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家庭的牵绊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家庭的牵绊读后感精选

2020-05-05 23: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家庭的牵绊读后感精选

  《庭的牵绊》是一本由[日] 河合隼雄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元,页数:23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家庭的牵绊》读后感(一):有点长的关系

  知道河合隼雄是因为那本《村上春树,去见河合隼雄》。虽然没有,但这个名字还是令人印象深刻。最近发现新出了一本,终于打算认识一下了。

拍照技术虽然差,但封面纹路也是看得出来的2333

  这本《家庭的牵绊》是小开本。有纹路感的封面,三个环环相套的人物彰显了主题——即家庭人员与之关系。内页纸张柔软好翻,手感不错是非常适合随身阅读的一本书。事实上本人也是利用碎片时间读完的。后记作者表示,这些是连载文章合集。虽然行文来说非常易读,但比起一口气读完,这本更适合读过一章之后思考一下再进行下一章。

  对于我来说,本书更多的意义在于“现象背后的原因”。书中列举了大量实例,却不是“问题出现分析原因→提供方案→解决问题”的工具书,很多案例在找出问题之后就没有给出方法。甚至在有人前来咨询解决方法时,作者本人时表示“没有”,然后鼓励来访者直面问题,并从生活痛苦加深宗教以及哲学方面理解……这实在是非常大胆啊!

  虽说如此,但河合隼雄本人以及这本书都不是不负责任的态度,或者说正是因为剖析比较深,才不会像工具书那样提供简单易行方案全书中,河合隼雄都鼓励大家直面问题,甚至在第八章说,因为家庭是保持着某种平衡整体,并不会只有单纯坏事变好,经常会有一方接受治疗变好的同时,本来好的一方却变坏了的情况出现。这种时候身为家庭成员,就需要竭尽全力改变整体的家庭情况。

  家庭关系长久以来就是一个亲密复杂的问题。这本的成书时间是1980年,考虑是连载合集,部分文章的写作时间应该更早。但其中的问题,其中的本质原因,到现在也依然存在。河合隼雄希望家庭成员之间要有互相面对,互相交流意愿,而不是逃避隐瞒,无论是家庭内部,还是“家庭”本身。这在今天依然是有意义的。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独居,离开既有的家庭,也不组建新的家庭。河合隼雄在本书也多少有提到这一点,也并不认同轻率地组建家庭是正确结论。无论哪种选择,深思熟虑是必须的。而这本书,也许是让我们正视这种,有点长的关系的开始

  《家庭的牵绊》读后感(二):唯有真心换真

  家,一直是一个很美好的字,代表温情,代表着,代表着包容,代表着休憩。

  但是,对所有人都是如此么?在社会新闻之中,我们也曾看到过各种不和谐的样子,打开车门从桥上一跃而下的少年;恩断义绝撕破脸的夫妻;争夺财产吵闹不已的兄弟姐妹;和孩子对簿公堂的父母……看到这些的时候,我总会在想为什么会这样?还好不是发生在我身边,千万不要发生在我身边!

  回忆过去,反思生活,我也经常有疑惑和不安,在和没结婚的小伙伴聊天时,她们有时会说我都不敢结婚了,我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看到这本《家庭的牵绊·关于家庭关系的思考》的时候,我是抱着一种当做人生的解答书来看的,我期望看到的是一个标准的解答,恨不得是一步一步地告诉我该怎样做才能收到一个满分的答卷,当然,当我现在回想的时候觉得自己的确是太傻了,这世上没有什么是能够完美套用的公式,生活本来就应该自己去过。

  其实这本书告诉我们的并不是一种可以生搬硬套的公式,也没有具体的答案,就如同他的标题一般,他旨在引导我们理解家庭关系的错综复杂,启发我们直面问题不再逃避并进行深入的思考,鼓励我们真实的表达自我并在相互的碰撞之中寻找解决之道。

  他告诉我们,教化孩子的不是父母的“所言”,而是父母的“所行”;夫妻间的结合需要的并不仅仅是“相爱”,还要忍受切断与原生家庭的联结,并努力为新家庭的联结做出努力;夫妻之间的不同会成为“对立”也会“互补”,而我们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才会更加幸福……

