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生活读后感精选
《去生活》是一本由[日]松浦弥太郎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19-9,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去生活》精选点评:
●真的是很细微的小心思呢。目测,未来会重读,想更懂作者表达的意思。很轻的阅读。写法是很朴实的。如果有经历过类似,会发现作者真的是一言以蔽之呢。快离开家,走入社会,和人接触,去工作
●利用碎片时间断断续续慢慢吞吞地读完了。相比较作者的其他作品,觉得这一本更好看一些。是生活中的点滴拾零,平安喜乐,烟火气息。是带来淡淡然宁静感的阅读体验。
●2020年的第一本书,以松浦鸡汤继续新的一年。
●会生活的也是一种艺术
●随手一本生活杂记,还是看电子书吧,一会儿就翻完了,寡淡,也没啥“余味”
●零碎的生活感悟。平凡日子也很美好,只要用心去生活。
●读着感到轻松和温暖的文字
●日本人眼中 打扫房间真的好重要
●可爱
●在复杂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
《去生活》读后感(一):那些小确幸
“去生活”,乍然一看这三个字,想起那一句“阿廖沙,到人间去”。细细品之,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作品,所表现出的价值竟然有一脉相承的地方,就是真切地去体会人间。 在日语中,会把“人、人类”写成像汉字一样的“人间”,太宰治有一本名作叫《人间失格》,若老老实实地按照原文翻译就该说“失去做人的资格”,也更加符合小说的一起,但是“人间失格”这个译名好似更收读者的青睐,我想,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人间”这个词。 汉语里,人间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天上是仙界,底下是阴间,而居于之中,就是人间,现在的人们喜欢用“烟火气”来形容人世间,半夜十二点钟在烧烤摊子上吃串子喝冰啤是有烟火气的,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嗑瓜子唠嗑儿也是烟火气,而这些都被松浦弥太郎录进了书里。 松浦弥太郎是商人也是作家,倘若生活这一学科能细分领域,他还是生活的哲学家,与其说他懂得一些大道理,不如说,他对于生活的些许思考,更加让人觉得是这样。 “去生活”,只要我们呼吸着空气,只要我们吃些食物,只要我们行走于天地间,那我们就在活着,可在进一步呢? 余华的《活着》写的太苦了,人生就是一段一段的别离,拧出来的汁儿都是酸的、咸的,而阎真的《活着之上》告诉人们的是活着的时候为五斗米折腰,心里面怀着愧疚,一生也无法安稳。 松浦弥太郎没有给出很深刻、很沉重的观点,他不去评价生活,只去参与生活本身。 也许是分出一个小时的空暇坐在长椅上,沐浴着阳光,享受一个人的时光,也许是惊叹于朋友能够熟练地折起一把新型的伞,也许是记录下父亲一辈子对母亲的称呼,从“喂”到生命最后呼唤的名字,大概这些就是生活中比较容易被忽视的存在。 我们在行走的路上,一味地向前走,从来不在乎自己丢失了什么,也不回头看些什么,就好像苏格拉底的故事中,以为最饱满的麦穗永远在前面,而忘却的现时现刻所拥有的。 在网络文化流行的今天,“小确幸”这种流行词语,每年都会有,而且不在少数。可我依然记得自己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并且去查它的词义之时的感受,将它拆解开来,“小”是微小、渺小,不是宏大,因为它小,所以它是属于一个人的感受,“确”是藏着一个人的信念,可以是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可以是一道味道怪异的菜肴,总之别人不一定喜欢,可自己偏偏喜欢得不得了,“幸”就不必多说了,是幸运,是为这种微小的确信而感到幸运。小确幸就像是人的神经元或者毛细血管,只有它们正常运转,我们的生活才能继续。 去生活吧,不要因为道路的泥泞而忘记了雨过后晴天的美好。 去生活吧,就像从未历经风霜的旅人一般拥抱灿阳。
《去生活》读后感(二):积攒不幸运,把它们兑换成幸运
生活中很多平常的事情,松浦弥太郎用不一样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去看待他们,每一件事从而变得不平常且有趣。
