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力读后感1000字
《耐力》是一本由[美] 菲利普•马费通 (Dr. Philip Maffeton著作,湛庐/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90元,页数:33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耐力》精选点评:
●MAF锻炼方法
●事半功倍的运动训练方法
●全书让我印象深刻的两句话: 锻炼身体的同时也是在锻炼你的大脑。 跑步的时候把自己的心率控制在144-154之间。 计算方法就是170-年龄---1800年龄
●maf180很有效
●挺实用的,我跑步就是按这本书的规则来的
●Maf训练法我觉得可试,应该可以提高竞技成绩。但最后饮食方面的建议几乎就是生酮法了,作者说了低脂饮食的坏处但是完全没有提断糖饮食的风险,饮食方面不推荐这本书的说法。
●有点长,不过应该挺有用,要不要试一试?
●一本让我想去学习运动医学冲动的书籍,理论扎实,确实符合科学。
●很理解译者翻译这本书为什么会拖这么久了,实在是太碎,太散了啊。但确实有效啊。
●2018.07.02 最大有氧心率=180-年龄,有氧练习保持在【最大有氧心率-10】到【最大有氧心率-】之间。运动之前要热身12-15分钟,结束后要冷身15到20分钟,通过走的方式即可,不需要拉伸。有氧能力和心肺功能的提高通过静息心率的降低与MAF训练的提高显示出来。饮食的没仔细看。每月测量腰围是监控体脂的最好手段。腰围(肚脐周围)
《耐力》读后感(一):非专业跑者:得其精髓即可,不必深究理论
未读此书之前大概践行了有一年的MAF训练法,此方法有效。
ut
一、作者的观点是不要拉伸,因为容易受伤,这点相当存疑,连续跑个两小时,难道肌肉仅靠动态冷身就能放松?
二、和众多健身著作谈到的饮食控制一样,且不论我大天朝饮食之丰富独立于世界之林,就算洋鬼子要做到这些,那得多么的自律啊!我跑步不就是为了想吃啥吃啥嘛?
三、此书的受众必然是专业运动员,洋洋洒洒一大本,对于为保持健康的轻量跑者来说,记住绑条心率带,压着180减年龄跑就够了。
《耐力》读后感(二):如何科学减脂,文末告诉你答案……
老早前就知道MAF180公式了,但是大书当时只有英文版,所以只能按照网上的中文介绍尝试运用,个人感觉还是比较安全有效的跑步方式,跑渣的配速从刚开始的7-8分,到现在5分多点,全马也完成了一个,而且这个方法的减脂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推荐大家运用! (为毛评论一定要140字啊⊙△⊙?我做个PPT图文方式也是一种方式啊)
《耐力》读后感(三):耐力的源泉
截止今天三年多的时间已经跑步超过4400公里,经历了无数的伤痛和“撞墙期”,也被很多爱心人士提供了系列的建议,如补钙、拉伸、力量理练习。目前速度已经下降到6分20秒左右。幸好老婆买了一本《耐力》送我。书中的观点比较新颖,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一个人的任何行为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动作,因而跑步也应该是大脑、肌肉和新陈代谢的结合。准备按照书中的方法试行,一个人不能仅仅以拼劲去蛮干,要科学的认识自身和服从自己的内质。
耐心三角形是由生理结构、体内的化学反应和强大的健康心理组成。生理结构包括大脑、肌肉及支撑我们全身的韧带、筋腱、关节和骨骼。化学反应包括外部的的食物供应与内部的能量分解。心理和情绪其实是对运动中透露出来的各种反应的及时调整、优化。因而,在日常训练中需要关注三个方面,即大脑、肌肉和新陈代谢。大脑的整体调节,有氧肌肉的耐力,无氧肌肉的冲刺,磷酸肌酸系统的超短期能量,无氧系统的短期能量,有氧系统的长期能量等系统的结合。
有氧训练即把心率控制在最大有氧心率之下的耐力活动,越接近最大有氧心率,就越能从训练中获得更多的有氧刺激。最大有氧心率为180-年龄,再依个人的身体状态适当调整。区间则为最大有氧心率至比其低10下的心率。
《耐力》读后感(四):一本被翻译糟蹋的好书
原书有34章,这本中文书只有12章。比较一下中文目录和原书,很多内容被翻译偷懒吃了。
中文版的内容,远远不能配得上原书书名的”大书“(the big book)。能读能看,如果没有训练基础,认真按书上练习,也会有帮助,但翻译者这么偷懒,把一本这么好的书糟蹋了,真是让人无语。
简直暴殄天物。
《耐力》读后感(五):读书后感(the big book of endurance training and racing)
本书的核心观点:
1)对耐力运动员来说要建立强大的有氧基础。
好处:减少伤痛,提高有氧功能能跑得更快更持久。
2)有氧运动的最大心率=180-年龄,这是有氧运动的最大心率,超过此心率就进入了更多无氧输出的状态。
有伤病-10,有服用药物-10,长期体育锻炼+10
3)训练周期3个月到1年甚至更久,能见到效果。
4)检验个人是否进入了疲劳状态可以用MAF测试。对于耐力运动员每个月其实都应该进行一次MAF测试,用于日后比较实用。
5)MAF测试第一公里的配速与长距离比赛时的平均配速如果落差较大,该书观点认为你已经进入了疲劳或者不平衡的状态。配速差值2分钟以上。
[以我为例10公里最佳成绩46分,配速4‘36‘’,而MAF测试第一公里配速7’50‘’,属于典型的有氧基础不足的情况]
6)训练(训练量)=运动(日常活动)+休息,这个等式是作者反复提及的。大的训练量需要更多的休息,否则会不平衡,对于运动员应该保证等式的平衡。
本书反复强调MAF180公式的重要性,这一公式是作者马费通经验总结的,明确告知读者不要问他怎么来的。作者是带过大量的专业马拉松、铁三运动员的,提升了很多运动员的fitness(竞技状态)与health(健康状态)。但书中没有详细的披露他培训远动员的完整详尽方案。估计属于马博士的秘密,没在书中提及详细完整的方案实在遗憾。
书中有大量写给马费通博士的“表扬信”,当然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但如此之多的表扬信堆叠在一本书中,总感觉&*%$#@.
看完大书计划按MAF180法练习3个月提升自己的有氧基础,明年2月份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