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叶思芬说金瓶梅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叶思芬说金瓶梅读后感摘抄

2020-03-23 23:3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叶思芬说金瓶梅读后感摘抄

  《叶思芬说金瓶梅》是一本由叶思芬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8.00元,页数:114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叶思芬说金瓶梅》精选点评

  ●手头关于《金》的评论书一堆,叶思芬的这套书,读起来很舒服语言文字浅显易懂,但是分析起来比较全面,又不乏亲切娓娓道来,很有嚼头。

  ●2018-278 我总在想,金瓶梅让现在人了解了晚明经济生活这是后人加给的,并不是作者写书本意,这明明就是一本小说,哪里来的那么多深意这么层层挖掘,跟红楼梦一样,随便谁挥上两铲子成就了几篇论文几本专著?真的至于吗?不能一本“对今人研究晚明民间生活有助益的”小说吗?真的至于吗?

  ●读前两本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个书只够六十分,然而最后一本倒是写得还不错。讲课合集容易落入泛泛,这本也是一样,到后面有点脱离了文本分析反而好一些,想把以前看的《秋水堂》重看一下。

  ●10月&【藏书阁打卡】很多年以前囫囵吞枣地读过《金瓶梅》,描写西门庆与其三妻四妾一日三餐鸡飞狗鸡毛蒜皮吃喝拉撒的日常生活史。也没记住多少,全因“小黄书”看了个热闹。 这本书是阅读《金瓶梅》的入门书,叶老师西门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四个人物写成四个专题,把复杂脉路,零散内容整理、归类到各自主题中分析讲解。读懂4个核心人物,就能读透《金瓶梅》全书一百回的故事。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把《金瓶梅》称作中国第一部伟大现实主义小说,通过读这本书,的确又有了新的体会温情薄情苍凉慈悲,人即是江湖,透过情欲外衣直面道人。一部书,见世情、见人心、见命运。叶老师貌似也没有太多新的东西,书后大量的参考书目,但本书作者高度概括总结功底深厚,对我帮助很大,有种想阅读崇祯本《金瓶梅》的想法了。

  ●“情欲不是一切,人生还有很多考量算计。”

  ●只读了第一辑,剩下两辑等想起来再看罢。

  ●娓娓叙来,于平凡处见真知

  ●印象比较深是说当时贩卖人口猖獗市场里有女性福袋,把女人放在布袋里,价钱一样便宜顾客付钱后自己挑,打开什么是什么。笔记小说里写一个人挑了个轻的,觉得是少女结果打开看是个老太太,结果那则笔记的本意是告诉大别贪小便宜...

  ●看了第一辑,赞啊!淫而不色千古奇书

  ●我还是想看看原著

  《叶思芬说金瓶梅》读后感(一):听完音频

  

2019年08月04日,周末早上,文景公园散步纳凉,万邦书店海风漫巷店没有开门营业,进酒店大厅空调,看到金茂府未央部,聊天简单了解。接待殷勤周到饮料茶水俱全,临行前获赠金茂府储值卡,呵呵

  《叶思芬说金瓶梅》读后感(二):不可多得的好书

  知道这套书和蒋勋细说红楼一样,先知道的音频。不同的是音频没有听完,因为实惠先选择这套书看。真心醍醐灌顶,获益匪浅。

  一本经典书,要自己去读,大概也就囫囵吞枣的读完了,如作者这本,细细分析,品读情节人物。然后思考来了解这本书真心让人受益。让人惊喜的是因为作者丰富的阅历和学识。品读的部分绝对让这本书世情书,品活了,里面的人物性格更加立体丰满,后面我选择阅读的时候定有不一样的收获。

  原著因为文字的原因,之前几次没有读下去,这次之后下定决心好好品读。切真心觉得值得一读再读。作者说希望可以推广这本书。作者对我而言。确实让我对这本书更加亲近了。那些没有读过,只听人家说的是一本“淫书”着实人云亦云了。透过作者的解读,这本书着实意蕴惊人,真真的当的下“第一奇书”的名号。

  《叶思芬说金瓶梅》读后感(三):通往世界另一头的明路

  《叶思芬说金瓶梅》

  其实关于金瓶梅的这本书,我一直推荐。只是不幸的是,读的人实在太少,更多的就是从港台三级片上略窥一二,欲言又止的样子。

  实际上,金瓶梅这本书,我觉得像是一本素材集合。内容好不好暂且不说,但是记录的确实到位,不论是衣食住行还是聊天说话,甚至连屋内的事情,都是写的清清楚楚。最难得的是,这书里没有圣人。

