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刚刚》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刚刚》读后感1000字

2020-08-09 23: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刚刚》读后感1000字

  《刚刚》是一本由刘按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9,页数:24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刚刚》读后感(一):刚刚的写法新颖,但表达方式欠缺

  以刚刚为表达时间,在刚刚里,有无数种行为合理荒谬历史与即时,永久与短暂鲜活与死亡,自然生灵,一切一切的行为都在刚刚里,很惊讶作者可以表达如此多的刚刚,作者在尝试对现在进行一种解构式的描写,可是这种描写有点无序有点不知所云,如果能按照主题式的小标题写法或许更能让读者清楚表达意图,不过错乱堆杂就是人生常态,最后一章的虎仿佛与政治有关,影射一些东西感觉这本书不是小说,另外,如果要包含太多主题,就需要故事性的组合,否则就会陷入为写而写。

  《刚刚》读后感(二):明明可以更好,刚刚不行

  1、冲着余华苏童大佬的几句赞赏而去,带着一脸的懵逼而归。

  2、每个刚刚一个回车,本书可能该超过400页。

  3、不要试图花个半天读完全书,你会心绞痛

  4、有闲暇,任意打开一页,读上两段,或许会感到有点意思

  5、没有可描述故事情节比较意识流,瞬间感悟总得有些金句吧,遗憾大海捞针

  6、地砖,排队,奶牛,剑出鞘,毛线企鹅,横杆,台风,换衣服蜜蜂……他们都在一段中出现,惊不惊喜,像极了小区垃圾筐,啥都有,没价值

  7、出版界已经把长篇小说范畴扩展得如此清新脱俗了么?说是散文我能忍!

  8、是小说界的《平安经》么?作者年龄不大,应该不是权力的游戏

  9、该书无无序无后记,不从得知成书过程,若是日记堆砌而成,我原谅他;若是专门集中写作而成,我有医疗相关建议

  10、坦白说新潮新作探索到了哪一步,我不甚清楚。意识流该跟着河道跑,不是在机耕道上360度溢出。

  《刚刚》读后感(三):短评太长,长评太短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我对本书非但不反感,甚至有几分欣赏。虽然表面装神弄鬼的,但从文字,也不是毫无章法任性胡来的。而且,看得出作者见微知著、堆沙成塔的野心。只是,这种作品突然给我一种想法,就是定义问题。我知道世界上,现当代文学有很多形式突破的尝试,当它们统一在现当代文学的概念范畴里时,我是一点意见都没有的。有些评论这不是文学我是肯定不能赞同的,不能说你喜欢的文学才叫文学,你不喜欢的或者看不懂的就都不算文学了。但我反对把它们都划分现有的文学类别当中,更反对用一个现有的文学类别加一个“反”字就给定义了。对,我说的就是麦家推荐语。麦说这是一部“反小说”。我想说,歌词就是歌词,我们不会把它叫做“反诗”;杂文就是杂文,我们不会叫它们“反散文”;即便在科学界,一个理论打破了另一个古老理论的局限,比如说相对论,我们也不会把它叫做“反力学”。《刚刚》的形式已经完全跟小说没半点关系了,说是诗吧,也很牵强。起个什么名字比较好我也不知道,但文学圈不是很擅长创造文本的吗?发明个新概念套一下应该不难的啊。搞个文学流派的名称还不如艺术圈的话,那这一堆文学老脸往哪儿搁呢?

  《刚刚》读后感(四):如同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老实讲,我的阅读审美是非常老套的,包括现代主义在内的所有往后的东西,再摩登和先锋的作品都很少让我有阅读的愉悦感。语言文字形式上的变幻、突破,都只能在一个短暂的当时让我觉得惊艳。 我不了解刘按,在此之前从未读过他的任何文字。但我对这本小说的推荐人太熟悉。 四位推荐人中的前两位余华、苏童,当年即与格非、马原共同作为先锋文学潮流的代表性作家。时隔多年,格非在“叙事迷宫”后“望春风”已进入了文化寻根的视野;余华的关键词则在于“现实一种”,他所有被当下大众熟知的小说,有哪一本不是现实主义的扎根?苏童写《米》当然是先锋的暴烈,但一零年代的《黄雀记》,他返照执笔写的是八十年代记忆,其中有的是坚实的叙事。所以我很难想象余华和苏童对这个作品的看法。 从小说题名,到每一章每一段每一句,“刚刚”两个字都充斥其中。“刚刚”这个限定性的词语,让“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玄奥感成为了文本的氛围基调。刘按显然有着实验的野,但实验是形式上的颠覆、语句上的反复、意象的丰盛但杂吗?在这个层面上,为文本定调的一个核心“刚刚”,反而成为了小说向心的阻碍。有万钧的笔力在无节制的“一致”与“点题”中被消解掉。

  假使刘按能好好利用他的天赋,放弃牵强的形式,或许能期待一个好的小说。反不反什么、什么思潮、什么主义,不重要。

  文学是以情感性的想象展示具有丰富差异性的生命之美。文学是人学。

  《刚刚》读后感(五):从《刚刚》看后现代主义文学与形式革新

  