尤其喜欢里面的“积攒不幸运后,把它们兑换成幸运”,一种非常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有诸多的不如意,即使面对这些不如意,不要被打败,不要气馁,用一种诙谐、积极乐观向上的想法面对它们。
喜欢作者用这种轻松的方式写作,读起来很轻松,就好像在看泡沫剧一样,每一件事都非常简短且有趣。不过或许是日本作家的关系,所以在文中提到的一些生活中的事情只存在于日本这个国家,对于中国的我很难产生共鸣。比如有一段写关于“不喜欢吸荞麦面发出的声音”中提到作者本人在吃荞麦面时并不喜欢发出很响的声音,可对于中国的我而言,从小没有吃面要发出很响的文化,所以在这方面没办法切身体验到作者为什么不喜欢,其次还有个问题是....为什么只有在吃荞麦面的时候不喜欢发出很响的声音,而吃拉面喜欢呢?这或许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的不同文化差异。不过倘若有机会,我倒是很乐意去日本感受一下日本的文化~
还有一件作者在书中提到的东西我很感兴趣,“小型收藏本的美妙之处“。文中提到一般喜欢这种收藏本的都是热爱读书的,并且好像无论哪个国籍的人,但凡对任何小型精致的东西都很难抵抗住诱惑。而作为热爱读书的我来说,一看到这一篇就立马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颇有一种冲动也想去收藏这种小型精致书本,重点”小型“”精致“缺一不可,光小型不精致不行,光精致不小型也不行。所以必须是小型精致的,看完立马上了淘宝搜索了一番,可结果并不如意,看来这个产物对中国而言并不盛行,难怪经常看到一些文章中提到中国虽是大国,但读书的人均数量比例是非常少的。然后我再去搜索下作者提到的”小型收藏本“究竟是长什么样子的,原来这本《去生活》也算是小型收藏本的其中一种,明白了。网上要买这类书籍看似无望,不过好在平时买书都是去实体店的,那么以后逛书店的时候就多了一个”留意“——小型收藏本~~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看似很简单的看待生活方式,实质上也是一种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模式直接决定了看待以及处理一件事的结果。松浦弥太郎的乐观生活态度要学习,更要学习他不一样的思维方式。
推荐指数 五颗星!
《去生活》读后感(三):一瓢一食
日式生活情趣,不那么用力,充满感恩,有仪式感,注重细节。
笔记:
第2章 生活的心思·诀窍
gt;> 想起我刚满二十岁的时候,祖母对我说过的话:
“请你把钱想成是自己的朋友。如果是朋友的话就不会讨厌它。用一种希望被钱喜欢上的态度去与钱交往。”
gt;> “写给最近不走运的你。不走运的事情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兑换幸运哦。”
gt;> 虽然的确有运气这样的东西存在,但我认为,运气是正负相抵最后归于零的一种算术。我相信无论如何,轧账到最后可以平衡是自然规律。
gt;> 在人际关系上也是如此,不要一味地贯彻自己的主张,也要恰到好处地谦让、理解对方,拥有这样的心态会让你更加轻松。如果憋足劲主张自己的观点的话,即便不败下阵来也会受伤,受了伤就没办法再较胜负了。为了不受伤,我们要学会聪明地输。
gt;> 挑选东西也要谨慎。拥有少量优质物品,和它们长久交往。
gt;> 希望别人为我做些什么,就首先为别人做这样的事情。要记住,第一步要从自己开始做起。
gt;> 门槛是那户人家的象征,用脚踩很不礼貌
gt;> 年轻的时候最好不要太考虑节约、简单,也就是所谓的断舍离。因为浪费这样的行为,是只有年轻的时候才可以拥有的宝贵的经验。
gt;> 工作也好、生活也罢,有时候发生一些问题,原因可能另有他处。
◆ 第3章 工作的心思·诀窍
gt;> 总是逞强的人偶尔低下头去求助,这样的姿态更具人情味,更有魅力。
gt;> 在跑完全程的时候,还能余下少许体力,才是最理想的分配状态。
gt;> 所谓的简明,就是无论什么事情,都可以向他人做出简单的说明。如果你可以做到这一点,说明你可以简单地思考自己的工作,简单地执行工作。
gt;> 所谓偷懒,就是没什么正当理由却休息。
◆ 第4章 人际关系的心思·诀窍
gt;> “不是这样的。不仅是对人说‘谢谢’,还可以对东西、对植物、对天空、对太阳说,对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说‘谢谢’。这样一来,一天说一百次也不是难事了吧。你懂了吗?饱含心意说出的‘谢谢’的次数越多,道谢的对象就越会在你实现梦想与希望的途中助你一臂之力。明白吗?你也要加油!”
