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读后感1000字
《去年的树》是一本由[日] 新美南吉著作,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页数:1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普通的时间,他将注定被历史所铭记,但生活在当下的人们担心的东西却没有这么多。
世界已经很残酷了,生活在就应该开心一点。
有人说,孩子拥有这个世界上最纯洁的灵魂,随着时间的消逝,灵魂也被染上了不同的色彩。
很喜欢看童话,因为这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美好与阳光,什么事情的都是光辉灿烂的。
从这本童话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日本的限定元素,比如说在特定的节日,女人要把自己的牙齿染黑,这在我们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在故事中,却是理所当然的。
当然远不止如此,故事中出现的不仅仅有孩子,还有喜欢和孩子们玩儿的小神仙,单纯善良的小狐狸,傻里傻气的青蛙,还有各种神奇的小动物。
新美南吉用最简单纯真的话语书写出了,最为质朴,但同时却更为有意义的哲理。
在《小狐狸》一文中,文六去庙会,在买木屐的时候说:“木屐合适不合适,只有试过才知道。”
文六在庙会上,玩儿的很开心,但是看到木偶的表演,突然间想到自己会不会变成小狐狸。孩子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文六回到家之后深信自己可能会变成一只小狐狸,就将自己的事情和妈妈说。
妈妈说:“那爸爸妈妈就和文六一起变成小狐狸。”
简单质朴的话语却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爱。
这或许就是童话所带来的魅力吧~
希望每一个已经长大的人,都不要忘记曾经的那个纯真的,相信晚上买木屐会变成小狐狸的自己。
《去年的树》读后感(二):追寻失去的童年——《去年的树》书评
01.
《去年的树》的作者是日本作家、童话大师新美南吉,这是一本深受孩子喜欢的童话集。新美南吉是一个喜欢用小动物的形象来进行故事描述的作家,他用优美的语言、有趣的情节来讲述关于孩子们的故事,用一个个小小的道理,来影响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看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友谊的珍贵,激发了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
本书一如既往的日系清新风格,画面感极强,书中收录了25篇童话故事,是小学课外必读书目。
作者新美南吉用最简单纯真的话语书写出了,最为质朴,但同时却更为有意义的哲理。
他故事的主角大部分是一些动物,狐狸、忧伤的蜗牛、呆萌的小牛。故事简短,读起来毫不费力,真是老少咸宜的一本书。
童话是什么?
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在所有的童话作品中,我们会看到很多拟人写法的小动物和我们进行对话,不,是我们自己和内心深处的自己进行对话。
这部童话集里收录的童话,几乎都是十分简短的故事,适合的人群应该是小学低段的孩子,不需要家长的陪伴和辅导就可以自己读懂。是的,这就是童话给予孩子们的礼物。
02.
读着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我不禁想起宫崎骏动漫作品,与其说他的作品是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金字塔,倒不如说这些作品为所有人找到了一处失乐园。
在这里专门讲讲《千与千寻》和这部童话书吧。
《千与千寻》,大家在最初电影首映的时候,也觉得这是给孩子的一部影片。
18年后,当中国的观众再来回味它时,曾经的小孩变成了小孩的父母,回首又见他,蓦然发现,我们都经历了一个失去自我、寻找自我、最终回归的过程。
这部影片绝不只是一部制作精良、画风细腻的儿童电影,它的深刻程度,远远超过绝大多数人对它的认知。
多年后,再看《千与千寻》,原来成年世界需要10岁小女孩的力量,拉扯着成年人,重新找回自己。在纷繁的人世间,哪个人不是在生活中渐渐迷失了自我?但我们只能通过自己正确的执着而获得救赎。但能有多少大人能在小孩子的救赎中看清自己?
我们总是觉得压力的增大使我们开始无法像孩子一样肆意地大呼小叫?心里的小情绪堆积得像山一样高,直到溢出来。与其如此,不如永远像孩子一样但人生是不可逆的。
03.
