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巨婴》观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巨婴》观后感精选

2020-05-16 22:08: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巨婴》观后感精选

  《巨婴》是一部由葛苾佳执导,谷放冰 Fangbing Gu / 葛苾佳 / 陈昊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画 / 恐怖 / 短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巨婴》精选点评

  ●溺爱可怕,过度的溺孩子是一种伤害

  ●果然,中国作品,最后结局都不会大快人心

  ●毕业作品

  ●故事很符合国情,孩子的教育教导培养重要,不要让溺爱毁了自己和孩子。

  ●典型的中国式亲子关系,溺子如杀子;短片及其极端展示父母爱子女的一面,最后掏出的肾令人咂舌。

  ●挺棒了,配音不喜欢

  ●什么样的父母养什么样的孩子

  ●真的不能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教好孩子真的好重要

  ●可悲的中国式溺爱。

  ●太6了这也!得腰疼……

  《巨婴》观后感(一):巨婴

  ★★★★☆ 一部讽刺动画。 这动画的3D建模就TM恐怖,大大眼珠,深陷的眼眸吓人。这种恐怖正是为了衬托故事的气氛:一个灵异现实的故事。母亲为了给她的宝贝儿子买VR眼镜,掏出自己的肾,而巨婴却不满于母亲没有准备晚饭,看着倒下的母亲,想要重新钻回母亲的肚子里。回去吧!这个世界不适合你!偏执敏感无知,没有责任感,这是这个世界巨婴的特征。想起前几天发生的上海巨婴为了两万块钱对母亲当街大打出手事情我们这个世界真的这么美好吗?不可能,也永远不是!

  《巨婴》观后感(二):溺爱不是爱

  这部极其短小的动画,我看了三次。

  此刻内依然不能平静

  该片运用了夸手法讲述了我们身边典型的中国式教育。

  父母从小溺爱孩子,当父亲因为意外离去,母亲没有经济能力给予孩子想要的,孩子完全不能理解

  老母绞尽脑汁办法满足孩子的需求,最后,掏出自己的肾给孩子换玩具,而自己却死了……

  没有食物,不会自理,母亲死后,这个孩子再次回到妈妈的肚子里……

  该影片简短震撼人心

  父母的溺爱,是孩子成长路上温柔的陷进。

  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没有学会成长,没有学会独立,没有学会责任

  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只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事事依赖父母。

  夸张,却是事实,值得我们做父母的反思

  《巨婴》观后感(三):所有的罪过都是父母的自私

  其实为什么会有溺爱,其实就是父母贪恋那种依恋感,小孩子小时候对于父母的依赖,是因为他缺乏经济来源,又力量很小导致的,但是成熟之后,其实每个人都会迫切需要独立,但是只有一种可能会成为巨婴,是因为父母会像以前一样,比起自己努力,靠着父母更舒服生活,才会使人不愿意长大,即便明明知道自己已经成熟了,可是就不愿意成长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人

  在长沙这座城市还蛮多巨婴的,父母白了头还需要操心着孩子的事情,有时候看着他们的辛劳,我就觉得成为父母是一件很悲伤的事情,但是变态的是,很多父母,竟然乐在其中,为了孩子付出了血肉,虽然心里埋怨,但是还是乐于这样的现状,就像这个片中,不出声的父亲,虽然有些埋怨,但是也不会说话。

  母亲的溺爱,让妈妈,成了有求必应的魔咒,我觉得孩子不懂得感恩的最大原因是,觉得所有的得到,都是应该的,记得很早之前有个新闻,父母去世后,30多岁的男孩,在里活活的饿死了,像现在这样的人应该不在少数,很多成年人都不一定会照顾自己。

  小孩子,应该是在孩童的时候学习技能,学习生活能力,成长后为社会做贡献,或者成为自己的责任,当溺爱养出来的孩子,就会成为生活的寄生虫,渴望得到的同时压根没想过付出,就像片中,年龄很大了,却依然过着孩童时候的生活。