◆ 第5章 择物的心思·诀窍
gt;> “这样才是卷雨伞的正确方法。”
首先,在伞头朝上的状态下,把雨伞的伞面整理齐平。之后,将雨伞旋转一周,看看是否有伞面夹进了伞骨之间。然后用手指捏住一片折成三角状的伞面,用力往成角方向边拽边卷。卷好一片就用拿伞柄的那只手的拇指按住,再把下一片也拽平整后卷好。尽量保持伞面折痕的重叠部分均匀对等着卷好整把伞,全部卷好后用绑带固定。
gt;> 日本的纸币,用的是高级和纸的原料“结香”。
gt;> 时常注意保持床单清洁也很重要。床单刚洗好的那种爽快感,是快速入眠的基本条件。上床时保持一份好心情特别重要。
◆ 第6章 上年纪的心思·诀窍
gt;> 原来如此,如果七十岁是巅峰的话,四十岁起就要把前面的事了解一下,重新起步,这往后的三十年会决定你的生活方式。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强势地去进攻。
gt;> 要时常保持自制力,万事不可勉强。
◆ 第7章 兴趣爱好的心思·诀窍
gt;> 帝国酒店的“旧帝国酒吧”。他们家的汉堡绝对一流,或者美国俱乐部三明治也非常美味。饮品的话,用健力士黑啤和香槟酒兑出的鸡尾酒(Black Velvet)和这些食物很搭。
gt;> 所谓的兴趣爱好,就像是发热一样,一会儿烧起来,一会儿又退烧了,如此反复。
gt;> 其中的一个要点,就是要把弯曲的手肘尽量往身后拉。另外一点,手腕甩起来要让小拇指感受到有风划过的感觉。而且,脚后跟要扎实地落地。脚后跟落地后,让手肘往后拉,你的整个身体就可以保持笔直的姿态。
gt;> 方块国王是凯撒大帝,梅花国王是亚历山大大帝,黑桃国王是大卫国王。除了恺撒大帝以外的三位都持剑。
gt;> 红桃是朱迪斯,一位女英雄;方块是拉结,犹太祖先雅阁的第二位妻子,是位绝世美人;梅花是阿金尼,查理七世的妻子;黑桃是希腊神话中的女战神雅典娜,四位王后中只有她手持武器。
gt;> 英国产的得力(Dualit)牌的烤面包机就很好,是英国的匠人手工制作的、特别结实耐用的烤面包机
gt;> 我觉得开车兜风是人与人的关系亲密起来的绝佳机会。
◆ 第8章 吃东西的心思·诀窍
gt;> 要把面包浸在牛奶咖啡或清咖啡里,等它变软之后再吃。
gt;> 英国松饼是面包,美国松饼是蛋糕。
gt;> 在东京表参道上的一家叫作“A.R.I”的松饼专卖店,邂逅和我当年吃的美国松饼无异的美味。柠檬味的乳蛋松饼格外好吃。
gt;> 家常便饭就是白米饭配上味噌汤和新鲜酱菜,如果再有一点时令菜那就完美了。饭后,碗里干干净净不剩一粒米,饭桌上的菜碟都一扫而空,这种场景就很美。
gt;> 所谓菜肴不是在装盘的那一刻就完成了,而是在享用的过程中,由一起吃饭的人互相照顾、互相考虑、互相体谅着完成的。
《去生活》读后感(四):幸福生活的种子
最爱这个比喻:“心思·诀窍”是幸福生活的种子。 像是日记随笔一般,书中记录了很多生活智慧、哲学和小确幸。
以下为摘录:
“心思·诀窍”,是所有事的基本,是我们以为自己知道其实不知道的事情,是可以唤醒我们主动性的一种趣味,是让我们眼看着可以顺利完工的一个契机,是让我们快乐的一份智慧。无论是什么事情,都应该花些心思试着让其趣味横生。花心思之后就会发现诀窍,诀窍是一种魔法,是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的魔法。
◆ 生活的心思·诀窍
1.探寻原有的味道:食材本身的味道,是需要你边吃边去探寻的,不是一口咬下去就可以明白的。味觉是平淡无奇中的深意。
2.把钱当作朋友:请你把钱想成是自己的朋友。用一种希望被钱喜欢上的态度去与钱交往。想让它开心,不会做让它讨厌的事情。钱讨厌的事情都有些什么呢? 不以一己之欲用钱。不为虚荣购物,不冲动型购物。不把钱弄得皱皱巴巴,不扔钱、不掷钱,爱惜它。
3.不走运的事情可以兑换成幸运:运气是正负相抵最后归于零的一种算术。所以,如果你想要保持常胜,那么偶尔输掉一些也是好事。
4.聪明地输让你不受伤:在人际关系上不要一味地贯彻自己的主张,要恰到好处地谦让、理解对方,拥有这样的心态会让你更加轻松。如果憋足劲主张自己的观点的话,即便不败下阵来也会受伤,受了伤就没办法再较胜负了。为了不受伤,我们要学会聪明地输。比起一味挺进,退一步然后进两步是个很好的选择。
5.治疗“想要想要”病:可以尝试着多想想现在拥有的东西,而不是老去考虑想要的东西。想一想你买这件东西时喜欢它的理由,或者想一想它的优点。 这样一来,周围的东西与自己的关系会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们会给你带来很多的快乐与幸福。
