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小安妮 第二季》观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小小安妮 第二季》观后感摘抄

2020-05-25 22:17: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小安妮 第二季》观后感摘抄

  《小小安妮 第二季》是一部由海伦·谢费执导,艾米贝丝·麦克纳尔蒂 / 达莉拉·贝拉 / Jonathan Holmes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小安妮 第二季》观后感(一):admirable

  安妮是幸运的,马修和玛莉拉也是幸运的。安妮勇敢临危不乱,悲伤的过去虽然偶尔让她难受,但她乐观豁达,拯救自己也拯救他人。马修和玛莉拉善良,一旦决定留下安妮居然就直接让她加入族谱,为了安妮的未来着想把green gabble 留给她

  她们都是真心爱对方

  爱德华王子岛真的太美了,预订为我的结婚场所,或者,如果我这辈子没有结婚,那就一定要去玩,住一段日子。

  《小小安妮 第二季》观后感(二):最美的王子岛和最契合的演员也拯救不了的剧情

  怀着对原著的极大的热诚和对改编极大的宽容,我看到第九集终于看不下去了。编剧的水平和国内那些写狗血婆媳剧的九流编剧没差,人物各种崩坏,剧情各种瞎凑,想加入各种现代新潮元素能力却不够,无法将其融入到剧中那个时代里,也无法契合原著的精神。好好的惹人喜欢善良热情的安妮被写成了个动不动就冲动,天天惹事的麻烦精和闲话精。如果真像剧情所说在孤儿院受到过很多欺负和苦楚的话,怎么会不懂察言观色,怎么会不懂得换位思考。让我无法再忍耐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第九集安妮毫无顾忌地自以为聪明伶俐地在刚认识的人面前曝露自己朋友逃婚的事实,这样的抖机灵是安妮会做的事吗?是那个善良可爱的女孩可能会犯的错误吗?编剧为了制造所谓的戏剧冲突把人设都扔到大西洋去了。越到后面越明显,几乎每个主要人物都在发神经做一些不可理喻不符合人物性格的事。越看到后面越是没有一个讨人喜欢的人,几乎人人面目可憎,不面目可憎的就十分扁平化。真的是浪费了我这么多的热情和时间,也浪费了剧中那么美的王子岛和演员们的表演。可惜可惜。。。本来看完第一季有许多期待的,现在只有心痛。

  《小小安妮 第二季》观后感(三):成长

  第一季属于引入剧情,看到的安妮可能比较聒噪不怎么讨人喜欢,但第二季随着剧情逐渐展开,安妮身上的闪光也越发明显。人都有优缺点,安妮有时候会说人闲话会不太礼貌会好心办坏事会争强好胜,但她也会真心对待朋友,欣然接受新事物,不循规蹈矩,有着独立的思维能力,她不会因为别人说是错的就怀疑自己,被喜欢老师批评会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因此抱怨老师,她想象力丰富,幽默风趣,缺点也在逐步改正,会逐渐成长,我也越来越喜欢她。 很喜欢她参加派对那幕,打扮成花朵的模样的大叔说"我想我是夸张过头了"安妮笑着说"你让我很开心,我这辈子不时与花对话,还是头一次有花朵开口说话。" 第二季剧中的人物都有着自己的优缺点,毕竟人无完人,但大家也都在一点点改正克服,突破以前的自己,剧中的人物的改变太多,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 第二季的剧情也更加紧凑,吉尔伯特远航,见到了不同风景,找到自己的梦想。安妮交到新朋友,学到新知识,也明确自己的梦想。马修和玛利拉兄妹的故事补充丰富了人物。剧中也包含了关于平等、独立等思想,总而言之,很喜欢这部剧。

  期待第三季,毕竟我还没看到安妮和吉尔伯特的恋爱故事呢。

  《小小安妮 第二季》观后感(四):女权、种族歧视、性别取向、女性独立是这部剧创新所在。

  《绿山墙的安妮》第二季相比较第一季有了很大的创新以及结合当下社会的主流。

  第二季增加了黑人角色,这也充分展示了在那个时候黑人的地位很低,收到种族的歧视,在21世纪依旧还存在着种族歧视,这部剧展示了这点,是很大的创新,增加了原著小说所没有的成分。

