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情报分析心理学》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情报分析心理学》读后感摘抄

2020-04-24 23: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情报分析心理学》读后感摘抄

  《情报分析心理学》是一本由[美]小理查兹·J.霍耶尔著作,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0.00元,页数:24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情报分析理学精选点评

  ●对一件事做出判断,先列出假设证据;再以否定或排除假设的方式开展研究同时暂时接受那些无法否定的假设;讨论所有假设的相对可能性而不仅仅是最有可能的那一个。这种做法颠覆了日常的认知注定了不一样结果。我的读书笔记——[这样分析才有效](http://hufeng.ink/2018/11/07/so-effective-analysis/)

  ●逻辑好的人可以略过这本了。

  ●情报分析重要的是对思维过程优化,因为人类的思维由于天然具有认知偏见,所以需要外在的工具来帮助优化思维过程,尽量减少认知偏见。竞争性假设分析法,就是这样一种工具。

  ●十年前读原版时还是打印了厚厚一叠的,为啥中文版的这么薄,记得第一章应该有几个配图的?还是我记错了?; 还是得再找出来对着读;

  ●找不到,不值得

  ●在阅读中不自觉感动:一名情报学家,勉力(然也不乏精当之处)用认知心理学的初步知识分享决策过程,还列出了IR心理学的必读list——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心理学系谱的介绍较为粗浅,阅读价值在于对情报分析部门一贯谬误的指摘。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对情报分析与学术研究的范式区分:前者重当前情势行为体分析,后者重多案例比较【p66十字图】;前者易浮浅,后者易过度标签化与分类失当。另外战略假定-战术假定之一致性【104】、竞争性假设分析【126】、一致性谬误【156】均值得借鉴。美帝CIA官网妙物无穷!

  ●2018041 1 提出评估假设的策略:a情势逻辑法 b理论分析法 c历史比较法都是由假设出发收集信息并判断质量的策略,远比d信息浸入法完全考虑假设的效率来得高 2 用「不能排除法则」取代「满意法则」对判断假设至关重要 3 信息量的接连扩大只会对信心提高正面影,而不会持续影响预测准确性 4 为专家判断过程建模是一种结构化决策模型的好方法,即拼图理论 5 问题的结构化分析本质就是不同方案间的比较,简单讲就是「矩阵对比」,这也是为什么工作了之后反而Excel的运用比任何技巧反而更有效率 6 竞争假设分析八步法:确定可能假设-列出支持反对证据-假设为横、证据为竖的矩阵分析-精简矩阵-证伪思路验证(负面证据越多假设越可能成立)-评估关键证据影响-报告所有假设可能性-观测关键事件

  ●中情局培训专用全书重点在ACH,前言比对几个主要情报分析学者贡献那里已经给全书划了重点了。对Kahneman, Tversky, Stanovich很了解的话认知偏差那里只用读因果部分。防止confirmation bias,首要在于建立多重假设,让假设相互竞争,并剥离出有诊断效用的证据即可。不过对重大证据应该也进行敏感度分析,一个是看结果有多robust,一个是看未来变化方向。本书的赌马实验再次印证一点,人脑默认不分知识主次,实际上少数信息承担大部分作用,读书也是如此,找关键,过滤冗余。

  ●【Psychology of Intelligence Analysis】

  ●所有处理信息的人,都应该读一读。

  《情报分析心理学》读后感(一):将自己觉得有用的写下来

  1,思维的形成:自动补偿机制建立思维回路

  2,认知:认知建立已经认知的认知,自动忽略不认知的。

  3,记忆:越多刺激记忆越稳定,越难改变

  4分析判断的策略

  一提出和评估假设的策略

  1,情势逻辑法:判断事物是否符合逻辑因果

  2,理论分析法:是否符合理论

  3,历史比较法:和以往的经验有什么区别

  4信息浸入法:以信息为推断开始,

  二各种策略之间的关系

  三选择假设的策略

  1满意法则:选择第一个足够好的选项

  2渐进主义:关注与现有立场相比变化较小的选项

  3寻求共识:选择最大支持的选项

  4类比推理:选择最有可能避免以往错误,或者最有可能复制成功的经验选项

  5依靠一切区分好与坏的选项

  

