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觅我游踪五十年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觅我游踪五十年读后感锦集

2020-05-28 23:0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觅我游踪五十年读后感锦集

  《觅我游踪五十年》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华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44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觅我游踪五十年》读后感(一):半个世纪的至情人生

  《觅我游踪五十年》,其实是汪曾祺先生在《女声》这本刊物的一九九年第八期上所发表一篇文章讲述的是他对于在昆明西南联大求学时的一些生活回忆。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发现这部由汪曾祺先生的女儿汪朝精挑选其父创作的散文所组成文集,用《觅我游踪五十年》来命名或许是再合适不过了。

  汪曾祺先生青少年时期离开家乡求学,所前往的正是云南的昆明,之后又辗转多处地方学习工作,在六十一岁时回到家乡。《觅我游踪五十年》是汪曾祺先生晚年再度前往云南前夕所写下的。他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曾提到这样一句话。“我十九岁到昆明,今年十一岁,说游踪五十年,是不错的。”

  五十年的时光,一个曾经意气风发英姿少年游历多个城市地区,在岁月磨砺下逐渐变成白发苍苍老者;一个年轻懵懂学生在人生的前行中渐变成一位通透生活的作家不同我们之前所读到的按照描写对象而加以分类的汪曾祺先生散文集。这部《觅我游踪五十年》是按照时间线来进行归集的。

  许多人知道汪曾祺先生,是因为他对于家乡名吃高邮鸭蛋的讲述,但其实他对于乡的讲述是只有“高邮鸭蛋”。祖屋的小花园冬日里的暖铜炉,元宵节时的走马灯,草巷口的茶食店,都是汪曾祺童年时期的美好回忆,也是他对故土的浓浓思念

  自去昆明求学开始,汪曾祺先生在那一待就是七年,期间始终未曾离开过一步。汪曾祺先生曾说他说不上来昆明有什么,但是却好像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都记忆犹新白马寺、观音庙、西南联大、昆明翠湖,还有这座城市中大大小小的各色茶馆,都是汪曾祺先生在那里求学时的满满回忆。

  北京,这座文化古城,许多知名文学作家都曾经在此工作生活,也都曾用文字描绘自己眼中的北京。那么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这座文化之城又有怎样的一番韵味呢?国子监曾经的气势恢宏,老胡同里的家长里短果园中的日常活计,在这里,汪先生体会更多的或许是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人生的感悟

  汪曾祺先生一生游历之处甚多,曾去过几十个不同的城市。菏泽的梁山、湖南的岳阳火焰山的葡萄沟、还有那人间幻境花果山。汪曾祺先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乐趣眼睛,不管走到哪里,他总是能够做到随遇而安自得其乐。不管是在生活中的小旅途还是人生的大旅途中,他都能够找寻到生活之美。

  六十二篇散文,是汪曾祺先生对于故土的思念,求学之地的回想、工作扎根处的讲述,以及旅途中的点点滴滴的记忆。对于生活的那份至情至性的感悟,全部都溶于这本厚厚的《觅我游踪五十年》。

  《觅我游踪五十年》读后感(二):人世间的美好无处不在

  人世间的美好在于随时随地都能看到不同的风景,见到不一样的人。我们总是说一路风景一路歌,然而在人生之路上与我们有关的故乡、故土、故人、故事,每一幅画面都是一场人生经历。相信很多人都会感慨时光易老,我们能在这个世界留下的东西太少,面对着匆匆溜走的光阴,我们在深深的怀念着过往,也在不断的憧憬着明天。

  《觅我游踪五十年》是汪曾祺先生的作品,由他的女儿汪朝精挑细选汇集成集。这本散文集里的作品汇集了汪老先生半个世纪之文采精华,读这本《觅我游踪五十年》我们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距离,跟着汪老先生文字我们可以看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感受来自人间烟火味的温暖,尝遍不同地方的特色饮食感受不一样的饮食文化,感受人间花鸟虫鱼带来的乐趣。