在《去年的树》中,《两只小青蛙》的故事,似乎也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隐喻:人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心境尤其如此,在你心情极差或是情绪不佳时,千万不要做决定,乱下结论,待过段期间再来看,当时的你,或许你会哑然失笑:原来自己曾经这么幼稚!自己之前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蜗牛的悲哀》中,小蜗牛因为自己背上背负着沉重的悲哀而伤心不已,在寻求同类帮助无果的情况下,终于看清楚,大家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于是释然。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另一方面解决问题,不要囿于思维,不要用狭隘的思想局限自己的前途……
这些故事和《千与千寻》有异曲同工之力:不论哪个年龄段的人,在翻阅这些故事时,总会有自己的解读,总会找到自己的方法。
这就是好作品经久不衰的魅力:当生活感到压力,陷入泥潭,不妨看看它,里面有着你早已明白却似乎有些忘记了的道理。
有人说,儿时没有听过童话故事的孩子,童年是不完整的,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暂且不说,但在童书中,被讲述的故事,就像一个个精灵,在话语的河流之中,跳跃起舞,在我们及孩子们的心灵中会留下美丽的轨迹。《去年的树》就可以是你和孩子互动的一个新的开始。
《去年的树》读后感(三):定义童年的基调——快乐和善良,缺乏的孩子不妨阅读本书
“你希望孩子有一个怎样的童年?”
这个问题抛出来后,父母们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说,我家就一个宝贝女儿,我要让她衣食无忧,做骄傲的公主,从小宠到大,谁都不能欺负她;
还有人说,要多学习,尽可能多的上兴趣班,童年充实了,不去虚度光阴,就可以赢在起跑线;
也有人说,不想去可以塑造孩子,他/她只要做真实的自己、快乐就行,当然,坚决不做那恶人……
孩子童年的基调,多半受父母影响。父母的期望、财力、远见、经历等,还有颇为重要的三观,都在无形的影响并一点一滴的塑造孩子。通俗地讲,就是我们口中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那么问题来了,老鼠想要“生龙”怎么办?凤凰的孩子就一定不具备过街喊打的老鼠的陋习吗?
这就牵涉到后天的教育问题。
基因再好,疏于管教的“凤”孩子依然招人厌弃。相反,出身平凡甚至寒门子弟,也能通过书本改变命运。
01、以快乐和善良为童年的基调,这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也是学好书本知识的基本保障
“孺子可教”:意思是指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想要改变自己平凡或者贫寒的出身,通过知识重塑命运,如果孩子有这样的上进心,起码说明他是可以教诲的。
但是,光靠孩子一个人的努力有点艰辛,需要克服的困难太多。父母的协助作用能够加速他们的成长。
这些协助工作很简单,对父母来说就是举手之劳——
●传染快乐:时常保持高昂情绪,把好心情传染给孩子。尤其是亲子共读时间或者辅导孩子作业过程,更要表现出对知识的如饥似渴。
●教授快乐:给孩子讲道理,要快乐,不要悲伤。这样子过于说教,不妨通过孩子自身经历讲解快乐的重要性,或者从书本汲取能量。
善良这门学问很深奥,能够帮助孩子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学好它,有助于活学活用知识,快乐且不厌倦。
然而,想要让孩子的整个童年充满善良,单靠书本是远远不够的,起码要有真实经历的支撑。因此,教会孩子快乐和善良,会让孩子爱上学习。
02、《去年的树》教人行善,孩子在阅读关于善良的故事或争做善良的人的过程中,收获快乐
《去年的树》作者新美南吉是日本昭和时期童话作家,被誉为“日本的安徒生”,作品多以动物故事寓含人生哲理,篇幅虽短,余味却长。
该书副标题叫《新美南吉童话集》,里面讲述了25篇童话故事,多以动物为主角开展,迎合幼儿的泛灵性心智,孩子喜闻乐见。
下面精选书本中3个小故事展开分析——
●《两只小青蛙》:与人为善,不要把自己的坏情绪带去人际交往
青蛙冬眠是常识,作者却赋予一个美丽的故事:黄青蛙和绿青蛙发生口角,打起架来。在寒风的“提醒”下,它们意识到该钻进土里抵御寒冬了。双方约定“来年春天再战!”
