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拍不出他们1%的真实
出自电影《平原上的夏洛克》
01
这是“绑架”最多人的一种偏见
有人说,这届年轻人对农村的向往已经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代人。
他们热衷于在农村视频里寻找慰藉,不管是上山,种地,还是赶海,对城市年轻人而言都是陌生的体验。
前两天,四川凉山的一个小伙因为一段耕地视频在网上引起热议,网友调侃他把耕地玩出了冲浪的水平,言语之中颇为欣赏这种有趣的劳作生活。
有人戏称:还打什么工,不如回农村种地算了。
看起来,如今的“后浪”们似乎对农村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亲切感,仿佛无论在城市里过得怎么样,这里都能成为走投无路时的避风港。
可他们的内心很清楚,向往与回归之间,还隔着无数的犹豫与负担。
犹豫,来源于年轻人对农村B面的种种隐忧。那些来自新闻、文学、影视的刻板印象,变成了一个个负面标签,横梗在城市青年与农村之间。
这些标签,存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是国产都市剧对农村人形象塑造的“用力过猛”。
说起来,最近几年大热的剧集里,几乎没有了农村人的身影。即便有,他们也往往以一种极不讨喜的姿态出现。
上一部大量呈现农村场景的热剧还是两年前的《大江大河》,不过只能算年代剧,并不是农村剧
在很多电视剧里,你所能想象到的被安在农村人身上的刻板印象——褒义的淳朴、勤劳,中性的老实,贬义的蛮横、粗鲁,都被加以利用,成为一种万试万灵的矛盾催化剂。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一个一心想在大城市掐尖儿的“大龄剩女”,屡屡被自己的原生家庭拖累。
家人进城来探望她的第一天,霸占厕所,尿在马桶外面,在楼道里抽烟……各种没素质的行为被安排了个遍。
“作为一个30岁的女人,没有一分钱存款,哥哥结婚的房子首付是我出的,还贷也是我,连生孩子的钱都是我出的。”
农村家庭对跳出农门子女的“吸血”,看得观众咬牙切齿。
《都挺好》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农村角色——苏母,舅舅,保姆蔡根花,也是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的存在。
一个是背叛家庭刻薄女儿的恶母亲,一个是蹭吃蹭喝的无赖舅舅,还有一个则是觊觎退休老头财产的骗子保姆。
哪怕观众能理解这种为了影视创作刻意夸张的人物塑造手法,但把几个农村人都塑造成令人厌恶的角色,还是显得过于刻意了。
这些电视剧播出之后,网络上对原生家庭矛盾的声讨,远远多于对这种把农村人工具化的探讨。
或许从中,我们可以瞥见一些根深蒂固的偏见,人们对这种忽视和误解如此习以为常,以至于根本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
02
不想被偏见绑架,
真该看看他们
说起来,国产剧里真实的“农村人”被消失,也不完全是因为剧情设置。
观众们何尝不知道电视剧与现实的区别,但问题是,这些换汤不换药的角色,为什么每次都能精确踩到人们的愤怒点,却没能进一步引起对人物设置的反思?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人们长久以来并未真正了解农村。
尽管农村人在网络上看似从未失声,但年轻的网友其实缺少一个更平和的渠道,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这片土地。
如今,各种短视频平台的用户越来越下沉,似乎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机会,让普通的农村人分享自己的生活,让视野有限的城市人去看一看更多面的农村。
打开任何一个农村快手用户的主页,你都能感受到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状态。
来自广东的郑玲娟17岁那年辍学去广州打工,后来,因为父母身体不佳,家里房子也快要倒掉,她不得不辞工回家。
回家后,她向朋友借钱承包了几亩荒山,开始养鸡。
一开始,她找到的唯一销路就是把土鸡蛋卖去镇上和县里,因为路程遥远,经常超时被退单。除去交通成本,一年几乎挣不到钱。
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折磨之后,人生的转折在她毫无准备的时候到来了。
2018年,她在快手上随手发布了几个在山里捡鸡蛋的视频,获得了一百多万的播放量。
视频火了之后,她收到了铺天盖地的求购土鸡蛋的私信。
现在,她靠着在快手直播带货,不仅不再发愁产品卖不出去,把养鸡规模扩大了一倍后,还依然供不应求。
和郑玲娟一样,来自河南浚县的朱付军也因为在快手的意外走红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2017年,在南京工地打工的朱付军在一次意外中摔伤了腿,只能回乡养伤。
