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很长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开始了
Claude Monet,Sunlight in the Fog
担心会发生战争的人越来越多。
如果说战争的定义是调动一国所有资源获得胜利的话,那么,疫情发生了多久,战争就已经打了多久。美国死亡的人数已经和它一战阵亡数相当了。只不过,和传统的热战相比,这次是病菌战,同样的病菌轮流和各国打一战,看看各国的战斗力如何。美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
尤其是黑人乔治·弗洛伊德死于警察暴力执法,短短一周内,引发大规模抗议,又显示了美国难以弥合的种族矛盾。正如苹果CEO库克说,在美国,种族不平等现象一直存在着,存在于“刑事司法系统”中,存在于“有色人种社区中不成比例的患病人数”中,以及经济不平等和教育机会不平等造成的种种问题。
只要不是意识形态挂帅的人,都会在这半年来新的事实面前,调整一下自己的想法,对美国与中国有重新的认识。很多人未来的规划也会有改变,中国与美国,在关系正常化的这几十来年来,中国一直是人才净输出,是仰视美国的。高端的人才,通过留学或投资一去不复还,低端的人才,偷渡也要去美国。在美国经济远远领先时,这种行为符合人的本性,在美国随便打一份工,收入都远超中国,对人的吸引力当然大。
胜利者最大的利益就是得到人才,二战让美国得到欧洲的人才。二战后的领先,让美国得到全世界的人才。再加上印钞霸权。等于全球在供养它。
疫情之战,逼迫很多人从想象回到现实,半年的思想转变相当于10年。中国人现在未必会那么想去美国了。作为黄种人,去了美国,地位不比黑人高,黑人毕竟还出了总统。低人一等,收入和在中国差不多,甚至还更少,白忙这一场不是找罪受嘛?正常人都容易做出权衡。虽然中国有些知识分子和媒体人,现在仍然无限赞美美国,但脱离现实的赞美,并不可能有持续的影响力。
真正为自己利益考虑时,人总是趋向于理性的,中国在接下来的人才竞争中,有主动权了,这也是这次疫情之战的一个后果。正如下面这两则留言所说的:
第三次世界大战正在打,而且还会打很久,中国韬光养晦不想打,特朗普(及以后的美国总统)也要逼你打,通过经济,通过人才争夺,通过科技,通过国民的信心,通过文化的吸引力。输赢没那么容易见分晓。我们在接来很长时间里将见证这一战。
推荐:既然我上了微博热搜,那就说一说
上文:写在这个有点挫败感的儿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