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花冠病毒》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花冠病毒》读后感1000字

2020-03-07 23:00: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花冠病毒》读后感1000字

  《花冠病毒》是一本由毕淑敏著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 元,页数:36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花冠病毒》读后感(一):历史需要反思与铭记

  12.31号,一年一度的跨年夜,多少年朋友聚在一起玩耍,相约一起跨年。那个时候我们,开肆意的享受生活美好。1月22日临近春节,和表嫂做了美甲,买了新衣,和表哥表姐约着等我和妈妈送完礼过年一起玩,然而突如其来的封城打了这一切。 在这之前,在孝感的我不是没有听说过武汉新型肺炎,毕竟两座城市相邻。但在这之前,我们所有人都觉得人不传人影响不大,加上武汉本地都没有戴口罩,所以大都忽略了病情背后的情况。 十七年前,我六岁,年纪较小,加上并不是重灾区,对于非典其实已经没有多大印象了。但这次被隔在老家汉川的我,对于这场疫情有了更深的感触,也开始想要了解初非典我们的生活。 在看《非典十年祭》的时候,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当一条信息从北半球到南半球只需2秒,北京的医生不知道广州的疫情。十年后也是如此,在孝感的我对于武汉的实际疫情一无所知。2003年的SARS病毒引发的非典疫情爆发,毕淑敏受中国作协派遣,深入北京疫区采访。这本《花冠病毒》是毕淑敏结合当时真实情况而撰写的一本科小说,也是我翻开这本《花冠病毒》的初衷。 书中战疫是主线,这场最初没有希望的无硝烟战争。没有特效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这一切和今天的我们所经历的何其相似。 腊月二十七,赶回老家堂哥婚宴,大家嘻嘻哈哈,对于即将到来的一切毫无察觉。按照往年三十吃年饭规矩,我和妈妈没有吃完酒席没有回家。封城消息下来之前桥口就已经封锁,没办法回家,滞留老家,到今天已经封城了44天。 没有想过待这么长时间,什么都没有带,一身衣服到今天也没有换,只能天晴的时候,把内衣换下来,第二天接着穿。因为是重灾区,每天都会上门查烧,然而快递不通农村超市也搬空了,很多需要的东西都买不到,物价也都开始上涨。手机在这个时候也坏了,每天除了睡觉,基本都处于发呆状态。回孝感的群里,像我这样的不在少数。 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湖北人在这个时候还要添乱,还要四处跑。其实不是的,这四十多天都关过来了,最后这段日子谁又是真的关不住呢?我们只是希望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中,换身衣服洗个舒服澡。无论是像我这样住在亲戚家中,哪怕付了生活费,帮忙干活,还是只能住酒店,在外流浪的人都只是想回自己家能够舒服的待着,并没有要四处跑的意思。 前段时间严重的时候,每天从早到晚听救护车声音,睡觉好几次惊醒是常事,压抑的氛围也是不可避免。但大家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至少我还健康的活着。直到最近几天看到新闻消息越来越好,大家心里才开始稍微松了一口气。 在这本书《花冠病毒》中,病毒的起因是冰川活动导致病毒传染人体,这与我们今天的疫情似乎有些不同,可追究根本总是人类的活动造成了这一切。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可我们似乎永远学不会反思与铭记,遗忘是最可悲的事!

  《花冠病毒》读后感(二):有些人,匆匆一面,再也不见

  在2020年的春天读毕淑敏的这本《花冠病毒》显得格外容易代入当下正在发生的新冠病毒。

  就如同之前的非典,或是EMRS,总是感觉离自己很远,对于病毒不害怕。就如同文中的袁再春所说,不知道病毒的厉害而乐观的人,特别容易康复。这正是无知无畏。而2020年的新冠,隔着几条街道,就有人被确认,就有人死亡。马路上的人少了,因为都闭门在家。不得已出门,都戴口罩。

