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雷普利全集》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雷普利全集》读后感1000字

2020-08-02 23:0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雷普利全集》读后感1000字

  《雷普利全集》是一本由[美]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8,页数:157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雷普利全集》读后感(一):雷普利

  刚拿到这本书时,被封面吸引了。一般的书很难有这种灰色的封面的。再一简介,正好差不多我喜欢类型一样,就是悬疑侦探类的,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书名叫《地下雷普利》吧。 “伦敦的人总是听得很清楚”这句话很诙谐作者似乎想用这个来调动气氛,使得这个严肃主题有些乐趣。第三页开始便介绍了本文的主人公汤姆地点画廊,而事件则是别人说伯纳德的画和德瓦特早期画的风格差不多相同,所以认定是个赝品,但是杰夫却认为这个画是真的,而此时呢,伯纳德本人却慌了,这对画廊的开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杰夫给汤姆写了一封,不想让伯纳德出现在画廊的开幕仪式上。这才揭开了整个故事序幕。 而接下来的故事的情节就更曲折了,德瓦特这个人以及德瓦特有限公司根本存在!根本就是个皮包公司,而且这竟然是汤姆自导自演的,而那个莫奇森竟然想去找德瓦特证实,这可是,一旦发现这个公司是个空壳公司,那么势必会捅给各大媒体,那么到时候,这个画廊也就开不下去了,汤姆和杰夫的清白声誉则将毁于一旦。而汤姆这个人正是特别注意声誉,所以我猜想杰夫正好抓住了汤姆的这个弱点,才来去找汤姆帮忙。 接下来,书中介绍了汤姆的职业背景以及等等幕后情况总体上来说,汤姆就是一个特别会享受生活,而且有头脑的人,从他喝茶的习惯以及住的地方可以看出来。这天下午,他出去转了转,然后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就是他自己来假扮德瓦特,因为他们的年龄差不多相仿,而且容貌也差不多一样,尤其是哪一个短短的小胡须,他猜想杰夫对这个主意一定会很满意,(我想,如果是我的话,我就会直接把那个莫奇森闭嘴,大知道,什么人才是最安全的吧,对没错,那就是死人永远不会透露半点秘密)。果然,杰夫同意这个馊主意,欣喜若狂,而汤姆的沉着冷静,则给我上了一课也许我们生活中需要面对各种事情沉着,冷静,汤姆简直是太成功了! 但是呢,事件仿佛又曲折了一下,德瓦特此人竟然是真实存在的,竟然是死于自杀!

  《雷普利全集》读后感(二):这个雷普利我喜欢,亦正亦邪很真实

  

看到这个《雷普利全集》系列,是我非常喜欢的类型,很开心能读到《地下雷普利》,全集总共有五部,是黑色犯罪小说巅峰之作。《地下雷普利》是其中的第二部,第一部《天才雷普利》可能更多的时候是在介绍这位大名鼎鼎的主角和他的过人之处,随着故事的展开,第二部应该比第一部更精彩。

雷普利其实就是书中的那个汤姆,全名叫汤姆.雷普利,其实他只是个出身平凡的年轻人,全身上下、生活上也没有非常值得炫耀的地方,但是这只是这个人的表面现象,真实的雷普利当然没那么简单,要不也不会成为雷普利系列的男主角,他思缜密,头脑灵活,是个永远让人捉摸不透的神秘人物。

这个系列并不是为英雄人物歌功颂德,雷普利也不是什么英雄,但也不是个十足的坏人,他远没有达到十恶不恶的地步。他在光明与黑暗中徘徊,他在无间道中经历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双重考验,走错一步就可能步入到万劫不复的深渊。人们习惯了看英雄人物,有时候可能会难以接受以邪恶的人物为主角的故事,其实这样的小说完全没有教唆人犯罪的意思,更多的人想让我们警惕这样的人,他们并没有想影视剧中表现的那么蠢,再者看这部精彩的小说,犹如看一场精彩的影视剧,跟着雷普利的视觉,一步步踏入作者设置的场景中去,好像被抓住那根敏感的神经,看了开头就再也放不下了,知道看完单本的结尾还意犹未尽,期待中下一部的故事,看雷普利还能做出什么妖了,他还有那么幸运吗。《地下雷普利》只是这个系列的第二部,还没那么容易完蛋,接下来故事他肯定还会带着案底,犯下新的罪孽。