  《情报分析心理学》读后感(二):标准的CIA培训教材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位分析师写的,出版于1999年,不过其中的有些内容大概从七十年代就开始了。有免费的PDF版本下载(地址)(标准的CIA情报分析的入门 培训教材) 作者的一些核心观点是: 1、 人的思维对于内在的和外在的不确定性都很难联系起来。内在的不确定性就像是包围在复杂的、不确定情报问题周围的自然的雾。外在的不确定性,就像是对情报否定和欺骗行为的人造迷雾。 2、 即便分析师对认知偏好和其他“莫名”的偏好更多知晓,对他有效处理不确定性也是帮助甚微。这些偏好,诸如对于一个既定判断,证实该判断的信息比证伪该判断的信息会被更突出地注意到。 3、 工具和技巧可以让分析师的思维进行更高层面的关键性思考,对于那些信息不完整的,模棱两可的,并且通常是被故意扭曲的复杂问题,能够提高分析力度。这些智能手段的例子包括结构化信息、挑战假设、寻求替代诠释等技巧。 全书的目录,可以看出主要的结构。 一、 我们的心理体系 a) 关于思考的思考 b) 为什么我们看不到那儿存在的 c) 记忆:我们如何记得自己知道的 二、 思考的工具 a) 分析判断的策略:超越不完全信息 b) 你真的需要更多的信息吗? c) 开放你的思维 d) 结构化待分析问题 e) 竞争假说分析(ACH) 三、 认知偏好 a) 什么是认知偏好? b) 证据评估的偏好 c) 因果观念的偏好 d) 可能性估计偏好 e) 情报报告的事后诸葛亮 四、 结论 a) 提升情报分析 正于Qing说的,这是一本面向分析师的书,对于做数据分析、用户研究和一切需要动脑解决问题的人来说,都是一种不错的提升台阶。正如我常对朋友说的,做分析重要不是技能,而是对于事物的独立视角,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思路,之前在质问力的文章中我也有提到。 分析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比如对因果的颠倒解释…分析是一项脑力活动。昨天我将画树测试给同事们谈起,还真有人测了,不过同样的事情,结果却可能千差万别。并不是分析师就比别人强多少,而在于分析师的性格和习惯要比一般人强,有极高的自律性,重复的学习和实践才是不二法门。

  《情报分析心理学》读后感(三):事前分析与事后评估

  lt;Psychology of Intelligence Analysis> Notes 《情报分析心理学》读书笔记

竞争性假设分析法 (ACH, Analysis of Competing Hypotheses)

  事前分析

对比阅读改进情报分析工作的的六个关键步骤: 定义问题、提出假设(ACH1)、搜集信息(ACH2)、评估假设(ACH3/4/5)、选择最可能的假设(ACH7)、对新信息持续监控(ACH6/8)。 其中定义问题:要确定自己或用户已经提出了正确问题,在分析质量和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任务这两者间存在着取舍关系。

  1. 确定需要考虑的可能假设。【假设:列出】 组织一队拥有不同观点的分析人员对各种可能性开展头脑风暴。

  2. 列出支持或反对各个假设的重要证据和论据。【证据:列出】

  3. 建立以假设为横行、证据为竖列的矩阵。【证据:使用】 对各种证据和论据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即确定哪些在判断假设的相对可能性时最为有用。

  4. 精简矩阵。【证据:删除】 重新思考假设,剔除那些不具有任何诊断价值的证据和论据。

  5. 就各个假设的相对可能性得出暂时结论。【假设:删除】 尝试证伪而非证实假设。

  6. 分析结论对少数关键证据的敏感程度。【关键证据】 思考当关键证据出现错误、误导或适用于不同解释时会对分析产生什么后果。

  7. 报告结论。【概率假设】 讨论所有假设的相对可能性,而不仅仅是最有可能的那个假设。

  8. 明确未来观察中应该注意的标志性信息。【关键证据】 它们可能预示事件正朝预料之外的方向发展。

事后分析的认知偏见 (Cognitive Biases in Hindsight Analysis)