  汪老先生的作品每次读都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觉,随着经历阅历的增长你会在他的作品里读到人世间的美好;随着年龄的增加,你会在他的文字里读到故乡、故人、故事;当你颠沛流离之时,你会在他的文字里读到那直抵心底的一片柔软。五十年,是半个世纪的跨度,我们可以在这本散文集里看到汪老先生的人生轨迹,这里面所涉及的地点,经历,都是汪先生的人生。

  我喜欢看汪老先生作品里展现的宁静美好,真实,且充满着暖暖的感觉。看着笔下汪先生笔下的文字,惊叹于他对生活的态度,这是一种面对人生的一种大格局,大气魄。“这些撑篙男人都极精壮,浑身作古铜色。他们是不说话的, 大都眉棱很高,眉毛很重。因为长年注视着流动的水,故目光 清明坚定。这些大船常有一个舵楼,住着船老板的家眷。船老 板娘子大都很年轻,一边扳舵,一边敞开怀奶孩子,态度悠然。 舵楼大都伸出一支竹竿,晾晒着衣裤,风吹着拍拍作响。”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然而出走半生“故乡”就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汪老先生可谓是少小离家老大回,十九岁离开故乡求学游历,直到六十一岁再次回到儿时的故土,这四十多年的时间是历史更是他的经历。我们在读汪先生的作品时会惊叹于他文字带给我们的惊艳,这种惊艳无视岁月在当下依然熠熠生辉。游走于世间随遇而安更轻松一些,我个人喜欢先生笔下昆明的雨,雨丝尽显柔和。

  人世间本来不缺少美,因为遇见没美包含着一些偶然。可往往就是那种偶然成就了我们的闲适自得。看着书里的文字,感受温暖品读人生,人世间的许多事,想想还是很有意思的,我们现在习惯了喧嚣与浮华,可我们的心灵却渴望着平静与祥和。我羡慕先生笔下描述的花草虫鱼展现的恬静自然,任风吹雨打在世间仍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美好。

  《觅我游踪五十年》面对生活所给予的酸甜苦辣,汪先生用他豁达的人生态度笑对一切,生活总是苦尽甘来,而本真则是心的向往。汪老先生用他一生的际遇,描绘了生活最真实的样子,他笔下所描绘的是自然的率性之美,在岁月里寻找生活的真谛,在消逝与永恒间感悟生命的乐趣。

  《觅我游踪五十年》跟随汪先生探寻生活里的美好。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平凡人的幸福是甜蜜而温暖的,生而平凡的我们感受幸福,追求真实,寻求本真。

  《觅我游踪五十年》读后感(三):心中有美,生活中才处处有美

  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起读汪曾祺的散文作品了——当然不仅仅是喜欢他在文章中说的各种各样的“吃”,而且是喜欢他那样的行文风格:清风徐来,悠然自得;有时却突如其来一个或者几个“梗”,让人忍俊不禁!偏偏汪老头儿自己却是一本正经、严肃认真。

  这样的一种感觉,读他的《觅我游踪五十年》也是同样的一种感觉,而且更有甚之。因为这次的选篇不一样。这部集子精选了汪曾祺的62篇散文,大致以行踪为线索,分为故乡之念、昆明之忆、北京与坝上、旅痕处处、出关散记五部分,时间跨度正如书名所言——其实也是其中的一个篇名——《觅我游踪五十年》!50个春秋,这个长度不可谓之不长;38个城市,逛的地方确实也不可谓之不多。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以及为什么会到这些地方,串起来,就是汪老头儿聊以自得的经历了!这是其一。其二,这部集子之所以值得关注,还在于这是由汪老头儿的女儿汪朝选辑的。俗话说知子莫若父,这里的“子”就是说儿子和女儿;反过来说,知父也莫若子,都是同样成立的。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人生,现在得益于社会经济的飞速进步,只要有时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都是小儿科,写一两篇旅行、旅途中的文章也不算是什么难事——但难的就在于坚持,就在于有时间、有记忆,把这些过去了的人和事写出来,而且是用如此优美的笔调写出来,来一个纪实般的记录。这一点确实难得之至。汪老头儿的作品中饱含的那份历史人文气息、那份纯真友善了!生活并不是时时、处处都如意的,但内心中对生活充满了不同时期的不同追求,永远有一份执著在其中,总是能看到生活中的那份真善美——这样的人生,确实也就越发趋于优雅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但不同的眼睛看到的却注定会是不同的世界!何则,士为知己死,女为说己容。司马迁那会儿如此,现在同样如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一首歌曲中唱道:“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依恋在小村周围;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虽然如此,故乡在记忆中却是极美的。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那些人、那些事,都是经过了岁月的沉淀的,留下来的都是精华;即使不算什么精华,也是美好的,因为“亲不够的故乡土,恋不够的家乡水”!有这两点在,故乡不美才怪呢?但能把这样的故乡、这样的美写出来,让别人也觉得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觉得还真的是美!那就很不容易了。依汪老头儿的本事,写到这样的程度,太正常了。因为他能看得到故乡的美啊,而且也容不得别人的偏见以及少见多怪!

