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从太空看地球》的观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从太空看地球》的观后感大全

2020-06-02 22:42: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从太空看地球》的观后感大全

  《从太空地球》是一部由巴尼·雷维尔执导,切瓦特·埃加福特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从太空看地球》观后感(一):回望地球 美 还有很多

  #豆狸推荐# 从太空看地球 | 纪录片/英国 回望地球 美 还有很多 用太空卫星“窥探”地球 俯视如此美丽世界 感受其间的波澜壮阔 同时反思 人类活动肆无忌惮 给地球母亲带来的伤害 更好的爱护我们的家园 推荐指数:⭐⭐⭐⭐⭐️ 巴尼·雷维尔执导 切瓦特·埃加福特主演

  《从太空看地球》观后感(二):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自然人文的纪录片很多,但这种直接从太空俯瞰地球再转向近景镜头的真的少,从非洲到南美洲到南极,远距离与近距离的切换可以使人类的审美达到完美转换

  谁也看不到云层下的流动,但这里可以,可以预测天气走向,可以挽救生命。这也许科技赋予地球那年花开吧。

  甚至除了人心,城市里的任何一个角落,这里都清清晰晰明明白,真的感慨科技的发达,而这背后同时也离不开整体主创的所有努力

  《从太空看地球》观后感(三):观察需要显微镜望远镜

  本片从绕地卫星的角度,观察自然迁徙生长和人类活动,可谓别出心裁发人深省。 毫无疑问,近两百年来的人类活动对于地球表面生物造成了巨大影响,但影响的颗粒度和广度,则依然是众说纷纭结果。 如果说,颗粒度的研究生态保护学者和自然地理研究者看家本领,那么广度的研究,就可以交给绕地卫星。绕地卫星从600千米的高空,从上帝视角俯瞰终生,并通过多观测,从时间尺度把握生态的变迁,自然的更替。这对于研究国家乃至大洲的自然发展,也是不可多得利器。 短短4集纪录片,也提到了深圳在短短四十年间从南国边陲的小渔村成长国际不容小视大都市。抛开政治经济因素,从地理变迁看,深圳围海造地发挥重要作用,现今人潮鼎沸的后海也曾是汪洋大海中的一隅。 最后谈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原始自然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自然破坏场面也不是我们想要的,利用科技的力量,最终自然规律,更为科学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系统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从太空看地球》观后感(四):从上帝视角看人类活动,发现动物隐秘生活

  没想到还可以从这么“宏观”的视角观察和研究动植物,还可以看到人类活动对地球面貌所做的改变。用从卫星看到的画面以及历时地对比,可以总结动物的生活规律察觉变化,这样的大数据分析可以用来达到保护自然保护动物的目的,这点太好了。而相比较动物,从这个纪录片所看到的人对地球面貌改变的程度太可怕了,对其他生命简直是在进行碾压式灭绝。 目前手上在编的一套动物书稿写到大部分动物的头号敌人就是人类,讲述人类活动对动物生活影响的篇幅占比不小,原先觉得可读性不高,有些说教意味,而且较重复,但看完这个纪录片就懂了,亚马逊森林消失的速度,大城市摊大饼一样扩展,人类农田对动物栖息地的蚕食割裂导致动物生活困难甚至灭绝。 动物的生活是俭省的,不浪费不贪,只为满足基本生存需要,而两相对比,人类对地球面貌的快速改变看着让人纠结,一方面是人类引以为傲的文明发展的结果——只有我们人类能从太空看地球,一方面也是人类贪婪和自大的表现。在终极意义上,人不会胜天,大自然对地球的安排定是公平合理的,冰山融化,气候变暖,有人说这是地球启动了自保模式甚至重启模式。人会不会有所收敛和改变,还是会在自毁和毁灭自然的路上一意孤行?

