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追逐珊瑚》影评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追逐珊瑚》影评100字

2020-06-28 22:2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追逐珊瑚》影评100字

  《追逐珊瑚》是一部由杰夫·奥洛威斯基执导,Andrew Ackerman / Pim Bongaerts / Neal Cantin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追逐珊瑚》影评(一):有多美 就有多残酷

  五星推荐这部netflix原创纪录片,美得让人惊叹,又残酷地让人心碎。

  《追逐珊瑚》影评(二):湮灭?!

  超五星纪录片。有多美就有多残酷。如果不是今年这趟斯米兰苏林群岛浮潜之行让我亲眼见到美丽海底世界惊讶发现好多珊瑚大面积化死亡,也自然不会去关注这个存在已久的珊瑚大面积濒临死亡的问题也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吧。完纪录片很痛心,亲眼所见的美也许再过几年就将荡然无存,那些鱼儿马上都要无家可归以致灭绝。而作为人类生存在金字塔顶端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也许人类对于大自然对于整个生态系统而言,就是一个巨大灾难吧?因为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要向大自然索取一切最后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追逐珊瑚》影评(三):向海洋中的缤纷色彩致敬

  我平时看的纪录片不多,接触到这部《追逐珊瑚》,除了亮眼的豆瓣评分以外,最让我惊艳的便是它的“超高颜值” 。

  《追逐珊瑚》影评(四):现在正是生物大灭绝时期

  学到了一个科学常识,珊瑚受热会应激变白。所以珊瑚白化正是全球变暖的标志,似乎影片中也提到了反映冰川退化的一部纪录片《追逐冰川》(大致片名记不清了)。所以是否可以拍成一个“追逐”系列,来系统的反映地球上的环境问题或专门的全球变暖问题,因为现在正是又一次生物大灭绝的时期。 影片拍得很美,挺震撼的,还有不少很珍贵镜头,也能表达出相对于生物生存环境而言的地球变暖所带来的危机感紧迫感。只是就拍摄表现手法来说还是相传统的自然类纪录片的拍摄和表现手法,所以虽然为影片捕捉到的画面和反映的问题所震撼,但没有为整部影片而产生很惊艳到的感觉。 BBC的人设崩塌了以后,希望Netflix是做着真实的纪录片。也希望影片能起到引导更多人正视自身生存环境问题的作用

  《追逐珊瑚》影评(五):追逐珊瑚

  电影讲述因全球变暖而导致珊瑚大面积毁减,

  进一步验证岌岌可危的环境威胁

  2017年7月12日,Netflix原创纪录片《追逐珊瑚》发布官方预告片

  一群科学家摄影师、潜水员深入大海探索这个神秘物种,试图警醒公众关注。

  导演: 杰夫·奥洛威斯基 编剧: 杰夫·奥洛威斯基 / Davis Coombe / Vickie Curtis 主演: Andrew Ackerman / Pim Bongaerts / Neal Cantin / Phil Dustan / Mark Eakin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7-07-14(美国) 片长: 93分钟

  《追逐珊瑚》影评(六):不喊口号,只看行动,不从明天,就从现在

  如果你亲身感受过被清澈海水包围的感觉,亲眼看到过斑斓而奇异的海底世界,你就能深刻感受到本片后半段的那种气愤,沮丧,无力的感觉。

  以前,好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觉得环保是离自己好远的事情--我知道环保很重要,但是好像环保和经济发展好像很矛盾的样子,这么复杂的议题我等屁民爱莫能助,跟着新闻和政府吼吼口号就好,平时生活该吃吃该喝喝,习惯了浪费的还是浪费。

  自从我去了潜水,自从我亲眼看过,接触过,感受过海底世界,再看这个纪录片,那种切身的痛和愤怒和懊恼,我不知道应该要怎么去表达。为什么我不早一点行动,为什么我早一点改变,为什么我没有多做一点?保护地球,人人有责,这样的口号我们随口都能扯出十几二十条,道理我们都懂,方法我们都会,可是为什么我们只是空喊口号而已?为什么我们没有行动起来?

