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翻出哥哥四岁时的视频,到如今一口漂亮英文是这样来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翻出哥哥四岁时的视频,到如今一口漂亮英文是这样来的!

2020-03-05 09:01:10 作者:钱儿妈 来源:Michael钱儿频道 阅读:载入中…

翻出哥哥四岁时的视频,到如今一口漂亮英文是这样来的!

  前几天整理照片,翻出钱钱儿4岁零20天时,讲英文的视频,真是感慨时光荏苒,一晃小伙子了。

  ⬆️钱儿4岁零20天

  这是他将我给他做的英文启蒙节目中一集,从头到尾完整复述时,我拍下来的。从中截取了一段,是他不用看书就能背出的一本牛津阅读树。

  相较于很多一出生甚至胎教阶段就开始英文启蒙的孩子,三岁还不太会说话的钱钱儿,可以算是起跑并不早的那种。但这并不妨碍他语言迅速精进,并且发音漂亮。

  这是去年六月份写他背课文文章时,发过的一个音频,里面不但有他完整背的一篇文章,还有我们的对话和提问,感兴趣的同学,欢迎听听看。

  顺便附上文本——

  ⬆️点击图片可以放大看字,文字出自《英国语文》第二册

  此外,无论是之前在美国读小学(回顾戳这里),还是参加海外夏令营,钱钱儿都基本没什么语言和文化障碍,这也是一路陪伴他英文启蒙走来至今,让我们特别欣慰的事情,也更坚定了我们对英文启蒙方法的信心。

  昨天给二胖拍了个视频,是要上传给老师交作业的。要求是孩子们在看完老师讲的绘本后,画一个自己心中的花园。

  ⬆️二胖4岁2个月

  视频里二胖讲的英文不多,其实“西红柿”,“花”“房子”“太阳”之类的英文词汇,她都是会的,可能是因为知道要交给老师的缘故吧,竟然还有点羞涩?。

  我也是在看这个视频时,才突然意识到,此刻的二胖,已经比开头第一个视频中的哥哥,年龄要大呢,她已经4岁2个月了。

  从时间上讲,二胖的英文启蒙比哥哥要早一些,但却更随意,到现在我们也没有很系统地开始启蒙。

  她是个中文很强势的孩子,中文的用词程度,在同龄孩子里,应该算是比较丰富,且逻辑性还不错的。因此虽然英文绘本我们没少读,但她想听中文就讲中文,想听英文就讲英文,不强迫,儿歌童谣动画也都听着看着,保护兴趣为主,尤其是有着哥哥的前车之鉴——

  “起步时间不是决定性因素,选对的书,按适合孩子的节奏,采取好的方式,坚持下来,就会看到好的结果”。

  我们就更不焦虑了。

  很戏剧性的是,最近每天除了工作,还得照管全家一日三餐,洒扫采购,我和韩先生忙得分身乏术,钱钱儿主动且欢喜地接管了二胖的睡前故事。没想到那天我一瞧,嚯,哥哥翻出了他从小的老存箱牛津树系列,每晚给二胖讲两本,已经讲了十几本了,二胖竟然十分喜欢。

  牛津树让钱钱儿受益太多了,而它也毫无疑问会成为我们给二胖系统启蒙的首选。不过提前到来的这种轮回,挺感慨的。

  其实我们也陆陆续续收到很多类似这样的留言——

  相比起牛津树应该怎么选,我更想跟大家聊聊牛津树建议怎么学。很多同学都曾经参团,可是这么经典的系列,你真的有用好了,并且坚持用了么?

  这里跟大家聊聊我们的经验,这些经验从三四岁启蒙,到上小学后,都适用。希望能对这个特殊时期,大家在家陪孩子英文阅读时,有一些帮助。

  一、

  渊源

  回想儿子的英文启蒙之路,对我们帮助最大的,牛津阅读树(Oxfor Tree)这个系列绝对是Top3。

  说来,我应该是国内与这个系列结缘最早的一批人吧,早到时间可以追溯到钱钱儿出生以前,那应该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那会儿国内可能几乎没什么人知道牛津树。

  我的好朋友,一个英国姑娘,漂洋过海地扛着这套书,代表出版社来到中国谈这套书的引进合作。

  然而其中周折颇多,对这里人情世故一窍不通的她,在事成之前,不耐烦地跳槽,另谋高就了。她扛来的这本数颇多的一套样书,于是就归我了。

  那时,钱儿还没来到这个世界上,而几年后,我开始用这套书给他进行英文启蒙。

  人生有时很有趣。我的儿子得益于这个严谨、细致、科学,在英国家喻户晓,全世界超过130个国家广泛应用于基础教学和日常阅读的经典系列——

  而我,则是因为无所求的播讲与分享,被无数孩子接纳和喜欢。所以有时不得不感慨,人生有很多偶然,又有很多必然。

  据我们不完全的各平台统计,这个专辑的播放量早已过亿次。所以对这个系列,我们接触时间和程度都不浅了。

  二、

  方法

  在国内给孩子进行英文启蒙,分级读物一直是我比较推荐的。原因是,绘本虽好,但难度参差,并不利于家长评测和选择。

  而分级读物,尤其是牛津树这种出自牛津出版社,并经由著名教育学家和多名儿童英语专家编写,超过80%以上英国公立小学选用的经典阅读教材,它从选词到编排,从孩子的理解力考量到难度递增,都是精心设计的。

  而且它的主题全面丰富,从经典童话到英国文化,从教育理念到体育竞技,从手工绘画到人文关怀,足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牛津树本身由易到难的梯度感,非常清晰,能够逐步提升孩子的阅读量和流利度它把分级做到了“极致”,细致的划分之后,在家指导孩子阅读,就有了一张由易到难的阅读书单,省心还效率高!