  《从太空看地球》观后感(五):地球如此美丽和脆弱

  哈哈,竟然是用旅游时间看完的,平常好看的单子实在是太长。 确实震撼,说说我记得的场景吧。 塔沟武校的表演,这学校规模还这么大。 印度一个男子十五年坚持用大米在房顶喂小鹦鹉,目前规模是四千只早晚开饭两次。 亚马逊森林消失的速度,从卫星图片历史来看,这事完全没法解决。欠发达地区也想效仿美国的生活标准,有房有车有旅游,全球进入攀比时代。 大片的报废飞机,报废轮胎,以及报废轮船,估计还得加上报废汽车,我们只要活着就在持续产生垃圾。 油菜花大片大片的开放,开着卡车带着蜂箱游牧的老人,哈哈,天冷蜜蜂不想上班,这个以后不知道是否会消失。还好最后天气变好赶上了。 企鹅经过的地方会留下大量粉色粪便,看纪录片的时候只觉得都是小可大可爱,忘了他们也要上厕所的…就跟我这次去内蒙古骑马 路上最多的草原最多的都是马粪。 大象为了补充矿物质需要挖地喝含矿物质的水,长期下来把森林都开出来一片空地。 巴西海边的森林由于风吹沙部分变成了沙漠,雨季来临的时候,变成乐一个个美丽异常的内湖,乌龟会提前到这个地方等着吃鱼,着时间点一定得卡好。 大堡礁珊瑚的消失还是非常明显的。 海洋浮游生物提供了地球百分之五十的氧气,数量很高。 地球每分钟被雷击次数达到五十次,所以为啥山火那么多啊,火灾过后生命重新蓬勃发展。 以后记得看一集写一集,时间有限,一般不会回头再看一遍。最后问一句,有人知道曲子是啥吗?听歌识曲没认出来。

  《从太空看地球》观后感(六):极简内容提要

  1太空新视角:桑布鲁国保护区的象群;坦桑尼亚海岸的海狮;通过卫星发现企鹅群在冰雪上留下的褐色印迹发现、监控它们的种群;发现南极冰架断裂;发现莫桑比克的悬崖上的原始森林;发现贝加尔湖的不规则黑圆环;博次瓦纳奥万卡三角洲的河马行动路线形成了三角洲生物通道;火山爆发将两个岛屿合二为一;横断山脉的猴子;塔武沟的少林武僧。

  2地球上的奇特形状:珊瑚礁周围的圆秃牧场表明健康的生态环境;刚果雨林中的森林象来到特定地方吸食含钠钾钙的沉积物;澳大利亚南部的毛鼻袋熊仰腹散热;巴西东北部海岸地区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国家公园,有奇特的淡水湖;鄱阳湖的候鸟;美国的灌溉圈空地。

  3色彩缤纷的地球:绿色极光上层是红色的;浮游生物在太空中看起来像抽象的花朵,制造的氧占地球氧气量的x;格陵兰冰盖融化形成河流,流向低处形成融水,冰盖缩小速度不断加快;可以追踪信天翁形成的白点;东非海岸的火烈鸟;云南罗平的养蜂人;大堡礁的珊瑚礁白化死亡;国际公海捕捞乌贼。

  4变化中的地球:喂养野生长尾小鹦鹉;亚马孙河、马达加斯加岛、苏门答腊岛(红毛猩猩)令人忧心的变化;废气排放使地球变暖,引起更多云团、风暴,卫星监控全球天气变化;山火爆发频繁,可用卫星观测山火地点、大小、方向、移动速度等,实时监控跟踪;非洲坦桑尼亚,环境改善。

  《从太空看地球》观后感(七):宏观结合微观,成就大观

  刚超过一周正在疯长的大象。但如果放眼半空,你会发现土地已经干旱成了深褐色,他们已经身居危难。这是在肯尼亚北部的桑布鲁国家公园,小象已经疲倦将死了。但这时我们看到空中的云层在形成变化并最终在6天后降下来,真是久旱逢甘霖的感觉。大地也变成了绿色,真的是太神奇了。

  纳米比亚的毛皮海狮。一年一度的角牛大迁徙。从墨西哥上空看到的灰鲸产仔。这些都不是普通的电视技术,而是一种可以即时传送的太空观察,像南极这样足迹难以达到的地方,现在可以从太空搜索每平方公里,原来是企鹅诞生了。特别是他们在迁徙的时候,会留下长长的褐色斑块,科学家现在通过这一点找到了26个新种群,几乎是过去的两倍。但可悲的是,到下个世纪,这个种群数量会减少20%。

  记录到的最大的冰山融解,太空中可以看到巨大的冰块消失了。让我想起10年前的科学家跋山涉水去放延时摄影机,这种方法已经过时了。如今的观察将更全面。

  还在莫桑比克发现了与世隔绝的一小片雨林,它们长在500米的山崖上。而一年5个月冰封的贝加尔湖上,出现了一个个黑色的圆环。他们会导致在冰上行走的小海豹的淹死,科学家发现这个黑环是强大的暖流导致的。

Venice

  人类逐水而居,在空中看到威尼斯,伦敦,香港都是如此。在博茨瓦纳上空,我们看到巨大的扇形河流,那是我们讲的三角洲的组织结构。

  《从太空看地球》观后感(八):俯瞰地球

  从人类出现,也就近百年的人类能从这么高的高度看地球。

  茫茫宇宙,地球显得微不足道,却孕育出人类这种灵长类动物,会不会有更高的生命体在俯瞰我们?