看到这部书,我老喜欢把它和那部经典的《教父》做比较,尽管都很精彩,都是犯罪小说系列,但是却不太好横向比较,一个黑社会的头目,一个是游走里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一个豪横霸气,一个穿街走巷,不可同日而语。影响力可能赶不上《教父》,但是也绝对称得上是二十世纪非常经典的犯罪小说,雷普利这个人物也是二十世纪犯罪小说中的最经典的人物形象之一。

作者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美国女作家,作品以犯罪小说和短篇小说为主,善于描写人物的心理,在《地下雷普利》中已经欣赏了她的精彩的心理描写,节奏紧凑,步步为营,通过复杂的心理描写,营造紧张的气氛,让人大呼精彩。她对善恶的界定也和其他犯罪小说大不一样,雷普利系列就是她的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小说。

雷普利系列第二部《地下雷普利》的假画欺诈案非常精彩,整个故事充满了画面感,情节紧张刺激,不亚于看一场精彩的电影。是这个系列中非常精彩的一部小说。

  《雷普利全集》读后感(三):雷普利是谁

这个系列的作品,冠以雷普利的名字,自然每个读者都想问,雷普利是谁。雷普利或许是住在每个人心中的灰色人物,善恶难辨,既不会为了正义献身,也不会因为道德谴责而饿死自己。雷普利是每个人心中最真实的自我。

《雷普利游戏》中,雷普利住在法国枫丹露附近的丽影,在艺术的熏陶下过着看起来循规蹈矩的生活。但是雷普利的过往并不甘于沉寂,里夫斯大摇大摆找上门来,故事就此展开。和常见的套路不同,这次旧日阴影缠上的不是雷普利本人,而是将乔纳森——一个画框商人、一个住在法国的英国人、一个无辜的人,卷入。故事一开始存在两条线,乔纳森的冒险与雷普利的安逸生活。直到一场火车上的冒险,才让两个故事交汇并最终走向高潮与完结。这本书对气氛的渲染十分出色,这主要体现在不同的语言风格交错进行。乔纳森视角下的世界,在长短句之间切换。当他处于犹疑、惊惧状态时,周遭事物在眼里不自觉的变成了短分句叠加而成的长句子。相反,当乔纳森下定决心开始冒险,或是对未来处于绝望之中时,眼中的世界都变得简短而有力。与乔纳森不同,雷普利眼中的世界则充满了反问与自我肯定。无论是对丽影的夸赞还是对乔纳森说明自己在这个游戏中的角色,言语之中不断以反问突出强化自我认知,最后以推翻反问或者重复反问加深自己的观点。而为数不多的乔纳森与雷普利共同行动的场景,则在这种犹疑与自信之中游走,将汤姆的自信与乔纳森犹疑甚至是绝望两种截然不同的属性叠加在一起,营造了惊心动魄的紧张感。

本作中的不同角色对应着一个普通人的不同侧面。乔纳森是一个典型的普通人,循规蹈矩的好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始终处于唯唯诺诺或者说自觉低人一等的状况。无论是在对从没出场的兄嫂的描述中还是对岳父母家庭的描述中,都将这种自觉低人一等体现的淋漓尽致。这种心理与他自身的健康状况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健康状况成为了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被逼到绝境的他做出了决定:既是以命搏钱更是放飞自我。里夫斯则是另外一个侧面,一辈子游走在灰色领域的他并不是什么犯罪界大亨,算起来他也是犯罪世界的底层喽啰。于是想进一步爬升的里夫斯染指了更深层的领域:帮派斗争。然而森严的阶级制度在犯罪世界也不曾改变,最终的里夫斯只能是抱头鼠窜。最后,说回我们的绝对主角,雷普利。雷普利对世事的态度不过是游戏人生,也由此培养了一身亦正亦邪的气质,然后水到渠成的吸引了世间青睐。但是金盆洗手是不可能的,常在河边走也不可能不湿鞋,在雷普利自己游戏人间的同时也牵涉了更多如同乔纳森这样,一辈子循规蹈矩的普通人。