春天来了,两只青蛙打架前去池塘边洗澡,经过“洗礼”,精神状态焕然一新,双方心情很好,从彼此身上发现了美,互相欣赏,由此和解,再也不打架了。
睡眠赶走坏情绪,拯救自己的人际关系,收获美丽心情。这个“心善”的故事,还可以让孩子笑过之后自行补觉。
●《蜗牛的悲哀》:坏情绪谁都会有,学会忍受悲哀,与自己和解
每只蜗牛后背上都有一个壳,容易让人联想到压力、责任和负担,执念过深还有衍生出悲观心态。一只蜗牛发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说“背上的壳里装满了悲哀”,觉得“活不下去了……”
无计可施的蜗牛找到朋友诉苦,被告知“我的背上也装满了悲哀。”接着问遍了所有朋友,得到的都是这句话。它想通了,坏情绪谁都会有,要学会忍受悲哀才行!
坏情绪像一朵愁云,劈不断、遣不散,唯有与自己和解,才能从内挣脱困扰,拥抱阳光心态。
●《一束火苗》:微小的善举会帮到真正有需要的人,做善良的人
这是关于童年的一个美丽的回忆。小时候帮顾客点上蜡烛,心想蜡烛的火苗会点亮过路人的灯笼,过路人又点燃拿着锣鼓的人的灯笼,然后对方会借助灯笼的光寻找山谷里失踪的孩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孩子点亮的一束火苗,一个传一个,一直传到真正有需要的人那里。从善举中收获快乐,这个小小的举动会照耀孩子健康成长的康庄大道。
勿以善小而不为,再小的善举都不能被忽视,说不定得到及时救援的人正是受益于一次小小的举动呢!
总之,离开善良的秉性和快乐的心态,孩子的童年便少了些许色彩,他们做事/学习无法投入热情。如果孩子缺乏好情绪,不够阳光,不妨阅读本书。
童年的基调应该是快乐和善良,那些衣食无忧、多学知识和不做恶人是父母武装给孩子的装备,内在的感受和秉性只有健康的前提下,才能承载起行头的分量。
《去年的树》,这本孩子听完后会带着好心情行善的童话集,为父母做好铺垫工作。孩子从阅读中淬炼心智,坚挺的接受父母抛来的各路武装,从而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孜孜不倦。
《去年的树》读后感(四):我想成为爱丽丝,穿过神奇的兔子洞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即用浅显易懂的句子,充满夸张、奇幻和人文关怀的描写,以适合儿童心理的方式反映人与自然,起到教育的目的。
提到童话故事,我们永远无法绕开一个人,这个人被称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他的童话不仅仅给欧洲儿童带去了快乐,而是成为全世界儿童的梦幻王国,他就是安徒生。就在安徒生去世38年后,日本也诞生了一位“安徒生”,他就是新美南吉。他从14岁开始创作童话故事,很多作品被选入到中小学的课本中。
其中《去年的树》被选入了小学生的语文教材之中。这个故事选自于同名童话故事集《去年的树》,这本书是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富有童趣的插画来自于我国台湾省的插画师王春子之手。这本书中收录了25篇童话故事,是小学课外必读书目。
读《去年的书》,你会发现新美南吉的童话故事,平平淡淡,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不像安徒生童话般的跌宕起伏,震撼人心。他故事的主角大部分是一些动物,狐狸、忧伤的蜗牛、呆萌的小牛。在他的笔下,狐狸不再是狡猾和邪恶的,它的性格更加鲜明、有血有肉,就像人类一样。有一些小小的恶,却有着大大的善良。
《去年的树》种很多故事都没有结局,就那样戛然而止,那就是平淡生活中的日常。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有个结局,分出对错的。他就那样缓缓地讲述一个故事,平淡中透着暖意,暖意中有淡淡的忧伤。