  也许不少人看过这个片子之后,也愤怒,也痛,也可惜。然而阵痛过后,口号喊过之后,又恢复了之前的生活习惯。环保不是只是政府和国的事情,身为个人,我们能做的,真的好多好多啊!!!双面用纸,随手关灯,多走路,少开车,走楼梯而不是坐电梯,自带水杯而不是喝瓶装水……这一次,我找不到理由,再去忽视这一切了。

  《追逐珊瑚》影评(七):麻木是最可怕的

  每当看环保纪录片,我都非常冷漠,内心毫无波动,甚至哪怕看完哭了,也不敢做出任何承诺。

  我不敢保证我以后日常的每个行为都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温室效应,所以每次看我都把责任推到整个人类社会上。我买不起汽车,所以尾气污染不关我事;人人都在用空调,所以外面越来越热,所以我也越来越受不了热,所以我更离不开空调;我生活在平原内陆,海洋生物的生死跟我关系不大,非我致死,也不会令我难过。

  我深知这种冷漠的情绪是大部分地球人的心态,也是导致地球环境越来越恶劣的原因之一。但是看着那些曾经如此鲜活,五彩斑斓的珊瑚在短短一两个月内褪色发白,最终变成一堆毛茸茸的枯木,我感到自己也是罪孽深重,不可推卸责任的刽子手。

  大学这几年,我越来越能真实的感受到地球变暖这一趋势。去年七八月份的杭州,每天气温能逼近40度,每次走在路上我感觉空气都是不流动的,呼吸也相当困难。只有待在空调屋里,整个人才仿佛重获新生。可是海洋里的生物没有空调,我们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导致的热量有93%被海洋吸收了,那些看起来非常美丽,非常脆弱的生物替我们承受人类造成的恶果。在临死前,它们发出了平生最美的荧光,那是在炫耀?不,那是在呼救,也是向我们求饶。

  《追逐珊瑚》影评(八):20171103

  珊瑚的白化现象及珊瑚体内的寄生关系相当迷人(我尤其被前者吸引,为何它们在死前变得通体洁白?)。它们的死亡也许并非个例或近年环境突变的后果,而是一直持续的灭寂过程(想象几万前的地球,那时的生物种类有可能比今天多不知多少倍。已有的生物种类不会再推陈出新,它们在漫长的运动时期内相互吞噬,灭种是常事,最终剩下今天的一些玩意儿,除非变异出现,否则就一直杀到最后一支——大概是人类,然后人类丢弃地球之类),不是说在近代之前,海水就一直够冷,珊瑚就一直活着。我有点不喜欢把其他生物当作地球的原住民的论调,它们竖起耳朵就是灾难将至(其实生物本来也有这个功能来着…),而近代人类一定是发生了什么突变,变得和历史上哪个时代都不同的残暴无知。(总觉得有哪儿不对,但我还不能确定)。

  要去看看大堡礁!可是澳洲奇怪的生物真多,我会害怕的吧。或者在家里看些这方面的东西也可以。潜水、白化、珊瑚寄生、纯粹美丽的珊瑚礁本身、一台架在海底的拍摄珊瑚生灭(最终得到非常令人痛心的影像)的延时摄影机、一群人潜到海底,每天去几十个固定的地点架摄影机,一个地点拍两分钟……我相信这些事儿全和某种深邃的本源性的内容有关,应该多把它们放在脑子里。

  最后,白化现象是怎么出现的?为什么之后毛茸茸的水草会缠住它们,摧毁洁白的事物?看一件日常被驯化了的物种个体的腐败(苹果、香蕉、梨子)和看一整个永远不会再重生的物种的死灭,有什么区别?(我还想再去潜水,买个在水下也能照相的相机。想多看一些关于自然的照片。)

