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肌肤》观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肌肤》观后感精选

2020-06-20 22:24: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肌肤》观后感精选

  《肌肤》是一部由爱德华多·卡萨诺瓦执导,玛卡蕾娜·戈麦斯 / 洪·科塔哈雷纳 / 安娜·波沃罗萨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肌肤》观后感(一):关注点歪掉了

  对不起我的关注点歪了 里面的人的衣品都很不错啊 小菊有一件小鸟图案的上衣,看起来好斯文啊,结尾还穿了件衬衫裙好好看啊 无眼最后的粉色旗袍啊啊啊啊啊啊 人鱼boy穿的裤子中间还有拉链(方便自残),这种裤子多半是自己做的吧。还做了个人鱼尾。妈妈还说针脚很好。

  悄咪咪做针线活的男孩想想还挺有趣的。

  《肌肤》观后感(二):恶熏

  17.5.8《肌肤》我犯了什么错,为什么要看这个。画面极其恶心,居然让我掩面而视,故事猎奇却不失逻辑。看来会载入史册,风格过度的写实。直击人们脆弱的心,就像一开始的女巫婆,没有一件衣服,不带一点遮盖,把最丑恶的放在你的面前,让人们都知道自己错了,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看他们,去掉外壳,他们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啊,痛让人醒悟!

  《肌肤》观后感(三):我们不同却没有什么不同

  《肌肤》 通篇的粉紫色在梦幻达到极致的同时带来莫大的悲哀,人们总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猎奇者常有,奇不常有,但当这类人群真正出现在大众视野时,获得的都是厌恶与歧视,这是人性中最悲哀的部分,对于奇异者的不可包容。这种从不同合人性中衍生出的反感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即使无法达到同一,也请给予尊重吧。[/cp]

  《肌肤》观后感(四):肌肤之痛

  粉色,紫色的画面,颜色柔和的让人感到非现实的浪漫氛围,但是,渐次出现的人物却都充满残缺。充满残缺的这些人物在内心里都有自己的梦想,就如同电影里的童话般的柔和色调一样。虽然电影的结尾导演用了超现实的浪漫主义手法让这些人都实现了梦想,但是,现实呢?现实中这些残缺的人是不是真的会得到世俗的平等相待呢?会不会真的平衡了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呢?

  《肌肤》观后感(五):所谓的猎奇,只是不一样而已

  我是偶然看了介绍才看这部电影,当然我是因为里面的糖果元素令我特别好奇,毕竟是少女心依旧。关于剧情其实很简单,就是弱势群体的不堪,但把这种甜蜜的色彩元素与不堪做了对比,烘托电影的奇妙之处,吸睛之余增添电影的魅力。我是抱着一丝不想看的基调看这电影,只要开篇你会有越看越想看的动力,看完之后你不会觉得里面的人物有多悲哀,反而由心而发的人人平等。

  《肌肤》观后感(六):弱者的悲歌

  综合打分:3.5/5.

  《肌肤》观后感(七):自我见解

  整部电影都充斥着粉色的调调,很小清新的感觉,但是和剧情有极大的反差。电影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变态着的,变态的外表,变态的心理,变态的“正常人”。电影反映人性的冷漠,他们嘲笑、排挤、冷眼、欺凌着不完整的人们,真正可怕的不是那些残缺之人,而是缺乏人性的人心。故事的结局是积极向上的,女人在街上奔跑着,开心的大笑着,她正视了自己,也引导了别人,对自己,对生活,敞开心扉接受。

  《肌肤》观后感(八):再一次上错了车!

  开始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冲着里面的重口味去的,看到最后才发现自己上错了车,这不仅仅是自己想象的那种裸露重口片子,它更是一部讲述渴望爱与被爱的电影。无论是有心理疾病还是外形残缺,每个人都有权利被爱,可是现实不是这样,这些特殊人群往往经历着常人不知的辛酸与痛苦。影片的紫色和粉色场景和人物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这何尝不是他们对生活的渴望的形象化。影片的末尾哭得我稀里哗啦,愿世上所有的人都被善待。

  《肌肤》观后感(九):肌肤的背后

  看完有点轻度不适,恋童癖、恋畸癖、畸形女、身体认同障碍症等等一系列人物的背后让人心酸和深思。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去哪儿?这是一个哲学命题,这些被常人唾弃的边缘人物从一生下来就注定了悲惨,把自己囚禁在自己的世界里,最终失去快乐,失去自我。影片最后十分钟太强大啦,是的,漂亮的皮囊总有一天会失去,正如畸形女说的,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遵循内心的感受,让自己快乐!

  《肌肤》观后感(十):重口味的治愈系

  得承认是因为猎奇才看的,但毫无疑问这绝不是一个空洞的奇幻故事!皮囊和灵魂哪个畸形比较可怕?畸形肉体与变态心理之于人类该有怎样的存在意义?

  几个故事相互分离又相互关联,畸形人的外表让这个片子的视觉冲击更加立体,印象深刻。重口味的治愈系不多见,非常大胆和夺人眼球的故事设定。其实核心想表达的是应该注重一个人的内心而不是外表,最难能可贵的是遇到一个能够透过外表看到你金子般心的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