1. 忧伤来自于那得不到的爱。
新美南吉4岁的时候,母亲去世,6岁的时候,父亲再婚,弟弟出生。因为与继母的关系不好,8岁时,他被过继给外祖母家做养子,但是他并没有从外祖母那里获得疼爱。不到半年的时间,他逃回到父亲家,一生与家人的关系并不融洽。
童年对爱的缺失,致使他一生都在寻找爱,他把这种对爱的渴望写到了他的童话故事当中。所以《去年的树》中,有很多作品都体现了他的求“爱”过程。
《去年的树》中是爱的戛然而止。一个小鸟和一棵树成为了好朋友,小鸟每天都会去给树唱歌。春去冬来,小鸟要飞到南方温暖的地方。小鸟和树约定,来年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他会回来,继续给树唱歌。漫长的冬日过去了,小鸟回来了,但是树消失不见了。有人告诉小鸟,树已经被做成了火柴,而那火车已经点亮了一盏煤油灯。小鸟对着火光唱起了去年的歌。
《小狐狸阿权》不被理解的爱,这是新美南吉求“爱”文学的代表作。阿权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小狐狸,他总是跑到村子里捣蛋。有一天他看到兵十在河里摸鱼,阿权偷偷地把兵十摸得鱼倒进了河里。后来阿权才知道,那是兵十为自己病重的母亲捞的鱼。为了弥补,阿权偷偷地位兵十送去栗子和松茸。但是兵十却认为是阿权又跑来捣乱,一枪打死了阿权。
新美南吉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孤独的存在,并非轻而易举就能相互结合的。“爱”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但是“爱”的追寻过程又是艰难的。《小狐狸》中温暖的父母之爱,是新美南吉所追寻的。文六是一个善良幸运的孩子,有朋友的爱护,有父母的疼爱。一天晚上,文六在朋友的陪伴下去买鞋子。一位老人告诉他们,在晚上买鞋子,会被狐狸附体。朋友们相信了,疏远了文六。文六也相信了,他担心自己变成狐狸。他的母亲告诉他,如果文六变成狐狸,他们也会陪着他一起变成狐狸,然后躲到山里面。如果有猎人追赶他们,母亲会自愿变成猎人的猎物,让文六和父亲安全逃脱。
这就是新美南吉小说中一直想要追寻的东西,在现实中他没有得到,所以他去童话世界中弥补他的缺失。不光是新美南吉的童话中充满了对爱的追寻,很多童话故事中都充满了人文关怀。因为这世界充满了爱。
2.黑暗童话不是写给孩子的,因为没有“孩子”。
最初出现的童话,并不是如此充满温情和人文关怀的。童话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早期的童话充满了杀戮、血腥和暴力,通过人们的口头传颂了传播。直到17世纪,一位意大利人出版了一本收录了50篇地方故事的书《五日谈》。而另外一位法国人出了一本8个故事的书,其中有7个故事流传至今,陪伴着一代代的孩子长大,成为经典童话故事。这7个故事是“灰姑娘”、“小红帽”、“蓝胡子”、“穿着长靴子的小猫”、“睡美人”、“钻石与青蛙”、“大拇指”。
灰姑娘并非一个善良的姑娘,而是设计杀死了自己的继母心机女。小红帽也没有从大灰狼的肚子里逃脱出来。而睡美人并没有被王子唤醒,而是被自己饥饿的孩子吸掉了手指上的毒。王子是一个花心的人,而睡美人成了小三。这些故事在今天看来,是应该被限制而不适合呈现给儿童的。今天我们读到的故事,经过几百年的流传,故事的情节和结局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故事的主人公们善良美好,故事的结局温暖和感人。
童话故事已经从最初的黑暗童话逐渐转变为充满人文关怀的童话。是什么引起了而这种转变呢?