在本书中,传统的文学观念和形式被弃如敝履,各种各样的形式创新令人眼花缭乱。他用游戏化的姿态对待语言的使用和文本的物质呈现,在叙事上以元叙述和碎片化的策略打破传统文学的封闭性和完整性,用各种体裁、话语的杂糅和拼凑打破文学的体裁界限,使文学成为形式上的四不像。文本的形式革新并非无意义地为新而新,在其驳杂的外观形式下,蕴含以“体验形式”为意义能指的表达方式: 在其绵延无尽的形式体验中,文本试图跳出被定义、被描述的窠臼,摆脱逻各斯的茧缚。从这一点来说,对本部作品而言,形式即是内容。

如麦家所言,这是一部有预谋的反小说,零情节,以隐喻取代故事的书。余华也认为“刘按的《刚刚》是意象的集散地,又是意象的变奏曲。有的刚刚来到,有的刚刚离去,有的离去了又回来,回来时焕然一新,我们的世界因此徐徐展开。”简而言之,这是一部充满着后现代主义的作品。

试看

刚刚,腐烂的味道还没有蔓延。刚刚,瞌睡虫不断点头。刚刚,只要一走到那个地方,对气味敏感的马就会流泪。刚刚,她没有遇见需要大惊小怪的东西。刚刚,鲜明的观点稀缺。刚刚,随机太像一种有深意的安排。刚刚,对于任何走向,他都不满意,只好站着不动。刚刚,你不要和猫讲道理。刚刚,他看不到尽头。刚刚,智齿的命名让一颗无用的牙保有尊严的幻觉。刚刚,黑无常与无常抱头痛哭。刚刚,一种柔软在她的心中荡漾。刚刚,他露了一手,技惊四座。刚刚,对于长度,只有他能够达到要求。刚刚,狐猴变脸。刚刚,他转身走进茫茫人海,没有给人留下任何印象。刚刚,贫穷还很普遍。刚刚,驯养一个不入流的神仙。刚刚,向鬼火靠拢。刚刚,接近上帝。刚刚,脊椎中的一节发生错位。刚刚,收官堪称漂亮。刚刚,结尾有点拖沓。刚刚,他具备一种可以搞砸任何事情的气质。刚刚,一只猫的尾巴暴露在干冷的空气中。刚刚,雌雄难辨。刚刚,退休的他,最想回到妈妈的子宫。刚刚,在理论上,一个人变成一只鸟的概率得到确认。刚刚,他去晚了,只好在别人挑剩下的蔬菜里,再次认真地挑选。

眼花缭乱的形式创新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个性化标识,就像赵毅衡说的那样,后现代主义文学是“迄今为止形式感最强的文学流派。”后现代主义文学家从现代主义那里继承了革新意识和实验精神,但是,在形式革新的道路上又比他们的现代主义前辈走得更远。在后现代主义文学家的手上,无论是叙事手段到叙事语言乃至物质上的存在形式和呈现形式,都呈现一种罗伯-格里耶所说“革命性的变化。”

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文学形态被弃如敝履,各种传统和规范被不断突破和破坏,新的形式层出不穷,甚至连文学自身的定义都在万花筒般的文学创新中失去了确定性。这种对形式创新的执着追求也使后现代主义小说成为“极端的形式主义。”

从《刚刚》这本书来看,其以“杂糅”的方式对抗传统体裁。作家把各种体裁元素、各种话语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杂烩,由此打破传统体裁的界限和陈规,消解体裁带来的阅读预期。在其作品中一些亚体裁登堂入室,流行文化粉墨登场,各种元素拼凑在一起,使得小说和文学的面貌大为改观。

如果说像卡夫卡、乔伊斯、沃尔夫、福克纳那样的现代主义小说家还是在对传统保留着一丝温情的基础上进行体裁革新的话,那么像《刚刚》这样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则是带着决绝的态度对传统小说举起革命的大旗。他们对传统小说有着类似于俄狄浦斯情结的敌意和不屑,要把加诸于小说身上的所有条条框框打破。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在“后现代”成为文学乃至社会文化的某种“流行语”时,我们更需要以全球化的襟怀,加强对文学理性、文学精神、文学道德、文学理想的积极性建设,这是中国当代文学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关键。此类作品及其见解也启发着读者进一步思考中国文学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

  《刚刚》读后感(六):一本难以被定义的奇书

  

《刚刚》是一本特立独行的书,它如此与众不同以至于很难被轻易定义。

一方面时时刻刻都在挑战读者阅读习惯,同时它又如一黑洞一般,不断引诱吸引着读者欲罢不能。

全书分三个章节:”刹那之诗“、”短句跳跃“、”虎“。

虽然标榜为长篇小说,但却又与读者所熟悉的小说大相径庭:它并没有特定的主人公、故事,也没有泾渭分明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但从你翻开书的那刻,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随之而来。如同开篇的作者调侃那样:刚刚,你翻开了这本书。