需要通过自问相反问题的方式来尝试克服

  如果出现了相反的结果,是不是会出乎我的意料? 情报人员通常会高估了自己以往判断的准确性。

  如果这篇报告告诉我相反的结果,我还会不会相信? 情报用户通常会低估可以从情报报告中获得的情况。

  如果出现了相反的结果,依据当时已掌握的信息,是不是一定能预见得到? 监督者事后对情报工作失误进行分析时,通常会低估预测事件的实际难度。

  本书推荐了一系列的建议阅读书目,目前的项目主题(目标)是信息搜集和筛选,所以依次排除了《决策的本质》《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保留了《战略情报的批判性思维》。

  《情报分析心理学》读后感(四):情报分析者就是知识工作者

  这是参加阳志平老师的知识星球,在里面写的读书笔记

  终于看完了情报分析心理学,梳理下几个有意思的点

  1 大脑喜欢把事情往期望的地方想,所以不精确的表达很误事。

  比如“很可能”、“基本不可能”、“少许”等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程度性理解,A认为“很可能”是70%以上,B认为是90%以上,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最好在括号里头用分数注明具体概率值。

  数字是歧义的天敌。 为什么中餐馆很难做到肯德基麦当劳的规模?传统中餐的菜谱是“加盐少许,酱油适量”,肯德基是“标准盐 20g,某某牌酱油 30g”。

  2 大脑喜欢把信息往自己已经形成的思维模式里套。

  对身处局中的观察人员来说,尤其要注意大脑的这种思维习惯。对局中持续观察者,信息是一点一点增量获得的,每天得到的这一点新信息都被大脑吸收进了旧的思维框架中,反而是外人一下接触大量新信息,能够用他们组织成新的形式,做出不同的判断。

  这有点像温水煮青蛙,也有点像身在庐山的“庐山效应”。 在《改变》一书中,还有阳老师也经常提到要找到一群异类组成的组织,也是强调要做所处“场”的改变,弱关系更重要原因也在于此。只有完全不同的内容才容易带来 新的形式。大脑喜欢性感,心智寻找冲击。

  3 大脑无法做到彻底的“客观性”,即使知道了这个弱点当身处局中的时候还是很难让自己客观起来。

  事后评价之前的预测,由于已经得到了事态发展的真实信息,大脑会自动重组思维过程,人类无法重现当时预测的思维处境,使得无法客观评价当初情报与预测结论的价值。 很多事情事后看来发展路径如此明显,标志性事件如此明确,当时的人预测不到简直天理不容,其实这都是事后诸葛亮式的客观,在这里理性呈现的是一种虚妄的万能。即使只是一天的股市行情,每天下午收盘后股评人所说的,他在上午开盘前恐怕都不会说。

  我们对过去发生事情的解释是事后大脑理性重组出来的。这也是我们的理论对解释过去头头是道,真正用来指导未来实践的时候就不灵了的原因----当时情境之下事件触发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它。100%的客观,既无可能,也无必要。我在《畅销的原理》中写的书评对这点有更详细的阐述。《畅销的原理》书评

  书中重点说的ACH分析方法,除了能让分析人员更全面思考与评估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记录下来当时的思考过程。 一个总作事后诸葛的人,他的风格有点像防守模式,向后看,注重永恒不变无风险。而敢于预测未来,不惧不确定性的人,风格类似探索模式。

  4 情报工作的失败大部分时候并不是情报内容搜集的失败,而是分析的失败。

  证据很重要,但没有证据背景重要,后者内部植入了情报工作人员对研究对象不自觉的、不言自明的意见(偏见),而要避免情报工作失败,最重要的是要形成好的思维模式、分析方法。

  证据--》证据背景--》思维模式 这有点像《直觉泵》中说的意义上行,更注重meta。 学习的内容没有学习的社区重要,老师说的内容没有老师这个人重要,情报分析这书里也说了创造力基本和智商无关,而和个人所处的组织环境有极大关系。一个好的环境不光改变你的知识储备,而且改变知识背景和思考模式。

