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紫玉钗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紫玉钗读后感1000字

2020-03-25 23:0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紫玉钗读后感1000字

  《紫玉钗》是一本由高阳著作,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8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紫玉钗》读后感(一):点点滴滴,皆令人感慨万千

  如果说问我在我青春懵懂时候,最向往期待美好是什么,我定会毫不犹豫回答才子佳人的一段佳话,那时的我尚且未见过这个世界复杂一面,只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我虽然听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陈世美翻脸无情之类的故事,却总觉得那些只不过是极少数的情况,更多的该是郎才妾貌,一眼万年,即便有小小的风波,最终也会执手白头

  慢慢的,长大了,才知道原来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有美好的结局,儿时觉得的喜剧竟然慢慢品出了悲伤泪水,想说句男人终究是靠不住的却又觉得太过偏颇了,思来想去,只觉得自己太过驽钝,想不清这感情中的是是非非,也下不了什么定语评判

  后来结婚嫁人,越发觉得生活只要这般平平淡淡的就好,那些佳话不过是故事而已,认真不得,不必感慨,不必艳羡,也不必庸人自扰。

  读着高阳先生的这本《紫玉钗》,莫名的,泪便流了出来,忽然又记起小时候心心念念的那些佳话,原来生活并不仅仅是情而已。

  《紫玉钗》是看的最难过一个故事,虽然早就知道这个故事最终会走向怎样的结局,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中总是抱有一丝侥幸,仔细想想却是在盼望着,即便他们无法相伴相守,也能“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因为他们初相识的时候,也曾那般美好,她对他倾慕已久,未见其人已被其才华所折服,她心心念念,只要有机会见上一面必定能够彼此倾心,而他也的确如她所愿。可是,他们的故事却最终是肝肠寸断两败俱伤。是她不够貌美还是他不够有才华?不是的,只因为她们都是普通人,而他更是个被权势蒙了心的人。他爱她么?爱。可是他更爱的是财富权势,两相比较,那年轻貌美温柔多情的小玉自然会被舍弃。可是,若是决定了舍弃,为何不给她个痛快?偏偏在那里左哄右骗,宛若钝刀子割人。想到这里又开始恨自己,为何此时还在等着他给她个痛快?不去期待小玉坚强起来,自主自立?

  冷静下来再想却也明白,纵使小玉是名门之后能识文断字,那个时代确是不允许她坚强独立的。纵使如同一时代的刘青青,两人境遇看似天地之别,可是,本质确实一样。青青、韩翃两厢爱慕,却因身份各自克制,发乎于情止乎于礼,李公元将青青赠与韩翃,成就一段佳话。可是这佳话的背后呢?青青如同物品一般在二人手中流转,最难过的是那句“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这固有疼惜,更多的却让人觉出了许多不满和怨怼。

  在那个时代,她们地位卑贱,从现今来看,可以感慨却不该责怪,更需庆幸我们生在了好时代。

  那些才子佳人终归只是凡人。

  《紫玉钗》读后感(二):人若不知耻 耻若不为人

  拜读过高阳的《李娃》,甚是喜欢,自此开始了追随高阳小说的痴迷。《紫玉钗》是拜读的高阳的第二部作品。小说改编自唐人传奇《霍小玉传》《章台柳传》以及明清传奇《桃花扇》。以霍小玉与李益、李香君与侯方域、柳青青与韩翃、王一姐与郑板桥的爱恨情仇为主线,嵌入到朝代更迭、国兴败、宦海沉浮、争权夺利的大背景之中,将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众生相刻画的淋漓尽致、活灵活现。

  一、儿女情长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君消得人憔悴。

  爱情使人陶醉,使人心动。更会让人憔悴,让人心碎。

  霍小玉与李益的故事,是彻头彻尾的大悲剧。渣男体李益只因贪图霍小玉的绝色美艳、利用其一往情深而编造“如果变心,神人共弃,为厉鬼击脑而死”的谎言欺骗了霍小玉的感情和金钱,若干年望眼欲穿的坚守和期盼,到头来只是香消玉损,黯然离世。而渣男李益在辜负了小玉的痴心与真情之后,更是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悲剧收场。

  柳青青与韩翃的故事,两个人郎有情、妾有意,历经艰难险阻,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王一姐与郑板桥的故事,在于适可而止。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两个一对,注定无缘相守,错过便是一生,更不要有其他非分之想。

