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会让人更有攻击性
前几天,韩国的“N号房”事件在全球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众人震怒。
在全民请愿下,始作俑者“博士”的身份终被曝光——货真价实的“衣冠禽兽”。
据各家媒体的报道了解到,“博士”年仅25岁,在校成绩优异,曾参与过50多次志愿活动,是个性格内向、有些害羞的学生。一位曾与他共事的校友说,“我觉得他就像一个随处可见的很安静的孩子。”
被捕后,“博士”对着镜头,麻木不仁地说道,“感谢各位帮助我结束了这恶魔般的生活”。
案件的残忍让人毛骨悚然,而案犯的出人意料更叫人难以理解。
为什么一个安静害羞的人,会做出如此丑恶的行径?
事实上,心理学多年来对害羞的研究表明,它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害羞的人,也会有一些“惊人”的表现。
今天,和大家聊聊,一直被忽略和轻看的“害羞”。
害羞远比想象中复杂
一个容易害羞的人往往是沉默寡言的,他们常常游离在人群的边缘,难以享受人际交往的乐趣。
社交场合中,害羞者的心理体验往往是这样的:
♢有种被胁迫和力不从心的感觉
在热闹的聚会中,焦虑不安让害羞者无法坦然表达真实想法,只能无力地顺从,做出违背本心的行动。比如,明明讨厌喝酒,但却因为不会拒绝,成为全场喝的最多的那个。
而面对感兴趣的异性,他们违背本心的动作就更多了……
他们对一个异性有好感,反而会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努力和他做普通朋友,努力让对方觉得不在意他,可事实上自己又真的很喜欢对方。
越渴望得到喜爱,反而越表现得不屑一顾。他们会对这样自己的感到生气,却又在见到对方时,重新带上“漫不经心”的面具。
♢灾难化结果,并归因于自己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次冷场的对话、一个失败的请求都再正常不过,可害羞者却会把这个糟糕的结果看得过于严重,还把过错归结于自己——
我说话笨拙,才会冷场;我没有魅力,对方才拒绝帮助我。
这等于无端给自己增加了许多负担,一到社交场合就总是担心自己表现不好,结果真的表现得和想象中一样差劲。
♢主动1步+被动99步
害羞的人很努力地想要做出改变,甚至可能勇敢加入到人多的场合!
只可惜,他们在迈出这一步后就停在了原地,让其他人来完成剩下的99步——期待有人主动接近自己,将自己拉入谈话——这相当于把自己的控制权又交给了其他人。
不过往往事与愿违……
♢过强的自我意识
害羞者是自我意识过强的,他们能够很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光是掩饰自己的忐忑就已经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可害羞者还总是陷入,“自己的举止是否得体,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怎样,自己说的话是不是够风趣”的质疑里……
害羞者会自动地认为,每个人都在评价和观察自己,并且为此感到别扭——这其实是一种特殊的自恋。
害羞潜藏的攻击性
害羞者往往显得温良无害,不过,也可能会做出惊人之举。比如“博士”、复旦投毒案林森浩、马加爵……
这是因为害羞的背后潜藏的攻击性,这种攻击可能是向内的,表现为批判自己;也可能是向外的,表现为攻击他人。
♢ 向内攻击
就像上文所说的,社交中糟糕的表现让他们一再自我批判。习惯性害羞的人像个严苛的法官,不停地指控自己的无能。
一些害羞者会形成特别的举止习惯来消解或回避这种攻击。比如躲在浴室,打扮得很夸张,对着镜子摆出各种姿势,还假装和人说话。或是依靠酒精来对抗羞怯感。
♢ 向外攻击
有时候,害羞带来的焦虑不适,可能会表现在隐藏的攻击行为,或冒犯性言语。比如用打断他人说话,嘲讽他的观点,来发泄心中被人忽视的愤怒。
然而,在极小一部分害羞者中,还会萌生出一种“愤世嫉俗的害羞”,他们感觉自己受到了排斥,又在远离人群后,产生一种虚无的优越感——仿佛他才是抛弃众人的人。
被孤立后的优越感让他们渐渐丧失同理心,导致这部分害羞者“非人化”他人,并产生报复行为。
津巴多在关于害羞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一些无动机、低动机恶性案件凶手,往往是平时容易害羞又不起眼的人——他们看起来太过平凡,没有暴力行为,不会发脾气,甚至很少表达反对意见。
对他们而言,每一次小摩擦都像是被迫的“屈服”,留下了许多怨愤,日积月累直到溃堤。对于这些“害羞的恶魔”而言,犯罪时可能就是他们第一次公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在一些调查中发现,实施强暴的罪犯在心态上有些共同点:平时极其害羞,害怕异性,害怕亲密行为。因为难以和女性接触,他们干脆将自己化身成残暴的野兽,以掩饰内心的脆弱。他们就像是一个故意破坏者,去摧毁自己得不到的一切。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极端的恶性事件只是极小一部分情况,并且这些罪犯除了害羞以外外,其背后还存在种种心理、环境,甚至生理因素的复杂影响。
害羞者的行动指南
对害羞者而言,仅仅是鼓励显得格外苍白,他们太需要行动上、实质性的改变。
所以,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到害羞者的实用方法:
♢ 意识到害羞的好处
容易害羞的朋友,你可以动笔写下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害羞让你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写下印象深刻的害羞发生的时间,它让你具体失去了些什么,对你的生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然后,仔细想想,你曾经因为害羞获得了什么?写下发生的情境,当时的行为,事后发现的收获,对你生活长期的影响。
凡事都有两面,“害羞”绝不会是例外,它会让人谨慎,有选择地交友,并且更好地保护自己。
♢ 角色扮演
在你感到不安的场景中,你可以尝试扮演一个特定的角色,暂时忘掉自我,这样就可以“演绎”出原本难以做出的行为。
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是天生的演员。当你不是真正的你,反而能试着表现真实的自己。
♢ 和陌生人聊天
如果在认识的人面前过于在意自己的表现,那么和陌生人对话反而可以减少这方面的压力。毕竟,你们很可能不会再见第二次。
比如,在坐出租车的时候,和司机闲聊几句(他们大多喜欢唠嗑)。你可以事先准备几个话题,像是最近的微博热搜、轰动的事件。
♢ “DESC剧本”法
DESC剧本法是种有效地处理人际冲突的方法,一共有四步:
比如,一位女士遭到丈夫的屡次当众指责,害羞的她要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一步,描述:“之前三次我们和别人在一起时,你总是在他们面前指责我。”
第二步,表达:“你这样做让我觉得很丢脸、很难过,做什么事都没有自信。”
第三步,细化:“我希望你以后不要再这样指责我了,以后你再这样,我都会提醒你。”
第四步,结果:“如果你不再这么咄咄逼人,我会感觉好很多,家里的氛围也会轻松一些。”
就像这样,想象出令你难堪又不知道如何处理的场景,写出一个“剧本”,提升自己的应对能力和自信心,再把它付诸行动。
PS:更多小技巧,可以从津巴多的《不再害羞》中寻找~
写在最后
害羞并不是一种过错,但它的确阻碍了关系的建立。
我们只能主动靠近感兴趣的人。
毕竟,不管是深厚的友谊,还是难忘的爱情,都不会凭空掉落在少数幸运儿的身上。
- THE END -
·作者:攸也,愿你悠然自得,心想事成。
· 壹点灵,关注个人心理成长,陪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近期热文↓
抑郁 | 自杀 | 情绪 | 拖延
亲子教育 | 逃避 | 恋爱
婚姻 | 性幻想 | 成长
| 韩国N号房 |
推荐阅读
【 不再害羞,
从分享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