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离秋》影评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离秋》影评摘抄

2020-07-21 22:05: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离秋》影评摘抄

  《离秋》是一部由汪崎执导,谭凯 / 谢承颖 / 刘德基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离秋》精选点评

  ●对当代人困境刻画得很细腻

  ●男主不会说上海话,比孙子爷爷跨语种交流可怕,不过片头男主是出品人也没办法,但这片子不得不说对上海人诠释挺准的,如果你觉得价值观不太对劲,那就对了,要体现当代上海的畸形面嘛。

  ●导演有早期李安影子 但是片子美术真的太假了,场景一切都干净像样板间,远离生活化的生活片实在令人尴尬。但优点在于故事剧作真的蛮用心,以及片中丈夫妻子筷子的一幕让我久久不能忘记,仿佛站在那里的就是我的父亲

  ●#FIRST青年影展# 1.5 太生硬了。所有普通话都出戏,方言普通话日语之间灵魂理解出戏,谭凯出戏。 妈妈和爷爷演得挺好的,但所有人物的性格行为都来自大型硬设定疏离感虽然制造出来了,但其发生基础并不成立,无法让人服。

  ●3.5。方言普通话在南方庭(尤其是年轻一代常见也很自然,并不像那么多人说的难以理解。正经谈事情时候然要用普通话,看剧中的妈妈就像看到了我妈一样家庭矛盾水流深难以化解,并不会通过一顿饭,一个人突然出现或暂时的努力实现重归于好,生活不会像电影一样容易。所有的平静都是以牺牲需求代价自欺欺人

  ●#FIRST#语言细节巧妙,妈妈对宏宏说普通话,对爷爷说上海话,对丈夫是上海话+普通话,不足之处是爷爷与宏宏对话,在听懂日语和听懂上海话之间徘徊。开场有些小津的风格,和《东京物语》的内容相似之处,之后讲异乡人身份认知,从而引发家庭矛盾,无论是男主身份认知,还是妻子拒绝离开不够说服力,而爷爷的角色定位略显尴尬,同时,电影在视角上也没能做到夫妻矛盾和爷孙交流的统一。导演在电影中提出问题,但结尾放弃给出答案,显得故事不够完整

  ●#13thFIRST#06 一种青年导演:买彩票,等招安。拿父权制与归属感夹带私货,自问自答,预设困境(地域层面上的群体居所/情感层面上的“家”),两个位面不停的冲撞,最后将这种困境移植到观众脑里。发展-泄气-发展-泄气,结尾越不舍,越是一种对原生创作态度的反叛。

  ●很少看见这么真实而又诚挚的家庭电影了,喜欢!既有日本人与中国人身认同的矛盾,又有更为普世的家庭矛盾。缓慢恬静时刻拍出了(话痨版)是枝裕和感觉,然而又有爆发的时刻。 喜欢扔纸团的结尾,纸团扔出去小孩坐在旁边,夫妻俩对坐窗边。在燥热的暑假,矛盾与和解不断上演,暑假过去了,可能改变,也可能什么都没变。

  ●上海人在日本版推手 很优秀了

  ●#FIRST青年电影展#故事是在日本拍摄的一家生活在日本的中国家庭 上海爷爷的到访之后 家庭矛盾的突然爆发,三代人之间贯穿故事的讲述,主要视角进入到这对生活在日本的夫妇与孩子身上,工作、生活、上学。影片结合当下移居国外与是否回国的现状展开了对生活,理想信念的探讨。很可惜没有去将影片所呈现完全交代清楚,剧情过于俗套。爷爷的表演很动人,演员的表演很不错,加分。

  《离秋》影评(一):五颗星

  给大家说一下我的看法。 1.在《离秋》中,关于谭凯饰演角色用普通话的问题,我一开始也觉得挺尴尬的。后来我慢慢理解了这个状态。男主原本是一名运动员,肯定会接触很多不同地区的人,其次作为在日本漂泊近20年的人,待过不同城市,读过语言学校。接触的都是天南海北的人,乡音被改无可厚非。最感人的是,在与父亲对话的中,熟悉的落语都是用上海话,反而给了我一种感动。【制片人在影后交流说到这是个遗憾,我觉得反而是个意外之喜】 2.关于影片质感的问题。我个人认为真的还好。家庭的对话繁长是常态,只能说作为导演来讲应该尽量使用外部环境来减少这种弊端,这一点导演可能略有不足。但本片的夜景及灯光设计的处理都还算精致。 3.关于男主角打女主的问题的一个巨大转变,很多人可能会有些困惑。因为男主在此之前虽然状态不是很好,都还算克制。那我就简单谈一下我的看法。在此之前,男主角刚贷款买了房,并且读了一张报纸。根据制片人对拍摄时代的确定,我们可以想到关于日本房产泡沫的时代背景。男主角在日本房价上升时接盘,却在不久后房价出现了跌盘的趋势。30年的贷款压力让这个男人理产生了变化。 4.虽然我目前还没看完影展所有的影片。但从观看过的情景来看,以电影本身为标准,它的完成度目前为止应该算是最高的。