  而最触动我的是“该隐”和“亚伯”的纠葛,他说即使很小的孩子也会察言观色,进而压抑自己的情感,并不是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就可以认定孩子没有任何的感受。在他的例子之中,我看到了我刚生完二宝的时候大宝的状态,她一直很听话很懂事很喜欢妹妹也总是很开心的样子,但是晚上却总是在睡梦之中大哭,哄很久也哄不好,等她清醒了却如同没事人一般,虽然我不知道她能否听懂,但是我告诉了她我有多爱她,并且即使很困难,但我还是选择了让她们一起睡,一起照顾她们,让她们适应彼此照顾彼此。自从那次聊天和睡觉的回归之后,大宝睡觉大哭的情况就没有了。

  很难想象,这本书是三十多年前写就的,而至今依然让我感到极有启发,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什么捷径,家庭之中也没有什么万能的法则,最重要的是我们投入其中,思考并努力一起将它变得更好。

  《家庭的牵绊》读后感(三):唯有真心换真心

  家,一直是一个很美好的字,代表着温情,代表着爱,代表着包容,代表着休憩。

  但是,对所有人都是如此么?在社会新闻之中,我们也曾看到过各种不和谐的样子,打开车门从桥上一跃而下的少年;恩断义绝撕破脸的夫妻;争夺财产吵闹不已的兄弟姐妹;和孩子对簿公堂的父母……看到这些的时候,我总会在想为什么会这样?还好不是发生在我身边,千万不要发生在我身边!

  回忆过去,反思生活,我也经常有疑惑和不安,在和没结婚的小伙伴聊天时,她们有时会说我都不敢结婚了,我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看到这本《家庭的牵绊·关于家庭关系的思考》的时候,我是抱着一种当做人生的解答书来看的,我期望看到的是一个标准的解答,恨不得是一步一步地告诉我该怎样做才能收到一个满分的答卷,当然,当我现在回想的时候觉得自己的确是太傻了,这世上没有什么是能够完美套用的公式,生活本来就应该自己去过。

  其实这本书告诉我们的并不是一种可以生搬硬套的公式,也没有具体的答案,就如同他的标题一般,他旨在引导我们理解家庭关系的错综复杂,启发我们直面问题不再逃避并进行深入的思考,鼓励我们真实的表达自我并在相互的碰撞之中寻找解决之道。

  他告诉我们,教化孩子的不是父母的“所言”,而是父母的“所行”;夫妻间的结合需要的并不仅仅是“相爱”,还要忍受切断与原生家庭的联结,并努力为新家庭的联结做出努力;夫妻之间的不同会成为“对立”也会“互补”,而我们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才会更加幸福……

  而最触动我的是“该隐”和“亚伯”的纠葛,他说即使很小的孩子也会察言观色,进而压抑自己的情感,并不是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就可以认定孩子没有任何的感受。在他的例子之中,我看到了我刚生完二宝的时候大宝的状态,她一直很听话很懂事很喜欢妹妹也总是很开心的样子,但是晚上却总是在睡梦之中大哭,哄很久也哄不好,等她清醒了却如同没事人一般,虽然我不知道她能否听懂,但是我告诉了她我有多爱她,并且即使很困难,但我还是选择了让她们一起睡,一起照顾她们,让她们适应彼此照顾彼此。自从那次聊天和睡觉的回归之后,大宝睡觉大哭的情况就没有了。

  很难想象,这本书是三十多年前写就的,而至今依然让我感到极有启发,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什么捷径,家庭之中也没有什么万能的法则,最重要的是我们投入其中,思考并努力一起将它变得更好。

  《家庭的牵绊》读后感(四):【推迷会鉴书团】《家庭的牵绊》:避风的港湾,需要大家共同来维护

  “我想要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 在我疲倦的时候 我会想到它 我想要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在我受惊吓的时候 我才不会害怕 ……”

