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婆婆更难搞的,是戏精公公!!!
钱琳特别讨厌去婆婆家,倒不是嫌农村不好,别看她是个城里姑娘,可并不娇气。
让钱琳打怵的,是林鹏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嘴。
“小鹏,你说你们在城里住着一百多平的大房子,把你爸妈扔在这山沟里,你心里不难受吗?”
“是呀,你这朋友圈又是出国旅游又是温泉度假的,你爸妈连买块肉,都得掂量半天,你咋不带他们一起享受享受去呢?”
而且这些人说完,不看林鹏,目光齐刷刷地都到了钱琳身上。
钱琳心里老大不痛快,真想怼一句:关你们P事!可为了不惹麻烦,她只能把这话憋在喉咙下面。
虽然林鹏解释,说亲戚们是怕他娶了媳妇忘了娘,提醒他要孝顺,是为了他爸妈好。
可钱琳不这么认为。
她听出了一股酸溜溜,又掺杂着羡慕嫉妒的味道,甚至还带着那么一点唯恐她家不乱的架势。
这也难怪,林鹏在他家这些亲戚当中,混得最好。
985一毕业,就进了知名企业做技术,混到如今,已是高级工程师。
但在城里买车买房也都是贷款,可家里那些人只看到你有车有房,没人管你是怎么买的。
再看看他那些亲戚的孩子们,大部分都初中毕业,有的进城打工,有的在家务农。
没有光鲜的职业,也没有稳定的收入,和林鹏没法比。
父以子荣,有了这么个儿子,公公脸上倍有面儿,在这些亲戚面前,总觉得自己处处高人一等。
可是一听人说:“你儿子那么有本事,咋不把你接进城享福呢?”
公公就浑身不自在,好像光鲜的面子,被人狠狠甩了一个巴掌印。
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
这些闲言碎语,不间断地传进公公的耳朵,就像一粒种子找到了合适的土壤,迫不及待地寻找机会想要发芽生长。
国庆节,钱琳带着四岁的女儿,跟着林鹏来到婆婆家。
一进门,就看到公公盖着被子,一脸憔悴地躺在床上。
原来公公前阵子在镇上的医院做了阑尾手术,本来没啥大事,结果不知道什么原因引起了肠粘连,不得不又动了一次刀。
林鹏一听,眼里噙着泪责怪:“生病这么大的事怎么不告诉我呢?镇医院哪能做手术?简直就是胡闹!”
公公躺在那也不搭话,只是不停地“哎呦”。
婆婆伺候着公公,还一个人忙完了地里的农活,已经累得闭着嘴,一句话也不愿多说。
林鹏都没歇脚,就让婆婆收拾收拾东西,开车拉着爹妈和妻女,回了城。
一到儿子家,公公就像服了灵丹妙药,整个人的状态一下就好了起来。
林鹏带着他去医院复查,大夫说恢复得很好,只需回家养着就行。
自打女儿出生,钱琳就不上班,在家做全职主妇。
孩子上幼儿园后,她凭着以往的美术功底,接一些广告设计的活做,赚些零花钱。
三口之家,谈不上多滋润,但生活简单而有序。
如今公公在这养病,钱琳感觉一切都乱了套。
家里家外,接送孩子买菜做饭,打扫清洗叠衣晒被,忙得钱琳连做面膜的时间都没有,看着眼角冒出的细纹,她的心没法再平静下去。
钱琳和林鹏诉苦,林鹏不以为然地一笑:“你呀,就是太客气了,这些家务事你完全可以让我妈帮你,我妈脾气好,她不会拒绝的。”
钱琳不是没想到让婆婆帮忙,可只要婆婆一动手,公公就吆喝一声,不是要吃要喝,就是这疼那痒,让婆婆过去伺候他。
公公一直都是大老爷的做派,饭好了往桌前一凑,吃完了抹抹嘴,婆婆还得沏好茶,送到他眼前。
婆婆天天像个使唤丫头似的,围着公公转,根本脱不了身帮钱琳。
如今,钱琳心里唯一的盼头,就是公公快点养好病,早点回老家去,她也就解放了。
于是每天熬汤煮粥,荤素搭配,全心全意地照顾公公。
过了一阵子,公公终于痊愈了,可钱琳却高兴不起来。
那天钱琳把女儿送到幼儿园,就去了一趟朋友家。
中午回来时,发现家里有陌生人讲话的声音,进门一看,吓了一跳。
公公正指挥着人,在粉刷房间。
婆婆在一边怯懦地劝阻,公公完全不理会,就连钱琳回来,他也当没看见。
倒是婆婆胆小,赶紧跑到钱琳眼前:“琳琳,你爸觉得房间的墙太灰,就找人来刷成白色,人老了,就喜欢亮堂,你可别生气啊!”
随便刷我家的墙,还不告诉我,钱琳心里能得劲吗?