  袁再春这位医生出身的老专家,不仅有着丰富的从医经验,更有着丰富的患者心理。他指出,如果燕市居民产生恐慌,悲观的心理,就没有人敢同病毒做斗争了,这样更容易让病毒四处扩散。

  很难想象作者毕淑敏是在非典之后创作的这本《花冠病毒》。燕市的这种情况:救护车飞驰,商铺关门,路上无人,正如新冠病毒来的时候,每一个城市为了严防而取采的措施一般。而燕市的这支特别采访团,就和许多医护人员一样。他们是逆流向上的一群人,他们来个各行各业,有男有女,面临病毒疫情的时候,没有退缩,反而向前迈了一步,勇敢的走了出来。

  罗玮芝就是这支采访团中的女人。她把身患重病的母亲留给了小保姆照顾,自己接过任务出行。就如同新冠病毒来的时候,许多医生护士逆流而上,他们的家人不担心吗?也担心,但是他们都同罗玮芝的母亲一样,他们明白如果他们不去,谁来保护剩下的人,谁来承担生病的人,他们更明白此凡前行,也存在被传染的机率。可是请愿书仍是纷纷而至,每一个人,都是普通的人,都在为这场疫情做着自己能贡献的力量,虽说微不足道,却在黑暗中仍然有一丝光亮。

  第一个发现花冠病毒的科学家于增风,形象病毒像是草帽,或者像是带着装饰的比草帽高级的花冠。新冠长得像王冠,这还比花冠要高一级。罗玮芝就这样留在这里,既不能出去,也不能联系外界。直到她提出想见一下时,才知道这位尚在名单上的人,已经感染去世。似曾相识,未曾相遇,似曾相知,未曾相识。

  在燕市的这场战斗中,袁再春讲的故事,很现实,也很残酷。在通迅发达的现在,一个越洋电话,就能有老两口一次购入万元物品;一个群发,就能让亲朋好友都加入抢购。幸亏幸亏,这只是小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战争中,每个人都戴口罩。有些人,匆匆一面,再也不见,如同每一天中的每一天。

  整本书的节奏,可谓是循序渐进的,从开篇,虽说是疫情来临,但是未临一线,还算是缓慢放松的,而临行前的青年人留下的瓶和药,倒是埋下伏笔,也留下了悬念。特访团入住C区后,随着不断的开会,数据的变化,争论,让气氛紧张起来,也让读者随时对立双方的争论而不断陷入思考中。而罗玮芝的职业特性让她随时随地的观察着每一个发言者,随时随地分析。

  如果说之前读《28天》感叹韩国小说中曾经出现的怪病传染快,死亡率高,除了戴口罩,还出现了封城。当小说不再是小说,而演变成现实的时候,才能体到那种感同身受。唯有心,唯有斗志,唯有科学,唯有理性,众志诚城,万众一心,抗击疫情。