  除了自然拼读外,每一本书相互独立,整个系列又有联系,孩子追起来过瘾,看起来又不累。

  而Biff, Chip和Kipper这三个孩子所在的一家人,永远都是温情满满,趣事多多。孩子接受起来容易,阅读过程中,慢慢也就有了感情。

  从中等级别开始,故事还加入了magic key(魔法钥匙)的元素,从生活频道转到了科普、人文频道,精彩的非虚构类故事接踵而至,文化内涵也更加丰富。

  那么,如何最大化地使用这套书,让它发挥看得见的作用呢?

  要不要讲中文?

  在讲怎么学之前,先来说一个老生常谈——给孩子英文启蒙,到底要不要辅以中文讲解

  这是一个“杠精常出没”的话题,所以先声明,不想杠,觉得不用的欢迎自动绕路,反正每个人根据自己所处环境,对自己的孩子负责。

  我以前写文章时,数次把前提条件写得又多又全,比如孩子人在国外(或国内混血家庭),比如孩子在纯英文授课的国际学校,比如父母英文真的好到可以英英给孩子讲解,有这些前提条件的家庭,确实不用中文辅助。

  但这些年我收到了太多家庭的反馈和咨询,让我对英文启蒙有了更丰富的认知。对大多数国内的家庭和孩子来说,其实是不具备直接听读英文原版资源,而不做讲解的。

  因为孩子所处的环境,本身就是中文,而接触英文的绝对时间又不够多,重复的概率也偏低,简单的单词可以用对应的图画理解,可一旦成句,甚至成篇,让孩子听天书,情节全靠猜,单纯做所谓的“磨耳朵”输入,很难调动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词汇和基本语言框架的积累速度也会很慢。

  我们的中文讲解是做什么用的?

  第一,听懂意思,打包词汇,帮孩子保护兴趣,建立自信。

  我们给孩子讲解的每个中英文音频,不仅仅是牛津树,从来都不会采取一字不落的翻译,而是使用“讲大概意思”+“关键词讲解”的方式。

  比如,开头视频中的第一句话Come and look at this.

  我不会跟孩子说:

  来,和,看看这个。

  听过咱们音频的孩子会知道,我会讲“来看这个”!甚至是更简单的“看这个”。

  而随着故事进阶,当其它书中陆续出现look after,look for等等词组时,我会在讲解中提醒孩子它们与look at的区别,慢慢孩子记住的不是简单的几个单词,而是打包学会它们的用法。

  孩子学习语言,兴趣与自信心是很重要的。如果他们总也听不懂,有些孩子信心就会大大受损。而聚沙成塔的词汇积累,以及对故事情节的把握,都能帮助孩子尽快接纳这种新的语言,并且积极地学下去。

  第二,为孩子和父母提供拐棍,让孩子最终能够接受原版音频。

  千万不要理所当然地就认为所有孩子都能接受原版音频,即便是有趣的内容,精心的制作。这些年,我们看到孩子不肯听原版音频的留言有很多了。

  孩子们的反馈主要是,原版音频听不懂,觉得枯燥,感觉离自己太远。所以我们在讲解时,会特别注意尽量不让孩子反感,讲得尽量轻松有趣,孩子哪怕只是当个故事听,慢慢也会有收获。

  而当他们在无意识的积累中开始有输出时,自己也会非常欣喜,并且能促进学习兴趣和成效的。

  怎么学才好?

  用牛津树做英文启蒙,我一直主张的方式分三步:

  第一步:预习。

  与孩子一起翻翻书,根据封面和插画,或者如果孩子的积累能认识一点单词,提前讨论预测下“剧情”。

  第二步:理解并阅读。

  跟着我们的讲解(或爸爸妈妈们自己的讲解),一起读故事。一般中文讲解不超过三遍,后面就鼓励孩子只读英文了。

  第三步:听原版音频。

  这个过程能反复最好,并且要鼓励孩子尽可能跟读,以保持良好的口音。

  执行细节

  具体执行上,大致是这样:

  在钱钱儿幼儿园大约中班年龄时,我们开始每天读牛津树的学校版(不同版本会在后面帮大家梳理清楚)。

  看孩子的状态来决定每天的量。对于没有英文基础的孩子,从最初级别,每周两本或者三本,是比较合适的。贪多嚼不烂,混合在其它孩子喜欢的中英文绘本中进行,能读懂和坚持,比一周读很多本有意义。

