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
每晚八点,和你不见不散
在《奇葩说》中,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论题:
要不要在朋友圈里宣泄负面情绪?
马东和蔡康永对于此事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虽然观点对立,但是两人都同样的提到了一个论点:
“朋友圈不过是一个工具”
是工作的工具也是社交的工具。
蔡康永说:“看一下我们的朋友圈,就知道我们为了要营造那个给别人看的橱窗,压抑了多少自己”。
壹
曾经有人对微信用户做过调查,如果只留下真正的朋友,微信中还能剩下几个人?
除去最活跃的微商、销售,再除去只有工作来往的同事,
点头之交、点赞之交、多年没有联系过的老同学、
从未聊过天的亲戚、连备注都没有的陌生人……
还能剩下几个人?
有人说5个、有人说8个,总之,相较于几百几千的微信好友,
这个比例少之又少。
那我们苦心经营朋友圈的意义是什么呢?
活在朋友圈里其实挺没劲的,骗得只有自己而已。
精美的生日蛋糕背后,是一个人过生日的落寞;
每日读书打卡,但如果没有吃透内容,也不过是走马观花;
晒旅游、晒自拍、晒礼物,然后满心期待的等待着“朋友们”的点赞,
除了感动自己之外,别无所获。
相反,真正优秀的人,从来不去炫耀自己,
因为在他们眼中,优秀是一件在平常不过的事情。
蔡康永的一句话得到了无数人的认可:恭喜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
因为不发朋友圈的人把大部分的心力拿去对付真实的生活。
贰
有个朋友立志要健身,于是在离家不到500米的健身房办了一张年卡,
在朋友圈晒了自己为健身专门购买的服装鞋子。
一开始,他每天在朋友圈挥汗如雨,
发在朋友圈的健身照片也获得了很多的点赞,
一个星期之后,由于每天都是重复的健身内容,为他点赞的人越来越少。
朋友锻炼的热情骤降,
也许是自身惰性作祟,也许是在朋友圈没有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朋友渐渐减少了去健身房的次数。
一周一次、一月一次、最后再也没有去过。
这样的人每天都在朋友圈“施工”,
把自己的朋友圈打造得像明星般精彩,
不能说这样的做法有什么错,只是我们朋友圈的内容不再能随性而发。
我们绝不会发一顿普通的快餐,如果有也是希望别人看到会心疼你;
我们也不会发毫无起伏的日常,因为别人的朋友圈总是绚烂多姿的;
人们总是喜欢发一些自己向往的东西,以期获得别人的认可,
而真正优秀的人,不需要来自朋友圈的认可。
叁
传说中的“九分女”,从来不活在朋友圈里,
她们优秀的原因,就是因为她们把全部的经历都放在眼前的现实。
身材不好,那就努力锻炼,坚持健身;
皮肤不好,那就坚持保养,早睡早起;
能力不行,那就多看书学习,修身养性;
工作的时候就认真工作,玩的时候就放肆的开心,
九分女在现实世界很优秀,她们身边往往围绕着很多人,
所以她们不需要通过朋友圈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成为“九分女”的第一步,就是从不发朋友圈开始!
恭喜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
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有足够亲密的朋友和爱人,你们的生活足够多姿多彩,
更重要的是,你们深刻的懂得“生活是自己的,不是给别人看的”。
作者:慕晚,情感博主,在线倾听,每天晚上八点,温暖每一个孤独的你。个人。文章首发来源:每天睡前读书(v),转载请在每天睡前读书后台回复,并严格按要求备注,未经授权擅自转载将承担法律责任。
☏
个 人 微
● 两性情感 ● 鲸落南北
● 逛逛超市 ● 蓝色预警
作者:慕晚
长按关注我,每晚分享那些关于睡前的心事
— 愿你拥有所有美好 —
你的每一个在看
我都当成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