  第二季增加了“同性”的角色,科尔这个角色是同性的代表,他不畏惧别人的歧视,坚持做自己,恰恰相反,菲利普老师为了掩饰自己是同志通过骗婚普瑞丝,这让人看着我很气愤,但是也不能怪他,在那个时期,同性被视为违法,一旦被发现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这也是当下欧美国家常讨论的话题。

  第二季依旧坚持女权和女性独立,新来的女老师,因为上课采用现代话的方式、出行骑着新型的现代化自行车、作为一个女老师、没有穿裙子而是穿着长裤等收受到了小镇人们的各种揣测已经冷眼相向,那时候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得到充分解放,认为女性就应该呆在家相夫教子,以及人们对新事物的恐惧。很多人看来这部剧都认为都很强的女性独立色彩,认为很棒。

  安妮这个角色我非常喜欢,虽然是个小话唠,但是她很积极进取,不畏惧别人的歧视以及不平等对待,一直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自己想要的,这个角色也在从侧面展示了女权。

  男主吉尔伯特选角是真的很好,很符合书中的描绘,演技也很好。

  《小小安妮 第二季》观后感(五):小清新原著vs阵痛青春

  可以看得出导演的野心很大,女权主义、种族歧视、同性恋爱、校园霸凌这些热点话题在第二季中一个都没少。虽然我也喜欢那个田园诗般的原著故事,但是剧中的冲突并没有让我觉得狗血或者做作,我反而觉得这才是绿山墙的安妮成长中最真实的一面。原著文字的清新弱化了所有青春期的阵痛,给小读者以憧憬,给大读者以怀念。所以会有那么多原著党觉得,这个改编过了头。

  其实那些学业生活里的一个个坎坷,学业上的不如意、友情上的小摩擦、和父母的冲突、青春中的悸动,都是大人看起来微不足道,而在那个年龄段的我们看起来比天大的事,哪有那么容易就迈过去了呢。亦父亦友的马修在安妮即将上大学的时候因为心脏病离开了人世,再悲伤的消息仿佛也不过短短几行字,书页翻过就算过去了,十岁的想象力体会不了文字没有表达出的心情,十八岁那个夏天我才知道,伴随着亲人离世的成长,书里写得太轻巧了。不是那样的。悲伤是最难参透的——我记得安妮说“想象消极情绪有助于锻炼我们的演技”——我们本能地习惯对幸福感同身受,却很难对艰涩的情感产生同理心。

  短评里有人说,一个有着想象力的安妮被导演改成了狂躁症患者——我实在是不敢苟同。即使是惯于刻薄的乔伊、温柔平凡如黛安娜,无论她性格如何,无论身处怎样的家庭环境,我一直坚定地相信,这样年纪的每个女孩子对自己的生活都有与众不同的鉴赏力和想象力。安妮只是被赋予了最夸张的特质,最优美最令人向往的品格,是我们心里那个理想的小人儿最真实的缩影——所以她的喜悦、悲伤、愤怒、快乐都是最纯粹的,没有束缚,也不存在压抑。安妮的优点是写实的,缺点也是写实的。戏剧性的夸张并不妨碍改编剧集带给我们和原著一样的感动,教我们努力、勇敢、憧憬地长大。

  话说回来,原著党看《绿山墙的安妮》,是在怀念田园诗一般的童年。导演想表达地东西太多、节奏太急一定是不讨好的。也是因为这样,第二季的Gilbert依然是酱油本油......剧情略拖沓QAQ。不过考虑到小演员的年龄问题,想拍恋爱工作结婚生子什么的可能真的要和hp一样拍个十年八年的......导演到时候还可以在剧里讨论“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一对夫妻该要几个孩子”,甚至还有“要不要学中国话”这种世界格局变化带来的影响。。。

  无论如何,依然期待第三季,因为绿山墙的安妮,就是每一个小小屋檐下的自己,而爱德华王子岛上闪光的湖、情人小径、白雪皇后、紫罗兰溪谷......就是自己对未来最美最好的期待。

  “苍天在上,愿万事美满!”