  家,是避风的港湾;同样,家,也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是这个小型社会中的一份子。既然是社会,除了有温馨和睦的亲情,同样也会有不尽如人意的矛盾和斗争。河合隼雄老师的《家庭的牵绊》,正是将家庭中存在的所有问题一一拿出来摆到明面上进行深入剖析的一本书。

  虽然《家庭的牵绊》成书与四十年前,且描绘的是日本国内的状况,但是书中所提到的所有家庭中会出现的矛盾和现象至今依然存在,并困扰着每个出现这些矛盾和现象的家庭中的成员,哪怕在我们国家也不例外。 夫妻之间的不睦和疲倦,父母(更年期)和子女(青春期)之间的矛盾和代沟,兄弟姐妹之间攀比和争斗,晚辈和长辈之间观念的不同,婆媳关系的紧张和虚伪……这一桩桩一件件存在于家庭中的矛盾,究竟应该如何去处理的更好呢? 如果你想在本书中找到答案,那是不可能的。哪怕是像河合隼雄这样专业的心理学家,也给不了你任何解决方案。或许你会问,“那看这本书还有什么用?看书不就是为了寻找答案的吗?”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 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自己的关系网和生活方式,每个家庭中的矛盾程度和对象也不尽相同。河合隼雄老师只能告诉你引发每一种矛盾的根源是什么,剩下的就需要家庭成员自己去体会参透其中的奥妙,勇敢的面对已经发生的问题,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而不是选择逃避或将责任推给其他人。 日本人的家庭关系从以前用某种“病态”换来的和谐,到如今用另一种“病态”打破了这种和谐。日本人在家庭关系上虽然做出努力想要改变,但似乎往相反的道路上越行越远。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一方面,而深刻在日本人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思想也是一方面。 在家庭关系中,每一个成员既是独立的个体,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依托扶持的联合体。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平衡稳定是至关主要的。父母在尽好相应责任的同时不给子女施加额外的压力,子女在感受到父母爱意之后回应相应的真实感受,妻子与丈夫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要互相体谅对方的付出和感受,每个成员之间互相包容,体谅,互补,维持关系的平衡。多倾听,多倾诉,多表达,哪怕观念不一致引发的争吵也好,也能让家人了解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寻求到解决矛盾的最好方式。 中国人讲究“家和万事兴”。但凡事都有它的对立面,有“家和”就会有“不和”,只有找到“不和”的根本原因,才能在最终实现家庭成员之间真正的其乐融融,真正的“家和万事兴”。让家真正的成为避风的港湾,让每个人都想拥有它!

  《家庭的牵绊》读后感(五):译后记

  作者:李晓理

  最初知道河合隼雄先生,契机是《孩子的宇宙》。因朋友极力推荐,我抱着好奇的心态翻开了那本书。

  那是三年前,女儿一岁多,作为新手妈妈,我把市面上近百本关于养育的书籍搬回家,开始恶补各类育儿方法。

  但孩子成长过程总会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我并没有因为掌握了更多育儿“知识”而变得自信,反而会因“按书养的孩子仍有问题”而焦虑不安。

  而河合先生的那本书,不同于我读过的其他的关于养育、教育类的书籍,给了我一种新鲜、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让我意识到孩子的世界竟是如此神奇和辽阔。

  随后,我几乎把所有河合隼雄先生在中国出版的书都买了回来,

  他的书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教育等多个分野,他像一个智者,四两拨千金,一路读下去,我开始带着更多的敬畏之情去理解成长、生命与人性。

  为了更多地了解河合隼雄先生,我在日文网站上搜索查询,无意中发现彼时还未引进中国的《家庭的牵绊——关于家庭关系的思考》,我兴奋地向上海三联书店的杜鹃编辑推荐,于是就有了此书的出版。

  并且,我很荣幸地获得了翻译的机会。一方面,让更多人了解河合先生的思考与思想,这件事本身就很有价值;另一方面,翻译过程于我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这本书写于1980年前后,主题是家庭关系,虽然是近四十年前,虽然是日本的案例,但对今日的我们仍有巨大的启示意义,翻译中我不禁感叹,人类在“家庭关系”上面临的问题竟是如此一致。

