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不写作业妈妈哭着跳楼,“没见过这样的孩子”。Excuse me?
第347原创
文 | 明玥
这个疫情带来的超长寒假里,我在微博上看了无数家长血泪。
都希望快点开学,否则要断绝母子关系了。
这些家长的小孩,可能也就幼儿园到小学,尚没成为主流网民,形成不了自己的声音。
否则在他们的角度,估计也是一样,也早就恨不得快点离家。
无奈是小孩,没法自己出门长大。
看到了这么一条气死人的新闻。
因为儿子上网课不写作业,河南平顶山的一位母亲,坐上了阳台栏杆,要跳楼。
经过消防员、邻居和警察轮番劝说,这妈才自己下来。
整段视频中,当妈的只说了一句话,“我没见过这样的孩子。”
在消防员的主持下,最后孩子下跪向妈妈认了错,因为“她跳下去你就没有妈了。”
没人理解,或许在精神层面,他此刻开始已经没有妈了。
只有一个巨大的包袱。
这不能怪人家出警人员,他们不是心理医生,无法抽丝剥茧地替这妈指出问题。
何况事出紧急,人已经在跳楼边缘了,他们的首要任务是救人。
事情已经发生,无论如何解决,对小孩造成的心理冲击,都是一辈子的。
一看这妈就脑筋不太好,啥叫“没见过这样的孩子”。
现在是什么时候,让人家戴着口罩出警来救你。
我们也没见过这样的成年人好么。
那是一个不肯好好写作业的小孩,你是一个因此要跳楼的妈。
哪个比较罕见?
并不是应激反应大的那个人,就一定是受伤害大的。
这届网友都是明白人,看得出这里头受伤最大的,不是要跳楼的妈,是沉默的小孩。
她让我想起了《万箭穿心》里面,颜丙燕演的强势妇女李宝莉。
她是一个典型的碎嘴聒噪的女人,找了一个文气懦弱的老公,每天训完老公抽烟要钱之后,转头又骂儿子不好好写作业。
看起来,也是平淡平常的三口之家。
其实丈夫儿子都早已在崩溃边缘,没人想跟她多说一句话。
男人提出了离婚,她当然不同意,完全理解不了:我勤勤恳恳地过日子,能挑出来啥错啊?
顶多啰嗦点,但哪个撑家的女人不啰嗦撒。
你刚被提拔,是长本事了,嫌弃老娘!
等他跟厂里的女同事噶姘头,被她公开捉奸,丢掉国企的工作之后,就跳江自杀了。
一句话没留下。
李宝莉更加理解不了。
但生活要继续,她只能加倍勤恳地赚钱,还干上了棒棒——重庆一带帮人挑货的工作,母兼父职地把孩子拉拔长大。
孩子好像一夜长大了,很争气,每天埋头在书桌前,再也没让她操过心。
十年寒窗,终于考上了重点大学。
李宝莉长舒一口气,这下总算熬出头咯,不枉我辛辛苦苦干了这么多年,要享儿孙福了。
结果儿子直接反目,哭吼着要跟她断绝关系:如果不是你逼的,我爸根本就不会死!我熬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要离开你!
李宝莉刚刚燃起的希望,被劈头盖脸撕碎了,万箭穿心。
实在有太多事情,她明白不了了。
为什么丈夫出轨自杀,我成了被怨恨的人?
为什么一个小孩子,居然有这么深的心思?
我是用命在撑这日子,到底做错什么了我?
按照她的道德标准,她是挑不出错来,她的确从没出轨,没不负责任,没不为家庭付出。
但是她跟家人的相处方式,就是不断用鸡毛蒜皮的小事,来规训他们,挑剔他们。
会把耻辱感带给他们,让他们失去自尊,也就没有任何被“爱”的感受。
这个环境中长期一起生活的人,必然在隔阂中越走越远。
渐渐地,也就不懂耻感是什么,自尊是什么,爱是什么。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在最亲密的人身上得到过。
他们会偏离正常的生活道路,做出一些平常人看不懂的事情来。
个性懦弱者,如她丈夫,走投无路,只能偷人或自杀。
性格强悍者,如她儿子,长期韬光养晦,积攒实力后,再反水报复。
这样的人将来走上社会,是很危险的。
因为一般人看来的“过激”举动,在他们眼里只是日常。
无独有偶,也是因为写作业的事,杭州的一位父亲同样过度管教,结果15岁孩子拿起了水果刀。
还好,这个新闻里的小孩,不是磨刀霍霍向爹娘,也没自残。
他是冲进客厅,拿了水果刀后,就冲回房间把自己锁起来。
不管爸妈怎么敲门,他就是不开门,也不说话。
父母被吓到了,只好也报了警,然后父母被警察教训了一番。
我觉得这个小孩还是挺聪明的,他用了一个没有产生实质伤害的举动,提醒了父母可能的伤害。
没有等到把怨气积累到太高的地步,再用极端的方式发泄出来。
我很反感一句话——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
那讲什么呢?