  李香君与侯方域的故事,充满着浪漫与坚贞,诠释着从一而终的坚守。在封建社会中能够遇见一见倾心、一物定情、一心相伴、一世情缘的良人,实在难能可贵。

  才子配佳人,天造地设,羡煞神仙。

  在霍小玉、柳青青、王一姐、李香君身上,无论是养尊处优的显赫门第还是出身卑微的姬妾婢女,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传统女性身上的德才兼备,对爱情的渴望、对爱人的坚贞。

  最凉不过人心,最贱不过感情。

  女人在感情之中的全情付出,注定了其爱的辛苦、爱的艰难、爱的卑微。霍小玉为情所困,散尽钱财,最终郁郁而终、死不瞑目。王一姐错失良缘,意气难平,险些违背伦理、万劫不复。

  二、家国情怀

  悲剧的产生,既有遇人不淑之因,更是社会制度之殇。

  霍小玉本是名门显贵之后,后因家族落寞而沦落为娼家,若是再想被人明媒正娶、首偕老,实属不易。

  李益为代表的读书人都希望自己考上功名之后,能够择得一门可以光宗耀祖的好姻缘,达到飞黄腾达之理想。所以那些拼命多年应试的书生,一旦中举,背信弃义、抛弃妻子、另择高枝之人大有人在。

  商女并非不知亡国恨。

  霍小玉、柳青青、王一姐、李香君出身不同,虽然身份皆不能自选,但都知书达礼、明辨是非、善解人意,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知荣辱、晓进退。

  霍小玉在自己遇到困境之时,不惜变卖祖传紫玉钗,也不会亏待为自己办事的朋友;柳青青穷困潦倒之际,宁肯自己受苦遭罪也不会再去自己曾经的商贾富豪,不想被韩翃误认为是旧燕归巢;王一姐虽然难耐心中对郑板桥的喜爱和悔恨,但也恪守妇道,未曾做出违背伦理之事;李香君身揣剧毒,宁为玉碎也不畏强权所胁迫,时刻做好牺牲自我的准备也要牢牢坚守对侯方域的忠贞爱情。

  《孟子》云:人若不知耻,耻若不为人。白驹过隙,光阴易逝。在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人们传唱着、赞美着那些在我们身边发生的虽是平凡但却令人敬仰的伟大事迹,那些优良的品质仍在熠熠生辉、照亮前行。

  《紫玉钗》读后感(三):余生笔兆岁朝春:高阳笔下的世情传奇

  多年后重读高阳先生的小说,反道多了些许生分。要知道,其实在过去十年里并没有少出这位当年与金庸齐名的台湾历史小说作者的“著名”小说,只是这里的著名,仅仅包括他的那三套广为人知的大部头名著(《胡雪岩》,《慈禧全传》,《红楼梦断》)。就好比全场聚光灯所凝聚于一两点之后,反而无法用更加全局的目光来看待事物全貌一般,如果只把高阳作品停留在此地自然无法一窥这位中国最牛历史小说家的全部功力。

  当然相比较于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高阳先生在对中国古典小说、话本、戏剧、传奇上的再加工所表现出来的水准也不遑多让,可惜碍于珠玉在前,篇幅所限,所以传颂不广,索性这次能够被成套再版,可谓“功德无量”。

  熟悉高阳先生作品的人大多知道,作者那种浩如烟海,肆意妄为的文风,常常在写小说时,总能倾泻而出,不可收拾,笔锋所到处,各种民间习俗,风土名物,世态冷暖,民风故事,政情盛衰,地理山川,辞章典故,总能做到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若是长篇,往往令读者目不暇接,引人入胜,而到了中篇短篇,反而会用更加克制的手法收拢心神,点到即止。所以阅读作者的长篇、短篇其实是一种全然不同的阅读体验,风格迥异,各有千秋。

《紫玉钗》:人间何处说相思,我辈钟情似此

  多情才子薄情郎经典教科书桥段。最早成文于《唐宋传奇》里蒋防所写的《霍小玉传》,到了明代,被著名戏曲作家汤显祖创作成《紫箫记》,因为反响平平,于是再次加工,不想化腐朽为神奇,成就了著名的《紫钗记》,该剧同汤显祖的另外三部作品《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

  应该说,不管是故事主题与情节,还有对悲剧的渲染应用,这篇故事都对后来几乎所有的类似桥段设定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印象,有些故事设定甚至直接借用于此。相比较《会真记》里崔莺莺那种自怨自艾的结局,霍小玉有着更加强烈的爱恨情仇。