就在那瞬间,你和这本书产生的独特的联系——

你由一名局外人变成了参与者,由读者成为书的一部分。

同时你又能从字里行间品味出平凡文字随机组合下呈现出来的独特魅力。

毋庸置疑,作者刘按在用他自己的文字来探讨小说的多种可能性,兼具实验性与先锋性。读这本书,让人你容易联想到卡尔维诺、博尔赫斯这些在文学可能性做出开拓性贡献的前辈。

书如其名,《刚刚》的主题不是其他,就是“刚刚”,是一瞬间,是刹那,是一弹指。

所谓一转瞬而即灭,一弹指而倏生。都说弹指一瞬间,但持续的时间恰恰是又一个个弹指所组成的。不可否认,正是这一个个碎片化的意向和场景组成了我们生活的全部。

在实验和先锋之外,让人钦佩的还有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兼具真实与虚幻。

孙悟空带着黑框眼镜;少年菩提老祖在客厅吃熟透的桃子;踩着风火轮的哪吒想去午后的海边理发... ...

文字与意向的奇妙混搭,一种独特的黑色幽默。

在幽默之外,还有思辨性——

黑旋风离开枕着自己的板斧午睡,他一直在深沉的梦中寻找另一只板斧。

王阳明: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在这里有了独特的变体——寻现实斧易,寻心中斧难。

“现实的板斧”有形可见,“心中斧”无形难寻。任你武艺再强,如不能反观自照,也难找到“心中斧”丝毫线索。

真实里有细节,让人从文字里嗅到生活的气息。书本犹如万花筒,是折射阳光的水滴,是窥见细胞的放大镜,是望向宇宙的望远镜,字里行间包裹万物。

也就在“刚刚”,作者用文字呈现场景,读者和文字有了共鸣,片段成了电影镜头,读者眼睛随着画面而缓缓移动。读者看到的是一组又一组的生活剖面,一个又一个的生活场景,陌生又熟悉。

比如——

“刚刚,一朵花在阳台上释放隐约又迷人的气息,阳光照着一片很少被阳光照到的叶子... ...”

从一花一叶到孔雀、老虎等诸多动物——

“刚刚,孔雀在开屏,老虎在笼中小步徘徊... ...螃蟹在沙滩上快速爬行,泥鳅一直躲在淤泥中”

再到一个个具体的人,外卖小哥,程序员,零碎的文字组合为读者呈现出古今中外,宇宙洪荒。

古有——“林冲夜奔,祖冲之算数,文王推演八卦,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今有——“扫地机器人碰到墙壁,随即朝另一个方向移动。”;中有——“杜牧问路边的牧童,附近哪里有喝酒的地方;苏轼在庐山的雨中漫步;王之涣想看夕阳下黄河更广阔的景象,正在往楼上走。”;外有——“凯鲁亚克还在路上,维特根斯坦还在和希特勒一起念小学。”

以及宇宙洪荒——”刚刚,月球作为一艘星际旅行的宇宙飞船缓缓来到近地轨道,地球上的原始海洋中正在产生第一个有生命的细胞。刚刚,宇宙还没有发生大爆炸,时间和空间全部在上帝的一念之间。“

历史过往的瞬间,宛如横切面一样呈现在你面前,美好又极富灵性。

感慨作者的敏锐以及文字里的美感——“深山中的寺庙准时敲起晚钟,钟声并没有惊动站在树枝上的雀。”颇有“鸟鸣山愈静,蝉叫林更幽”的意味。

万物静默如迷,世界千姿百态,语言颇有功力,精简有力量。

“刚刚,一刻葡萄很小声的从葡萄树上掉下,它是今年整个北半球最先熟透的一颗。”“刚刚,两块麦田之间夹着一条小路,她骑着自行车从小路上经过,吹过一块麦田的风,接着吹过她自行车的前后轮子。”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达摩一苇渡江,金刚怒目,菩萨低眉,仙鹤拖着太乙真人飞过夜晚一望无尽的湖面。”

是呓语,是想象,是醉酒后的呢喃,是精神极度放松,神游太虚后的得到。

天马行空,恣意飞扬,但同时又极度跳跃。

从蜘蛛织网,长颈鹿眺望,啄木鸟敲击树干,然后一下子转到道士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佛在闭目养神,罗汉在窃窃私语,鬼魂在到处游荡。

由动入静,从形而下到形而上。

从实到需,包罗万象,多姿多彩,如同一本小百科全书,又让人联想到《夜航船》。

“刚刚,慧能翻身,神秀失眠,迦叶拈花一笑,耶稣出生,柏拉图感冒,苏东坡醉酒,李白下床走到床前举头望明月,恰好看见一颗陨石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留下一个浅浅的陨石坑。”

时间可以伸缩,文字呈现的画面如同快镜头一般逐一呈现,刚刚,是一刹那,也是一刹那与一刹连续性的存在。

“刚刚,他在高架桥上开车,看见一架飞机从桥上低空飞过,它即将在离这里不远的机场跑道上降落,它正越飞越低。”

历史是历史,现在亦是历史。

瞬间,即永恒。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