  《离秋》影评(二):浅谈

  给大家说一下我的看法。

  1.在《离秋》中,关于谭凯饰演角色用普通话的问题,我一开始也觉得挺尴尬的。后来我慢慢理解了这个状态。男主原本是一名运动员,肯定会接触很多不同地区的人,其次作为在日本漂泊近20年的人,待过不同城市,读过语言学校。接触的都是天南海北的人,乡音被改无可厚非。最感人的是,在与父亲对话的中,熟悉的落语都是用上海话,反而给了我一种感动。【制片人在影后交流说到这是个遗憾,我觉得反而是个意外之喜】

  2.关于影片质感的问题。我个人认为真的还好。家庭的对话繁长是常态,只能说作为导演来讲应该尽量使用外部环境来减少这种弊端,这一点导演可能略有不足。但本片的夜景及灯光设计的处理都还算精致。

  3.关于男主角打女主的问题的一个巨大转变,很多人可能会有些困惑。因为男主在此之前虽然状态不是很好,都还算克制。那我就简单谈一下我的看法。在此之前,男主角刚贷款买了房,并且读了一张报纸。根据制片人对拍摄时代的确定,我们可以想到关于日本房产泡沫的时代背景。男主角在日本房价上升时接盘,却在不久后房价出现了跌盘的趋势。30年的贷款压力让这个男人心理产生了变化。

  4.虽然我目前还没看完影展所有的影片。但从观看过的情景来看,以电影本身为标准,它的完成度目前为止应该算是最高的。

  《离秋》影评(三):普遍压抑的中国式家庭

  在FIRST看的几部片子里比较喜欢的一部,看这部片子就好像在看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的故事一样。 影片的总体气氛是那种比较压抑的,这种气氛很真实,就像现代社会的很多家庭一样,父母不知道如何当父母,在他们的影响下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一家四口语言的问题,很微妙但作用很大。四个人,三种语言,父母会普通话上海话日语,爷爷主要说上海话,儿子主要说日语。

  不同的语言划分了不同的时代和观念,爷爷代表了老一辈的观念,也是典型的中国老人的形象。(和我奶奶的思想观念很像,认为家庭最重要的是安居乐业,也乐于当子女关系中的和事佬)

  父母这一代加了一层社会背景,他们由上海被迫到日本就业,这里不说太多。主要是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为了生活,他们贷款买房,背负着29年的房贷,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焦头烂额,为职业的担忧等等。他们被生活压迫,更不用提什么年轻时的梦想。(我也曾经问过我爸爸他的梦想是什么,他跟我说他现在没什么梦想,就是想给家里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儿子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父母没有给他很多爱,所以他基本不知道怎么去爱别人去尊重别人,特别是家人。当全家人都说中文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在说日文,距离感在这里体现出来了。但他心里还是十分向旺充满爱的家庭生活的,比如希望爷爷去参加家长会,半夜去和爷爷睡觉。但他还是有一丝恐惧的,因为父母当着他的面大吵,而爷爷又在训斥他的不懂事。一个小孩子,你不教他懂事,却希望他像成人一样懂事,这是现代社会的普遍问题。