  《小小安妮 第二季》观后感(六):不尽如人意但勇气可嘉的改编

  观看本季的同时,我也在看小说,改编太多初始我完全看不下去,一直等我把八本小说全部看完后过了段时间我才来把剧补完。

  本季的最大争议就是改编问题,编剧可以说是紧跟潮流,无论是有色人种歧视问题、女权问题还是LGBT人群偏见问题……样样不少。不得不说,一开始我是完全看不惯的,一个生活在19世纪(还是20世纪?)的乡下小姑娘,她年纪小小却识破了村庄里所有大人们都未能识破的“淘金”骗局;她见到黑人的第一反应不是排斥,而是邀请他来家里过圣诞;她初次意识到同性恋存在,便很开心地接受并与之相处愉快;她接受着保守的乡村教育却主张女性感情主动(见为什么不可以由女性求婚情节),一见到穿着奇特行为前卫的女老师便十分崇拜……这哪里是个什么乡下小丫头,这是穿越回去的时代先锋吧?

  可是一旦接受了这些设定,又觉得未尝不可。绿山墙的安妮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是因为蒙哥马利创造了一个活泼可爱,善良纯真,但最重要的是有个性,敢做真正的自己的女性角色,再考虑到作者所处时代的局限……从这个角度来说,编剧的改编还是符合安妮的精神内核的。

  由此我也考虑到改编作品的问题,到底什么样的改编才算好?完全按照原著来?绝好的例子就是李少红版的《红楼梦》,台词几乎都是一模一样,连书中的描述性文字都有画外音,但大多数人却仍觉得不好。结合现处时代对经典名著做大幅度改编?比如《神探夏洛克》,直接将福尔摩斯的舞台搬到了现代,加入了大量的现代元素,却获得了全球范围内的成功,而许多书粉们则认为其人设、精神内核等是最符合原著的改编。因此我认为加入一些符合现代三观的情节也未尝不可,毕竟除了一些成年书粉,这部剧可能更多地是面向一些小朋友。

  但是有些改编我还是不得不吐槽:存在感若有若无的男主角吉尔伯特,被弄得父母双亡、辍学去邮轮最底层打工,搞这么凄惨似乎只是编剧为了引入黑人线?适当加入一些情节是可以,但这条线跟女主那边的主线基本上没有什么关联,真的有必要吗?只给牲畜接受过的吉尔伯特,非常勇敢、主动并且淡定地给一位黑人女性接生这个情节,几乎可以称得上魔幻了,更奇葩的是后来的某一集,吉尔伯特突然又变得晕血了……而其中最令我不解的改编就是开篇出现的骗子二人组中长得比较帅的那位搞得玛丽拉“春心荡漾”的情节。一位四五十岁十分保守的村妇,天天对着年轻帅气的小哥面红心跳的……这个画面着实有点辣眼睛。我琢磨着这个改编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难道是编剧希望给终身未嫁的玛丽拉加点感情线?我记得原书中(还是第一季,记不清了)她好像跟吉尔伯特的爸爸是有过一段的,这还不够吗?难道是编剧在宣扬女性追求爱情不应该在意年龄差距?额……好吧,也不是不行。

  全剧看下来,我的观感还不错,其实原著中安妮的童年只有一本,第二本就是花季了,第三本就开始工作了,情节起伏也不是很大。看得出主创们是在努力充实安妮的童年生活,也尽量保持原汁原味,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勇气可嘉。也让我这种看完整套小说的人对第三季有了更多地期待。

  《小小安妮 第二季》观后感(七):Anne with an E

  太美好的一部剧,真的很不忍心看完它。网飞宣布第三季是最终季,但是外网很多人在拯救第四季,总之希望可以一直拍下去,这个红发雀斑少女我真的爱了。

  全剧的每一帧画面都很美,每一句台词都没有废话,每一个人物角色都很可爱。但是Anne,那个从小被弃养,童年在陌生人家中饱受折磨,但仍然善良开朗的女孩,是我的最爱。记得第一次她在火车站见到Matthew时说的话“您能收养我,我将永远感恩于心”,她只是想要一个家,可以不再饱受折磨,可以遮风挡雨,但她不是奢求像别的孩子一样可以得到父母全心全意的爱,她说她可以做所有事,包括男孩子可以做的,仅仅是想留在这个家中。