  科技在好人手里,能让地球更加和谐。

  这只企鹅真特么可爱,在家长的监护下蹒跚走路。

  整日过着循环往复的小圈子生活,很难想象地球上有这么美的地方。

  看着这些头内心总有一种敬畏感,看似强大的人类,也只是有机化合物的组成,脱离地球有机生命体很难存活,不知道几百年后科学技术能不能扭转人类的命运,能源是个大问题。

  截屏到一只惆怅的小猴子,蜷缩着好像在思考什么,大概在想这天儿冻死个猴了。

  喜马拉雅山在卫星下也显得这般渺小,虽然没爬过喜马拉雅山,但参照泰山,华山,祁连山,就能感受到喜马拉雅山的雄伟和自我的渺小。

  《从太空看地球》观后感(九):BBC打开"上帝视角",豆瓣9.6震撼人心!

  都知道BBC的纪录片厉害!

  极地、火山、猛禽、野兽都被他们的镜头捕获…

  摄影师们往往为了几个画面,能原地等上一年半载,甚至遇到危险也要赌上性命去抢拍。

  追求极致…

  这才有BBC纪录片频频封神的口碑!

  而今年BBC的视角更高…

  直接把镜头架在了上千公里高的太空中 ——

  从太空看地球

  Earth from Space

  [从太空看地球],顾名思义,就是借由轨道卫星和空间站的高清相机在外太空观测地球…

  我们总是拿“上帝视角”来开玩笑。

  如今被BBC给实现了!

  你肯定会好奇 ——

  在那么高远的地方,能看到些什么呢?

  01/海洋

  地球近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

  因此,从太空看地球它就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

  最鲜明的就是一望无边的蓝!

  镜头划过澳洲海岸的大堡礁,星星点点的白色斑块正是海里的珊瑚礁,像宝石般碎落在浅滩…

  而南太平洋里的鱼群循着暖流捕食。

  泛着荧光的浮游生物被鱼群掀起如银河系般的漩涡!

  高维度海湾,冰雪覆盖的陆地和湛蓝的海水相映…

  色彩就像水粉般慢慢的晕开。

  在海洋和陆地的交汇处,水流更是肆无忌惮…

  让蓝色渐渐混入了更多层次!

  02/陆地

  相比海洋深深浅浅的蓝色,陆地则更加多彩。

  昏黄色的科罗拉多河谷,碧绿色的亚马逊丛林,还有形状色彩随时节变化的鄱阳湖湿地…

  这些色彩还不够看?

  还有中国的油菜花,荷兰的郁金香,北美洲的盐田…

  人类的生产带来了更鲜亮的色彩!

  到了夜晚,万千霓虹闪烁…

  伦敦、东京、上海就像是银河里聚集的星团!

  03/痕迹

  相比人类大刀阔斧的改造自然…

  野生动物们,用它们特有的形态留下了生存的痕迹!

  六月东非的湖岸边都会出现一抹绯红…

  初看就像晕开的颜料。

  实际上那是成千上万只粉红色火烈鸟组成的云霞!

  南极洁白冰川上,出现一抹灰色。

  就像帆布鞋边蹭到的泥土…

  偷偷告诉你,那都是迁徙的企鹅沿途抛洒的肥料!

  最惊人的要数非洲的奥卡万戈三角洲…

  雨季的降水集中而短暂。

  有限的雨水却被迁徙动物们带向了远方,干旱的非洲腹地上赫然出现了绿色的脉络…

  尤其感谢堪比疏通专家的河马!

  04/变化

  从太空看地球,人和动物成了尘埃…

  而原本相对静止的地球反而展示出再造天地的力量!

  先是磁场给极地带上王冠。

  太阳风和磁极摩擦后,产生了绚丽的绿色极光…

  接着气候变化,也改变着陆地的模样!

