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死与轮回》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生死与轮回》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2020-08-15 20:3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生死与轮回》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生死轮回》是一部由Varun Sharma执导,皮姆·范·隆美尔 Pim van Lommel / 杰弗瑞·朗 Jeffrey Long / 安妮塔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死与轮回》影评(一):唯心主义终会相遇

  看完也不必纠结于当下的痛苦了,人只是换个身体,就像衣服坏了,换件新衣服一样。他仍然存在,只是在哪里,你不知道。或许终有一天,会以另一种方式,再次相遇。跟他的遗体做一次告别,但是他的灵魂永远不会离开。哥哥离开的第218天,我们没有忘记你,你现在在的地方据说是一片净土,一个美好的地方,一定也没有这里痛苦。如果你想再次来到这里,你会找到一个完好的身体,再次与我们相遇。

  《生死与轮回》影评(二):I am a soul, and I have a body ...

  非物质真实案例意味着意识为非物质,无局部,且无穷无尽,可以独立于大脑之外的存在体,即所谓的“灵魂”之本质...其一直存在于过去,亦会继续活跃于将来...大脑作为意识进行体验的媒介,意识并不局限于人类,亦非产生于大脑。故而生物学意义中的“生与死”仅是意识不同生命形式状态间的转换,肉体为意识提供寄生场所,而意识赋予某一肉体生命,特征,认知,记忆与欲望...

  《生死与轮回》影评(三):关于脑组织损伤对意识影响的一点问题

  总的说来此节目不错的。

  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困惑是:

  第三集说了一些脑组织损伤并没有影响个体的记忆,性格和情感的例子,但这跟我看到的各种神经学教材上的案例冲突了。

  最有名的当然是那位被铁棍穿脑的工人,此后性情大变。这个案例相信每个心理学,神经学的学生都熟知。

  那本节目里说的案例可信吗? 这两者的矛盾怎么讲?

  有研究的朋友欢迎讨论。

  《生死与轮回》影评(四):I'm a soul.

  看完之后,世界观有了很多改变。曾经以为是迷信的东西,突然间开始用不同的眼光和态度去看待。还有一个感慨就是,不要过分相信某些以为是真理的东西,期待活久见的时候,有一些惊人的新发现。

  以下是一些简略笔记

  第一集.何为生命 濒死体验(18%) 一类(大多),幸福平静 完全的爱 快乐 一类(少数),地狱,隧道,可怕 全知视角,甚至是墙外的 全盲或者全聋者可以看、听到 可以看到死去的人/时间的存在方式改变了 癌症病人痊愈/受伤的人有惊人的愈合力 第二集 前世记忆 儿童无法解释的创伤反应,源于前世创伤 催眠,从潜意识里释放,可以消除恐惧 2-3岁,长大后消失。 身体出现与前世相关的胎记 心理与身体的作用 第三集 意识现象 意识是存有之根基 物质的存在很有可能是意识的选择 没有脑的人,也有意识,有很多人高智商 冥想在几个月就可以改变大脑结构 意识可以改变大脑结构 第四集 灵魂的秘密 I'm a soul, I have a body.

  《生死与轮回》影评(五):是不是就可以放下了

  总觉得自己有太多放不下。总觉得执和贪才是很多事情的元凶。执念让整个的自己都不轻松,有太多顾忌,而无法洒脱。强留一些无法挽留的,最后的最后,也可以归结到贪上。因为觉得人活一世,不该有遗憾。面对看不尽的世界,学不完的知识,会有急迫感,做不完,该怎么办。

  错过的人,和慢慢走出自己生命的人,总是不甘。爱过之后,那剩下的是什么?在生命的某一段里,因为某种原因跟我相遇的那些人,是不是塑造了某一部分的我,然后就离开了,或许永远不会再出现?