  Anne或许不是美丽的,一头红发,满脸雀斑,身材瘦弱,她对自己外貌的评价是十分丑陋,她可以自嘲,但是绝不允许别人这样说她,哈哈,在别人评价她的外观时气急败坏,这不是跟大部分人一样嘛,我可以说自己丑,但是别人,绝对不行!Anne可以对一切事物进行词汇修饰,以至于同龄人都不认识的词,她的朋友也经常会说她修饰过度,她还会经常有感念起诗句段落,她有无尽的想象力,多到想分给她的朋友,虽然她也有很多的小毛病小缺点,但这就是一个普通的青春期女孩,这样一个可爱有才华的女生,仅能靠她的外表和身世就去裁判她吗,她是美丽的。

  “生活以痛吻我,我当报之以歌”

  我发现很多名著里的女主都喜欢阅读,可见多阅读的重要性。

  没有读过原著,看完剧后才下单买了这本书,但是仅看剧我已然爱上了这个可爱热情善良的话痨女孩,看着大家都说《绿山墙的安妮》是他们的童年回忆,我小时候却没有读过这么美好的读物,满是遗憾,以后如果我有个女儿,我会在她上初中的时候送给她这本书。

  《小小安妮 第二季》观后感(八):越走越偏,开始往肥皂剧方向发展

  现如今,女性、种族问题是当下欧美所有影视剧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了,连绿山墙的安也开始涵盖了。小说本身不能算是完美,但看了会把你带回到那个平静美好的年代,没有什么大起大落,或是戏剧冲突,是一部非常优美的田园童话,缺点就是确实是too good to be true,公认最好的改编就是1985版,那版很好的捕捉到了原著的童话意境以及古典韵味。

  其实从第一季就看的出,不光是片名改了,整个作品都要彻底扩展,增加戏剧性,冲突,但是至少是没有完全脱离小说还有时代的,甚至有些部分我觉得改的相当不错,比如法国男孩杰里。

  我从不认为改编是一定要完全按原著来的,不然也就是不叫改编了,但至少要改的合理,同时还要契合时代背景吧。

  第二季算是完全走偏了,整个感觉就是他们不过是穿上了古典服装然后演的全是当今时代发生的事,甚至很像一部肥皂剧,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简直像是个是俗套狗血桥段大集合

  Drama1:淘金热,承接上一部的惊悚片一般的结尾,两个骗子把全镇的人都骗了,花了整整三集在讲这个无聊的插曲,然后发现其实删掉也完全没影响故事的走向。

  Drama2:吉尔伯特接生记,两个人在街上闲逛,突然就有黑人女孩要生小孩,真够想的出!第一季,把原本阳光乐天派的吉尔伯特彻底改成一个忧郁王子也就算了,把他弄的像个大人过于成熟也就算了,但这一幕真是怪异又生硬。接下去拍是不是要把他和安的床戏搬出了?

  Drama3:同性恋派对,安和戴安娜去参加姨妈舞会本来是件很值得期待的事,结果这编剧表示,一般的舞会太乏味,要玩就玩大的,于是就拍出了犹如马戏团班子一般的派对,加拿大那个时候再怎么也是英国的吧,英国的同性恋那个时候都还在痛苦挣扎,躲躲藏藏,这倒好,他们直接就开起派对,玩起异装癖了,第一季时编剧暗示了终身未婚的姨妈是同性恋,这季就直接在舞会上说了,安在舞会上的反应也完全说不通,就算她对这类事完全乐意接受,至少也该吃惊一下吧

  Drama4:普里西逃婚记,本来就是两个相爱的人互相各奔前程然后分手,硬是要弄成老师其实是同性恋,普里西女性意识最终觉醒,于是她在婚礼上上演逃婚这样廉价的闹剧,尤其她在雪里跑的那段无比做作生硬

  Drama5:女教师,为了与她的女性身份形成对比,一出场就让她坐了个那个时代不常有的电动自行车,穿裤装,教电学,女教师在那个时代明明就是在正常不过的工作,尤其是已经实现了男女平等教育的前提,至于让街坊大妈这么指指点点吗?最后为了拯救她,一群学生举着电灯泡,像是恶搞的喜剧一样。