可看到婆婆小心翼翼讨好她的样子,钱琳这股气硬是憋了回去。
过了没几天,公公不知道托谁,又把老家的大黄狗给弄来了,还说自己享福,不能忘了老伙计。
钱琳算看透了,公公这次来,就没打算再回去。
路漫漫其修远兮,这样望不到边的忍耐,钱琳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
转眼公婆已经来了两个多月,钱琳有一种精疲力竭的感觉。
林鹏工作很忙,不是出差就是加班,家里的事完全顾不上。
再加上公婆来后,她把所有时间都搭在家务事上,一分钱也不赚,家里支出全靠林鹏一个人的工资支撑。
就算林鹏赚得多点,可除去房贷、车贷、孩子的托管费,还是所剩无几。
钱琳摸着钱包,有种快要坐吃山空的感觉。
那天吃过晚饭,钱琳趁着林鹏也在家,把家里的钥匙放到婆婆手中。
婆婆一脸诧异,看看钥匙,再看看钱琳,不知道儿媳妇是什么意思。
钱琳坐到婆婆身边:“妈,我找了份工作,待遇还不错,明天就去上班。
家里就交给你和我爸了,买买菜,做做饭,早晚帮我接送下孩子,辛苦你们了。”
婆婆听后浑身都不自在:“这些我可干不了,你也知道我这人一出门就蒙,外边到处都是车,我可不敢带着孩子,万一出点什么事……”
“没事,不是还有我爸呢吗?”钱琳对婆婆笑笑,转身到卧室陪女儿看绘本去了。
第二天钱琳一早起来,梳洗打扮好,什么都没管就出了门,一直到晚上才回来。
一进门,钱琳就看见女儿正趴在地上,边哭边四脚乱蹬地撒野,婆婆跪在旁边一脸焦急地哄着。
公公边看电视,边训斥婆婆:“就是个废物,连个孩子都哄不好。”
女儿见开门进来的是钱琳,一骨碌爬起来,哭着钻进了妈妈的怀里。
边摸着小肚瓜边喊:“妈妈,宝宝肚子疼!”
钱琳忙问是不是吃什么东西了?
婆婆赶紧走到跟前,说从幼儿园回来的路上,给孩子买了一个冰淇淋,估摸是吃凉了。
钱琳一听,皱着眉不耐烦地说:“妈,你可真是的,这大冬天的,你给孩子吃这个干什么?”
婆婆还想解释,钱琳已经拉着脸,抱起女儿进了自己房间。
看儿媳妇不高兴,婆婆站在那不知如何是好,只听公公大喊一声:“傻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做饭,这一天都没吃上一顿舒服饭!”
“要做你去做!我伺候完老的伺候小的,我这就是给你们做老妈子使唤,天天还要看你们脸色,我该你们的还是欠你们的,我不干了,回家!”
一向温顺的婆婆突然发了飚,钱琳都吓了一跳。
老实人厉害起来,就像软软的鲜豆腐,变成结着冰的冻豆腐,不好捏了。
公公大概也被婆婆吓到了,半天才拿着架子说:“你以为我愿意在这坐牢吗?
出门擤个鼻涕,都有人朝我翻白眼,可来了再回去,家里那些人咋看?
人家还以为我被儿子媳妇撵回来了呢。”
婆婆也不理会,挺着腰板,好像要把大半辈子的委屈都倒出来。
“你说你,好好的家你不回,非要进城。
这里有什么好,人家一家三口过得好好的,你非要来插一脚,我们手脚灵活,却白吃白喝啥也不干,这样你就觉得有面子了?
孩子赚点钱容易吗?小鹏瘦那样,你瞎了,都看不见吗?你那张脸比你儿子还重要?”
婆婆这番话,钱琳听了特痛快,心里暗暗为婆婆点赞:早这样,公公也不会把你当软柿子了。
小白兔急眼了,还会咬人呢,别说自称万物之灵的人了。
公公横眉立目,可婆婆就像没看看见一样,转身进房间,噼里啪啦地收拾包裹。
看婆婆那一脸坚定,钱琳知道回家这事,婆婆是铁了心,没有回转的余地了。
晚上,林鹏又劝了半天,婆婆还是坚持回家,让林鹏给她订车票。
林鹏回头看看公公,没想到公公蔫不拉几地走进房间,收拾行李去了。
常言道,秤杆离不开秤砣,老头离不开老婆,真是一点不假。
钱琳看着,心里就像投进了一缕希望的阳光。
钱琳并没有上班,而是到朋友的工作室帮忙去了。
她本想试探一下,如果她撂手,公婆能不能把家里这些琐事顾好。
如果能,就留下来,她也好专心去发展自己的事业;如果不能,再劝他们回家,他们也不会说啥。
其实,钱琳还看出,婆婆在这就是受罪,一边对老伴唯命是从,另一边还要小心翼翼地看着儿媳妇的脸色,过得一点也不舒畅。
只是没想到,忍耐到极限的婆婆,这么快就爆发了。
见公公绷着脸收拾东西,钱琳提高嗓门对林鹏说:“买啥车票,你开车送爸妈回去吧。
我明天买些水果和礼物,你顺便带回去,让爸妈送给咱家的亲戚。
等春节你放假,咱带上爸妈,一家子去泰国玩一圈。
以前总担心出去玩,他们身体受不了,可我看,爸妈这身体棒着呢,去哪都没事。”
听了钱琳的一番话,公公的脸才慢慢舒展开来。
钱琳并不是嫌弃公婆,如果说公婆七老八十,过来养老,钱琳绝对二话不说。
可如今公婆还不到六十岁,走路生风,就这么进城待在一起,搁谁也受不了。
再说,日子是过给自己的,不是给别人看的,何必为了一个面子,搅得一家人都不痛快呢。
回到老家,几亩薄田种种,不指望他们发家致富,权当锻炼身体。
儿子媳妇在城里专心打拼,为一家以后的生活打好基础,两方自在,何乐不为呢?
其实,父母子女之间最好的相处,就是彼此间留点距离,有了喘息的空间,才能更好地相处。
钱琳也希望公公能想明白这个道理,更希望婆婆这次能翻身做主,余生活得洒脱一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