整天躺在床上无所事事的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快手上发布了自己的泥塑视频,没想到,当天就上了平台热门。
朱付军的视频能如此受欢迎其实并非偶然,而是他正赶上了快手与鹤壁合作的机会。
为了能扶持鹤壁的民俗文化和非遗项目的发展,快手会专门给朱付军这样的用户流量支持,让他们的手艺被更多人看到。
靠着精湛的泥塑技术,朱付军用双手还原了亮剑的李云龙和秀琴的“向我开炮”片段,在快手上获得了1800w的播放量,收获无数粉丝点赞。
如今,靠着快手官方的流量支持,他帮着当地销售滞销的泥塑产品,效果很好。
在快手平台的帮扶下,朱付军慢慢成了今天这个拥有近250万粉丝的“泥巴哥”,而他所在的泥塑第一村,也因为互联网又一次焕发了生机。
除了土鸡蛋妹和泥巴哥之外,如今快手上很多农村用户的背后,都有这样堪称逆袭的故事。
生活的压力公平地压在城市与农村人的身上,但泥巴哥们用自己的坚持与热爱,以一种颇为自在的姿态把压力变成机遇,给城市的年轻人们带来了难以言喻的冲击。
03
一边展示生活,一边改变人生
与泥巴哥一样,陕西安塞县的王世虎也是人们眼中玩小众爱好的“怪小伙”。
打开他的快手首页,满满的全是有关腰鼓表演的视频。
他给自己取的名字叫做安塞腰鼓三哥哥,对他而言,正是因为有了快手这个平台,才让他有机会把“安塞腰鼓”这个非遗项目展示给更多的人看。
当他跟着腰鼓队满世界表演的时候,那种喜悦的心情简直溢于言表。
当有人通过快手找到他,表示希望跟他学习腰鼓表演的时候,他又从不掩饰自己的得意和自豪。
你很难想象如今的都市青年会对这样故事产生共鸣,他们又佛又丧,也极少在陌生人面前张扬地展示自己的热爱。
但看完王世虎的视频,人们又会觉得,被这种坚持所爱的纯粹快乐打动,其实一点也不意外。
说起快乐,在快手上,有个魔性的爷孙组合堪称粉丝的快乐源泉。
这个名为农村胖大海的账号,记录了湖南小伙谭周海的生活。
2018年,在外打工的谭周海听说爷爷独自在家摔了一跤,于是下定决心回乡照顾他。
和陈曦一起回到老家之后,两人靠做婚礼摄影维持生计,收入很低。
后来,他们决定转战快手创业。
一开始,谭周海的家人并不支持这个想法,但在爷爷的鼓励下,他们还是迈出了第一步。
因为视频情节饱满,美食诱人,再加上出镜的爷爷很有“梗”,他们迅速收获了很多粉丝的喜欢。
如今,胖大海与爷爷的欢脱日常成了观众们在美食之外的另一种期待。视频结尾那句标志性的“歪瑞固滴”,也成了70多万粉丝心照不宣的暗号。
去年,谭周海和陈曦开始在快手做电商,售卖当地特产坛子菜。而在未来,他们还打算把茶叶、地瓜干等家乡土特产加入自己的售卖清单。
从城市打工仔到农村创业者,这种巨大的身份转变让谭周海们的故事听起来颇有传奇色彩。
借着短视频平台的力量,人们可能觉得成功从未这么容易,但这背后要走的路,其实远比旁观者想得曲折。
抛开以上几个农村创业者的个人特质,他们如今的成就离不开一个特别的机遇——“幸福乡村带头人计划”。
在这个计划下,全国将有100位有能力的乡村快手用户被发掘,享受快手提供的商业资源,流量资源,管理教育资源。
截至2020年5月,快手幸福乡村带头人已覆盖四川、江西、贵州、内蒙古、云南、湖南等20个省(自治区)51个县(市、区),培育出36家乡村企业和合作社,共发掘和培养68位乡村创业者,提供超过200个在地就业岗位,累计带动超过3000户贫困户增收。带头人在地产业全年总产值达2000万元,产业发展影响覆盖数百万人。
在这些资源的加持下,乡村快手用户们将要面对的,是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触手可及的机会,改善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事业。
作为带头人,这些被发掘的用户会在实现自我提升的同时去帮助乡邻,提供就业岗位,做创业指导与帮扶,帮助更多有意创业的乡亲走上正轨,吸引更多人回到农村,建设农村。
就像上文提到的农村土鸡蛋妹郑玲娟一样,因为快手,她从房子快要塌了的农村女孩,变成为订单不停忙碌的年轻老板。
郑玲娟在直播
靠着自己事业,她为村子里七个贫困老人提供了工作,其中两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在郑玲娟的带动下,他们已经成功脱贫。
这是快手作为一个“记录和分享”的平台,自2018年起系统性开展扶贫项目的一个缩影。两年过去,目前中国已经有超过2500万人从快手平台获得了收入,其中,近650多万人来自国家级贫困县区。
如今,“幸福乡村带头人计划”已经走到了第三期,通过这些带头人们故事也不难看出,拥有这样一个机会,对农村创业者而言是多么的珍贵。
这些人因为平凡的生活瞬间而走红网络,走红之后他们也没有因为变成网络红人而浮躁,他们依旧非常朴实,认真生活,这也正是这些带头人的带头人正向作用所在。
对那些如今已然取得一些成就的人来说,继续提升自己,并用余力去帮助自己的乡亲,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而在这背后,快手愿意做一个为平凡创造不凡的平台。让平凡人在快手上被看见,把平凡变为不凡。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把平凡变成不凡,
也许比你想象得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