  有一句话叫“境由心生,物随心转,心之所向,境之所在”,出处在哪儿,其实并不重要;但毕竟是说出了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而汪曾祺的散文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美,大概多半是由于他看到的、感受到的、写出来的,处处皆是自然的美;而他的文章给人的感观,确实也称得上是美之美矣——所以呢,难怪,难怪!

  《觅我游踪五十年》读后感(四):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草被压倒了。有时我的头动一动,倒下的草又慢慢站起来。我静静的注视它,很久很久,看它的努力快要成功时,又把头枕上去,嘴里叫一声‘嗯’!有时,不在意,怜惜它的苦心,就算了。这种性格呀!那些草有时会吓我一跳的,它在我的耳根伸起腰来了,当我看天上的云。”——汪曾祺《花园》

  今天与大家分享汪曾祺先生的作品集《觅我游踪五十年》,这本书是他的二女儿汪朝编著的。汪曾祺,喜欢文学的人都不会陌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很多,如京剧《范进中举》,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异秉》等,小说《邂逅集》《晚饭花集》《初访福建》等,散文集《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等,汪曾祺一生经历了很多挫折,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并且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

  本书共精选汪曾祺散文62篇,总计27万余字,以游踪为线索,分为五部分:故乡之念、昆明之忆、北京与坝上、旅痕处处、出关散记。汪曾祺19岁离开家乡来到云南,再回故乡时已经61岁,71岁再到云南时写下《觅我游踪五十年》,这一来一回已50多个春秋。这50多年间,汪曾祺走过38座城市,记录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饮食文化、草木虫鱼,足迹从家乡高邮到昆明、北京、张家口、西安、合肥、重庆、伊犁等,也应邀访问香港,赴美参加写作活动等。编者说:这些游踪是汪曾祺求学、工作、生活的人生轨迹,真实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所以,汪曾祺先生的作品饱含历史人文气息,在厚重的同时又含有纯真和友善,充满人文关怀和生活情趣,和谐与美是其作品的主旋律。

  贾平凹曾在一首诗中评价过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读汪曾祺的散文,能够瞬间让你静下来,就如开头我所引用的那段文字,我们似乎都曾做过头枕青草仰望蓝天的事,可是我们有谁仔细观察过那些被我们压弯后又挺拔的青草,有谁把草的顽强通过拟人化的语言记录下来,不能说没有,但是能像汪曾祺这样描述,又直击我心灵深处的文字不多,这段描写除了画面感,还有美好的回忆,逝去的纯真,逝去的青春。

  我之前读过汪曾祺先生的另外一本书《人间草木》,书中也有《花园》一篇,我当时还想,汪先生对花花草草情有独钟,他笔下的那些人间草木,年年春天抽出新芽。正如编者所说:他看花鸟看虫鱼,看的都是人生。谈食物谈故人,谈的都是情怀。平平淡淡的文字里面,流淌着一种叫做生活的东西,最简单也最深刻。

