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历尽千帆,仍是青春年少
今日青年节
--
说到青年节,
首先我们得明确身份:
自己还是青年吗?
1985年,联合国将
15至24岁之间的人定义为青年;
而在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重新确定新的年龄分段,
青年的年龄上限被提高至44岁。
那么,无论是在“奔三”的路上,
还是已四十不惑,你都仍是青年。
更重要的是,“青年”
并不在于生理上的年龄划分;
而在于你自己的界定,
拥有一种心理上的“青年”状态。
好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努力,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赤子之心
那么,你就是青年!
△ 电影《建党伟业》剧照
少年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行程
--
五四青年节,
源于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
百年前的中国少年们,
把一腔热血奉献给了无悔的青春,
化身为血肉之躯、革命的先锋,
以及未来历史的塑造者。
△ 历史·五四运动
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
对巴黎和会寄予了巨大的期望;
但中国作为弱国,沦为被交易的对象,
话语权被欧美大国霸占,
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被转让给日本。
作为战胜国反而被瓜分了领土,
消息传回,举国哗然。
1919年5月4日,
以学生为主的五四运动就此爆发,
请愿、罢工、暴力以对抗政府。
最终,在此压力之下,
中国代表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
△ 电影《建党伟业》剧照
1939年,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之时,
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
将5月4日定为中国青年节(又称“五四青年节”)。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
正式宣布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14至28周岁的青年可放假半天。
“青年节”包含着两层含义:
一是纪念“五四运动”,二是作为青年的节日。
它每年一次,或隆重或简朴,
但其节日的意义永在。
既是对历史承诺的担当,
也是对实现社会与人生的叩访,
更是对未来历史的观照。
△ 电影《建党伟业》剧照
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
--
回溯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
似乎总是兵荒马乱。
然而,一路走来的许多名人大师
却也多以民国最为显著。
正是这些人,穷尽一生心血
探索着中国的未来和出路。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便是青春中国诞生的第一口呼吸。
时隔一个多世纪,重读这些文字,
仍使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 电影《建党伟业》剧照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 梁启超先生
今朝唯我少年郎,
心似骄阳,万丈光
--
青年占据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似春日般无比炫烂、生机盎然,
也才有了“青春”这个充满活力、懵懂又美好的词语。
韶华难留、时光易逝,
一生仅拥有一次青春,
没有人有资格去挥霍。
别在最好的年纪让自己缓慢、消沉下来,
纵然有困难、有挫折,
但那正是青春之所以为青春的原因。
到了黄河心也不死,
因为造一座桥就过去;
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因为搭个梯子就过去。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今朝唯我少年郎,心似骄阳,万丈光。
▲图片来自《建党伟业》剧照及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此处仅作分享
· 今日互动 ·
^
最后,用杰克·凯鲁亚克在《达摩流浪者》中的这句话
祝大家青年节快乐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