  父母看上去是无私的,其实是因为贪恋着孩子的那种依赖感,当这种感觉消失,就会像孩子不在了,所以自私的父母,宁愿把孩子养成巨婴,也不希望他独立。

  《巨婴》观后感(四):如何制造一个中国式“巨婴”?这部动画的回答一针见血

  本文大约1500字,看完也就喝一杯冰阔落的时间

  相信在不久前,“高铁占座”这一话题刷爆了朋友圈,大家在指责这样的行为的同时,却少有人思考,为什么这种人总是屡见不鲜。没有人思考过,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会培养出这样的没有任何道德的败类?或许他们的问题早在自己的家庭教育形成之初就已经有了答案。

  在大多数国人的印象中,孩子往往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很多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宠溺阶段。没有任何的关于独立人格的培养,同样的,也不会不具备任何的感恩心理。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

  《巨婴》是一部典型的抨击“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动画片。作为一部定格动画片,《巨婴》讲述的是一个被父母溺爱坏了的孩子。他从出生到死亡从来都没有对于任何人有任何的感恩。他一直在索取,却从未回报他人。早起吃饭穿衣,都需要自己的妈妈亲历亲为。而他唯一会做的一个动作就是指示自己的妈妈买点什么?父亲对于他不管不问,除了满足他的要求,不断的给予金钱之外,在没有任何的交流。

  意外发生后,父亲离世了。父亲的去世丝毫不会影响他的欢愉。而母亲最终老去,行动越来越不便,故事最后,母亲变卖了家里的所有,却再也凑不齐给自己的儿子购买新的玩具的钱。最终,母亲将自己的心掏了出来让儿子变卖。而儿子丝毫不关心自己母亲的生死。最终当自己母亲离世后,因再也没人给他做饭而饿死。

  这是一个流着血的故事,几乎每一个中国式的家庭,似乎都会在中间找到自己的影子。

  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在每一个国家的家庭中都不难发现。但是真正对于自己的孩子而言,究竟什么样的爱才是值得的,什么样的爱是不可取的?这个问题众说风云。

  美国人会认为,培养自己的孩子独立的行动力以及思考能力这是最重要的。因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自己有能力承担一切风雨,这样才会得到更好更快的成长;日本的家庭教育多是培养孩子感恩之心。对于同学之间的感恩,对于受到陌生人帮助的感恩,当然对于自己的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感恩。

  而对于我们国内的教育来说,至少是普罗大众的教育环境来说,我们培养的并不是这两类。我们的家庭对于孩子是无限包容的。包容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肆意嬉闹、公共场所对陌生人的叨扰、自私自利、对别人缺乏尊重等”,具体案例除了各种各样的社会新闻之外,卢正雨之前拍摄的《大侠卢小鱼》也算是讽刺熊孩子的先驱。

  于是,这样的家庭教育之下,我们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熊孩子”而他们最终在长大成人之后,变成了“巨婴”。“高铁占座、公共场所喧哗、旅游景区乱写乱画、对于小事大打出手等等”。这一个又一个的案例无一不在说明,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而我们最初的教育环境是什么呢?就是家庭教育。这部动画片是以主人公最后的饿死为终结的。而他为什么会饿死?这个问题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有了答案。早上穿衣服有妈妈穿,吃饭的时候有妈妈喂,而自己永远有花不完的钱,因为爸爸会给。这是他的家庭环境。在这个环境下,他不需要任何独立的思考就能继续自己的人生。

  但是意外总是会来到,爸爸的离世使得经济来源断了,而妈妈作为一个没有经济来源的家庭主妇,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家里的财产变卖。但是坐吃山空的日子总是很快会到来。最终当卖无可卖的时候,妈妈只能用自己的生命给自己的孩子强行续命。最终这个“巨婴”不可挽救的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对于父母而言,对自己的孩子总是会无限制的给予,因为他们相信这是对孩子好,但是对于孩子而言,这种无限制的获得,会逐步的降低自己对于生活的独立性。人一旦没有了独立性,生存就成了最大的问题。而这个成长在“索取就会获得”的世界里的孩子,他永远的忘记了还有“回报”这个东西。最终,当自己不能从母亲那里获得回应之后,自己因为没有生存能力,所以生命就走向了终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的家庭教育都是会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人的,而糟糕的家庭教育则会产出一个又一个的巨婴。单纯的谁对谁错已经没有太的意义,我们真正需要反思的是自己是否具备改变这种思想的能力。