  《花冠病毒》读后感(三):《花冠病毒》书评

  【一】   “暮鼓晨钟,我时刻警醒投入,不敢有丝毫懈怠。”   今天看了《花冠病毒》,是我最近些天看到的书中最满意的一本了,老人家的文字真切生动,那种发自肺腑的真诚与严谨写作的期望都在一言一句之中表现出来。   没有一个作家希望自己写的作品不是精心写作,所以当03年毕淑敏参与“非典”抗疫过后八年才写下了这本书。   有的作家为了写一本书穷尽一生,有的作家为了写一本书构思多年,她们不再是那般为钱所困,而是真真实实的想要表现自己内心的感触。   多年前我曾经读毕淑敏的短篇文章,她的文字贴合实际,很简单的笔触都可以在最后让人感动与思考,但我看到的都是短篇,这次第一次看长篇,所以当我看到最初写到的病毒是虚构的,我觉得很难想象,老人家也会写魔幻的文章?再读,才方知依旧是毕氏风格,永远立足实际   “如果你没有人道主义情怀,就不要读,扔了它。”   但是这句话让我想起了高二听网课,学校语文老师能力不够便去网上听过许多老师的网课,讲的内容远远超过混日子的语文老师,从古代诗歌美感到日本精华短诗以及其他等等,都远远拓展了你的知识储备,其中有一个老师,则是从海明威博尔赫斯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短篇讲到近代沈从文等大家,令我记忆犹深的却是四个字:   悲悯情怀。   【二】   作者参加“sars”抗疫的时候母亲还在住院,所以故事中主人公罗纬芝也是在母亲病重的时期离开,罗纬芝并不愿冒生命危险并且抛下母亲,但她最终被母亲劝说去参加,但我也觉得,袁再春也有作者的影子,可能只是猜测,当然,也有可能都不是。   我了解的疫情的影响,是有许多人生离死别,是医生护士忙碌到难以与家人长时间团聚,是国内经济因此暂时搁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各国贡献之力。   而作者构思之中除了大的环境背景之下还添加了小部分长篇固有的套路,比如有人从避之蛇蝎的疫情之中看到商机,还有他国科学家为了自身伟业而偷取毒株,为了钱财和科研成就,但真实之中可能很少有人愿意为了钱而拿命冒险吧,并且其他某些情节上有着20世纪的色彩。   所以这本书虽然在稳定人心思考等等方面贴近现实,但也有一部分是不占据主体的长篇固有的逻辑,相较之下我更喜欢短篇,繁杂的情节很少,节约时间又直中扼要。   《花冠病毒》里的化学知识讲解并不枯燥,在我看来反而是亮点,在李元死后女主悲痛,作者通过其他方式讲道:“人的个体,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缕青烟”……“你要说只有人类该活着,谁妨碍了人类谁都应该灭绝,这恐怕霸道了”……   “你懂得我们的学说。在这个世界上,遇到谁,认识谁,错过谁,都是注定的。从宇宙大爆炸那一刻就决定了,决定了一切原子分子的坐标和速度,而那正是所有人生的核心秘密。孩子,不要难过,最好的悼念,不是哭泣和黑纱,是柔和与温馨,甚至满怀诗意的追思。因为我们从根本上来说,是不朽的。”   所有到来的事都已经到来,你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理解它,选择慈爱。   即使在当下这一特殊时刻,你同样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看待。   “冬将尽,春可期,山河无恙,世间皆安。”   

  《花冠病毒》读后感(四):花冠病毒

  最近因为疫情的原因读了不少,关于病毒所创作的小说故事,而《花冠病毒》这本书创作于多年前,在如今的情形下读这本书,却有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从书名上就能感受到,这是一部关于病毒的故事。而毕淑敏在故事里创造了一个虚构的城市,但一件虚构的事件却和现今环境如出一辙。在20nn年,出现了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从他的形态上把他命令为花冠病毒。而整个故事是围绕花冠病毒展开的,故事的主角罗纬芝是一名作者,受作协的委派,进入一线,作为这次事件的记录者,并且在出发之前遇到了一个神秘人物李元,自称拥有这个病毒的特效药,进入一线之后,罗不幸感染,但在服用你圆的特效药之后,奇迹痊愈,之后就是如何让这种特效药真正产生效果,运用到临床的故事 在这样的故事里,我或许看到了作者毕淑敏自己的影子。毕淑敏曾经也是一位医生,现在却是一个作者。他也在SARS时进入一线了解当时的情形。但在SARS十年之后,他在动笔写下这本书。他把SARS当时的情节加上自己的虚构,完成了这个故事。但是在故事中,罗被派往一线,并且有一定的医疗知识,这些人物设定都和他自身非常相似。