6.“今日最佳”日记:在今天的相遇相逢、所思所感中,记录下对于自己来说的“最佳”,应该是件很快乐的事吧。 一天之中,总有一到两件“最佳”的事情。有时可能是景色,有时可能是饭菜,有时可能是书中的一段话,多种多样。真的很开心。让我进一步享受这些开心的事吧。
7.疼痛的原因另有他处:明明是肩膀痛,但是按摩师却帮我揉搓脚部、摩擦腰部,反而一点不碰我的肩膀。但是指压按摩结束的时候,我的肩膀酸痛不可思议地消失了。 我咨询了一下按摩师,回答说不是哪里疼按哪里就一定会好的。大体上,病灶会有别于疼痛的地方,另有他处。原来如此。 工作也好、生活也罢,有时候发生一些问题,原因可能另有他处。 不是检查疼痛的地方,而要检查相关联的地方。
◆ 工作的心思·诀窍
8.《实用文十训》:
一、用温柔的语言。
二、避免外来语。
三、写亲眼所见的事。
四、写短句。
五、留出余韵。
六、重要的事要重复。
七、不是向大脑,而是向心倾述。
八、不尝试说服(不推荐说理)。
九、不要自我满足。
十、为了一个人书写。
9.竞争型社会是一次长跑:有胜有负,稍微多赢一些就是最好的,这样一种想法才是恰到好处的胜负平衡。所以,希望大家不要过于难为自己。 比起短跑来说,更应该把它想象成一次长跑。 因为最主要的目标是跑到终点,长跑的诀窍是分配进度。希望在前半程不要一发狠就耗尽体力。 在跑完全程的时候,还能余下少许体力,才是最理想的分配状态。
10.让自己的工作保持简明易行:每个周一的早上,我都会问自己:你是否可以向他人清晰明确地介绍这周的工作状况? 方法就是在纸上将答案写下来。 尝试着把自己的工作写下来,是一种梳理大脑的方式。
11.在意的事 尝试去做:一旦在意起某件事,就不要一个劲儿地烦闷,即便可能会被别人笑话,也要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一来,你才会心情舒畅,这在维系精神健康上是十分重要的。如此之后,工作也会变得顺畅很多。
12.让自己的参与深入人心:如果不多花一些心思,而仅仅是完成任务的话,就只会给人暂时性的印象。这样的完成任务肯定不是工作的本义。东西卖出去就再见,事情做完就万事大吉,把右说成左,这种心不在焉的工作方式会让人的心失去敏感度。连分享快乐与感动都会忘掉吧。 我呢,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的每个举动都可以给对方留下渗透进内心的印象。我想学习这样的工作及生活方式。 朝着给他人记忆里留下美好滋味的方向努力。
◆ 人际关系的心思·诀窍
13.每天说一百次‘谢谢’是实现梦想和希望的最好秘诀:不仅是对人说‘谢谢’,还可以对东西、对植物、对天空、对太阳说,对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说‘谢谢’。饱含心意说出的‘谢谢’的次数越多,道谢的对象就越会在你实现梦想与希望的途中助你一臂之力。
14.欢迎欢迎,真好真好:当下,世间困难积压如山。我们每个人都在思考,在想从各种不安与恐怖中逃脱却逃脱不了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怎样生活。 我认为,横下心来,以“欢迎欢迎,真好真好”这样的情绪淡然地接受,说不定也是一种智慧。
◆ 上年纪的心思·诀窍
15.全面肯定,就是无争无抢:有一些人会年纪越大越成熟稳重。这样的老年人对所有的事情都持肯定态度。 不管是什么事,他们都会点着头认真听对方的意见。即便是令人讨厌的事,他们也会“嗯嗯,是这样的啊”,表现出一副尊敬对方、理解对方的姿态。 如此这般肯定对方之后,再以柔和的方式向对方提出意见:“但是,也可能有这样一种不同的想法,我也听说过这种情况……” 这样一来,对方也会心情舒畅地接受意见,还会非常轻易地推翻自己的主张,很有意思。 也许全面肯定的老年生活方式,就是能度过安稳晚年的秘诀吧。
◆ 吃东西的心思·诀窍
16.真正的家常菜:不是做那种在外面可以花钱吃到的饭菜。先要好好思考一下可以让身体获得休息、可以让味蕾获得满足的饭菜是什么,再去做。 所谓菜肴不是在装盘的那一刻就完成了,而是在享用的过程中,由一起吃饭的人互相照顾、互相考虑、互相体谅着完成的。 “家常菜不需要技术,需要的是智慧与爱。”
《去生活》读后感(五):【读书卡202002130125】料理真的能收获快乐吗?