  《巨婴》观后感(五):《巨婴》:值得人反思的养育后果

  这两天闲暇之余,看了一部中国传媒大学毕设团队制作的动画片——《巨婴》,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

  动画片讲述的是一个三口之家的故事。三口之家的成员极具特色:一个对孩子教育不闻不问的父亲,一个极度溺爱孩子的母亲,还有一个只懂索取的儿子。片中母亲一直事无巨细、有求必应地照顾儿子,父亲无条件地在经济上给予支持,儿子慢慢变成了只会看电视、玩游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巨婴。本来家中的一切运转还算顺利,直到作为家里唯一经济来源的父亲因车祸去世了。为了维持生计,母亲不得不开始变卖家产,而作为“巨婴”的儿子仍旧只知道玩游戏、看电视,甚至逼迫母亲拿钱给他买眼。面对愤怒的儿子,无计可施的母亲最后掏出了肾给儿子,自己也因失血过多而死。动画片的结尾是儿子因无力在世界生存缩回了母亲的肚子。

  整个动画片只有短短的8分钟,用夸张而讽刺的叙述方式将巨婴产生的原因、巨婴的特点以及巨婴家庭的悲剧走向充分展现了出来。观众可以清晰看出“巨婴”具有以下特点:

  1.以自我为中心,一切都以自己的需求为准。

  2.没有责任意识,只懂得索取,不懂付出。

  3.遇到不满,只会通过哭喊、撒泼、肢体冲突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巨婴》这么扎心的题材确实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创作团队在谈论为什么选这个主题时,说到:“在聊天中这个主题(巨婴)大家纷纷吐槽,因为大家身边都有这样的案例,也觉得很气愤。”确实如他们所言,媒体曝出的各类“巨婴”新闻层出不穷:

  2018年8月27日,上海嘉定区一条马路上出现了惊人的一幕,一位中年男子向母亲索要2万元未果,当街摔打自己的母亲。

  加拿大名校硕士毕业的大卫,从2012年毕业回国后,就再也没有工作过,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房间不收拾,垃圾直接扔在墙角,一直靠自己80多岁的母亲丁婆婆养着。丁婆婆患有尿毒症,每月有3000多的退休金,但治病要用掉2000,剩下的要养活自己和儿子。迫于无奈,最后丁婆婆把儿子告上法庭。当法院通知大卫参与诉前调解时,他拒绝跨出家门,并指责自己的母亲:都怪你,在我小时候事事包办,什么都给我弄现成的,让我对你们太依赖,是你的溺爱毁了我!

  除此之外,还有高铁霸座、重庆公交车事件等等,哪一个不是让我们觉得触目惊心,刷新了我们的认知底线。不过在痛心、气愤的同时,我们也开始反思“巨婴”背后的教育问题。

  每一个巨婴背后都有一双被巨婴折磨得痛苦不堪的父母,当媒体采访他们时,父母无不惋惜,身为“巨婴”的子女也在指责父母当年对于他们教育上的问题,导致丧失了在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不过深思起来,“巨婴”的产生无外乎这几个原因:

  一、不懂如何育儿

  生儿育女是每个人所具备的最基本的一项能力。除了单身、丁克或者无法生育的人,应该说百分之九十几以上的人都是要为人父母的,而且绝大多少还不止一个小孩。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讲,“父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不需要持证上岗的职业”,无门槛、不设限让父母的水平层次不齐,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父母虐待子女的新闻爆出。实际上,父母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需要不断去学习、尝试和改进的。我经常在帮其他女员工处理离职的时候,问她们辞职去哪,好多个给我的回答就是为了更好地养育自己的小孩,觉得自己带、自己养才是最好的。开始我还以为是托词,但是慢慢地我发现原来那些辞职的妈妈真的是回家带小孩去了。不过,她们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把小孩带大,而是跟随小孩一起学习各种新知识,走上科学育儿之路。可见,要真的将小孩教育好非常不容易。

