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赤色博物館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赤色博物館读后感摘抄

2020-03-30 23: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赤色博物館读后感摘抄

  《赤色博物館》是一本由大山誠一郎著作,白象文化出版的288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7-6-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赤色博物館》精选点评:

  ●竟然忘记标过已读了…反正是大山,除了五星还能有啥。

  ●故事设定还挺有意思的,但是剧情的转折是不是太依靠馆长的脑洞了。。以及为什么每篇都要吹一下雪女的脸,有啥影响吗。说到时效问题回去翻了翻第三时效,是02、03年写的,难怪只有十五年。

  ●大山诚一郎也会写动机了,而且动机这么的令人匪夷所思又不得不信服,这样的作家就不要苛求文笔了。

  ●看的民翻,也不晓得台版那本翻译有多差。很牛逼的五个短篇,思路逻辑都是一流的,可为什么每篇都要提下博物馆由来和诉讼时效历史呢,为了凑字数吗?

  ●室温22摄氏度,湿度55%。 别出心裁的安乐椅模式,而且是精致的强逻辑流。同为特考组出身,绯色冴子警视比横山秀夫笔下的警务部长们更像警察。但这也是本作的一个瑕疵,部分细节被先前的搜查员忽视不太合理。 《面包的赎金》由现场的五亿元得出的结论不错,涉案人员不多,推论颇为合理。 《复仇日记》锁定凶手涉及的点并不新颖,警方仅凭日记便锁定死亡时间略显草率,但由此排除了二三个条件的推理较有说服力,不在场证明染上了悲伤的气息。 《直到死亡分隔共犯》布局严密,某突破略微乏味。 《炎》焚化后尸体年龄的推断以十年为单位,以某死亡方式为突破点不错。 《追问至死》得出比较血迹的结论的过程令人赞叹,真凶的动机以及结尾的自白令人不由期待下一本。

  ●五个短篇,一顿早饭看一篇。几乎每一篇都有非常棒的梗,第二篇尤佳。

  ●有点脑洞大开,不过凭着几十年前的案件描述和证物能破案,那只能说明当时的警察是多么的无能。 有些推理还是主观判断。 休闲一读还是不错的。

  ●大山这本短篇集,每个短篇都很赞。表面上一个完整的事件,抓住一两个矛盾的小细节点,重新构架一个全新的推理脉络。这种本格推理的醍醐味让人非常享受,只能用“吹爆”这个词才能形容这本书。绝赞!再说一点,倪大师的翻译比上一本《密室收藏家》强了一些。

  ●没有灌水没有炫丽的红鲱鱼,一如既往正派地难猜,踏踏实实的本格推理。《面包的赎金》从案中找出不自然的地方很简单,但要由明显的盲点作出大胆的假设却很难,然而大山老师做到了。《复仇日记》从日记中提炼、推翻、确立条件的过程一气呵成,虽未及怒涛般的逻辑推理却也让人看得相当过瘾。《直到死亡分隔共犯》找个共犯结婚吧!(被打)命运共同体的表述实在抓心。指认身份的细节和对自白遗言的隐去误导都处理得相当巧妙,至今为止看过最出色的交换杀人。《火焰》连续的旧瓶新酒即使是大山老师恐怕也会体力不支,看完谜面已知谜底。《至死不渝的提问》切入点好棒!神经病动机好棒!满满的西泽既视感!

  ●喜欢炎那篇 忍不住唱起伤城故事x till death do accomplices apart√非常有道理。声东击西学家。

  《赤色博物館》读后感(一):现役警长永远被嘲讽

  看了民翻,挺有意思的五个短篇。

  虽然说雪女一样的美人精英派馆长这种人设不能更脸谱化了,从微小细节倒推事件原貌这种其实挺套路的方法,竟然使用得不错。尽管都是前半截讲故事,后半截反转的路数,反转的点找得还是蛮好。最后一个故事的谜底让我想起了老早以前那个测试题:一个女子在她家人的葬礼上遇到喜欢的人,回家就杀了她姐姐,为啥?