  巴西海岸的一片沙漠在大雨过后就成了千湖海滩…

  地下的岩石阻止了水分渗透。

  雨水顺着沙丘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迷你湖泊。

  而远洋深处两个孤零零的小岛…

  一场海底火山喷发后,孤独的它们被岩浆连成一片。

  地质变化仍旧鬼斧神工的改变着地球!

  纪录片[从太空看地球]把曾经的“鸟瞰”推到更高…

  观测卫星的视角和高清相机的呈现,让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我们看到了地球的多面。

  我被震撼到全程沉默屏息着看完!

  春秋流转,日夜交替,天地万物竞自由…

  目睹了它的辽阔和细腻。

  才更能在万千世界里,找准属于自己的位置!

  这怎么能令人不去叹服呢?

  豆瓣电影9.6分既是[从太空看地球]的口碑,也是凡人借由这多彩图纸找到自我坐标的庆幸…

  原本太空观测主要是用于科学研究。

  气候、地质、生态等科学领域凭借卫星成像,从单纯的研究学科转变成了地球的体检医生…

  地球的变化,在更宏观的尺度上被观测。

  因此视角带来的震撼不仅仅是风景…

  更是人类的痕迹。

  城市建设开拓了更多土地,资源掠夺毁灭了大片森林,温室效应让澳洲的大堡礁面临绝迹的危险…

  地表的人们,就像井底之蛙。

  当视野被抬升到太空中,那样的巨变触目惊心!

  有时候,我们会陶醉于自创的“神迹”…

  如梦似幻的巴黎,水上漂浮的威尼斯,高楼林立的东京湾以及挑战极限的迪拜海滨都是人类的奇迹。

  但同时,这也是夹携着恶果的盛世!

  意识到恶果的人类也尝试着改变 ——

  卫星拍摄的对比照片显示,在人们的努力下曾经退化的深林又渐渐浓密,水土流失相应减少…

  这种改变正在逐渐发生。

  就像你每天都要去蚂蚁森林积累能量一样!

  在[从太空看地球]中有一个观点特别真切 ——

  相比其他生物,人类对地球的改变前所未有。

  与之相应的…

  在维护和改善地球中,人类应当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无论是我们赖以为生的环境。

  还是纪录片镜头里带着艺术美感的享受。

  都值得每个人珍惜…

  《从太空看地球》观后感(十):豆瓣9.5,“上帝视角”拍出来的神作,第一次见

  浩瀚宇宙,神秘星空,是人类永远探索不完的未知。

  不仅是人类,就连我们生存的地球,都显得极为渺小。

  卫星的存在,让我们渐渐地开始了解宇宙的变化。

  这一次,让我们试试反过来,从宇宙的角度看世界。

  C又一部刷爆朋友圈的神作,来了——

从太空看地球

  一开播豆瓣评分便高达9.5,接近80%的观众给出了五星好评。

  近几年来,宇宙、地球、生态相关的纪录片数不胜数。

  通过最新的拍摄手法以及监控手段,将世间万物用影像的方式,呈现到了普罗大众眼前。

  那些你可能未曾发掘到的大千世界,正在我们面前渐渐显露。

  区别于BBC此前的宇宙系列纪录片,《从太空看地球》最大的不同在——

  史无前例的「上帝视角」。

  借助卫星拍摄技术,并同时在地面上进行同步追踪,将太空与地面连接到一个画面,实现了由远到近的细节放大。

  四季变化,动物迁徙,城市建设,地球上所有的变化,全都被一一记录。

  作为观众,我们仿佛就站在制高点,俯瞰着世间一切变化。

  在每一个画面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东非肯尼亚,沿河两岸绿意葱茏,隐隐地有一些灰色物体在移动。