  在中国古代总是不缺少男欢女爱,才子佳人的经典桥段,更多时候读者愿意一遍一遍的去欣赏这其中的悲欢离合,破镜重圆。也许是世事艰辛,生活蹉跎,大多的观众更愿意在别人的故事中看到世事圆满,来满足自己的生活种种不如意。于是就连王实甫在《西厢记》中也不得不手下留情,给了崔莺莺一个不算太坏的收场。总之,在悲剧的人生中大家更愿意相信美好的事情总会发生。

  《紫玉钗》的结局显得如此的特立独行,大概是封建礼教的千年束缚,让人们更想看到挣脱牢笼,奋不顾身,哪怕终究头破血流,粉身碎骨。世事皆有因果,不在当时,便在后世,跨越千年,高阳先生和汤显祖一样,读懂了霍小玉,知道她心中的不苟且、不妥协,看透了李益软弱和寡情,终究不忍心给她一个伏低做小的所谓“圆满”,或许身死人灭,不改其志,才是霍小玉最好的结局吧!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晓得那时候的李益想到了谁。

《章台柳》: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

  同样号称韩昌黎,和后来的唐宋八大家韩愈相比,这位写过“日暮汉宫传蜡烛,青烟散入五侯家”的韩翃的名望要小很多,却最后因为一首《章台柳》的词牌名而容身于古今传奇故事之列,这大概就是民间故事所独有的功效和魅力吧。

  渔阳鼙鼓,霓裳羽收,江山色变,分道扬镳。生逢安史之乱的唐朝文人幸与不幸,或者山河破碎,颠沛流离是诗歌最好的温床。和政治二百五李白相比,韩翃得遇明主,以待将来。可惜柳青青身陷青灯黄卷,不能自己。古代的战乱,有时候一别便是一生,传奇之所以成就传奇,幸好还有再见之时。

  可能是时代相去,原文《柳氏传》中对李生赠妾的桥段,只顾及了好友相重的戏份,却少了对柳青青的主观描写,也许唐代士人慷慨,只是总少了点味道。大概高阳再创作时顾及于此,就多了两情相悦,礼教之防的描写,总算让这段姻缘有了始终之意。战乱平息,故人相逢,韩翃之问一句:“昔日青青,而今在否?”

《藕丝心莲》:廿年湖海长为客,都付与风吹梦杳,雨荒云隔

  这个故事演化自郑板桥的《贺新郎·赠王一姐》。通篇下来,总有点陆游与唐婉的意思,“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少年竹马而今思来,当时只道是寻常,怎奈世事蹉跎,二十年江湖沉浮后再相逢,落得个嫁作商人妇。

  在历代传奇文人圈里,相比较前代的唐寅,徐渭,张岱,本朝的蒲松龄而言,郑板桥的人生际遇还算不错,科举循规蹈矩,授官为政一乡,晚年客居扬州,字画名噪一时。不晓得在真实的历史中,最后岁月中的郑燮会如何去回忆少年时那一抹曾经错过的白月光,也许只有“难得糊涂”才能聊以寄慰吧。

  本篇中最值得称道的是,高阳先生大量引用了郑板桥的诗词,而且每每用的恰到好处,只能赞叹那时文人的国学功力之深不可测。

《桃花扇》: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孔尚任以一部《桃花扇》写尽一代之兴亡,高阳先生借剧抒情,桃花扇底看南朝。在戏剧中,孔尚任给了李香君侯方域最后的尊重,看尽红尘,遁入空门,从此世事变迁,与已无关。小说里,高阳先生却用了更加开放的结局,李香君急召入宫,戛然而止,从此福祸难料,再非自己能够左右。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南明最后的岁月,反道有了纸醉金迷的逼仄,醉生梦死,命若浮萍。总觉得晚明最热闹处无过于秦淮河,柳如是,董小宛,陈圆圆,马湘兰,李香君,一个个粉黛巾帼,相比较南明庙堂那帮尸位素餐,蝇营狗苟的庸官要鲜活的许多。

  《紫玉钗》读后感(四):写出“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的边塞诗人李益,其实是个渣男

  中表姻亲,诗文情愫,十年幼小娇相护。不须燕子引人行,画堂到得重重户。 颠倒思量,朦胧劫数,藕丝不断莲心苦!分明一见怕魂销,却愁不到魂销处。 ——郑板桥《踏莎行》世人大多艳羡才子佳人之说,但自古流传的曲文,郎才女貌能够白头到老的,少之又少。这其中,自然有男女之间看重的不同,比如,男人之“才”大可依傍终生,而女子之“貌”,则红颜易老,白发变青丝,一朝春尽,容颜可憎,被冷落,被抛弃,似乎也容易理解。