  时代变迁、观念差异和代沟、原生家庭等很多东西都囊括其中。

  《离秋》影评(四):5颗星

  在FIRST看的几部片子里比较喜欢的一部,看这部片子就好像在看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的故事一样。 影片的总体气氛是那种比较压抑的,这种气氛很真实,就像现代社会的很多家庭一样,父母不知道如何当父母,在他们的影响下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一家四口语言的问题,很微妙但作用很大。人类为什么没有成功造就通天塔?就是因为出现了不同的语言。四个人,三种语言,父母会普通话上海话日语,爷爷主要说上海话,儿子主要说日语。 不同的语言划分了不同的时代和观念,爷爷代表了老一辈的观念,也是典型的中国老人的形象。(和我奶奶的思想观念很像,认为家庭最重要的是安居乐业,也乐于当子女关系中的和事佬) 父母这一代加了一层社会背景,他们由上海被迫到日本就业,这里不说太多。主要是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为了生活,他们贷款买房,背负着29年的房贷,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焦头烂额,为职业的担忧等等。他们被生活压迫,更不用提什么年轻时的梦想。(我也曾经问过我爸爸他的梦想是什么,他跟我说他现在没什么梦想,就是想给家里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儿子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父母没有给他很多爱,所以他基本不知道怎么去爱别人去尊重别人,特别是家人。当全家人都说中文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在说日文,距离感在这里体现出来了。但他心里还是十分向旺充满爱的家庭生活的,比如希望爷爷去参加家长会,半夜去和爷爷睡觉。但他还是有一丝恐惧的,因为父母当着他的面大吵,而爷爷又在训斥他的不懂事。一个小孩子,你不教他懂事,却希望他像成人一样懂事,这是现代家庭的普遍问题。 时代变迁、观念差异和代沟、原生家庭等很多东西都囊括其中。

  《离秋》影评(五):三种方言的交错,三个不同角色的定位

  本文为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竞赛入围影片《离秋》主创团队映后交流实录。

  *段炼,FIRST电影事务部总监,《离秋》映后交流主持人

  *郦辉,《离秋》制片人

7月22日,《离秋》映后交流现场

  段炼:导演汪崎的父亲是一名运动员,后来到国外发展,片中很多内容与导演本人少年的经历息息相关。

  郦辉:片中人物原型有汪崎的影子,但整个故事和情节是重构的,我们是想通过片子还原中国人90年代在海外的经历,最终去表现现代的生活。

  段炼:片中小男孩坚持说日语,爸爸妈妈时而普通话、时而上海话,这个设定在创作之初有何缘由?

  郦辉:最初设定整部影片都是普通话,主要是为了院线观众能听懂。后来发现,所有的人物情感和力量如果运用普通话,我们想表达的情感关系就会有冲突。20世纪90年代大量上海人移居日本,他们90年代中后期又开始大量回国,所以用上海话可以非常有力的去塑造他们的人物形象。三种方言的交错,定位到三个不同角色上,从结果来看,我觉得是蛮好的。

《离秋》制片人郦辉

  段炼:有影迷也说,它看起来挺电视剧的,缺少一点电影感。导演当然是接受小津的影响,他对于电影叙事作用的理解、对人物关系简单又丝丝入扣的处理、这种细腻的感觉在中国电影市场上还是很珍贵的。

  观众:我看片后按捺不住这种兴奋,我觉得特别好,与前两天相比,竞赛单元的片子也上了一个Level,这也是对《东京物语》导演小津的致敬。我看到片子中摄影师真的是贴着地板在拍,剧组真的要好好关爱他一下,小津的3个摄影师因为贴地都有不同程度的胃病。

  Q:影片整体克制的感觉一开始就是这样设置的吗?

  郦辉:对,我们的设定就是整体的克制。

  段炼:导演希望一家三口的关系可以再狠一点,有争吵、埋怨、隔阂以及和解,这个结尾大家还都蛮喜欢。他很克制,但也可以看到生活还在继续。

7月22日,《离秋》映后交流现场

  Q:蛋糕店老板娘的设置有什么特殊用意吗?

  郦辉:用这个角色是想点明价值观的方向,这种靠近于西方的价值观,比如他喜欢巧克力,对欧洲的向往。

  观众:我也在一个频繁吵架的家庭中长大的,所以我后半段一直在哭,片中这些摔东西、长辈劝说晚辈暂时避开的细节非常真实,我很感谢制片人和导演。

  郦辉:你们会觉得这部片子拖沓或者闷吗?这个长度你们觉得ok吗?

  观众:没有

  郦辉:我们第一个版本更长,放映之后观众觉得太长了。剪过之后我觉得现在已经很丰满了,再剪短就要必须舍弃某些线,所以我想从现场观众中得到一些答案。

7月22日,《离秋》映后交流现场

  Q:导演每周和家人吃几次饭?

  郦辉:这个问题留到25日第二场,你来亲自问导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离秋》影评摘抄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