  这些缓慢蠕动前行的灰色物体,是正在迁徙中的大象。

  就在一个多星期以前,大象家族又新添了一只小象。

  体重达100公斤的小象,每天需要进食12升的母乳。

  为了保证小象的健康成长,象妈妈竭尽所能地为它提供营养。

  殊不知,在这片极度炎热的土地上,包括象妈妈在内的整个大象家族,面临着极其严峻的生存考验。

  原本作为大象保护区的桑布鲁,如今正面临着严重的旱灾。

  从卫星图片上看,地面变成了深褐色,几乎看不到水或是绿色植被的迹象,甚至就连土地都开始干裂。

  没有降水,没有食物,越来越多的动物濒临饿死。

  为了生存,大象家族们被迫从安全地带迁移,前往有充足水源和食物的灌木丛。

  但在灌木丛里,大象们也会沦为偷猎者的目标,处境十分危急。

  才出生没多久的小象宝宝,就面临着关乎生死的危险。

  在极端天气下,小象也开始体力透支,失去了继续行走的力气。

  幸运的是,6天之后,桑布鲁即将迎来一场大面积的降水。

  这也是小象宝宝出生以来,亲身体验的第一场“救命雨”。

  不管是天气,还是环境,卫星图像总能提前地给予我们提示,让我们看到在地球上无法知悉的改变。

  像是非洲南部纳米比亚的沙丘上,沿着海浪拍打的岸边,聚集着无数的非洲毛皮海狮。

  或者是在东非的塞伦盖蒂大草原上,震撼人心的迁徙角马群。

  又或者是,从墨西哥巴哈半岛上空600千米处,水下移动着的灰鲸。

  还有在极地,在雪白冰原之上,那些淡淡的褐色斑块。

  这些褐色斑块,形状多样,排布毫无规律。

  只有拉近了看才会发现——原来,它们是帝企鹅。

  为了找到合适的新雪,完成水分补给,帝企鹅们会拖家带口地不断迁徙,寻找新的家园。

  随着它们的移动,这些释放排泄物痕的痕迹,也就形成了这些褐色斑块。

  通过卫星图像,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了26个新的帝企鹅群,这让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数量增加了一倍。

  但随着气候逐渐变暖,帝企鹅赖以生存的海冰,会渐渐消融。

  很有可能在下个世纪,帝企鹅会渐渐消失、灭亡。

  为了减缓和阻止它们的消失,科学家们正通过卫星监测,而不断努力中。

  在这些极端恶劣的环境之下,人类是没有办法长期驻扎并进行考察研究的。

  而卫星图像技术的存在,便有助于我们能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了解并观察野生动物的保护情况。

  借助太空视角,不仅可以对掌握生态全局,同时还能在偏远的地区取得科学突破。

  在非洲莫桑比克,科学家通过查阅卫星图像,发现了一个被遗忘的世界。

  那是一片,从来没有被探索过的雨林。

  而在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科学家们第一次看到了“黑环”的存在。

  这是由碎冰和融雪形成的直径超过4公里的圆环,每一个都会引发大面积的冰层破裂。

  对于每一个依靠冰面生活的动物而言,都是潜在的灾难。

  贝加尔海豹需要通过在冰面上蠕动,褪去柔软的绒毛,锻炼自己的游泳和生存实力,以便在湖面融化的春天里,迅速地适应水中生活。

  然而,一旦冰环出现了,不会游泳的小海豹,要么会被困在浮冰上,要么会淹死在开阔水域中。

  但有了卫星图像之后,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即便黑环开始破裂,但湖面其他地方的冰层依然坚固,小海豹们暂时是安全的。

  不管是山脊的凸起,三角洲的延伸,或者是沿水而生的城市,都在卫星图像中一览无遗。

  甚至于,可以找到我们自己。

  汇集了无数虔诚朝圣者的圣地麦加,人头攒动。

  英国格拉斯顿伯里的绿野,见证了全世界最有特色的音乐节。

  美国的荒漠中,“火人节”的聚众狂欢,组成了一弯新月。

  被信徒充满的梵提冈,正在倾听着教皇的复活节演讲。

  还有在中国登封,那些小小年纪苦于练习少林功夫的武林弟子们。

  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梦想,付出精力与时间,去完成一场精妙绝伦的方队表演。

  如果不是通过卫星捕捉,这种方形的美,不曾有人能够领略。

  方圆规整,中华之美,尽显眼底。

  这,就是太空视角的力量。

  宇宙纪录片,期盼人类意识到无限空间的庞大。

  地球纪录片,期盼人类认识到蓝色星球的珍贵。

  但唯有从太空看地球,才能从苍茫大地中,发现各个神秘物种的奇妙和美丽。

  人类最初进入太空,是为了发现新的世界。

  但也只有从太空回望地球时,我们才会看到自己身上与众不同的美丽。

  我们,不再是宇宙中渺小的一粒尘埃。

  而是在这个蓝色星球上,汇集而成的点点星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