  《紫玉钗》是著名历史小说家高阳先生的旧作,讲述的都是名士和美人的故事。她们中的女主人公都未至年老色衰,有的遭薄情之人抛弃,有的因战乱和爱人分离,有的因机遇和情郎错过,也有因时局动荡,在纷乱的求生过程中,她们错过,失散,生离……

  在高阳笔下,这些女子,坚贞、多情,能坚守内心,也顾识大局,她们在最美的芳华勇敢地追求爱,也用尽生命守护爱,比那些道貌岸然有名无实的才子,要高尚得多。所以,我认为《紫玉钗》,是高阳先生为千百年来坠落凡尘的女子谱写的一曲赞歌。

01.霍小玉与李益:猥琐男吃干抹净之后遁逃,扭曲的心灵只配得到癫狂的下场

  《紫玉钗》中,一支传世紫玉钗,引出一段凄婉的爱情故事。霍王之后霍小玉,是个知书达理、娴习礼仪有大家风范的女子,因家庭变故堕落风尘,但她仰慕李益的诗才,一旦得遇,倾心托付,拿出全部身家,助李益求取功名。

  李益是个式微的世家子弟,除了一个清白的名声,什么也没有了;美人在怀,他言不由衷地表白“有了你,富贵在我像浮云一样。”

  可是,不,李益还有一个机灵的头脑,在霍小玉自怜身世时,就快速在头脑中计较:

“长安居,大不易”,有这样一个不愁衣食的温柔乡可住而不住,天下哪里找这样傻的人去?

  算计之后,他一面立刻改口叫“夫人”,一面又承诺“写一篇誓约给你”,同时咬牙说“绝对做到!”

  天下还有比霍小玉更痴情的女子吗?两年里,她给了李益丰衣美食,柔情娇笑。而李益

像做了皇帝一样,但也像做了乞儿,自卑感越来越重,他一直在怀疑,所有相识的人——甚至包括小玉在内,都看不起他,把他看成个没用的人,把他看成娼家豢养的“庙客”……

  一味地付出并不能换来对等的爱,李益在这无所用的关系里,感到的是自卑和耻辱。所以他一朝得意,就再也不愿意面对自己的过往,也不愿意再见到耻辱过往的见证人——霍小玉了。

  有了功名,他内心下意识要逃离的,就是霍小玉。在母亲李太夫人的安排下,李益接受了表妹,虽然同属高攀,但好在有功名傍身,好像贫穷有了护甲,懦弱的胆气也有了三分豪壮。虽然表妹要的彩礼数目巨大,但精明的李太夫人,已经算计好了这一切:“送出去的,终归要拿出来还债。以后的排场,都不必发愁。”母子俩都如此精于算计,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

  求官赴任,李益都刻意躲避霍小玉。小玉为伊消得人憔悴时,李益却在任上大捞其财,也学会了“紧要关头狠一狠心就能挺过去”的为官秘诀。

  所以,当友人把李益逼到小玉面前时,已经不是那个写下誓约的李益了。他恶人先声,责骂浣纱败坏他的名声,是他的仇人,小玉终于认清了李益的狰狞面目,以誓约就死。

  后续的情节,虽大快人心,却不免违背科学:李益后来好似“被厉鬼击脑”,做出一系列匪夷所思之事,不仅婚姻不幸,名声更是狼藉。

  古时女子,择一人而终,身锁高楼,与世隔绝,唯夫命是从,就像小玉,付出爱情,付出钱财,还付出生命。先是等待,后又以死相报,终是悲剧。

  得遇良人,两情相悦,相依相守,是一辈子的幸事;如果不幸,像霍小玉这样,遇到一个伪君子,即使有誓言,有婚约,但因为地位的不匹配,还是大多难逃被弃的命运。上下千年,这类故事,不绝于耳。

02.柳青青与韩翃:有情郎辗转章台实现三愿夫妻团聚,不离不弃全靠他人成全

  贫穷考生韩翃,借住在大商人李公原的别院,听到别院女主人柳青青对月祝祷三愿,独立寒宵,只为听听佳人琳琅如玉的声音。

  时局变动,李公原将远赴成都,临行前撮合柳青青和韩翃。李公原在长安有四处宅院,每一处皆有女主,这些女子,不过是他花费五百块购买的商品,家中自有正妻。所以,临行前,对柳青青需要安置。