  5 要把全部情报都收集到的“拼图”式思维方式很误事

  我们的行为往往受一些隐喻框架的限制,在信息收集工作中,很多人都受一种“拼图”隐喻的限制,即认为针对一件事其情报收集是有尽头的,只要把所有信息(拼图板块)都收集到,经过分析拼好,就能组成显现出真相的图画。书中对拼图隐喻进行了批评。现实世界比这个隐喻要机动的多,信息无穷无尽,也不存在唯一的、事先就定好的明晰图画。

  拼图隐喻让人一直在收集信息,整个工作显得呆板平面,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把每个获得的信息看成“桥梁”会好很多,每个信息获取了之后就进行分析利用,让它把思维带到新的领域,进入新的天地,一步一步找到可能的结论,这样工作就具备了立体性和机动性。桥梁隐喻是我自己想的,注重行动和结构化的、有所侧重的利用信息。

  《情报分析心理学》读后感(五):情报分析心理学-自用要点记录

  部分标注了页码。

  1.固有的局限性/2.讨论分析技巧/3.“认知偏见”的知识

  第一部分:思维机制(1-3)

  Chap 2

  1.预期模式深深嵌入人们的意识中。即使人们已经得到警告,并努力考虑到那要不同与先入之见的信息,预期模式仍然模式仍会继续影响我们的认知。努力保持客观并不能确保准确认知。 与这些预期相一致的事件较易被认知和处理,而与其相矛盾的事件中认知过程中则容易被去接和忽视。

  2.开放的思维是没有深度的。

  3.思维模式形成很快,却很难改变。

  4.新的信息会被已有意象同化。渐进,逐步演化的变化总是被忽视。

  5.获得更多更好的信息之后,最初来自于模糊或模凌两可信息的刺激也仍然会干扰认知的准确性。

  6.接触这一模糊意象的时间越长,人们对自己形成的这种初始但可能是错误的印象就越信心十足,而这种初始印象对此后认知的影响也就越大。不准确的初始印象之所以难以改变,是因为推翻一个既有假设所需要的信息量远远超过做出初步解读需要的信息量。印象所依据的仅仅是相当少量的信息,但印象一旦形成,除非得到了相当确凿的证据,否则他们不会放弃或改变自己的看法。

  7.严谨的情报分析管理体制:

  (1)倡导情报分析产品中清楚说明判断依据的假定和推理过程以及结论中不确定因素的涞源与不确定的程度。

  (2)对关键问题定期的,自下而上的重新分析。

  (3)重视那些揭示和阐明不同观点的工作流程。

  (4)说明情报分析的能力和局限,确立基于预期之上的标准。

  Chap 3

  1.情报分析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析人员如何在长时记忆中对数据和经验进行组织。

  2.长时记忆对局限不在于信息储存量的生理极限,而是在于如何处理融入信息中和怎样检取。

  3.储存在记忆中信息的最重要的特征即互联性。

  4.有两个因素影响信息的成功检取:一是信息存储点的数量,二是联系该信息与可能被输入信息激活的其它概念之间的路径数量和强弱。

  5.同样的路径也会形成思维定式,使人们的头脑难以对信息进行重组,不易从不同角度思考。

  6.长时记忆对技巧,找出关联模式,将众多信息作为一个整体或一个图式来处理。长时记忆中储存图式的积累使观察者比其他人更能注意到普通观察者无法察觉到的信息关联模式。

  7.从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的关键在于,在新信息与记忆中已有图式之间建立联系。这些取决于两个变量:一是要了解信息与已有图式之间的关联程度;二是对新信息的处理程度(投入的精力多少和认知能力的强弱)。

  8.死记硬背对应独立图式,这是所有记忆方法中效率最为低下的一种。

  9.