不同的主角奔赴相似的人生,有人死亡有人逃窜有人回归正常生活。而在这样灰色地带游走的故事,又总是吸引着读者。雷普利系列也由此滚滚向前。作者是善良的,最终证实了乔纳森确实是病入膏肓,假设最终证明所有的一切检查都是一场骗局,这将是最真实也最绝望的世界。

  《雷普利全集》读后感(四):《天才雷普利》:好一个贪婪的天才

  刚开始看这本小说时我竟然没有反应过来我很早之前就看过电影版《天才雷普利》,直至我看到似曾相似的剧情:雷普利受到格林里夫先生的委托去意大利劝他儿子迪基回家,我才想起来迪基扮演者裘德洛那时候的盛世美颜!想起了马特达蒙大叔怎样把卑微贪婪而又有着超强大脑和惟妙惟肖模仿力的雷普利演得入木三分。

《天才雷普利》剧照,侵删

  雷普利系列是美国作家帕特里夏·海史密斯最出名的犯罪小说作品。但是这位作家还有一部作品想必大家也曾经听过,那就是被希区柯克改编成电影《火车怪客》的《火车上的陌生人》。这部作品被搬上银幕时作家海史密斯才30岁。

《火车怪客》剧照,侵删

  雷普利是天才,他有着若干非平常人所能拥有的技能,比如他对数字的敏感,正因如此他得到了在美国国税局的工作,专门核查纳税人的纳税情况。他的模仿能力一流,模仿笔迹,模仿声音,模仿神态。 但是他并不甘心于此,他依靠着工作的便利几百几百地诈骗着糊涂纳税人的钱。当他受雇到了意大利看到贵公子迪基奢华闲适的生活时,一下子爱上了。他感觉那就是他所追求的生活。迪基潇洒帅气,行为放荡不羁,每天花天酒地,每月都会有父亲的钱自动汇到账上。雷普利起初爱上了迪基,他想像一条水蛭一样吸附在迪基的身上。他穿他的衣服,吃他的食物,玩他的游艇。他拼命讨好迪基,模仿迪基。但是迪基这样的花花公子岂能是能被人缠住的,他厌烦了雷普利。于是,雷普利把他杀死了。没有办法吸附在上面,就干脆取代他。

《天才雷普利》剧照,侵删

  将迪基杀害后怎样不被发现这一段充分展现了雷普利的“天才”。他巧妙地在不同地点不同人群中扮演着“雷普利”和“迪基”两个人,花着迪基的钱到处游玩。最后怎样了呢?当然成功了,不然就没有后来的一系列故事了呀。毕竟这是雷普利系列的第一本。 看完这一本,特别期待这个系列的其他四本:《地下雷普利》、《雷普利游戏》、《跟踪雷普利》、《水魅雷普利》。作者的思维之缜密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她的描写也是入木三分,雷普利卑微而又贪婪的样子简直让人作呕,但是他开动脑筋周旋逃脱时的聪明劲儿又让人叹服。一切都是贪念作怪啊!

  《雷普利全集》读后感(五):雷普利系列

  

对于帕特丽夏的这个雷普利系列,我到并不是通过那部知名的电影,而是因为这个系列在欧美争议很大,是非常典型的黑色小说系列。

黑色小说风格作品其实很早就有,但一直到1934年 詹姆斯.M.凯恩 以《邮差总按两遍铃》大卖,这部作品也被喻为是黑色小说的鼻祖。从而开创了主角并不是好人,作品以一个坏人的视角来描写犯罪的过程和心态。黑色小说、冷硬小说(钱德勒开创)、犯罪小说(哈米特开创)这三类作品几乎同一时期风靡美国,被认为是侦探小说在美国的本土化以及变种(虽然像范达因、奎因等在当时也很风靡,但这类作品还是被认为是英式侦探文学风格在美国的延续)。这三类作品淡化甚至去除了侦探推理作品中原有的逻辑分析、诡计、不可能犯罪、公平性等元素。尤其是黑色小说将重点完全变为主角如何犯罪、过程中的心态、想法变化、以及如何逃避别人的追捕为主。也因此这类作品推出后虽然在美国读者中广受好评,但在诸多传统侦探、推理组织和奖项中争议极大。

