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对话向松祚 :比“干货”更重要的,是构建认知事物真相的底层
点击图片收听梁冬老师
全新力作访谈节目《梁品》
向松祚
著名经济学家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
01
华为的创造力源头在哪?
假设华为是一个超级物种,它的驱动力和核心在哪里?在中国的企业家中,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是我见过的最有远见卓识的人,他真的知道基础科学是最持久、最强大的竞争力。
如果你的基础科学始终落后于别人,那么你的产业竞争力不可能超越别人,这是我们经济学用模型算不出的。
为什么华为有这样的创造力?我想到的第一个原因,就是他的方向非常明确,他有理想。一个生命如果没有方向,它就会耗散,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
我认为热力学第二定律讲的是生命的一面,它没有讲到阴的那一面和阳的那一面。阳的那一面,我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生命的内能或者生命的无限创造性,而拥有无限创造性的前提就是,一定要有一个方向,这个方向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理想。
为什么人要有一个理想?为什么人要有一个方向?因为你有一个确定的方向,你的理想越高大、高远,你就可以把自己的能量激发出来,而且把所有的能量集中到这一个方向。
这就是任正非所说的,他绝不在非战略领域浪费任何资源,他把所有资源集中到主航道,并且下定决心拿下上甘岭。这可能就是华为创造力最根本的源头。
此外,任正非经常用到“熵减”概念,不断地推陈出新。他设置了很多机制安排,比如他会定期对所有层级的干部,进行大清洗,也就是换岗、轮岗,重新竞聘上岗;他还设置了蓝军、红军机制,所谓的蓝军就是专门挑刺的人,如果我们在一个办公室工作,你可能是蓝军,而我可能是红军,你就专门挑我的刺……熵增,是生命会走向涣散;熵减,是重新建立次序。
如果一个人无所事事,这个人的生命力正在衰减。为什么呢?这个人无所事事,也就意味着他找不到方向,他的能量就会被耗散()掉。
02
所谓的“干货”,背后都有一个源头
由于种种原因,大家总希望听一些所谓的“干货”,比如应该买哪只股票,要不要买黄金,人民币汇率会跌至哪。我不否认这些是干货,但当你思考很久之后,就会发现这些问题其实不是最重要的。
这些问题都有一个源头,也就是说如果你把我们现在聊的话题,真正更深入地思考之后,也许你自然而然地就会涌现出对货币、投资等的解释和看法。
我们中国人喜欢说两个字,一个是道,一个是术,经济学教授的大部分问题是术。所以我跟我儿子说,你可以不学经济学中的很多理论,但你可以用经济学中的很多工具,它们是很巧妙的,而且是人类几百年的伟大发明。
经济学中有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资产负债表。我们做投资,公司上市,买股票,都要用到资产负债表。它是意大利人发明的,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今天的金融是谁发明的?我们从源头上可能追溯不清楚,但从大体而言,我们今天的金融,是由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汉堡这几个城市发明的,并且在阿姆斯特丹集大成。
金融最早的源头其实在意大利,而它最重要的发明就是资产负债表,所以今天你只要把资产负债表研究明白了,也就差不多把金融弄清楚了。
03
亚马逊一直亏损,为什么投资人还那么追捧它?
巴非特也看资产负债表,当他看完之后,一旦发现了其中有问题,他马上就会去拜访公司,然后去核实,你的资产是什么资产?