  书中,河合先生以心理学方面扎实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基础,为我们深层解读了家庭中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多子女养育与隔代养育等种种困扰着现代家庭的问题,并为我们提示了走出困境的线索。

  比如,在夫妻关系方面,我们常常会基于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来评判对方为什么和我如此不同,这也是很多夫妻争吵的来源,但在第四章《夫妻的牵绊》中,河合先生说道,夫妻之间既需要相同性更需要互补性。相同的部分让夫妻关系得以维持,但对立的部分则为夫妻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这一点,并积极面对彼此的差异,就能让关系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了生二胎,不过平衡两个孩子的关系却让很多人棘手。在第八章《兄弟姐妹》中,他强调,当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个性或寻求自立时,对兄弟间不平等待遇的控诉就会变多,这是因为孩子们开始思考“个性”,意识到自己与兄弟姐妹的差异。看似负面的抱怨,实则是孩子成长的迹象。

  又比如,在隔代养育方面,当我们都在叹息与老年人的价值观冲突时,他特别指出了老年人的价值。在第十章《老年人与家庭》中,他举了一个案例,一位母亲因不赞同爷爷奶奶的养育方式而决定与老人分开生活,结果孩子却开始出现了遗尿问题。因为这位母亲对孩子的爱过于焦躁和急切,而一直以来淡定的爷爷奶奶起到了缓解和平衡的作用,如今老人不在了,孩子则显露了问题。

  再比如,对于双薪家庭的父母来说,家庭和职场无法平衡是绕不开的痛点。在第十二章《未来的家庭》中,他提到,人类好像把自己当成了某种器械,为了使用时间长点,我们尽量不去用。于是,面对家庭、职场和社会,我们常常试图通过弱化与其中一方的联结来节省自己的能量,结果却不尽人意。而他认为,当我们不去逃避生存中不可避免的悖论,并不断付出努力,就会意外地发觉存在于我们自身的潜力,这时地平面就会展开,新的能量的矿脉也因此出现,即使在职场与家庭间奔波,我们可能也会充满活力。

  《家庭的牵绊——关于家庭关系的思考》一书中,类似以上这样充满启发性的分析和观点非常多,我相信每位读者都会在书中找到对自己人生有益的部分,此处不再详述。

  但是,如果你试图从书中找出明确告诉你如何做、并快速解决你所有家庭困境和危机的答案,那么你恐怕会大失所望了。在他的书中,你看不到任何一二三条的“包你药到病除”的解决方法。

  曾经有一位女士为与儿媳妇的关系而苦恼,屡次问河合先生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法,但河合先生告诉她并没有,而是不断鼓励她直面问题。

  一对夫妻想把自己的“问题孩子”送到专门的寄宿制管理机构时,河合先生阻止了他们,他认为父母正在逃避与孩子共同承担痛苦,如果父母只是期待孩子改变而自己不改变,问题是永远解决不了的。

  他还反对把家庭问题简单地归结于谁对谁错,他主张即使父母都没问题,孩子们也可能会出现问题,因为家庭的机制远比想象中复杂,而且成长的契机常常以“负面”“恶”的形态显现。

  当我们把家庭和谐当成目标时,他却鼓励“对决”,比起虚假的“和谐”,他强调夫妻、亲子之间,需要真实的自我表达,需要个性与个性的碰撞,这样才会为关系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人生中有各种各样的困境,我们总想寻找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大多是因为我们不想面对痛苦,不过河合先生认为,答案就在面对和承担这个痛苦的过程中,只有经历了痛苦,才有可能跨越人生赋予的课题,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

  因此,从他的书中,我们得到的绝非是某个答案或方法,而是面对及承担自己人生的勇气。

  “人类的幸福和生存方式,并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在于我们能多大程度诚实地思考及面对自己的人生。”这是河合隼雄先生写在文中的一句话,将其作为译后记的结尾,送给所有敢于面对人生真相的朋友们共勉之。

  原载《家庭的牵绊——关于家庭关系的思考》,作者:[日]河合隼雄,上海三联书店 2019年4月出版,本文作者为本书译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