毕淑敏

  但我相信毕淑敏也没有料到,在2011年写这本书的时候,9年后的今天,竟然会有类似的事件发生。并不能说这是他的预言,但他在书中清清楚楚的写道,终有一天人类会再次和病毒做斗争。没有想到现在就是这样的一天。在这个书里也有许多接近于现实生活的情况,或许当时看来不太可能,但现今读起来却真真实实贴近我们的生活。但是即使真正的病毒来临,我们也没有恐慌,我井井有条按照部署来克服困难。 虽然毕淑敏的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在故事里我们也看到了希望和勇气。就像现在的环境一样,不论是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还是普通老百姓,或者是一些大型的企事业单位,所有人都在为此次病毒做着自身的努力。就像张文宏医生说过的,只要闷在家里,就能把病都闷死。所以我们也尽量的让自己少出门,少接触人群,多注意自己卫生。 这不是也不仅仅是病毒在书里我们看到罗纬芝的勇敢无畏,也看到了李元为研究新药作出的努力。最后的结局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但或许也代表着作者希望的那样,一切都会有好的结局!

  《花冠病毒》读后感(五):疫情危机

  2020一个不寻常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这个节日里该有的热闹与喜庆,我想在哪里农历新年的前夕,我们许多人的手机上都接到过类似的信息,病毒疫情、感染的蔓延……而每天确证病例的数字,牵动的亿万人心,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在全国打响扩散,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居家隔离,家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医疗队伍在阻挡病毒的道路上逆行。

  清楚记得2003在那场席卷全国的非典疫情,就如同这次让人猝不及防,而有位作家受中国作协派遣,成为一线采访团一员。她走访北京佑安医院、小汤山医院、和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生护士,恢复过来的病人,病毒,真切接触。之后用时八年在2012年写出长篇科幻小说《花冠病毒》而这位作家的名字叫做毕淑敏。(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畅销书。她的《学会看病》选入语文(人教版)5年级上册第20课。)

  在书中作者毕淑敏描述了这样一幅场景20NN年,一种突如其来的病毒席卷了1000万人口的中国燕市,人们染此病毒短时间内就会因全身系统奔溃而死亡,因此病毒形状酷似盛开的花朵,所有被研究人员取名“花冠病毒。”由于没有特效药,民众生命陷入危机,人心惶惶之际,有心理学背景的女作家罗纬芝临危受命,成为亲临抗疫一线的采访组成员。她深入了解了这场巨大瘟疫中方方面面的战况和应对灾难之策,体察到普通人濒临死亡时的心理困境。不幸的是罗纬芝也无意中身染瘟疫疫情万分危急,好在有解药在身躲过一死(至于无人可治的病毒为何她有解药,请看书我就不细表了),而痊愈后身怀病毒抗体罗纬芝也成为各方势力谋取利益的对象身处危险之中……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人类与病毒的较量,将把我们带往何方?人类如何构建内在的心理能量,战胜突如其来的险恶困境?

  2020年在新冠病毒爆发后,我从新想起了这部小说,在次打开书细细品读,不得不惊叹于作者在《花冠病毒》这部作品中附有前瞻情节设定在而书中有关封城、市民抢购等等的描写,和现实似有惊人的“对应”之处。我想这也许是源于作者在2003年在“非典”疫情中,对一线人员深入的走访,和对现实敏锐的观察,所有能在这部作品附有预见性里反映出。

  这次疫情,已确定的是人类贪吃野生动物,病源与03年“非典”非常相似,如果人类不改其恶习,新的灾难还会出现,而人们如何与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的生物和谐相处,值得我们深深思考,希望看完书的你我从中有所感悟。

  《花冠病毒》读后感(六):病毒的潘多拉盒子,是不能打开的秘密

  2020年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现世,注定有一个非同寻常的开始。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蝴蝶效应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受到极大的影响——春节假期延长,大人不能按时复工;孩子的寒假也一再延长,复课遥遥无期。

  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情绪,犹如过山车一般,经历了得知病毒后的恐慌,经历了假期延长的窃喜,经历了禁足在家的懊恼,也经历了孩子无法复课的焦虑,终于回复平静。