  《赤色博物館》读后感(二):设定还算新鲜

  1.面包的赎金

  面包公司被勒索,董事长交付赎金,在警方严密盯守下失踪,被害。

  东西是比较老的,包装之下完全没了陈旧的味道。

  4星

  第二章 复仇日记

  先是坠落事件,再是男友的复仇。

  两个关联案件,三段很不错的逻辑推理,再加优秀的诡计。

  5星

  第三章 直到死亡分隔共犯

  重读。调查25年前的交换杀人,感觉不如初次时的好。

  3星半

  第四章 火焰

  被淹没在火灾之下的暗流。

  没其他的,就一个诡计,神动机。作为完全犯罪,虽不完美,还是有机会成功的。

  5星

  第五章 至死不渝的提問

  发生了与26年前几乎完全一样的凶案。

  依然神动机,不过情节表现上太蛇精病了,可再进一步的因果还是建立了的。

  4星

  总:4星半

  《赤色博物館》读后感(三):读后小记

  赤色博物馆是我读过脑洞最大的推理小说。通过把证物归档整理找到新思路进而破案,而且是十几二十年前的旧案本身已经匪夷所思了。但是更奇特的一点是,每一个案件开始都会有一个助理提出的看似合理正确的切入点,雪女每次都从一个正常人注意不到的细节找到完全不同的事实。 这是一个有点日剧风格的作品,每一篇都会介绍一遍主人公以及赤色博物馆,读起来有些冗余。虽说推理小说的重心是在解密上,但雪女这个有些过于不接地气的绝色让我觉得很没真实感。全篇只有两处情感流露,第一处是侦查课下放的前警视厅人员同意留下来工作,第二处是最终篇“至死不渝的提问”雪女说他也曾有过类似的问题。以这样意外的一句话做电影的结尾可能会让观众回味无穷并且开始期待续集,但作为一个推理小说的结尾,有些奇怪。全书奇怪的点当然不止一出,雪女和助理的关系让我莫名其妙的想到了杨过和小龙女,一方是盛世美颜高冷并且有能力的前辈,另一方是打杂小弟。这样的cp组合在推理小说里出现有些违和。最后,不得不吐槽一下翻译,水平非常糟糕。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适合在阅读环境不佳,无法静下心来阅读时候读的小说。

  《赤色博物館》读后感(四):如沐春风的阅读体验

  9分。刑事诉讼法普法小说(玩笑),犯错发配的刑警与沟通协调能力差的女安乐椅侦探完美组合,相得益彰。单是华生的推理能力我就挺佩服了。 《面包的赎金》:4星。通过铺垫完全带偏读者,由赎金没被带走、手机消失这两点,推理出惊人真相。从棋局胜负,验证了凶手心态的崩溃。但是关于动机的猜想有些草率,如果设定为社长心血来潮开警车酿成大祸还比较合理。 《复仇日记》:5星。日记的逻辑性很强,由尸体穿拖鞋推理出是亲密异性来访犯案的逻辑很严谨,而遗漏的另一种可能性就顺利蒙混过关。虚构的与教授见面的场景中,教授的关于女主姓氏的口误是神来之笔,让日记更具有真实性。侦探从日记中“凶手”关灯关空调的多余描写,推理出其中深意,先前架构的世界为之崩塌。逻辑和故事都一流的佳作。 《直到死亡才分开的共犯》:5星。交换杀人题材佳作。与《少年少女的密室》异曲同工,大前提的误导,导致推理走向了反方向。华生给出的推理虽然片面,从因果关系来看也可圈可点。侦探从X左利手这一点(我看完后居然忘了,可见说服力不是很强吧。左后裤子口袋放东西——我不喜欢屁兜放东西,不评论。感谢豆友提出这一点。)大胆推测,提出了新的推理参照点,而让人惊喜的是,另一个凶手的身份最后又一次反转,惊喜十足。

  《火焰》:4星。利用了DNA检测技术在年龄确定上的不准确性做文章,在叙述尸体身份确认过程中,看透了真相(不容易啊)。这次华生提出的推理,仿佛麻耶雄嵩附身,为了侵占土地而杀人的动机也十分雷人。侦探关于毒杀只能是内部人所为的推理返璞归真。失去一切的崩溃女人好可怕。

  《致死追问》:4星。比拟杀人题材。挺开心,看到一半明白了凶手动机,洞悉了一切。侦探从两个受害者袖子血迹位置的差异,排除了内部犯案说,又从凶手的失言推出了真凶。这一篇动机惊人,但是比较牵强了。毕竟找到母亲问明真相,比杀人要容易。

  《赤色博物館》读后感(五):短评写不下

  就连我这种语文水平非常差的人都能感觉到这本的文字有多烂,不知是作者还是译者的问题,各种不通顺,不连贯的文字读来实在是难受。但是书的确是好书。 —————————有泄———————— 面包的赎金,比较意外的诡计,有点像是 Y的诱拐 的某个伪解答,写的很不易察觉,矛盾点都埋得很隐蔽,但正因此读到解答的部分会让人有畅快感。动机略有些不好接受,本篇的结局也让人不寒而栗,4星。复仇日记,依然是隐藏在主观视角——日记下的诡计,主诡计也依然是对于作案人物的隐藏型诡计,虽然矛盾点真的十分微小,但是当开始解答时,的确具有很强烈的说服力,这篇最让人心痛的无疑是日记主人的动机,如果说第一篇有些《恶意》的痕迹,那这篇的动机就像是在致敬《嫌疑人x的献身》,5星。直到死亡分割共犯,依然是和前两篇相似的诡计,但是处理的有些草率,不够有说服力,反而像是强行反转,而在反转前的家访,实在无趣,配上这个翻译,读着很难受,这篇的动机也很无聊,3星。火焰,这篇读完了真的是一股寒意,虽然在判断三具尸体的判断理由时就有些关于尸体所属的猜测,但是依然对这个结局和真相感到震惊,动机可以说是几篇中最可以理解,却又最难以接受的,3星。至死不渝的提问,这篇是个货真价实的只为动机而写的短篇,这个动机十分鬼畜,让人背脊发凉实在是读着不舒服。但是这个动机真的是非常有新意,作为故事内容无法令人接受,但是作为推理作品而言,作案动机可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佩服大山的脑洞,4星。 总得来说是很优秀的短篇集,但是终究没有哪篇给了我y那样的绝对震撼,这个短篇集主角所处机构的设定很有意思,手握详尽案件资料的人,如果换一种角度来看案件,可能出现不同寻常的结果。这本除开翻译外阅读体验很不错,每到推理部分都让人觉得酣畅淋漓,实在是本格佳作。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每篇开头都会进行女主角的描写,而且每次文字都像是直接c+v上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