  《追逐珊瑚》影评(九):抓紧时间买张去澳大利亚的机票吧朋友们

  我知道全球变暖气温升高会导致珊瑚白化死掉 但我没想到是这么快

  一直说可持续发展是希望子孙能有和我们这代一样的发展权利 真的 先别惦记子孙了 咱们这代能死在有花有草的世界里就烧高香吧

  从我自己硕士去学清洁能源也好 想做环保也好 在本土的野生动物保护NGO当志愿者也好 我都一直不希望周围人产生那种做环保的人都是“圣母”的想法 也会有关注人权的同事会有“人权都没法保障呢 怎么有精力关心动物”的想法 但我一直觉得 做野生动物保护其实是用旗舰物种当做指标衡量我们的生态环境是否还适宜人类生存 保障的是马斯洛金字塔最下面的那一层需求 并不是只有圣母或着吃饱了饭的人民才有闲心考虑的

  珊瑚对很多人来说都不是那种“那么萌 怎么能吃掉”的物种 甚至对我来说过分鲜艳而显得诡异 但珊瑚就是海底的森林 珊瑚的死亡就意味着居住在珊瑚中小的死亡 然后吃小的大鱼也就没了 靠捕鱼为生的人也没了生计来源 看吧 我们谈保护自然的时候 人永远都无法从其中抽离

  而对于我这种生长在内陆城市里 大部分时间都靠大棚里蔬菜养活的人 似乎珊瑚的死活距离我就不那么近了 可惜我一直是个矫情而悲观的人 信奉阴三儿老师的“都得死”为人生真谛 惧怕仪式感 认为人生中很多事其实都没有意义 但不巧看到过另一个悲观的人写的“人生的一切虽然都是梦幻泡影 但人生有美 梦幻泡影嘛 本来就是美的” 所以至今还抱着为了多看看世界上的“美”努力活下去的幻想 因此还奢望着在我买一张去澳大利亚的机票之前 大堡礁不要变成一滩白骨

  《追逐珊瑚》影评(十):30年后我们还能看到珊瑚吗?

  珊瑚是由珊瑚虫组成的动物,靠体内的小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为机体提供能量,而当海水温度上升2摄氏度时,珊瑚会发生白化而死亡。所以珊瑚死亡的原因很简单,就是那个被说烂的词——气候变暖。大量的二氧化碳排入了大气层,二氧化碳会锁住热量,其中93%被困住的热量进入了海洋。1999年就有科学家预言了珊瑚在未来的大量消失,而根据推算,如果气温再这样稳步增长,30年后地球上的大部分珊瑚都会死亡。

  一群热爱大海、热爱珊瑚的人拍摄了这部作品,通过这种方式保护自己的热爱。在我看来,纪录片是连接科学和普通民众最好的方式,珊瑚白化这一现象早就被科学家们发现,但是却被人们所忽视,纪录片将远离我们的真相铺开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意识到残酷的真相和身上的责任。气候问题要靠每个个体,如何提高个体意识,其实更需要的是政府的倡导和组织,这似乎又来到了环境与发展之间的两难问题,什么时候才能放慢发展,把环境放在首位呢?三十年内可以做到吗?答案让人担忧。

  大海真的很美,色彩斑斓的珊瑚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奇(虽然影片中过度放大的珊瑚让我有些密集恐惧)。影片中记录了团队这一路走来的不易,新的拍摄设备的设计和调试、全球拍摄地点的选择,然后照片失焦,重新选点后又遭遇恶劣天气,最后临时换点,丢弃水下固定的设备,采用每日人工拍摄的方式。两个月的时间内,水下摄影师每天下海拍摄60个点,高温、割伤、疲惫,而更痛苦的是内心的沮丧——亲眼见证自己热爱的珊瑚逐渐死去,从光彩照人的瑰丽到长满藻类腐烂。团队就是希望通过对这一过程的记录,从前后的对比中,让观者感受到付出行动刻不容缓。影片还记录下了意外的情况,面临温度的升高,珊瑚发出了荧光,通过自身产生化学遮光剂,进而保护自己,它似乎在苦苦挣扎想要活下去。

  影片中一方面展现出自然问题的岌岌可危,一方面展现出了一批人对于珊瑚的热爱和付出,两方面同样让人动容。在我们的潜意识中,珊瑚似乎是海洋中最常见而理所当然存在的一部分(影片中也介绍了珊瑚对海洋生态的重要作用),当它都面临着危机的时候,多可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