资产是要定义的,比如巴菲特在没有买亚马逊的股票之前,他看不懂亚马逊真正的资产是什么,因为资产不一定是账上的现金。
亚马逊开创了一种新的财务分析方法,叫做自由现金流或者正现金流。对此,哈佛商学院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亚马逊其实对资产负债表,也就是我们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进行了一种改进或者一场革命。
资产到底是什么?负债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涉及到了道的层面。按照传统的资产负债表分析,亚马逊是长期亏损的,那为什么它的股价还一直在涨?它曾经甚至成为了世界上最值钱的公司,它现在也很值钱,排在第二名。
它一直亏损,为什么投资人还这么追捧它?那是因为它其实很赚钱,只是把自己的钱转化成了未来的投资。任正非虽然不讲他的财务数据,但他反复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华为的利润率并不高,它去年的销售收入差不多是1000亿美金,而它的净利润只有85亿美金,不到10%,但是它投入了130多亿美金的研发费用。如果他不投入这么高的研发费用,你从财务报表上就会发现它的利润率很高,可能达到20%。
这其实跟亚马逊有点像,亚马逊在表面上看似不赚钱,而且还处于亏损,但实际上这家公司可能具有极大的创新能力,因为他把大量的钱投入到了面向未来的科技上。
我在给企业家讲课的时候,总是提醒他们一件事:你们一定要小心,你的资产是不是真正的资产,还值不值钱。现在很多企业的账面资产其实是不值钱的,比如你的账面资产有100亿,但没有人会真的相信你有100亿。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企业暴雷,无法按时还本付息,还不了银行的贷款本息。暴雷,从某种程度上就是没有管理好资产负债表。比如一家公司的账面资产看起来有500亿、1000亿,甚至几千亿,但当你要还钱的时候,这个资产变不了现。
所以经济学中的很多技术性东西是很有用的,比如资产负债表以及与它相关的一些财务分析。
04
1+1为什么大于2?
一开始,我们讨论了一个问题,就是经济学的研究方向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假设错了,也就是经济学似乎在用研究机器的方法,研究一些生命。但生命具有弹性,具有模糊性,具有由于人的种种缺点而带来的共业,所以我们应该加入更多的研究生命的方法,去研究经济学。
在这个维度上,公司作为一种新的物种,在过去的一两百年中,为人类的演化带来了很大的价值,所以我们应该像研究生命一样去研究公司,然后再去看为什么一些公司有天子之命,为什么它们有持续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如何形成的……
事实上,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如何让一个生命处在一种持续有生命力的状态。我现在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中国构建一个富有生机活力的生态体系,让我们每一个人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让每一家公司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公司的创造力和个人的创造力之间有没有关系?当然有,这就涉及到如何理解公司。管理学者的讨论方向是,公司如何把不同人的欲望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富有战斗力的群体;而我现在讨论的方向是,公司是一群人的创造力的集合,那我们要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制度安排,把每个人的创造力集合起来,变成一种新的且超越个人的创造力。
华为现在有18.8万人员工,如果这18.8万人单打独斗,是做不出5G的,但这些人合起来就能做出来。为什么1+1大于2?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个人,也就是说如何激发出我们每个人的创造力。
中国最大的资源不是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而是近14亿的人口。在我们这些人当中,如果能出万分之一的天才,那中国就无敌于天下了。
05
中国人缺少无用之学
我们的文化对实用主义的需求,是根深蒂固的,这就导致那些基础研究显得有点不合时宜,比如我们在做节目时,听众、策划人都会问,老师能不能讲几个指导大家赚到钱的方法;再比如父母在考虑孩子喜好的时候,他们首先想的是这个东西对以后是否有用。
当我在讲货币、金融的时候,很多人期望的是你能不能告诉我,该不该买黄金,该不该换美元,怎么分析股票,有没有牛市,买哪个债券……我觉得这些想法都没有错。
但除此以外,我们还缺了一些东西,比如作为金融大鳄的索罗斯,他在全世界赚了很多钱,但他在赚钱之余,还思考了很高深的哲学问题,比如反身性原则,如何思考人性,如何和人性对着干,如何和市场的趋势对着干,他已经上升到了很高的层面。
我们中国人缺少的,就是我取的一个词,叫无用之学。现在我们国家的正统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博士,它的主要导向是实用。事实上,中国还有很多人关心无用之学,但我们的教育体系不太支持。
从思辨层面上讲,我们需要有人超越当下的应用,去思考其背后更深层的问题。我们不要总想着自己要为当下的事,提出什么政策建议,而是要思考真正的、根本性的大问题,比如什么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利率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有利率……
06
借别人钱该不该收利息?
