的短板何在,但是又不甘心自己游离于这个世界,所以挣扎的痕迹无时无刻不浸染着文字,使我们如同旁观者清醒地看到他如何从迷茫走向毁灭。 非主流,如果发生在早些时候,是可敬的洪荒之力,对于世界的革新需要这种力量,但是随着韶华的远逝,我们逐步学会了四平八稳,学会了步步为营,学会了在自己与世界之间划清边界,这时的主流仍然是掌握在过来人的手中,而太宰治的悲伤正因为如此,他在外人眼中的歌舞升平中仍然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哪怕是黑暗的那一缕微弱的烛光也好,正如六部小说无法回避的烦恼。 如果说爱可以治愈世间大多数的痛苦与伤害,那么对于太宰治而言,不是不能爱,而是不愿爱,因为他纤弱的身体偏有一颗不安宁的内心,他所能施展的爱是那么渺小那么短暂,让身边的人都远弃而行。此时选择自杀,表面上是对自我生命的终结,实则是通过这种形式来唤起身边、社会闲杂人等对其的注意与关爱,可是他一次次的失败,即使对于至亲至爱之人,也是不愿承受的,他心中的那份爱、那缕美好其实是不堪一击的,是散落在草野的露珠,随着风吹日晒,逐渐枯萎,乃至于后来者并不知道它的存在。 奋力一跃于绝望的深渊,需要力量与勇气,或许石原美知子值得他依儇,然而后者毕竟是弱者,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他能安定的只是一时一分,却不可能带给太宰治永恒的欢乐与幸福。也许,尘归尘,土归土,爱着一生无缘有份的女人,才是至真至善的结局。

  《关于爱与美》读后感(四):刺痛人心的文字

  太宰治的文字仿佛天生便带有一种忧郁的气质。《人间失格》如是,《关于爱与美》亦如是。。。。。。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深秋时分了。秋风渐渐的变得凛冽了起来,日常所走的小径上也被深黄的落叶所覆盖,伫立在小径两旁的树木终于变得光秃秃的了。走在小径上,心里想着太宰治的文字,原本晴朗的心情,也在瞬间变得低落起来。 《关于爱与美》的第一篇便是《秋风记》。我并不确切的知道文中的“我”是不是就是作者本人,或者也是作者太宰治所幻化的自己的形象之一吧。“我”似乎是一个极为不幸的人,所有的亲人都在几年内相继离开,有的还正风华正茂,有的还没有来得及好好的享受生活。“我”的写作也陷入了泥泞之中,全然不知道要写些什么。每天脑海中回荡的便是去死吧,一起去死吧!好在有了K,K的存在让我黑暗的人生有了那么的一丝光亮,我们一起去旅行,一起去试图找到活下去的意义,或者一起去死,不然留下的那个人要多么可怜呢?“我”与K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关系呢,爱人,情人还是亲人呢?或者多少都有一些。K出车祸了,躺在车轮下的K,像一朵被雨打湿的桔梗花,美丽但让人心痛,在那一刻,我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事后,我买了一枚青铜戒指送给了K,K则回赠给了我一张画有三岁女儿的明信片给我。我终于看到了阴暗天空上的一点光亮,虽然微弱,但是有爱,也似乎让我看到了生的意义了。 离开了东京,来到甲府。我是从东京逃离回来的,我本想着离开了恐怖的东京,可以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慢慢的推进着自己的那点微薄的工作,不期然的遇到了儿时奶妈的孩子。我们一起喝酒,一起酩酊大醉,一起回忆儿时的过往。一种久违的温情渐渐的弥漫上心头。要说有什么美中不足的话,也就是我们所在的位置是阿鹤原来的家,现在却已经是别人家的了,这多少让我有一些苦闷了。宿醉的第二天总是难过的,只是这种难过在突如其来的大火面前迅速消退,冲天的火焰印照着每一个人,温暖的火光之下,只让人感到彻骨的寒冷,阿鹤的两个孩子冷冷的注视着那片大火烧起来的地方,那是他们原来的家啊,他们微笑着,感叹着,似乎也在为这场大火而暗暗地兴奋着。我终于哆哆嗦嗦的发抖起来。。。 太宰治的一生永远都充满了悲剧的色彩,这种色彩印称在他的文字里,则表现为颓废、绝望。虽然我们在他的文字中,总是可以感受到他那一星半点的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生的渴望,但是却又总是被更大的绝望所笼罩,他努力挣扎过,挣脱过,却就是做不到。他的文字里写尽了他的懦弱、磨叽、自卑、无病呻吟等等。他让那些在暗地里默默观察的人们感同身受,他就像是一颗楔尽人心的钉子,强大的终能重生,不够强大的,也会努力的变得强大,就算只剩下自己,依然也要坚强的活下去。。。

  《关于爱与美》读后感(五):关于爱与美

  认识太宰治是因为人间失格,也是因为人间失格而让我了解到太宰治

  这个曾经五次自杀,前面四次都没有成功的日本作家

  感觉好像看到的好多作家,传递出来的全是正能量的作品,很多很多的关于死亡,关于战争,关于希望,可是从来不绝望,但是看他的文字,里面全是绝望,却又像是拼命的活在人间的一个濒临死亡的因为缺水而干涸的鱼儿般,让人感叹的同时,却是在他的文字里,在他的无赖派的文字中,看到了求生的欲望

  人间不值得,但是在他的文字中看到了不值得的人间的人性与对于美的追求

  不要觉的太宰治是因为贫穷,这个世界上,那个时代,贫穷的作家有很多,但是太宰治却不是,他的家族的经济却是相当的好的宰治的出身相当优越,他的家族是青森县津轻郡金木村的一个豪门望族,家里继承着名为“山源”的老铺,是地方有名的大地主。太宰治的父亲曾任职贵族院议员,是当地非常活跃的名流。

  而他正如他自己在这本书中写的那样,他们全是被人捧在手心里长大的,被视为掌上明珠,可是这样的人却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有五次的自杀的现象,而且在他39岁的时候,终于自杀成功了

  他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对于爱他是渴望的,或者说这一生,短暂的一生他都在找寻着爱,更确切的说是寻找着被爱,渴望着被爱,而他却没有爱人的能力,他与银座女侍的情杀,最后他活了下来,而那个女子却死了,他与妻子的自杀,两个人却终因为药剂量的不足而没有成功,在自杀的次数中,有三次全是因为情杀

  我想他是异类吧,或者说他更加的真实,把表现的那一层最华丽的外衣给脱落,拒绝再穿上,给世人展示了那表面之下的那个世界,有美,有丑,有恶,有善

  我知道有人是爱我的,但我好像缺乏爱人的能力

  他把他最真实的内心展现给世人,但是在文学界对于他的评价却是参差不齐

  对于年轻人,对于他的文字有着喜爱,更因为对于他的文字风格而喜欢,有人说看了他的人间失格,本来想自杀,现在不想了,因为拥有着相同的经历的内心世界的人已经死了,而自己要好好的活着

  这是不是无形中他留给世人的一份治癒呢

  我伪装成骗子,人们就说我是个骗子。我充阔,人人以为我是阔佬。我故作冷淡,人人说我是个无情的家伙。然而,当我真的痛苦万分,不由得呻吟时,人人却认为我在无病呻吟。我想和那些不愿受人尊敬的人同行。不过,那么好的人可不愿与我为伍。

  读这个一直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人的文字,愿我们可以更加勇敢的在这个薄情的世间好好的活着,无论前路多么的困难,我们也要记的,坚持的活下去

  就算只有自己,也要坚持地活下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