  我喜欢看天涯或是知乎上面那些匿名的帖子,不论是吐槽还是八卦,只要去掉自我装逼的水分,里面的故事大体都是真的,好看的紧。

  找不到作者的金瓶梅亦然。

  叶思芬是个台湾文学研究者,或许是其对于文字的爱,或是对于历史的喜好,总之这一本是在其内在行业的角度对于金瓶梅很好的一种解读。这对我来说,非常欢喜,毕竟,我并没有在文学领域里进行过过多的理论研究。

  我常常想,读了金瓶梅,人或许就会了解了众生,众生皆苦。

  这是一本洞察世间人性的书,每一页每一句,都是人性赤裸裸的反应。在不论是金庸还是琼瑶,那些男男女女童话书充斥市场的今天,读起金瓶梅更是难得。

  书里有没有好人,没有的,有没有坏人,也没有的。

  当很多人开始对红楼梦叹为观止的时候,我想他一定没有读过金瓶梅。因为那些十三四岁孩子的小情小爱,嫁人不得就寻死觅活的故事。比起为了爱情金钱互相厮杀那血淋漓的社会现实来说,实在难以挂齿。

  人到底有多恶,金瓶梅并没有一个结论,就是那么一笔笔的用件件小事娓娓道来,并没有更多的评论与断言,只有那说不完的细节,完美的,逻辑感十足的,一点点的勾勒出一个个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

  而我们现在看这个书,虽然人性相同,但是却又难以接受,毕竟时间久远,不论文字还是科技都相差太多,所以这本解读甚是重要。

  不论是不是从文字角度,至少叶老师解释了那个时代。给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读不下去的读者们,一条通往世界昏暗另一头的明路。

  《叶思芬说金瓶梅》读后感(四):还尔本色

  天下怕再没有《金瓶梅》这样的一部奇书了。这部书无论是故事内容、人物设计,还是创作风格、版本区别,甚至有关作者的谜团都堪称传奇,前无古人毋庸置疑,其后的诸多来者中,也似乎没有哪一部作品能像《金瓶梅》这样书里书外“从头到脚”都是故事。 我已记不清是如何知道这本书的了,彼时年纪不大,要么是听大人玩笑时“适可而止”地提起,要么是从其它书里看见它神秘地一闪而过,要么就是在某个影视剧中作为负面书籍的代名词。不少人初闻此书的经历或略有不同,但应该大同小异,而且,不管是哪一种,知道的方式都是非常的。 即便它总透过门窗的缝隙,或者通过烟囱来到人前,却并不灰头土脸,默默无闻,相反,它所到的地方,或视其为洪水猛兽,或奉其为旷世奇著,它仿佛注定要做不入地狱便是天堂的大争议! 对于这样的两极分化面貌,可能引鲁迅评《红楼梦》的读者眼光差异之词来解释较为恰当,不过,纵横于《金瓶梅》世界的多的是道学家、才子、革命家、文学家,还有被道学家“批判”的反作用影响的“俗人”,少的是真正的俗世眼光,这种眼光所见的,既不是脂粉风流的“妖艳之色”,也不是偏重学术的“朴素之色”,而是不浓不淡的“人间之色”。 《叶思芬说金瓶梅》这部作品带领读者观察的就是这样的人间之色,其实,更准确地说,是立意要还原一个属于普罗大众的《金瓶梅》——它本来就是诞生市井、取悦市民的小说,几百年的兜兜转转是被曲解和误解的结果,现在不过是又回到了它的原点。 这几百年里亦有如叶思芬女士这样的清醒者,但要么迫于正襟危坐的大气候,要么苦于不时稀薄的市民文化,少有现今逐渐昌盛的大众阅读氛围,特别是新媒体下的“说书谈史”热潮,所以也造成“市民文学”不属于市民的尴尬。 叶思芬女士所作解读主要立足于市民视角,用的是俗世眼光,将人物置于当时社会现实的环境之下,所以西门庆的作为不过是富人言行的古代版本,潘金莲的遭遇不过是此类女性在旧时的正常情况,换作今日,照样有为富不仁、荒淫享乐,照样有欲壑难填、勾心斗角,只是形式、程度有所不同,也就是所谓“世道”在变,“人心”不变。 除了要跳出以现代眼光去看待古代人物的圈套,《叶思芬说金瓶梅》也注意到用现代眼光发现古代生活,也就是“柴米油盐”,观察明代的经济情况、社会面貌,人们的交际应酬、家庭细节等,如欣赏《清明上河图》一样仔细琢磨其中的一人一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对簪、鞋的探讨,比较女性们打秋千的高下,观察艳情文化和行院衣着对时尚潮流的影响。 从角度和眼光的选取来说,叶女士的拿捏是很合乎“凡人”生活的,而从对艺术创作的解读深度来看,她的挑选也是一贯的,适宜普通读者的,她发掘著作里的潜在息,不深不浅,点到为止。 例如,第八回中迎儿偷吃了一个潘金莲准备用来招待西门庆的肉角儿而被罚打,表面上看是潘金莲一直以来对其不待见或者泄愤,而通过叶女士的解读,我们知道原来这时潘金莲的焦躁源于走投无路和坐吃山空的双重窘境,这哪里是什么肉角儿,明明是“最后一搏”,所以潘金莲尤其在意。 对此类隐含内容的揭示仿若打开了房屋内的一扇扇门,将以往在屋前或大厅逗留片刻便折返的客人领进了更亲密的空间,让其得以在脑中对整座房屋有了更具象的认识,恰好处于日常生活的所见范围,又没有到翻箱倒柜的程度。 《金瓶梅》这样的传奇著作从来不缺少阅读,但一直匮乏这样耐心的普遍参与的解读,这应该是出现巨大“色差”的原因之一,对普通民众更是巨大的损失。因为研究者可以“曲高和寡”,但普通读者的盲人摸象或囫囵吞枣是违背《金瓶梅》创作初衷的,也是金学的一大缺憾。 叶思芬女士的解读是对缺憾的有力弥补,也是颇具眼光和毅力的实践,因为我们不难想象长久以来的误读对大众阅读、讨论 《金瓶梅》造成的蒙蔽与阻力。虽然拭去积年的尘土非一日之功,也非一力可及,但相信属于一部作品的本色终会重现,更何况是一部传奇!