  所幸李公原除了细细打问韩翃的家世,赠财赠屋之外,还要求韩翃须以正妻待青青。

  韩翃高中进士,老母却对他和青青的婚事采用了拖延战法“回乡省亲时,从长计议。”韩翃认为自己须有一番作为,才能掌握主动,迎娶青青。所以他接受了侯希逸军中邀请,远赴军营任职。

  事总不遂人愿。安禄山造反,洛阳沦陷,驿路断绝。柳青青躲到法灵寺的密室,念经度日。当韩翃找到青青时,她已被番军首领抢走。韩翃的亲信许俊,自告奋勇出奇招抢得柳青青回到韩翃身边。

  结局似乎完满。然而,其实还有未决之事。韩翃的母亲大人,并没有同意他们的婚事,不过是在战乱其间,音信难通,暂且搁置而已。真不愿意想,战乱平定之后,柳青青可能面临的结局。

  柳青青知书识字,有见解、有办法,在李公原眼里,是个得力的助手,在爱之外,更得到了李公原的尊重,所以,李公原在那个时代,最大可能地为柳青青争取了权益和幸福。

  像李公原这样的人,应该说是当时比较有情有义难得的清醒人物,他经商却不做官,只游移在当权者身边,为他经商提供便利;他是一个懂得大义的人,在撮合柳青青和韩翃时,并不以利诱惑,也不以权压人,而是设宴交心,征求韩翃的意见,为他解决一个个难题;同时他也有原则,不遗余力地为柳青青争取地位;甚至叮嘱韩翃“最要紧的一句话,尽管猎功名,取富贵,只别利欲熏心,叫铜臭淹没了你的诗才!”

  这一系列动作,都证明李公原是个活得通透的人,有财而不贪财,买色而不为色所乱,胸中自有计较和坚持。正是因为了解,他才托付柳青青,所幸韩翃不负所托,没有辜负柳青青,所以,《章台柳》是一段关于成全的佳话。

03.一姐和郑板桥:青梅竹马的相遇,心乱之后,最终发乎情止乎礼

  扬州人于少棠和妻子王一姐家境富裕,便时常买些字画来附庸风雅,偶然得到一幅画,让妻子识出作者竟然是旧时邻居郑板桥。

  名士郑板桥,墨宝已是千金难求。

  郑板桥也未料在会试途中会遇到青梅竹马的旧邻一姐,旧情难却,他住进一姐家待考。

藕丝不断莲心苦!分明一见怕魂消,却愁不到魂销处。

  郑板桥的青春萌动,导致他今日到得“魂销处”,是有些尴尬,有些窃喜的。二人似乎都曾有情,只是造化弄人,无意中分别,再见之时,竟是“恨不相逢未嫁时”。

  他们人前隐忍,人后暗传情愫,却在踏行最后一步时,因一声雷震惊醒:幸而没有做错事!

  在一姐,她是“科场里有鬼神,做了亏心事的,再也不得中。”所谓止步,是出于对情人的呵护,不能害他终生不中啊!

  不管怎样,这愚昧的妇人之见,是挽救了一个家庭,也挽救了一代名士。对古代名士来说,狎妓是风流韵事,勾引有夫之妇,传出去,却是丑闻了。

04.李香君和候方域:一腔碧血桃花扇,留取桃源自避秦

  高阳的《桃花扇》虽不似孔尚任的《桃花扇》写满民族大义,但其中的李香君,仍然是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她出身青楼,年方及笄,却是一个有自己的立场,勇敢无畏,不贪慕虚荣,不畏惧强权的人。为反抗不喜欢的人,她不惜以命相搏,用头撞桌子,鲜血飞溅扇上;面对宫中急召,她冷静地选择以死来保持清白,还叮嘱候方域:“不论男女,重在一个‘节’字,除你之外,此身不许别人!利诱自不必谈,威胁也无用。”

  李香君,是殉了她的爱情。在那个悲剧的朝代,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个人和历史的对抗,从来都是以失败告终的,人的力量永远也无法阻挡历史的车轮,也永远无法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所以,个人的毁灭在时代面前,是必然的。

  时代背景下,她们不过是万千女性的一个代表,她们所遇的渣男,不良人,或者做恶的婆婆,抢亲的官吏,都是社会道德造就的产物,幸与不幸,女性都无处逃脱,只能在命运的漩涡里挣扎,沉浮。

  整本《紫玉钗》,其实都贯穿着这样一种悲剧的氛围,在大时代的悲剧面前,个人的奋斗与努力,显得那么弱小。而尤为令人同情的,是沦落其中的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她们身上,背负了更多的社会压力和道德烙印,无论她们付出什么,爱情,钱财,生命,都无法抗争造成她们命运的结局。