讲感情吗?
问题是连道理都不讲,能有啥像样的感情可讲。
新闻中这些爸妈,就是典型的不讲道理。
第一个跳楼的妈,有人说,她应该是生活中也受到了其他很多的压力,所以承受不住了,不会为这么点小事情要跳楼的。
可你若真受了其他压力,那就一件件地,冤有头债有主地去解决。
男人对你不好,不管家,那你就跟他对着干。
生活对你不好,你失了业,就该想办法再找事做。
实在都搞不好,也要有觉悟,都是自己的选择,要自己承担。
逮住小孩不做作业,这一点小事来爆发,等于把压力转嫁出去,全丢给一个无辜的小孩承担。
欺负弱者。
这不是像样的成年人,能做得出来的事。
杭州那个新闻里,是爸爸回家检查,觉得小孩没完成作业,还在玩电脑,气得去把网线拔了。
后来这个15岁的少年说,其实该做的已经做完了,但是已经懒得跟爸爸解释。
谁愿意跟一个气急败坏,自以为是的人,去解释、去低头呢?
特别是,在我们的文化概念中,这个人的身份还是天然压倒你的。
你去跟他讲道理,这个举动,倒是显得你不讲理似的。
你惹他生气,就只有道歉的份儿。
不是15岁的孩子已经大了,有自尊心了。
而是每一个人,生来就有自尊,打小就要脸面,从来需要被爱与信任的。
这种“不讲道理”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底层逻辑是有人主导,有人服从。
因为身居晚辈,所以要服从的那一个,多是被伤害的。
而这份伤害,只会助长人性本身的叛逆、反骨,有一天变成加强版。
面对生小孩这个人生命题,所有负责任的人,都会试着想想这个哲学命题:到底生小孩是为了什么?
最后大部分人都放弃了,不想罢了,还是按照动物本能生吧。
有经验的过来人也会说,不要想太多,想太多就不会生了。
因为这一题,实在也经不起细想。
在刘瑜写给女儿的信里,她是这么讲的:
妈妈和一个阿姨聊天,她问我:为什么你决定要一个孩子?
我用了一个很常见也很偷懒的回答:为了让人生更完整。
她反问:这岂不是很自私?用别人的生命来使你的生命更完整。
是啊,我想她是对的。
但我想不出一个不自私的生孩子的理由。
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不自私吗?
现代人说,我喜欢小孩。不自私吗?
生物学家说,为了人类的繁衍。
听上去多么神圣,但也不过是将一个人的自私替换成了一个物种甚至一群基因的自私而已。
……
因为生孩子是件“很自私”的事情,所以母亲节那天,看到铺天盖地的“感谢母亲”、“伟大的母亲”之类的口号,我感到不安甚至难堪。
我一直有个不太正确的看法:母亲对孩子的爱,不过是她为生孩子这个选择承担后果而已,谈不上什么“伟大”。
没有什么汉语词汇比“望子成龙”更令我不安,事实上这四个字简直令我感到愤怒:有本事你自己成龙好了,为什么要望子成龙?
如果汉语里有个成语叫“望父成龙“或”望母成龙“,当父母的会不会觉得很无礼?
哈哈哈,可即使是身为清华副教授的刘瑜,也说自己是生了孩子后,才敢讲这个话。
尽管一贯就是这么想的。
我们这种未婚女青年,更不敢在这方面“指点江山“,恐怕要被戳脊梁骨:
你没生过娃没养过娃,你不懂得做父母的辛苦,凭什么说这些。
不敢不敢,我只敢这么说,我当了好多年的小孩,所以我深知当小孩的苦,特别是当一个“不听话”的小孩的苦。
生活反正都挺苦的,你生也要受苦,不生也要受苦。
起码已在世上的人,才是有决定权带人来的那个,那就别计较,小孩不是草莓味儿的啦。
反正,你我也不是。
【the end】
创作不易,喜欢的话请帮我点文末右下角的“在看”哦
上一篇:
刘真去世:纯真的人永远不会被讨厌
写给未来白富美的人生解决方案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见小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