  灵魂人物安被演员过于夸张的表演而变得张牙舞爪,编剧也把她塑造的让人生厌,尤其她和女教师第一次对话那段,简直像个急求关注的饶舌妇。还有就是说话以及演员的表演也是像个大人太过成熟,少了小孩少女的纯真。

  最后感觉这剧拍的是不是很赶,因为除了前两集,后面全是冬天,光秃秃的树木,爱德华王子岛是全加拿大最美的地方,完全没拍出来,再配上这剧的灰色调,看上去缺乏生机

  《小小安妮 第二季》观后感(九):小小安妮

  第二季怎么说呢,有很多好的方面,比如戴安娜,真的是个小天使啊,还有柯尔也很好。

  第二季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妮。越看我越不喜欢她,她的那种对着陌生人也大胆说话、积极表达自己的性格有时候很好,但是过犹不及,而剧里的陌生人对此都很喜欢?比如她跟戴安娜去小酒馆找那个记者,几句话下来那个记者就给她一本本子让她记录自己的想法之类的,这个还罢了,但是当时手部受伤的柯尔正与一个泥塑家谈话泥塑家交谈,我们的女主角安妮走过去问柯尔戴安娜去哪了,我本来以为他俩会去找戴安娜,但是没有,相反安妮再打断他们的谈话后对着那个泥塑家喋喋不休一通,并且成功获得泥塑家对她的欣赏,然后泥塑家匆匆对着柯尔喊了几句鼓励就离开了,我???

  还有她对着新来的女老师也一直在积极表现自己,而她表现自己的方式就是不停插话,并且当着众人的面讲女同学逃婚这件事,这一刻我真的是烦死她了,而女主角安妮对老师的批评一副大家都知道我一点错都没有的样子,完全不管女同学尴尬难看的脸色。我想一下当时要是别人在众人面前对新来的老师讲安妮是被收养来的,她之前是个可怜兮兮的小孤儿还有她还把自己的头发剪了并且还扮成男孩......安妮绝对不会认为她们是对的吧?她真的很自我。

  更令人失望的是安妮的脾气。她发火时候的样子真的很恐怖和丑陋,并且她很习惯在自己难受的时候冲着别人发火。当她因为偷回马修的信被马修发现,我们的安妮内心很愧疚于是去谷仓找马修但未获原谅,她冲着好心问她的杰瑞大吼一声;当她因为说同学闲话被新老师批评来到林间小屋当着柯尔的面大发脾气;她希望马修把捕狐狸的陷阱去掉马修拒绝了她,于是她干了什么呢?她让杰瑞把陷阱破坏,你为什么不自己去破坏呢?然后她拿鸡蛋的时候摔了一跤(好像是因为陷阱)结果把鸡蛋摔碎了,她冲着马修发了一顿火然后跑了......第二季里的安妮性格真的很不讨喜,我理解她在孤儿院里受了很多霸凌和虐待,但是一遍遍的重复真的很令观众感到疲劳。还有编剧应该是希望把安妮塑造成一个能很快认识到自己错误积极改正的女孩,她确实是,但是每次安妮在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她会对自己产生一股怒气,而她会把这股怒气发到别人身上(例如对杰瑞)当然啦我们的安妮是女主角,所以大家都不在意的啦

  至于安妮和男主角吉尔伯特,我很难理解在安妮当众讲别人闲话的时候吉尔伯特眼里闪动的是对她的欣赏......还有剧里安妮跟吉尔伯特早成为好朋友了,但是又安排上安妮跟吉尔伯特在学习上的竞争的情节,那可以改得友善一点,比如两人虽然还是竞争但是又兮兮相惜。但是不,这里又跟原著一样了,安妮表现出一副吉尔伯特跟她有仇的样子,气冲冲地冲上去对吉尔伯特说不会输什么的(具体说什么我忘了),而吉尔伯特当然不会感觉受到冒犯,他只会觉得安妮很可爱......