  我一直执念于“再见”,执念于留下的,是什么。而对于“永远不见“ 有深深的恐惧。

  所以轮回,若是冥冥之中,这一世你遇到的人,都跟你在往世中有过无数的纠缠,而这样的链接或许将无止尽的发生下去,是不是有种终于可以轻描淡写的浪漫。

  比如那个转角遇到的男生,或许这一世不会再相遇,可是下一世,会挣扎着回到你的生命中,那么就可以放下很多强迫事情发生的执念。

  其实真的很想相信轮回转世,所以努力和自己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的认知做斗争。

  《生死与轮回》影评(六):第四集好比《中国好声音》鸟巢总决赛

  前三集比较不错,内容详实有说服力。

  看导演名字显然是个印度人,也必定是印度教徒(总之不可能是穆斯林),第四集的内容更加充分佐证了这一点;导演在整个第四集传达了印度教关于轮回的观念 并用柏拉图的绿叶来捧场。而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且最早诞生的佛教,关于轮回有着显然更加深广的阐释系统的佛教,导演却几乎采取回避;只是讲了几个本生故事。佛教作为几乎消失于本土却在世界范围内根深叶茂的庞大体系 对于如今的印度人来说真是一个强有力的尴尬。谈论轮回不涉佛教如同谈火锅而回避四川重庆一样 显得莫名其妙,当然你硬要说北京涮羊肉也是火锅嘛~那旁人也不会过多指责你什么了。

  以梵我合一为最究极的印度教,其最终的依归说白了还是唯一至大那一套,并且片子里所表达的灵魂概念也是原子式的永恒坚固不变的实体。这些都是佛教所破斥的东西,而这些是印度教徒所不能容忍的。

  况且有鉴于前三集实际上已经基本构造出了一个开放性的讨论局面,就是说既然您都已经指出了某种可称为灵魂的事物存在,那么就已经成功了,任务就算完成了,至于灵魂究竟为何 如何界定,以及灵魂 身心脑的关系结构,乃至轮回的具体形式和过程~那都是后话,既然是以科学为名,那么这都是留着慢慢研究的巨大难题。所以第四集纯属多余,画蛇添足,虎头蛇尾。

  《生死与轮回》影评(七):灵魂

  这个话题让人好奇,又让人禁忌。但是谁又无法断然否定。

  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自幼被教导如何面对今世,投入新的生活。我们学习、我们工作、我们成家,像一颗螺丝钉一般,在今世不懈扭转。

  然而在一人独处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原来一直特别怕黑、一直特别执拗于情感,或者又莫名地钟爱夕阳……没人人能替你解释这些“生来如此”的原因,但是只有你一人心中深深知晓,又一直无视。

  当发现的时候,会不会忽然惊慌起来?会不会后悔起,自己原来一直那么忽视自己的感受?