  《紫玉钗》读后感(五):《紫玉钗》:“怀才”者寡,“不遇”者众,大抵皆因心术不正

  吉特曼说:

  切莫出卖自己的良心;出卖良心的人只能成为奴隶,镣铐因此也就缠身

  《紫玉钗》这本书是由钱塘望族高阳(1922-1992年)所著,高阳本名许晏骈,字雁冰,笔名郡望、吏鱼,出身于浙江杭州横桥。高阳的历史小说中,有细致鲜明的人物刻画,真实的地理风俗……让读者身临其境。高阳因为深受家世和自身经历的影响,他认为清代并非中国近百年屈辱的根源,反而对中国的社会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对读者来说,高阳的历史小说不单有趣,而且有价,可谓“雅俗共赏”,有人以“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来反映高阳作品在华人社会的受欢迎程度。

  而首篇故事《紫玉钗》是源于唐传奇,唐朝颇有名望的诗人李益和名妓霍小玉的故事,虽然李益拿母亲之命当托辞,但是他心中依然觉得与洛阳卢家联姻有数不清的好处,他在长安那两年依靠霍小玉,当时为博霍小玉开心写下永不分离的誓言,实则并非发之于心,誓言永远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后来李益如愿娶了卢氏表妹,但是新婚之夜发现妻子不是完璧之人后恼羞成怒,婚姻也是早早破裂,后来纳了一妾李益因私心逼死了妾室,落得一个善妒的名声,他以为是霍小玉的怨恨,实则冥冥之中早有安排。

  李益和霍小玉之间的情愫更是让人惋惜又悲伤,一是为霍小玉的专一和深情而感动,二是被李益背信弃义的君子誓言而气恼,本是一对佳人,情深爱浓,却因李益为了高攀富贵,最后落得阴阳两隔。只可惜,那首好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从此后李益声名狼藉,虽说“怀才不遇”其实大多“不遇”的缘由皆因自己造成。

  今天就结合这本书来讲一下人性的利己心态,以及故事情节带来的教育意义,更重要的是谈谈因此产生的现实指导意义,以及我对人生和爱情的几点思考。

  01、“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准备考取功名的利益和地位卑贱的霍小玉在相爱心心相印,情话连绵,仿佛寥寥几句就能永结同心

  霍小玉知道自己身处青楼,地位低贱,担心因此拖累李益,虽然自己曾有过高贵的身份,无奈如今只在这青楼委身,但是李益的才情让她不免忧愁起来,若他日李益功成名就,他将会与更好地高门淑女结为夫妻,难免哭了起来。李益念在小玉待自己好,也不愿负她,发誓安顿好了便来接她,无论她身份如何,都会给她幸福。此时,他定是真爱霍小玉,不忍放弃,便立刻改口称“夫人”

  为了表达心意,还立下盟约,自此小玉心无他念将李益照料的服服帖帖。

  ① 小玉明知两人身份悬殊,还质疑为情押注一生

  霍小玉和李益的欢愉之后,以她的经验,几乎每一个男人都是一个模子,由热到冷,由眉花眼笑变得毫无表情,眼一闭翻个身只管自己睡的香,所以她心中觉得这是男人自私无情的表现,而李益也一样,但是她的心却静不下来,每当她细读传抄他的诗篇脑海中都挥不去一位情郎的形象。

  于是她要待之以情而持之以礼,使他在感激爱慕之中与自己白首偕老。

  即便她想了这么多却看到李益和之前接待过的客人没有半点不同,于是她哭了起来,为自己的真情也为对方的无情。

  由此看出,霍小玉已经掌握了男人有欢喜到冷漠的表现,但是因为李益的诗词让她在心中早有幻想,于是她甘愿为此留下深情,在发现李益与他人无异的表现后,依然伤心哭泣,因为情到深处不能自已。

  ② 霍小玉错将李益对自己的利用当真心,因此意难平落得心病无药可医

  霍小玉当时的眼泪真的值钱,因为两人初识相好,李益又托鲍十一娘做媒,人家媒人说得清清楚楚,霍小玉虽是霍王之后,却不幸沦入娼家,只是色艺双全,并且手头颇有积蓄,如果看中了,就要明媒正娶。

  李益心中盘算,此时不止住霍小玉的眼泪,明显就是负心之意,一切就此终结,自己家境贫寒,若想留在长安等待考取功名,除了依靠眼前这位不愁衣食的温柔乡,天下哪里找这样傻的人去。