在人类的漫长历史当中,人们认为放贷收息是不应该的,比如基督教禁止放贷收息,禁止了一千多年,更不用说高利贷了。放贷收息本身就是一种罪恶,而高利贷则是一种更严重的罪恶。丹丁神曲中有十八层地狱,其中的第八层地狱就是专门为放高利贷的人准备的。
资本家把钱借给一家企业家之后,就去花天酒地,悠哉乐哉,到了年底的时候,他就来收利息。那他没付出任何劳动,凭什么收利息呢?中世纪有一位大神学家,叫圣奥古斯丁,他在他的神学著作中写到,我把钱借给你,收你的利息,实际上赚的是时间的钱,时间让你的钱产生了利息,而时间是上帝的,也就是上帝帮我赚了利息,你没有权利拿走这个利息。
这个问题在西方争论了几千年,到现在也还在争论。西方的奥国学派有一个人,叫庞巴维克,他是奥匈帝国的财长,他在《实政资本论》中写到,我之所以要收息,是因为如果你没有我的钱,你就无法扩大生产规模,也无法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他认为利息确实是有助于生产的,所以我把钱借给你,应该分享你创造的利润。
美国的大经济学家费雪,在1930年写了一本书,叫做《利息理论》(The Theory of )。从供给的角度,他认为庞巴维克讲的是对的;从需求的角度,他认为我之所以要得到补偿,是因为我放弃了现在的消费,比如我今天晚上本来可以花天酒地,和朋友们一起喝一瓶好酒,但是我把一万块钱借给了你,放弃了原本的消费,所以你应该补偿我。后来,马克思的理论又说到,放贷收息是一种剥削行为,不应该收利息。
就利率而言,它就牵扯到了整个西方的历史、文化、哲学、宗教,所以我认为这些问题的背后,就是迫使人们不断地思考。
07
你追求的最后收入,其实很简单
我们现在的金融学,其实是从费雪开始的。耶鲁大学的大学经济学之所以这么厉害,就是因为它是费雪带动起来的。他写了很多书,其中包含了收入、资产、财富、资本、利率等概念,而且这些概念都是他最早系统阐述出来的。
他在《利息理论》的开篇讲到,人的收入其实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货币收入,就是我们今天获得的工资,这是记在账上的货币收入。他说货币收入只是一个数字,你要用货币收入除以物价指数,然后再算你的真实收入,而且你还要扣掉通货膨胀,比如今年的一万元,可能只相当于去年的1000元。
第二种是真实收入,就是货币收入扣掉物价指数之后的收入;第三种是物质收入,就是你确确实实把钱换成了东西,比如我买了书、西装、房子、车。
第四种收入,也是最终极的收入,叫享受收入,也就是最终让我的身心愉悦,让我的身体能量得到补充,比如我买书,是因为书让我很开心,让我得到了知识、启发;我买房子,是因为我住在里面很舒服;我买车,是因为它可以代步。这种终极的收入,才是最后的收入。
当上升到国家时,你就要看这个国家的老百姓,他最终能享受到什么,比如你买的房子,舒服吗?你买的菜、水果,安全吗?你买的药品,能帮你治病吗?你把孩子送到高档的幼儿园,小孩在幼儿园能够身心愉悦,健康成长吗?这才是最后的收入。
如果你不去想,就想不清楚很多问题,但当你这样分析出来之后,就会突然发现你追求的最后收入,其实很简单。
—END—
* 本文文字整理自喜马拉雅《梁品》
(扫码即可免费收听)
截至目前为止,
你有明确的理想吗?
它是什么?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
▼
睡 力 铺 精 选 · 好 产 品
梁老师九十多岁的外婆,
现在每天最重要的功课,
就是用倍轻松头部按摩器,
对头皮进行按摩。
独特的4轮旋转按摩,
配合开合推拉揉抓,
6种中医按摩模式,
有效按摩头部穴位和经络,
疏通经络,缓解疲劳。
操作简单又不花力气,
用一次你就会爱上。
去睡力铺,获取更多生命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