  低级别每页词量很小,句子都是重复句式,每本也没几页,即便孩子没什么词汇量积累,重复几次也就记下来了。

  △第1级 《At the Park》

  在这个阶段,我给钱钱儿录制了六期节目,里面就有搭配牛津树。

  很多孩子都特别喜欢这个系列,至今依然有家长问,是否可以录更多。

  最好在听节目前,先把对应的牛津树找出来读过,这样对孩子来说,每次听我录的节目时,就会是一种愉快的温故,而非挠头的新知。

  很快你会发现,孩子不但故事能讲下来,而且英文发音也能跟读很好。

  这六期节目,能帮孩子有一些基础词汇的积累。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开始跟我们一起听读更多的牛津树讲解了。

  讲解方式上,为大家提供两个方向。一个是我单独讲解的,中英文双语,讲完会全书再读一遍。

  ⬆️咱们的小程序和App中有更多相关专辑

  相比听不懂的原版音频,很多孩子都比较可以接受这个版本。但如果是母语太强势,依然接受不了的孩子,那么我就推荐「钱儿教爸爸英文」这个系列。

  用的也是同样的书,从第一级开始,但因为是钱儿当老师,爷俩插科打诨,很多爸爸妈妈都说,这个系列救了他们哈哈~~

  最最重要的提示,请大家一定要看到这里: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调整进度,每周1本也好,7本也好,不要贪多,不要引起孩子反感为上策。

  我个人建议,在1-3阶段,每周不超过5本,每天1本就不少。之后如果孩子能力所及,可以考虑增加量。

  但无论每周安排基本,都把周末空出来,作为复习时间。

  当孩子一本书能够读下来之后,利用周末时间,一定,务必,千万,要听原版音频,鼓励孩子,或者说要求孩子跟读,与原版音频越像越好。

  此时孩子因为书中内容都掌握了,所以跟读完全不吃力,也不容易反感。而这种跟读,对语音的修正非常非常有帮助。

  这个过程,我有时跟钱钱儿正襟危坐,像比赛一样,看谁模仿得更像;也有时他玩玩具时,我放着音频,他起初不做声,听着听着就跟着一起唠叨起来。

  现在孩子们的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还可以直接用点读笔,跟读就更方便了。

  如果能坚持下来,几个月时间,你就会听到孩子漂亮的英文口音开始形成。再回看这篇文章开头的视频,可以听到big,no这些词,钱儿都跟英音的原版音频一模一样。

  随着孩子积累的增多,理解能力的增长,慢慢英文讲解就开始减量,逐渐鼓励孩子即便有些生词,只要大致意思明白就可以,以向独立阅读为主要目标的转变。

  这是去年的一条留言,三岁半的孩子,已经在读牛津树七阶了。就这样一路听着中文讲解,后面就看到了孩子的理解和学习能力。

  所以一方面我们的讲解,终极目的都是给爸爸妈妈和孩子帮忙的,而不是一个最终标准,所以通过我们学会内容之后,原版音频一定不要漏掉。

  另一方面,不要忌惮给孩子英文启蒙中讲了中文,想建立语感、培养英文思维,靠后续的阅读与听力输入,都能够做到,不会因为你讲了这点英文,就毁了孩子一生。相反可能会让孩子的英文启蒙,事半功倍。

  三、

  分类

  牛津阅读树(Oxfor Tree),简称为ORT,是全球zui知名儿童分级读物之一。它的体量比较大,不少人虽然有了牛津树,但并没有搞清楚庞杂的系统到底有多少套,自己有的又是哪套。

  简单来说,主要分为家庭阅读版和学校版,两个完全不重合的版本。

  学校版

  学校版共有406本,分为两部分:

  1.自然拼读(Phonics),既有学习法,也有配套阅读。

  2.拓展阅读「Richer Reading」Classic Stories(共9个级别)。

  大家不必着急一次囤很多,随着孩子读再慢慢入,压力比较小。

  它的框架和结构都比较完整,很适合2-12岁的孩子,系统进行较为扎实的英文启蒙。

  关于这个系列,我在2017年录制了一个详细的视频,讲了其中一部分,感兴趣的同学看看就了解了。

  家庭版

  家庭版共有58本,其中1-3阶33册(包含父母手册1本),4-6阶25册(包含父母手册1本)。

  家庭版适合给2-6岁孩子做英文启蒙时,让孩子了解这个体系,或是作为系统学习的补充阅读。

  综合来讲,学校版是之前被同学们问得最广泛的一个版本,因为无论是我,还是韩先生和钱儿,讲解的主要都是这个系列。它们也是这两年逐步才引进的。

  另外现在无论是家庭版,还是学校版,全部支持毛毛虫点读笔。

  这个点读笔二胖自己经常一玩就是一个小时,能看不少书,对孩子跟读和听辨,还是很有好处的。

  关于每个系列的详情,大家可以点击小程序卡片,仔细查看。

  无论何种学习,都没有普世的方法,结合自家孩子兴趣点,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引导和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就会看到效果。

  与其不停走在求助的路上,不如迈开腿,走出千里之行的第一步。

  私人

  新浪微博:不吃胡萝卜的白小白

  免费App:钱儿频道

  更多新书↓↓↓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