  于是他表明自己不介意世俗观念,称小玉为“夫人”并借朋友的一首《结爱》“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身”定下彼此婚约,执笔写下,霍小玉才收了疑心,自此专为情郎所依,直到李益考上官职离她而去,她依然忘不掉李益的誓言,思念的久了心病就重了。

  就像《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中说:男人在感觉自己被需要时容易受到激发;女人则在感觉受珍爱时才会被激发,李益对霍小玉的誓言是因当时情景下的自我需求,而霍小玉却误认为自己是被他珍重,所以心心念念。

  ③ 期待李益总是保持爱的感觉是错误的,这就好像旁人期待霍小玉能保持理性认清李益的变心一样难

  发榜的日子到了,面临金榜题名,霍小玉希望李益能留在身边,而李益一边对霍小玉保证留在长安,一方面在口试时要求调去江南历练。

  因去江南的人太多,李益被派到陇西,他因“亲老家贫”为由改为河南郑县主薄,长安一词提都没提,霍小玉却认为李益有口难言,只等他回家禀告家人后迎娶自己就好,没想这一等就是杳无音信。

  侍女浣纱心疼小玉,多方打听得知李益即将迎娶表妹卢氏,告知霍小玉,没成想只认过往美好的女人就是不信,她要亲眼见李益对峙,是他真的无情还是有难,虽然她心中已有答案,但是她依然相信那首盟约许下的誓言。

  在我看来,俩人的思维不同注定了这场悲剧,霍小玉因爱而痴,但是李益只是为了享受温柔乡带来的短暂稳定,他心中的算盘打得更远更长,却唯独没有将霍小玉计划在其中,本以为时间能冲淡霍小玉的执念,却因为当年誓言太过美好而导致对方无法走出这场情感的困顿。

  二、用李益留下的感情利刃切割自己的生命,霍小玉的解药只有“情多意重、温柔体贴”的李十郎才能救

  ① 因相思病而被拖垮的身体和精神,靠卖紫玉钗救命

  大历年间,才子李益赴长安科考,少年登科,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他的才华也吸引了无数豪门贵客与他交好。霍小玉因此得知他。虽然身在青楼,但是心中依然盼望能遇通读李益诗词中脑海里的如意郎君,李益托媒人牵线,才子佳人相见恨晚借诗互诉衷肠,出双入对,甚是风光。

  李益在霍小玉取出的一尺素绫上写下婚约:“阳春三月,迎娶佳人。郑县团聚,永不分离。”霍小玉将这婚约贴身保存,时不时拿出来回忆、幻想未来、忧愁自己不够完美,最后落下心病,久病无方,曾红极一时的名号也不复存在只好托侍女浣纱卖掉祖传的紫玉钗,调养身体等待李益回来迎娶。

  在我看来,霍小玉用情至深,她沉浸在利益曾发誓立下的盟约,也因为相爱的两年里彼此情感过于深厚,李益有才,往往有才的人怎么会无德,即使潜意识她忧愁过也许李益已经移情别恋,但是她没有等到李益,守着那份盟约就是一份信念,最后蹉跎而心碎,耽误了工作也摧毁了身体。

  ② 一味陷入自我的假想中只会加深痛苦

  霍小玉即使身体不适,但是她依然想的是如今的利益官位显赫,又常和富贵人物打交道,自己若能与他相见,一定要展现出大度美好的模样来。

  霍小玉在心中一遍遍盘算着曾经俩人的美好,还有利益立下的盟约都过于真诚,所以她陷入自我设定的幻想中,一遍遍用回忆来加深感情的真挚,也为自己加重了许多痛苦,若能早点看开,也许她还是看淡江湖的头号红人。

  在我看来:感情的事情总是多变的,霍小玉也许过于执着,但是李益刚开始怕断了这份温柔乡的赞助,若能在离开时告诫对方自己的真实想法,可能霍小玉就算难过也会理解他,但是李益又怕担上负心的名号,直到离开依然编制美好的谎言欺骗她,害她相思成病,卧床不起。

  ③ 霍小玉一味的执着注定了悲剧,阴阳两隔对彼此都做了惩罚

  整个长安城的人都知道霍小玉想见李益,李益自然也知道,所以他躲了起来,即使自己要迎娶在长安落脚的表妹,依然小心翼翼做事低调,但是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看不下去,帮助霍小玉一定要见到李益,让他亲口说出自己的想法。

  霍小玉见到被骗来的李益竟然不知如何开口,但是当提起那份盟约时,李益却像被点了火的炸药说:

  “你说我负心就负心,只是我警告你,若再捏造事实,信口诽谤,你可记着,京兆府的卢曹参军,是我族侄。”

  再配上面目狰狞的表情,将霍小玉仅有的一丝希望掐灭了,霍小玉盟约念了一半就撒手人寰了,霍小玉用生命祭奠了这份愚昧的爱情,李益也受到良心的谴责。

  由此可见,一段错误的感情对双方都有伤害,即使是被伤害的人,在选择的时候,对方的行为也按时了自己的结局,所以在一段感情中一定要理性,不能过于依赖,否则就像霍小玉在美好的年纪也许还能遇到对的人,却以这样的方式离开了人世。

  三、从现实角度来分析关于婚恋观以及人性对事业的影响,分析为何“怀才”者寡,而“不遇”者重

  怀才不遇被作为成语放在一起,但是真正怀才的人不止要有文才,还要有德才,李益的忘恩负义,薄情寡义注定了他这一生撂倒挫败的人生,因为命运不会只偏重一面去让你迎接。

  ① 爱情是神圣的,一份美好的爱情会倾注无限心血和蓝图,若眼前人并不是理想伴侣就不要做欲盖弥彰的事情,为自己留下隐患

  要说李益错了吗,也许并不完全错,因为感情的事情谁也说不准,每个人都有理想的伴侣,李益在年少举科后自然心态也不一样了,他在事业上以及家眷选择上自然也会有更高的要求。

  但是他错就错在,从一开始对霍小玉的利用就被冠上了“真爱无敌”的假面具,在霍小玉哭泣撒娇时,他为了当下的处境不至于太难堪,虽然心中并非诚意,却依然写盟约发毒誓,还行了简单的礼仪并称霍小玉为“夫人”。

  由此可见,一个称呼蕴含了多少意义,别说在相对封建的当时,即使是现在女人看中名分都更多一些,所以感情在什么地步就说什么话,不要开空头支票害人害己。

  ②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为了一时利益铤而走险就会为自己埋下更多隐患

  李益在母亲的教唆下,开始思考表妹卢氏一家的权贵,于是毫不含糊动了攀龙附凤的心思,但是卢氏一家也不愿亏待自己女儿,虽然知道李益家境贫寒,但是依然开出一百万钱的聘礼。

  李益别说小玉,就连做人的底线都不要了,他所想到的是:

这桩稍觉高攀的好婚姻,由此所带来的新的社会地位、政治奥援、裙带关系、以及卢氏那份200万钱现款嫁妆,他豁出去一切都要换的。

  于是他铤而走险,做起了里应外合的事情,就像书中所描述:命运中好的东西,必须伴随着坏的东西一起接受。

  由此可见,李益在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贪欲就像开了个口子,哪怕小小一点,只要开了口子就越豁越大,事实也验证,李益不但对霍小玉无情对一切侵害自己利益的人和事都无情,落得一个差名声。

  ③ 被立下未做到的誓言惩罚,其实只是接受了错误行为之后的连锁反应

  因为背叛霍小玉念起曾经的盟约并对李益发愤诅咒,在痛哭中气绝身亡。李益虽如愿迎娶了表妹,却没能逃过良心的谴责。尤其在知道表妹并非完璧之人后变得善妒,行为有失正常,他的行为惹人们异样看他,他常常误认为是霍小玉化为厉鬼击过他的脑子,所以他才从一代才子变得不太正常。

  而这一切都是利益亲手制造出来的,他不断消失的良心,和为了金钱权利出卖的人格,都是建立在伤害霍小玉的情感上,而当自己也需要被爱时却无法相信忠诚,和爱人离心离德,变得疑神疑鬼,从昔日才子沦为疯癫的“不遇”之人。

  写在最后:

  李益的“怀才”只有一半,他本可以在取得功名后兑现诺言,定会收到一番美赞,用积累的好人品去奋斗,虽然辛苦点但是毕竟年轻,有人格担保,身边又有富贵子弟,想要获得帮衬并非难事。

  但是他却打算依靠卢氏,走上犯罪的道路,既辜负了霍小玉的一往情深,也辜负了自己为人处世的清明廉洁,别人虽然不说但是也会敬而远之,最后落得自己最在意的名声没了,而且因疑生妒连生活都毁了,一个生活感情都处理不好的人,事业自然也不会好。所以做人一定要凭着良心,今日你负了他人,明日也会被因此带来的后果而牵连。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紫玉钗读后感10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