  读散文和读小说感受有所不同,读小说品的是作者在用自己或者他人的人生感知世界,故事中有虚构的成分,也有作者的思考。但是,散文不同,散文多是作者记录自己的人生,文字中充满温情和哀伤。小说也有悲情和欢乐,也能把读者带入故事情境中,这种体验是长久的,需要慢慢地品,细细地回味,对故事的主角有痛恨有惋惜,有悲悯有欣赏,读者的情绪会被作者的笔触所左右。散文呢?或喜或悲,就在一瞬间,感同身受。

  关于散文,我如今还记忆犹新的有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还有冰心先生的《小桔灯》:“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变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这两篇都是初中课本中学到的,至今难忘。

  老师说:“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这也是我至今依然喜欢散文的原因。

  《觅我游踪五十年》读后感(五):汪曾祺:世情百态,快活人间

  山河远阔,不如一碗人间烟火。

  咸有咸味,淡有淡味,

  不论咸淡,都是人间滋味。

  林语堂曾说,幸福无非就是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跟爱人聊聊家常,四是陪孩子做做游戏。

  生活就是这样的,越简单越快乐。

  人们常说会做饭的人,是最懂生活的人。一个好的美食家,不光馋这口味道,爱去品尝各地美食。

  当美食和文学碰撞在一起。你会发现文坛里对吃有研究的“好食者”不在少数。(谁还不是个吃货)

  中国文人好吃者实在不少:苏轼、汪曾祺、郁达夫、董小宛、袁枚、梁实秋,如果说把美食正儿八经写出书来的名家,首推袁枚、汪曾祺、梁实秋。

  他们都是尝尽百味人生的大作家,不仅道出生活的酸甜苦辣,写起美味珍馐同样令人垂涎。写过的食物不下百种,南北东西,硬菜点心,琳琅满目。

  家喻户晓的诗人苏轼不仅诗篇传诵千古,偶然发明的一道东坡肉更是至今常出现在人们家庭聚会的餐桌上。拥有一副好胃口的郁达夫,甚至一餐可以吃下一斤重的甲鱼或一只童子鸡。

  而汪曾祺作为一名专业的美食家,论名气、论资历,可是在美食圈里排得上号的。

  汪曾祺老先生不仅爱吃,更是会吃。不管是家常便饭,还是珍馐美味,他都可以把最平常的食物品味出它最独特的味道的,视美食为知己。

  他自己做菜,讲究三点,“一要有点新意,二要省钱,三要省事”。

  之前读过他制作【塞馅回锅油条】的过程,简直让人垂帘三尺。

将“油条两股拆开,切成寸半长的小段。拌好猪肉(肥瘦各半)馅。馅中加盐、葱花、姜末。如加少量榨菜末或酱瓜末、川冬菜末,亦可。用手指将油条小段的窟窿捅通,将肉馅塞入,逐段下油锅炸至油条挺硬,肉馅已熟,捞出装盘。此菜嚼之酥脆,油条中有矾,略有涩味,比炸春卷味道好。”

  他描述的【鸭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他的笔下文字,总是有着一连串的惊喜。

  要是在当下,汪老必定是一个大V,涉及的领域“美食”、“生活”等等各个方面。

  汪曾祺的这些文字,平淡无奇中分明是一个人经历了磨练后充满智慧的表达,他真心爱生活,是润物无声的那种爱,就像山涧溪水一般平静,但又充满律动。无论山珍海味,还是萝卜白菜,都是食物,细细品味,方懂其中滋味。

  《 觅我游踪五十年》这本书描绘出了用心过生活的样子。

  很多人说自己懂了那么多道理,却仍过不好这一生,其实若我们能始终如一对生活充满着好奇和兴趣,也许答案将大不一样。

  它让你明白生活的艺术就是学会先热爱它,然后理解和包容它。

  对于汪曾祺的文学成就,人们在惋惜他的逝世的同时,也给出了极高的赞誉,沈从文对他的评价是“有个汪曾祺,将来必有大成就。”。

  贾平凹赞道“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还有人说他--“这世间可爱的老头儿很多,但可爱成汪曾祺这样的,却不常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