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扫码就被赶下公交,这种老人就活该吗?
前几个月一直听朋友在讨论小区里忽然之间冒出来的菜摊
东西不多,一天卖菜一天卖肉,不指这挣钱,摊贩浑身透露出一股无欲无求的随性,有时还卖着卖着连摊儿都不见了
一了解才知,这是疫情期间政府派来的便民摊,那些消失的,是疫情之后回到市场去了
他们来这不为别的,方便居民采购生活必需品的同时,主要是为了服务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
我恍然大悟!
的确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忘了究竟是从哪一年起,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被简洁进一个手机里
坐车扫码、付款扫码、看病挂号、吃饭预约……
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渐渐被这个社会抛诸在脑后
前两天,有网友发帖称,在公交车上遇见一对不会用手机支付的父子,在全车人的注视中,五十多岁的父亲焦急、尴尬
乘客们七七八八的支招“你要下载、你要绑定、你这样不行”……
有人提出要帮他刷卡,却被司机告知疫情期间每个人都要实名制,这是对一车人的健康负责
最终,这对父子提着很多东西下车了
因为不会手机支付,他们没能搭上这趟车,可他们真的就活该吗
事实上,生活中这样的情况,每天都在发生
黑龙江67岁的大爷,在超市购买了8.8元的葡萄,因超市开业不久,现金通道还没挂上明显标识
大爷不知情,在常规通道排队10分钟却被告知不收现金,随后被收银员晾在一边
愤怒之下他斥道“你是在羞辱我老头不会用微信吗”
可除了愤怒,他们又能怎么办?
更多的老人,在智能科技前面,只能是手足无措
去年春节,安徽宿州一位大爷想买火车票回老家,因为不会网络购票,跑了6趟都无功而返
“你去网上看看”
“网上俺不会”
情急之下,他扑通跪倒
出生于60年代初的他不明白,为什么现在不会用网络,一切都变得这么难
同样的,还有深圳福田的一对80多岁的老人家
想去看牙齿却三天挂不上号,孩子不在身边,请了个农村的保姆也不会用手机挂号
婆婆在医院门口边哭边说:我是六几年的大学生,现在老了跟不上时代了
银行外,因为不会线上填表,急的跺脚
营业厅外,因为不会网上预约,跑了十好几趟
吃饭结账,被告知不收现金,四处请年轻人帮忙刷码支付,战战兢兢
……
这是老人的常态
有人说,智能是大趋势,大多数机构都有专门为不会用智能设备的老人提供服务的通道
但社会不可能为一部分人停下来
所以老人就必须要不断学习新的东西来适应这种便捷,这不是一件坏事
可仔细想想……
教外公用微信,半年他才学会发语音
教外婆视频,每次通话过去,镜头前都是一片黑
甚至在家里,他们因为看不懂遥控器,连电视都没得看
网友调侃说:一天接外婆10个电话都是问我怎么调电视,教他们开个电视, 就好比让我们去开航空母舰
事实上,没有谁活该被抛弃
我们更不应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制高点上,为忽视了老人这个低消费群体去开脱
有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2.54亿,占总人口的18.1%
而微信用户数据中老年用户只有6000万,不足老年总人口的4分之1
那其他4分之3的线下老人,他们在哪里?
不正是因为他们跟不上,我们才要从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包容、去重视吗?
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我帮助老人,不为别的,只是希望有一天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遇到困难,也能被别人帮助
爱德基金会在腾讯公益平台上发起了“银龄关爱计划”
为包括独居老人、高龄老人、伤残老人、困难老人在内的老年群体,提供生活、心理、法律、等多方面支持……为他们更好的融入这个飞速发展的智能社会,贡献微薄的力量
而在座的我们,只需要动动手指,贡献一件衣服钱,一顿午饭钱,甚至一杯奶茶钱而已……
戳文末的图片或左下角的“阅读原文”链接进入捐款页面
也可以长按识别这张进入捐赠页面
捐款步骤:
1、首页可以看到捐款按钮,选择捐款金额
2、捐款完成后可查看捐款证书
信息时代,发展如此之快。
在我们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别忘了这些人。
别让他们无法乘坐公共交通,无法买到想买的东西,无法去想去的地方。
别让他们在便捷的信息时代里寸步难行。
我们每个人终会老去,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记得戳下面的“图片”或者“阅读原文”
通过网络的力量,帮助这些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