在詹姆斯.M.凯恩之后,伍尔里奇、 艾拉·莱文等作家也写了不少黑色小说,但真正将这类作品发挥到巅峰的则是帕特丽夏的雷普利系列。作者早在1950年就以处女作《列车上的陌生人》一作享誉侦探小说界,不仅首创了交换杀人的犯罪小说写法,也入围了1951年爱伦坡奖最佳处女作奖。此后经过几部作品后,在1955年作者开始了雷普利系列首作《天才雷普利》的创作。这部作品再次入围了1956年爱伦坡最佳作品奖,同时在世纪末美国侦探作家协会MWA评选的20世纪百大作品中打入第71位,在同期英国犯罪小说作家协会CWA评选的世纪百大作品中高居45位,成为了少数入围的美国作品。随后第二部《地下雷普利》也入围了1971年的金匕首奖决选,第三部《雷普利的游戏》再次入围1974年金匕首奖。几次决选最终都没有得奖,主要原因就是前面提到了评委中有相当部分的人对这类黑色小说评价很两极化,最终导致几次入围都没能如愿得奖。

撇开侦探小说是否应该包容黑色小说的大道德原则不讲。单从本作雷普利系列来说,个人觉得还是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写法和构思。雷普利最初是一个骗子,专门伪造各种文书、画作,满口谎言,在他那里没有一点善良可言。对于他来说,只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了达到目的欺骗、杀人都是可以信手拈来的工具。雷普利最初为了帮老人去意大利劝回他的儿子,但当他发现其中有利可图时毫不犹豫的杀了对方霸占了他的财产。此后的雷普利继续在光明与黑暗之间徘徊,在“无间道”中经历“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考验,带着“案底”逍遥法外,并在此后的连锁反应中犯下新的罪孽。 到了第二部雷普利结了婚,发现著名画家自杀后又集结一帮坏人开始伪造画作的工作,给了雷普利长期饭票。当有收藏家来找雷普利提出质疑时,他采取了同样的解决方式。 像这样的人物照理说不太容易成为人们喜欢的对象,但很奇怪的,随着海史密斯的紧贴雷普利的描写,我们不禁关心起这个毫无道德逻辑的犯罪者,甚至对他的安危开始感到紧张,生怕他的罪行就要败露。当他无赖行骗,甚至冷血杀人却侥幸过关时,我们却又为他松了一口气。

但就是这样一个恶人,到了第三部《雷普利的游戏》又风格突变。居然为了老实的朋友远赴德国帮他,甚至不惜在列车上和黑帮动手。让人看到了雷普利居然也是一个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到了第四部《跟踪雷普利》更让人大跌眼镜,完完全全变成了一个慈父益友的角色。可能是雷普利真的喜欢法兰克吧,也或许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所以当男孩想不通时,雷普利难得不计较利益全心全意的去帮助他,开导他。当法兰克被绑架时,明明可以直接让他家人付赎金救人的,但他偏偏不惜杀人、冒风险亲自去救人。

这样一个矛盾的人物,让人又爱又恨。引用其他作家的话:“ 汤姆·雷普利将成为时代的产物 ”。或许读者们未必能接受这样的风格和道德观,但我想这个矛盾的人物必定能让你记忆犹新。当年踩在雷普利系列得奖的作品:Anthony Price《Other Paths to Glory》、James McClure《The Steam Pig》(这本名气也比较大)、Thomas Walsh《Nightmare in Manhattan》大多已经被历史埋没,但雷普利系列却不断在全世界再版、甚至多次被搬上荧幕,成为了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