  如果真有前世,那么我在前世临终前,一定是希望自己重来一世,能改变自己的不完美,能够更好地拥抱这个世界。这些斑点埋在灵魂深处,如今这一世,却依旧潦草,依旧迷茫。

  物欲浅淡的偏远地区的人们,或许更加明白这种原始道理。他们的生活简单、纯粹,没有干扰。生来就知道自己上一世的罪孽,于是此生投入生活,日复一日,也无太多牵挂。

  苏子《赤壁赋》可做一解,“……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前人之述备矣。

  《生死与轮回》影评(八):那一刻的生死,谁说得清是怎么回事呢

  《生死与轮回》。这个纪录片很有意思。 片子里讲到的那种濒死体验,有些我也经历过。比如那种“前所未有的安静详和”。 小学时有次感冒很严重,一站起来就天旋地转,为了到厨房去喝杯水,简直就像打了一场恶仗那么难:站起来往前冲一两步,眼前一黑赶紧趴下来,等恢复视力了再站起来往前冲一两步。 妈妈卖菜回来发现我在床上神志不清,赶紧骑自行车送我去合作医疗(农村的医务室)。 骑到一个坡顶时,我感觉自行车每一点细微的颠簸都像千斤重的东西捶打在我的心脏上,让我喘不过气来,好像分分钟可以要了我的命。 想叫妈妈停下来,可是连拉一下她衣服的力气也没有。 然后世界突然安静了。我看见一个模糊的身影远远地向我们跑来,声音远得好像来自另一个世界:掉-下-来-啦! 一切都是慢动作:那个人挥动的手臂,她喊叫的声音,我掉下去时的动作,全部是慢镜。 我感觉自己轻轻地掉在了光滑的地面,一点都不疼,还弹了几下。弹的时候也是慢动作。 醒来时已经在合作医疗。医生很惊讶:前额着地,那种全是碎石的水泥地,竟然只是非常轻微的皮外伤。涂了点酒精,一天就结痂了,并没像他说的会留下疤痕。 有些事真不知道怎样解释。也许就像天文学家说的,在平行宇宙里有一个跟你一模一样的“你”,你们的生活同时向前推进,以一模一样或者完全不同的方式。那某一刻的生死,是不是穿越了平行宇宙呢?又或者生或死,究竟谁是开头,谁是结束,也许还真不好说。

  《生死与轮回》影评(九):心灵观

  纪录片从三个视角来论证生命的永恒性:濒死体验、前世记忆、转世轮回。前两个视角为论点提供了大量的来自现世人类的证据。这些有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叙述自己在肉体受到严重损害情况下,灵魂出窍后看到的更高维度的世界,有的则能详细讲述自己的前世经历。第三个视角为前两个视角下的现世证据提供了理论的说明。世界各地不同时代的先哲们都或多或少论述过人的内在世界、灵魂、精神、意识本体。尽管他们的论述各有不同,但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相信有一个实体是永恒的,这个实体不是被创造出来的,这个实体通过短暂的生命形式显化,不管你是一朵花、一个人、一个细菌、一块石头,都是一个实体的暂时性外显,死亡是归于实体,万物合一。但是,在归于实体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可能还需要经历多种生命形式,是否仍需经历生命形式以及经历哪些生命形式视“业”而定,这就是轮回。

  这是一种区别于科学的世界观——它谈论了那些科学避而不谈的现象。这不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它早就存在于古代先哲的智慧当中。只是这个时代是科学的时代,时代被科学驱魅,实用主义的世界观蕴于许多人的无意识之中,那些论及灵魂、鬼魅的言语都被无意识判定为非科学的,并断言非科学的就是不正确的。如果科学被奉为唯一的生存原则,那么暴力、冲突、矛盾的发生则不可避免。因科学观只是看世界的一种视角,有视角就会有偏差,它仅解决物质世界的问题。那么,心灵世界的问题由哪种视角解决?纪录片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生死与轮回》影评(十):是不是就可以放下了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陌上赏花人(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950808/

  总觉得自己有太多放不下。总觉得执和贪才是很多事情的元凶。执念让整个的自己都不轻松,有太多顾忌,而无法洒脱。强留一些无法挽留的,最后的最后,也可以归结到贪上。因为觉得人活一世,不该有遗憾。面对看不尽的世界,学不完的知识,会有急迫感,做不完,该怎么办。

  错过的人,和慢慢走出自己生命的人,总是不甘。爱过之后,那剩下的是什么?在生命的某一段里,因为某种原因跟我相遇的那些人,是不是塑造了某一部分的我,然后就离开了,或许永远不会再出现?

  我一直执念于“再见”,执念于留下的,是什么。而对于“永远不见“ 有深深的恐惧。

  所以轮回,若是冥冥之中,这一世你遇到的人,都跟你在往世中有过无数的纠缠,而这样的链接或许将无止尽的发生下去,是不是有种终于可以轻描淡写的浪漫。

  比如那个转角遇到的男生,或许这一世不会再相遇,可是下一世,会挣扎着回到你的生命中,那么就可以放下很多强迫事情发生的执念。

  其实真的很想相信轮回转世,所以努力和自己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的认知做斗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