  但是第二季还有很多很好的地方,这也是支撑我看下去的动力。玛丽拉比原著性格更温柔,对安妮也没有原著那么严厉,还有增加的她跟马修年少的戏也不错,并且马修和玛丽拉对安妮爱到骨子里了。

  还有最爱的小天使戴安娜!当安妮因为自己长得丑陋时她安慰安妮,说自己宁愿要安妮的聪明和智慧;其他同学嘲笑安妮时维护她;在安妮剪了短发后把自己的蝴蝶结系到安妮头上打扮她......并且戴安娜身上一直有种平和温柔的气质,对待他人也都很温柔。安妮冲杰瑞发了不止一次火了,但是戴安娜面对杰瑞一次也没有大小姐的高高在上,反而一直和他很温柔的对话,杰瑞直接夸她是自己见过最美的人哈哈哈

  至于其他的一些配角比如戴安娜的爸妈、柯尔、杰瑞、巴里姑妈、林德太太等也刻画的很好

  我明白人不是非黑即白,人是复杂的,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安妮也有好的方面,但是她恶劣的脾气真的很减分,希望第三季她能改好一点(但是第三季貌似她要去找她亲爸妈......好像还跟马修和玛丽拉产生矛盾,我真的很想骂她一句白眼狼,她很多时候只为自己思考,并且想怎样就怎样,不会考虑别人的情感,她就不会想想要是玛丽拉有个亲女儿突然要去找,那她作为玛丽拉的养女她不心慌不害怕吗?但具体什么情况还不清楚 现在去看第三季,如果打脸算我白说)

  《小小安妮 第二季》观后感(十):美剧看了这么多,美到窒息的就这一部!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影探”,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重口和尺度看多了,有时需要洗洗眼睛!

  放心!探长我不是要做什么眼药水的广告…

  而是这部洗眼神剧回归了 ——

  清秀佳人第二季

  Anne with an E

  这部剧怎么个洗眼法呢?

  明明是网飞纯品的电视剧,但画面却如BBC的风光片般养眼,每一帧都可以发呆很久…

  田野、河湾、碧海、森林!

  而故事的背景还处在20世纪初的北美田园,那时候没有空调、没有WIFI,也没有手机!

  只有返璞归真的农牧生活:种菜、耕田、打水…

  是不是很小(受)清(不)新(了)呢?

  主角安妮,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孩。

  故事则是她在爱德华王子岛童年生活的经历见闻…

  或许你会怀疑:

  这难道不是给孩子看的儿童剧么?

  它确实改编自儿童读物[绿山墙的安妮]一书,由加拿大作家露西·蒙哥马利百年前写就的儿童故事。

  原著以女孩安妮的视角,呈现了爱德华王子岛上的自然风貌与人文风物…

  故事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发行的版本不计其数!

  甚至从电影诞生起[绿山墙的安妮]就不断被翻拍…

  最早有1919年的无声电影版,而之后几乎每隔十年就会有新版电影、电视问世。

  安妮绝对是全世界最经典的儿童文学形象之一!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版本要数[红发少女安妮]…

  这部动画片由高田勋和宫崎骏这两位日本动画大师共同打造,红发安妮的形象深入人心。

  最近几年也有[清秀佳人]、[清秀佳人:美好星辰]、[清秀佳人:火与雾]等多部电影电视…

  虽然版本众多,但这些安妮都太过于奢华了!

  精致的蓝色连衣裙,丝滑妥帖的红色发髻,白净的脸蛋和满脸影楼写真的表情…

  那感觉就像小学联欢会上,为了赢得目光而在妆容和服装上用力过度的文艺委员。

  而当网飞版[清秀佳人]开播时观众的第一反应:

  这个安妮怎么有、点、丑…

  营养不良似的大脑袋,顶着干枯蓬乱的红发,披着破烂不堪的外衣,脸颊还满是雀斑。

  看起来不像佳人,倒像是个难民…

  (本人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这位安妮和前面几位对比,简直是走错片场!

  但是只看图片,不看实物难免错过精彩:

  距今100多年前的爱德华王子岛…

  传统、落后、泥泞、崎岖

  安妮并不是土豪乡绅的子女,除了上学之外,但凡春种秋收、生火做饭她都要参与。

  因此她不可能和隔壁乡绅家的戴安娜那样精致。

  虽然没了那份戏剧化打造的清新甜美,但网飞让这一版安妮赢在自然风采:

  每当她走过草地、穿过树林、漫步在乡野里…

  每一个画面都有着生动的美!