  事实上,很多父母并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面对他们的哭吵或者无理取闹的要求,有时候仅仅只是为了图个省心,就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满足小孩的所有需求,久而久之,这种教育上的盲区以及教育方法上的不当,就养出了巨婴。

  二、无法亲自教育小孩

  随着经济压力的增大,很多女性的收入成为家庭收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们迫于房贷、车贷、育儿开销压力或者本人对事业、理想的追求,在小孩出生后,仍然在职场打拼,成为职场妈妈。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职场妈妈平均每天只投入3.17个小时到家庭。从这个时间来看,职场妈妈大部分时间必须依靠老人、保姆来帮忙带小孩,有的甚至因老人无法适应城市生活,还必须将小孩送回老家请老人帮忙带,这就导致父母跟小孩接触的时间更少了,更别提自己亲自教育。

  老人隔代带小孩最大的问题就是溺爱,很容易满足小孩提出的无理要求。前几天,我在参加一个心理沙龙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妈妈,她正因为大儿子的教育问题而苦恼。她在大儿子只有11个月大的时候不小心怀了二胎,照顾大儿子的责任自然而然就落到了奶奶身上。因为奶奶常年溺爱孙子,什么都帮孙子做,再加上这位妈妈自己没花很多时间陪伴孩子,现在当她对大儿子提出要求时,大儿子都会直接反驳且公然对着她喊“我讨厌妈妈”,然后去寻求奶奶的保护。她的这种情况基本是很多由老人代小孩家庭的通病,无法亲自养育无疑也是“巨婴”产生的一大原因。

  三、无条件满足或过度溺爱

  “巨婴”的产生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在于父母过度溺爱。很多家庭因为老来得子、重男轻女以及其他原因,很容易无条件满足小孩的要求,孩子提什么要求,父母就是砸锅卖铁都要满足。父母省吃俭用、长期无条件的付出,在子女看来却是理所应当、心安理得。这种情况下,不产生巨婴都难。

  最近,和一位五十多岁的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聊起了他的几个儿子。

  他说:“我的儿子经常跟人家说,他们不敢去闯祸,也不会去闯祸。”

  我问他为什么?

  他说:“因为我曾经跟他们说过,要他们不要去闯祸。如果闯了祸,我是绝对不会给他们擦屁股的,反正我儿子多,少一个无所谓。结果他们都怕,所以这么多年来没有人闯什么祸。”

  当他说完,我不禁陷入了深思。很多人或许会觉得这种教育理念不近人情,因为现实中总有一些父母在子女闯祸时,想尽办法帮他们遮掩,帮他们承担,总会有一句“他是我的孩子,难不成我看着不管”。我不知道我的那位朋友是否真的会在他儿子闯祸的时候袖手旁观,但是他的教育理念还是值得我们学习,他允许他儿子闯祸,但他要儿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当每个人真的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时候,他们反而会去掂量掂量:这件事情是否真的值得自己去冒险?

  “巨婴”问题层出不穷,是因为上一代人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出了问题,现在这些子女成年了,所以他们的行为作为社会现象凸显出来。然而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反省,以免在自己的教育过程中出现同类问题。

  好在,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家庭教育,父母也开始亲自养育小孩。中国领先的母婴类社区平台宝宝树发布的《2018年中国家庭孕育方式白皮书》显示:现在全职妈妈在妈妈中占比62%,其中,90后全职妈妈占比明显高于85前、85后其他人群,尤其是95后,全职妈妈比重更是高达82%。

  这就意味着,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更多女性愿意花更多时间、精力来亲自养育小孩,而不是靠他人之手。

  面对这种现象,希望新一代的父母能够科学育儿,减少“巨婴”现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