  (1)新信息可通过已有图式重组信息来检取。消化吸收通过理解来掌握,仅适用于记忆那些与我们既往经验存在某种联系的信息。

  (2)建立一个将需要记忆的信息相互关联的记忆结构,有助于记住与记忆中既有概念结构或图式不相符的信息。

  10.情报分析过程输入内容:(1)有关历史背景和环境更多的事实信息。(2)情报分析人员用以确定新信息意义的一系列图式。

  11.实际知识量与分析经验决定了情报分析人员形成和评估假设的记忆内容和图式。

  12.问题外化术,将头脑中考虑的问题的各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简明扼要的形式写到纸上。(以求克服工作经验的局限性)

  13.类别僵化:准确区分不同类别,同时不介意模糊性,将有利于更有效的分析工作。

  14.影响记忆内容的因素:信息生动程度,时间发生至今的时间长短,对个人利益的影响等等 p56

  15.记忆很少逆向改变:对于那些一开始是因为不符合分析人员预期而被认为不重要或者不相关的信息,哪怕分析人员后来改变了看法,认为此类信息极度重要,它们在记忆中的印象也不会得到加强。

  第二部分:思维工具(4-8)

  Chap 4

  1.提出评估假设的方法:情势逻辑法p62(分析本质原因,预测短期事态发展的最佳手段),理论分析法(众多事例,无法具体确定某一事物发展出现的具体时间范围),历史比较法(缺乏数据理论,只是针对历史事例的一种类比推理,错误概率较高),信息浸入法。除了这些还有最常见的“满意法则”。

  2.客观分析依靠明确提出假定,并对假定进行检验质疑,而不是徒劳的把它们从分析中清除。

  3.选择假设的策略 p73:(1)满意法则 (2)渐进主义 (3)寻求共识 (4)类比推理 (5)依靠一系列原则或定理区分“好”与“坏”。

  Chap 5

  1.判断取决于少数支配性要素,而不是取决于对所有可用信息的系统整合。另一些时候,(尤其是相互矛盾)新信息会降低分析人员的信心。

  2.赌马案例:信息量增加明显增强人们的自信,但对于预测准确度的提高收效甚微。

  3.搜集信息的完整性与诊断的准确性之间几乎不可能存在联系。准确的提出假设,似乎有助于更高效,有力地搜集信息。

  4.清楚地认识自身的思维魔性,就应该能够确认和描述做出判断时最为倚重的变量是哪些。同时考虑的很少超过一两个要素。

  5.判断基于少数几个关键变量,新变量的有关信息通常不会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6.分析方法:数据驱动分析(判断的准确性取决于数据的完整和准确程度,公认模型),概念驱动分析(动向情报报告源自大量信息分析,却来自于不完整的初期报告和分心人员自己掌握的背景信息。即基于隐约的思维模型,判断的准确性也取决于思维模型的准确性。)

  7.拼图理论:提出几种假设,再根据假设搜集信息。搜集的重点只是可以区分不同假设相对可能性的信息。p92

  Chap 6 讨论思维工具

  1.重大情报失误通常是由分析错误,而不是由搜集错误导致的。原因往往是与主导地位的思维模型或思维模式不符。

  2.思维定式:这一路径附近的信息就易于捡取,同样的意象反复出现,而离这一意向较远的信息就难以进入思维。

  3.思维工具:质疑假定(敏感度分析p98,寻找不同的模型,警惕镜像思维p99),从不同视角观察(回溯思考法(置身于未来,回望过去解释分析事情始末缘由),“水晶球”法(设想完美情报来源p101),角色扮演法,“魔鬼代言人”法)

  4.何时应转变思维:(1)向意外事件学习(2)战略假定和战术指标

  5.对情报做出判断,需要分析人员具有想象出当前形势可能原因及其可能结果的能力,

  6.人的智力与创造力之间没有任何关系,而组织的环境却对个体创造性的发挥具有重大的影响。新颖合理的观点,最有可能出现在适宜它们形成和交流的组织氛围中。

  7.情报分析创造性思维的原则和技巧:(1)推迟做出判断(记录观点供以后评估)(2)量变导致质变(3)不自我设限(4)观点融合(5)观点评估

  8.与团队互动相比,个人的想法往往更有条理,更加系统。最佳的选择是将个人思考与集体讨论交替进行,用团队互动交流产生的新观点去补充个人想法。

  9.创造能力转化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要经历很多步鄹,而每个步鄹会受到各种社会和心理因素的重大影响,因此创新的研究成果无法有效准确的反映创造能力。在不利情况下,创造力最强的科学做出的创新性工作甚至可能比那些想象力较差的同事还少,这很可能是源于他们在工作环境中经历了更大的挫折。

  10.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