  在家办公的日子,上下班无需进行几十公里的城市穿行,每天都能节约两三个小时,于是这段宝贵的时间就被用来观影、读书,看了两部外国灾难片《流感》、《传染病》,看了研究埃博拉病毒的纪实小说《血疫》,还看了关于医生使命的《使命担当》,这些电影和小说中,我读到了病毒的无情和可怕,也读到了人心的自私和博大,编剧和作者们的想象和文笔令人着谜的同时也令人对病毒引发的灾难产生畏惧,颇有些欲罢不能。

  于是,我又找到毕淑敏的《花冠病毒》,接着让内心接受病毒引发的恐惧的洗礼。

每一部电影和小说都是关于生命和病毒的战斗

  《花冠病毒》这部小说,是毕淑敏结合自己经历非典肆虐之后,撰写的一部科幻小说,它有一个犀利的开头,和我们面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些相似,同样围绕“共同战疫”这个主线,太能引发我的共鸣了。

  本故事的主角是一位作家,她叫罗纬芝。20XX年,燕市因花冠病毒疫情,变得非常危险,人人自危,罗纬芝生活的城市也开始封锁。

按说已经走不出燕市了,但和平时期,城市并没有被围得铁桶一般,加上各自施展神通,有人就能沙漏般渗出了燕市。他们赢得了片刻的宁静,但把危险传播到了全国。

  故事的背景和病毒疫情引发的社会现象,跟我们现在遭遇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何其相似,令人十分揪心。

2020年3月5日疫情动态

  罗纬芝,因她本身的专业素养和个人条件被作协选中,对抗疫前沿进行跟踪报导。其时,罗纬芝的妈妈刚动完手术,在需要她陪伴的时候,她却被赶鸭子上架,与病毒近距离背水一战。

  虽不至于身处一线,直接面对感染人群,却知晓一线传来的真实数据。真实数据触目惊心,令她无比震撼。

  从病理解剖专家于增风的遗言中,罗发现花冠病毒很可能是源于喜马拉雅的冰川水。摸过融化后的冰川水的小病人田麒,十天后开始发病,并迅速恶化,最后死亡。于增峰直觉判断:那个水,可能有问题。

  而打开于增风潘多拉盒子式的遗言的罗纬芝,在茫然中迎接了花冠病毒之吻,历经身心之痛,因着李元赠予的粉末死里逃生。

毕淑敏 《花冠病毒》

  故事中,战疫是主线。燕市的战疫战役,最初是一场看不到希望的持久战。投入的人员不计其数,但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一直伤亡惨重,焚化炉不够用,不得不征用葡萄酒窖来储存烧不完的病毒携带者的尸身。

  而在药剂研发方面,无论是李元所属的团队,还是郝撤效命的外国公司,都渴望着用第一手病毒资料率先研发出特效药。虽然,他们的目的不尽相同,但在病毒面前,没有国界之分。

  正如故事中的外交部长所说:

病毒这个东西是没有护照的,也不需要签证。它不会老老实实地按着人类的意志互粉局限在某些地方。

  无论哪方开发出药物,都能造福患者,拯救社会。但是生而为人,我看着两个团队的处事方式,还是觉得李元团队攻心至上的方式比较顺眼,郝撤公司的利益收买的策略则略逊一筹。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再看一下疫情的发展脉络:病毒发作的起因是某商业活动使用了带有致命病毒的冰川,冰川融化后病毒感染了人,并引发人际传播。这和人类过度开发资源不无关系。

  大自然就像一个包容的长辈,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也像一个潘多拉魔盒,给了病毒赖以生存的空间。当我们越过界,打扰了病毒的平静,病毒便还以痛击,使人类社会不再安宁。

  别手贱,别去打开潘多拉的盒子!

  对生命心存敬畏,对未知心存畏惧,方能各自安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

【《花冠病毒》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