最初的黑暗童话不是写给孩子的。
文学创造来源于生活,童话故事也不例外。只是出于当时社会环境之中的文人,通过奇幻的故事,对社会现状的抨击。从《格林童话》、《五日谈》、《灰姑娘》、《睡美人》、《蓝胡子》,这些最初的童话故事无不体现出贵族阶层中无处不在的丑闻和秘事。
所以最初的黑暗童话并不是写给孩子的,并且那个时代的欧洲国家也没有 “孩子”。在整个中世纪的欧洲,肆虐的传染病、营养物质的缺乏,婴儿的死亡率很高。五岁之前死亡的儿童占到了三分之一。而且整个社会人口的缺乏,童年被看成一个稍纵即逝的过渡阶段。在他们渡过幼年期后,他们就被当成成人看待,开始承担繁重的社会责任。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欧洲的人物画像中,在对儿童的描绘是充满成人化的。缺乏儿童天真烂漫的外表,而是一副少年老成的表情。
3.爱让童话充满了温情。
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人口开始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中产阶级开始出现,他们对家庭的概念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重视。同时随着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的存活率也越来越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开始有了儿童的概念。而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出现了“温暖”童话。安徒生童话集则是真正文人童话的开始。
当我们被父母或祖父母拥在怀里,他们用温柔的语言,为我们读着书中温暖人心的故事。当我们听着故事慢慢长大,以同样的方式向我们的孩子读着相同的故事,传达着相同的情感。那感觉就像温暖的风,吹入我们的心窝。带着我们看到真实世界中的奇妙幻想,让我们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
原创扶持
《去年的树》读后感(五):《去年的树》小故事里蕴含暖人的小道理,却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去年的树》的作者是日本作家、童话大师新美南吉所著,是一本深受孩子喜欢的童话集。新美南吉是一个喜欢用小动物的形象来进行故事描述的作家,他用优美的语言、有趣的情节来讲述关于孩子们的故事,用一个个小小的道理,来影响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看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友谊的珍贵,激发了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
新美男吉虽然英年早逝,但是却留下了百余篇富有童趣的作品,被称为"日本的安徒生"。可见大家对他的评价之高,从而也证明了新美南吉作品的影响力。
《去年的树》这本童话集,一共收录了新美南吉的25个作品,大多是以小动物为原型,向孩子展示一个童真的世界,一个充满爱和包容的世界。在他的作品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小动物之间的承诺,可以感受到动物和人类之间的感情,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爱。
《一》言必信,行必果
quot;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说出的话一定要足以信任,行动了就一定要有结果。
《去年的树》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只小鸟和一棵去年的树的故事。为什么要叫去年的树呢?因为这是小鸟和去年的一棵树的约定。当冬天来临的时候,小鸟要飞向南方了,它对小树说:"你一点要等着我来啊。"
可是当第二年的春天来的时候,小鸟飞了回来,却没有找打去年和自己约定的那棵树,只剩下了一段树根立在原地。
树根告诉小鸟:小树被砍到了,被拉到山谷里了。小鸟就跟到山谷,得知自己的树朋友被做成了火柴卖到了村子里。小鸟又朝村子飞去,得知火柴已经用完的时候,小鸟的心里是有些失落的,但是得知眼前的灯火是用火柴点燃的之后,小鸟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朋友——那棵去年的树,于是他对着火焰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就是好朋友之间要信守承诺的故事。
作者通过小鸟和小树的约定这一线索,牵引着小鸟去找被砍伐了的小树,只为了完成自己的承诺。
孩子在看这个故事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小鸟为什么要去找小树啊?"让孩子在故事里找到答案:因为小鸟是一个守信用的人,这是朋友之间的约定,所以小鸟要去找到小树,唱歌给小树听。
quot;小树听到小鸟唱歌了吗?"孩子就会在故事中体会到朋友之间的互动:小鸟唱着去年的歌,火焰随着歌声轻轻摇晃,好像在说自己很快乐。
这就是好朋友之间的默契,这就是好朋友之间的守信用。
对于孩子而言,守信用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品质。因为一个守信用的人,会得到更多的朋友,也会得到更多的帮助,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
《二》好奇是孩子的天性
居里夫人曾说过:"好奇心是学习者的第一美德。"
孩子眼里的世界和我们大人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引导孩子去认识世界,更好维护好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这样就能够让孩子保持自己对世界探索的动力和勇气。
好奇心是家长给孩子的礼物。
《蜗牛》讲的是一只刚刚出生的小蜗牛在妈妈的背上,新奇的看着这个新世界的故事:它看到了绿色的叶子、朝露、飞舞的蝴蝶、以及奇妙的天空。在小蜗牛的脑袋里,一定在想:那个连妈妈都不知道的天空里,到底有什么好玩的事物呢?