  少了明艳和华丽的服装,安妮的灰白色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而童真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让人重燃对森林田野的青睐…

  这些画面无形间写实了年代的样貌,甚至很多画面都和动画版中的场景神同步。

  那种将“文字想象”写实的画面,美到窒息!

  原版的故事讲述了名为安妮的孤女被爱德华王子岛的一户人家收养,曾经如噩梦般的遭遇被爱德华王子岛的田园生活和自然风光慢慢治愈。

  而安妮的也悄然无声的改变了这里的人们…

  收养安妮的是一对老兄妹,哥哥马修内向少言终身未娶,妹妹玛丽拉严肃刻板终身未嫁…

  两人一生都守着家族留下的农场度日。

  原本他们希望收养一个男孩打理农场,但阴错阳差等来的却是古怪的 —— 安妮

  安妮能有多古怪呢?

  首先她拥有谜一样的想象力…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读书是安妮最爱。

  从神话故事到现实小说,就连骗子手中关于地理矿石的工具书都令她爱不释手…

  她甚至还模仿书中的桥段,随时戏剧化的表演。

  就连去鸡舍收个蛋,都带着自己做的花环幻象自己是童话里的精灵或是公主…

  一颗浪漫的心,造就了她“话痨”的特质…

  (小嘴叭叭叭个不停的那种)

  她满脑子都是书中或浪漫或悲伤的笔触。

  于是她还会把这些“做作”修辞用在现实生活中,就连祷告都希望用“更浪漫”的辞藻。

  这要是放在探长我小时候…一顿胖揍!

  虽然[清秀佳人]的剧情初看确实比较低龄…

  但是新版安妮为儿童树立形象的同时,无形中也给长大成人后的我们上了一课!

  原来的故事教会孩子善良、勇敢…

  如今的故事在爱憎分明的是非观之外,还慢条斯理的融入了令人会心一笑的成人道理:

  第一季时有这样一段故事。

  收养安妮的玛丽拉一生未嫁…

  她年轻时曾爱上一个男人,但遵循家族守护农场的家训使得她没能和心爱的男人远走高飞…

  一生未嫁,一生也未能与爱人相爱。

  而看过王子公主的故事,无忧无虑的安妮希望能穿上漂亮的婚纱,但却并不是嫁为人妻…

  对于孩子来说“婚姻只是一个符号”而非经历…

  安妮是被故事中美好的爱情和神圣的婚姻打动,而穿婚纱成了这种幸福瞬间的标志。

  但现实的爱情却更像玛丽拉的经历,痛苦又遗憾…

  而别人眼中疯癫老太太却点破迷津:

  人如果以婚嫁为先,总会有机会结婚成家…

  但如果你以事业为先却又想穿婚纱,那何必结婚,自己做一套穿上就是了!

  玛丽拉因为传统的桎梏而放弃了爱情,但传统到头来却给不了她幸福满足…

  即便此生吃饱穿暖并坚守了传统,却仍不免在夜深人静时对着发黄的信件落泪。

  而安妮天真的为了穿婚纱的梦而嫁为人妇,最终这场梦肯定也要被现实打破。

  这个短故事讲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一定要看清选择,坚定选择,一生才会无悔。

  类似的思考在新版的[清秀佳人]中还有很多…

  看起来都是讲给孩子的道理,但在成年后的我们看来仍是需要生活才能体验的真知。

  越来越多的欲望和刺激,消磨了思考的时间。

  就像之前火热的真人秀,明星们只是体验一番乡下生活就满屏幕的人生真谛式的感慨…

  而如电影[小森林]那样回归田野的网络红人,用农耕式的衣食住行满足网路上无暇体味生活的灵魂…

  那感觉就好像我们这辈子都没机会那样活似得!

  (也或许是我们自己没勇气那么活)

  电影[小森林]剧照

  因为忙碌的我们很难有机会像安妮那样:

  踩着落叶和泥泞,嗅到水汽和草香,把丛林想象成鬼怪的栖息地,把树屋当作自己的俱乐部…

  走过结满豆子的秋天田野,触摸收获。

  迎向吹起风浪的夏天海边,振臂高呼。

  或许喜欢这部剧更多的是因为它给了安慰…

  能让我在这满目尺度里看到清新,还能让百年后的人们在忙碌中假装思考一下人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