  《叶思芬说金瓶梅》读后感(五):《金瓶梅》的正名与普及

  文/赵客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被并称为中国明代小说的“四大奇书”,前三部和《红楼梦》又被称之“四大古典名著”,独独《金瓶梅》被晾到了一边。但四大名著中文学性和思想性最高、也最为称颂的《红楼梦》借鉴了《金瓶梅》的诸多地方,就连脂砚斋都指出:《石头记》“深得《金瓶》壸奧”,可见《金瓶梅》对《红楼梦》影响之大。

  在红学/曹学成为显学之后,各种对《红楼梦》的解读层出不穷,相比较之下对《金瓶梅》的探讨研究就略为黯淡,大众对其还停留在“淫书”、“禁书”的印象上。“金学”往往专注于对明代的社会、经济、民俗、服饰等方面的专业研究,向大众普及其文学性及知识性反而不多见,《叶思芬说金瓶梅》在这方面可谓解说金瓶梅第一书。作者叶思芬是台湾大学中国艺术史硕士,对《红楼梦》和《金瓶梅》都颇为钟情,在知识付费最火的年代,采用在喜马拉雅fm说书的方式对名著进行解读。本书是讲稿编汇成文,所以行文更加口语化。

  同《红楼梦》一样,《金瓶梅》也有不同的历史版本,《叶思芬说金瓶梅》的开篇就讲了关于作者是谁的疑惑,并对比了不同版本的区别。现在通常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万历45年刊印的《金瓶梅词话》,另外一个是崇祯年间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前者流传于民间,由手抄本凑起来的,回目不工整,语言也非常通俗,就像是说书先生说出来的;后者则经过艺术再加工,回目整齐对账,具有更强的文学性。本书摘录的《金瓶梅词话》原文是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为准(这套书是2000年第一版,2008年一印)。

金瓶梅词话(全两册)8.9[明] 兰陵笑笑生 / 2008 / 人民文学出版社

  和四大奇书中的其他三部由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不同,《金瓶梅》的结构则是以西门庆为中心,形成了一张蜘蛛网。全书紧紧围绕着西门庆展开,他就像网中央的蜘蛛,其他人物事件则是蜘蛛网上的各个节点和线。这种结构不同于众多长篇章回体古典小说,也对后世有了显著影响——《红楼梦》同样也是以人物为中心的“蜘蛛网”式小说。

  与各种解读《红楼梦》的著作不同,《叶思芬说金瓶梅》并非以章回划分解读,而是以时间线和故事发展为节点,将人物进行一一分析,把《金瓶梅》中涉及到的风俗、人情、宗教、哲学等社会背景及明代人物的思想理念解释展现给读者,加深对《金瓶梅》的理解。

  由于选择了更能体现原始风貌的版本《金瓶梅词话》,崇祯本的绣像插图即不可见。所以本书中特意加入了崇祯本的绣像,以及能体现明代风俗的仇英版《清明上河图》,图文并茂。《金瓶梅》被称为世情小说,所着眼即细微处,以柴米油盐酱醋茶为媒介,生动地再现了明代的市井生活。叶思芬通过对书中细节的文学、历史、民俗等角度解读,给读者带来全新的知识、思维及视角,为《金瓶梅》正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