大发明家爱迪生也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并且会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而做实验。在他七岁的时候,看到了母鸡孵小鸡的事情,觉得很神奇:这个小鸡是怎么出来的?于是他悄悄的拿了一些鸡蛋放在仓库里,自己趴在鸡蛋上,试试自己能不能孵出小鸡来。
最后爱迪生用自己的童心、好奇,激励着自己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生活中难以解释的道理,最终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发明家,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要维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同时引导和鼓励孩子去认识这个世界、接纳这个世界、学习这个世界。当孩子有困难和疑惑的时候,家长要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让孩子保持学习的精神。
《三》知错就改
quot;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出自《左传·宣公二年》,意思是一个人犯了错误后,能够认识并改正错误,就是最好的事情。
莎士比亚也曾说过:"知错就改,是永远是不嫌迟的"。
五个盗贼来到了花木村,可是他们并不是真正的盗贼,都是被生活所迫的人。他们打算在花木村里偷一些值钱的东西。这个时候,过来了一个小孩子,他放心的把自己的牛交给贼头看管,然后自己去和小朋友一起玩了。
第一次被别人信任的贼头心里波澜起伏:我还值得被信任。贼头的心灵立刻变得纯净起来。正是孩子的信任,让贼头找到自己内心的善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的改正了自己错误。最后把小牛还到了村子里。虽然人们都猜测是善良的地藏菩萨引领盗贼走回了正路,但是也正是他们心里存有的善良拯救了他们。
所以"知错就改"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品质,无论事情的大小。而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更要遵循"罚小错,免大过",当孩子做错了事情的时候,家长要及时的给孩子指出来,帮助并且监督孩子改正。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的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
而且我们家长更要学会信任,相信孩子一定能够做到,一定能够做好,一定能够改正。父母的信任,是孩子心底努力的动力,也是孩子面对错误的勇气。
《四》学着长大
quot;我们都长大了,都成熟了,也更孤独寂寞了。"
小太郎捉到了一只独角仙,想去找好朋友玩,可是他的好朋友都碰巧不能陪他玩。小太郎便去找安雄哥哥玩,可是安雄哥哥的爸爸却说,安雄已经长大了,不能再陪小孩子玩了,需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小太郎的心里有一丝的失落和伤感,因为成长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我们长大了,就要失去一些东西。这大概就是有得有失吧。
孩子终究要长大,学着自己去面对生活,自己去解决一些问题,长大对孩子意味着责任、意味着心理的成熟,也意味着孤单。因为总是得不到父母的体谅。
我们要想走进孩子的心灵,一定要多关注孩子,多以共情的心态与孩子沟通,因为进入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理解。
《去年的树》:展示了孩子成长的足迹、心理变化以及需要保留的品质的故事,虽然大部分的故事都是以小动物为原型,但是却是代表了孩子的童真和成长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