我对自己烹饪这件事永远有一种莫名的抗拒感。我担心很多事情,比如被菜刀切伤手指、被热油溅伤皮肤、没控制好火候引起火灾、担心食物没有煮熟等等。所以呀,尽管偶尔迫不得已要下厨我都会选择电磁炉这种不会看到明火的东西。而且做饭真的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呀需要去买菜、切菜、洗菜、洗碗等等没有一件是不麻烦的。那么为什么会选择这次亲自下厨呢?我非常喜欢松浦弥太郎先生分享的生活哲学,他不止一次提到了料理能收获幸福感这件事。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亲自动手试一试吧。
之前意外吃到了土豆饼,看上去白里透黄好不可爱,味道香香的又不至于让人感觉甜腻,口感软软的又不至于粘牙,虽然是很普通的料理但却叫我念念不忘呀。所以第一反应就是尝试做这个,刚好发现家里的土豆快要发芽了不如趁早吃掉的好。互联网真的很便捷,搜索一下便可以找到很多食谱,意外的发现自己要做的那种属于韩式土豆饼。挑选了一个和家里材料差不多都有的食谱拿来试手,鉴于我实在不知道土豆茸到底是怎样的存在,找到一个用土豆泥的食谱真是不容易呀。
想要做成的土豆饼怀着莫名的兴奋想要亲自动手的跃跃欲试,再看了一晚上食谱之后早上六点就起床动手制作啦。我发现我其实没有那么讨厌下厨,直到要开明火之前。前期准备过程是简单又叫人兴奋的,心里有着对将要做成的土豆饼的美好憧憬。我发现所有教程里面关于如何煎土豆饼都描述的非常简单,小火煎至两面金黄。实操起来可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爸爸早上起床上厕的时候建议我加点小苏打会软一点,果然很软啊!!!下在锅里像一滩烂泥,而且为什么小火还那么容易焦呢,而且翻面好难呀,天哪手忙脚乱到不行,而且忘记开油烟机被烟熏到泪流不止。总而言之内心开始非常后悔,想着就知道自己不爱下厨啊干嘛要做这种事情呀。但直到第一个土豆饼的形状出来的时候,信心也增加了许多,料理的乐趣也出现了:从不断的失败中摸索成功的方法。大约在厨房捣鼓了2小时,只为了做简单的土豆饼而已。
“成功”的土豆品失败记录做完之后自己尝了一口感觉味道还可以除了卖相不行,端着盘子兴奋的去敲爸妈的房门,大概是自己很开心吧,把那份开心也传染给了爸妈,他们是很乐于做我的小白鼠的,爸妈还是很认可味道的开心的心情就翻倍了,后面他们起床之后搭配着粥全都吃干净了,料理的乐趣大概就在这里吧:自己做出的料理被认可并被吃完。怀着这份开心,洗碗也不觉得是多麻烦的事情了呢。所以直到现在心情都很好,还很嘚瑟的和朋友的分享了这件事。
和朋友得瑟现在心情稍微平复一点在这里记录下我的感受,料理的乐趣在于分享。从打算开始制作开始我都不是不抱着做给自己吃的心情而是做给大家吃的心情。回想起来我做饭的次数屈指可数,突然感慨我父母真的很好,我记得之前沉迷糖醋里脊也想动手做一做材料是拜托妈妈去买的,里脊要在油锅里炸熟也是我妈妈帮我的,我只做了一些准备工作里脊改刀制作酱料这些的,妈妈没有否认我也没有拒绝我说出自己要弄得自己弄之类的话而是耐心的帮我真的很感动。这次做土豆饼也是,爸爸教我放点小苏打粉,而且没有在我做的过程中指手画脚而是在尝完之后给我提了一些改进方法,下次做的时候可以试试。糖醋里脊是一次就做成功了大概是因为有妈妈的帮助吧,要自己做成土豆饼的话估计还差的远呢。突然有点懂了美食博主的心情了呢,真的是热爱美食呀,所以那些视频才会给人幸福感。我一个人住自己做料理总担心吃不完会怎么办,而且因为不会做感觉会耗费很多时间成本,关键是没有可以分享乐趣的人。
所以突然想要学会料理了,是真的快乐。(当然也要学会摄影,在垃圾也能拍好看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