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
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
说汪曾祺是一座高峰,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更多的还是因为他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超然于物外的思想意识。
由生活而言,汪曾祺是生活的巨人,他极具性情,不矫揉造作,言语动作中流露出来的尽皆是对美好生活的探寻,若是搁到现在完全是个实打实的“斜杠青年”。
他爱玩,不论是一花一木还是一雨一雪,在他的笔下都如亲人一般。他的每一个文字都像是充满了生活的温情。只要有他在,世界总是一派和谐安谧的景象。
他说,“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
此种心境完全具极了“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法身”的空无。
他爱吃,但又不仅仅爱吃,他会做各种各样的菜肴,又精通各个地域菜色菜品的不同,穿上围裙,俨然一副“得到高厨”的模样。
“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豆腐点得比较老的,为北豆腐。点得较嫩的是南豆腐。再嫩即为豆腐脑。比豆腐脑稍老一点的,有北京的“老豆腐”和四川的豆花。比豆腐脑更嫩的是湖南的水豆腐。豆腐压紧成型,是豆腐干。卷在白布层中压成大张的薄片,是豆腐片。东北叫干豆腐。压得紧而且更薄的,南方叫百页或千张。豆浆锅的表面凝结的一层薄皮撩起晾干,叫豆腐皮,或叫油皮,我的家乡则简单地叫做皮子。”
他做菜非常认真,买什么菜配什么菜,都要考虑好,讲究雅致,最擅长“粗菜细做”,一盘菠菜,配点香干丁、小虾米、粉丝,到他手上就是一道美味佳肴。生活中的琐事在他的笔下变得无比高贵又让人充满敬畏。
他还爱喝酒,不是一般地爱喝,时常喝得烂醉睡在街边。喝酒是他从老到少的一大兴趣,十几岁就开始与父亲对饮。在他眼中,没有什么事是一口酒解决不了的。
他爱喝酒,能把酒文化研究到几百年以前,“宋朝的蒙古人喝的大概是武松喝的那种煮酒,不会是白酒——蒸馏酒。白酒是元朝的时候才从阿拉伯传进来的。”
他说“人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似此,他喝得似乎已不再是酒,而是深藏于心底的悲恸和人道主义的慈悲。
无论什么时候,他都在爱着,爱花、爱人、爱整个世界,无论是爱着什么。
“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他是散文大家,又是西南联大里的异类;他是纯粹的文人,又是不老的顽童;其文笔空灵,又平淡质朴;其思想闲适,又玄奥深奇。
他在俗世中沉浮,却又超脱于尘俗之外,他把细微的生活写出了高级的趣味,大概只有人活到极致才能有如此姿态,正如贾平凹对他的评价: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似真也真,似非也非,似我非我,出出进进。”突然想起相声中的这句话,想来用这句话形容汪曾祺倒是贴切极了。
写到这里还是要再附上一句,“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 作者 | 扈凯强,遇见李菁签约作者,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古齐临淄人,流浪、狂想、观悟本心。
* 主播 | 乔茗。央视节目配音师,说过的每一句话要让别人感到高兴和幸福,一位有格调的生活品质鉴赏先生。
* 如果你也想要投稿,点击蓝字查看约稿函:2020重磅约稿函 |「遇见李菁」 公众号
推荐关注李菁姑娘视频号“遇见李菁”
一起走进李菁的理想生活
欢迎加入遇见李菁公众号梦想会员群
第一时间收到嘉宾免费课程信息
还有可能获得嘉宾亲笔签名书籍
让我们努力前行与同频的人,一起追梦
扫添加李菁助理小美,抱你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