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科学》影评100字
《走近科学》是一部由张腾岳 / 石琼璘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走近科学》影评(一):《走近科学》的真想
一个现代社会的政府,不到最后关头,迫不得已,是不会承认各种未知事物存在的,包括外星人,不明飞行物,灵异事件等等,国内外都一样。
国家机器内必然有相关的处理部门,专门负责掩盖相关事件,类似黑衣人一般。
《走近科学》是其下属的一个对外宣传部门,人家真的干的不错。先请专家学者,再动手实验,在有限的经费下,工作人员集思广益,自己动手制作了道具,通过身边的小常识,掩盖种种必然造成社会动荡的灵异事件,人家对国家维稳功不可没!
《走近科学》影评(二):自从看了走进科学,我便与科学渐行渐远!
一个主打科学普及的节目,却用了非常不科学的创作套路。
以至于人们自从看了走进科学,便与科学渐行渐远。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请不要少于140字
《走近科学》影评(三):苟且的现实
前几年有篇引起不小争议的文章,叫《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在炫耀诗和远方》。
这里不去讨论这篇文章,而是由这篇文章引申出一个现实:这个社会不仅仅只有我们,还有更多默默无闻的、没有文化的、不会发出自己声音的人,他们是我们的父母,是乡下的亲戚,是工厂里的劳工,是偏远地区的人民……他们是真正意义上“沉默的大多数”,因为他们不会说话,他们甚至被我们选择性看不见。
不知道什么时候,微博上来说流传《走近科学》的段子,慢慢的《走近科学》就变成大家眼里的笑话,因为节目总是营造出一个悬念,但最后真相却都是各种不起眼小事因为巧合引起的误会。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和巧合,使得具备一定科学知识和思维的人所浪费的时间和脑力像一个笑话,付出和收获不平衡,所以才会让人觉得浪费自己时间,智商受到侮辱。
但这一切都基于他们拥有足够科学知识和思维的基础上,一旦观众没有,那么观众的付出和收获就能平衡,观众就不会觉得节目奇葩。
而中国社会上,还有太多太多人,属于后者。
这已经不是喜好的问题了,而是尊重的问题,那些本不是节目受众的人,站在舆论的高低,嘲笑着节目的愚蠢和奇葩,其实是在嘲笑节目受众。但他们没有这个感觉,因为他们看不到节目受众,仿佛我们生存在两个世界。
愚昧和迷信不可怕,因为可以用《走近科学》消灭;可怕的冷漠与暴力,因为这个苟且的世界无法被消灭。
《走近科学》影评(四):《走近科学》――――它现在变成了我最不想看到的样子
给这个节目评个五星吧,毕竟这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一档节目,这个节目印象最深的是“飞棍”那集,我记得播那集的时候,那家伙!我们全家人都在看!结果呢?最终结局――――那“飞棍”其实就是一只扑棱蛾子因为摄像机的(据说是桢数)原因,被拍成了“飞棍”,还有最近在网上看到的《走近科学――――猴娃之迷》,讲一个村里有个像野人的“猴娃”,从不穿衣服还不得病,爱吃生的不爱吃熟的,脑袋的尺寸比正常人小,很多人都说他是野人的后代,然后专家又说他脑袋上有三条棱,像猩猩头上的“矢状脊”,又说他可能是远古“巨猿”的后代,后来专家发现他因为食物中毒死了又把他的坟墓挖了,把他的骨头拿出来检查,检查来检查去最后发现――――他是个“小脑症”患者,因为脑袋长的小,脑容量少所以才做出白痴一样的行为,这………
我从小其实就喜欢这种“看的时候疑窦丛生,真相大白后会心一笑”的节目,这个节目也让我知道了很多知识,比如白蚁的危害,洞穴鱼类的神奇,雾霾的恐怖,虎纹捕鸟蛛的毒性,还有“进行性骨化性肌炎”,“布加综合症”等罕见疾病,可是…………
从网上的《走近科学》往期的节目来看,“走近科学”在2013年改版了,从此这个节目中便没有了这些好看的内容,它变成了介绍当代科技产品的节目,现在能在网上看到的它最早的节目是2009年的,想想这个节目曾经的样子,再看看它现在的样子,我竟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哭自己小时候太天真,以为这个节目直到我80岁的时候,也能像我小时候看的一样精彩。
现在的我只能挥挥手告别这个节目,感谢它陪伴我长大,或者到网上找它的往期内容来看,有的时候真的觉得电视无情,不知不觉改变了我小时候喜欢看的好多节目,现在的电视上《讲述》没有了,《走近科学》再也不吸引人,《健康之路》再也没有每期介绍一种罕见病,《神兵小将》动画的片头再也没有说过“很久很久以前,女娲创造了天地万物,可是它们遭到邪恶势力的破坏,于是女娲创造了神兵兽”这样的开场白,现在我能做的只有――――珍惜当下,没准它会成为下一个――――我再也回不去的曾经(啜泣)(啜泣)
《走近科学》影评(五):转/那些年坑爹的走近科学
某一集说南京皇陵门前,频频发生车祸,据司机说出车祸的时候有时候明明看到人让的时候就撞上了,现场拍摄配乐那个诡异啊,又采访了几个司机、报社的、居民……到最后结果出来了:皇陵左边总出车祸是因为路窄!!右边出车祸是因为修路,说人司机是出现幻觉。 某一集说一个男的很喜欢喝100度的沸水,但都不会受伤,于是专家医生记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通过十分严密的检查,推理,论证,还到医院拍了一堆的片子……到最后结果出来了:他喝前吹了吹,所以没有100度了…… 某一集说的是一个老农用电笔测出房间带电,后来发展到地面带电,最后干脆空气带电,220V还多,记者纷纷调查研究,到最后结果出来了:是电笔坏了。 某一集说有个村子每天半夜三更都有怪叫声,把全村人吓得战战兢兢失眠到天亮。记者采访了一大堆上了岁数的村民,传说这里出没野兽,每天夜里到村子作怪,闹得人心惶惶……音乐配的那叫一个KB!还TMD分上下两集渲染……到最后结果出来了:竟然是村里一个胖子睡觉打呼噜! 某一集说一户人家老是发现自家客厅地上的瓷砖缝里会渗出像血一样的鲜红色液体,弄得全村的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猜会不会原来这块地是坟地啊什么的,然后又请了N多专家,研究他们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得出的结论都是依科学不可能发生地下矿物质倒渗这种情况发生……到最后结果出来了:液体是这家人家为了出名自己洒上去的! 某一集说挂了好几年的牛皮鼓忽然自己长出了牛毛,这件事在当地极为轰动,节目采访了那么多人,研究从厦大弄到了中 央,都没有人说出个所以然来……到最后结果出来了:说是做鼓的人不专业,毛没有刮干净…… 某一集说峨眉山一个古寺,地处森林深处,但屋顶上从来没有一片树叶。经过漫长,深沉,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采访了寺中实习的和尚,游客,保安,居士,文物管理局局长,以及他的姑妈的二姐的堂妹的邻居家的一条狗,到最后结果出来了:是风吹走的。 某一集说一对老人家的电灯晚上莫名其妙老是自己亮,结果大家都说他们家闹鬼,那对老人还居然病倒了。这其中还请了很牛比的大学生来也无法解释……到最后结果出来了:村里检修电路,发现是开关的螺丝松了,紧紧就好了。 某一集说30年前一农民前一天晚上10点还在河北交通闭塞的农村,第二天一早5、6点醒来发现自己在南京了,自己不知怎么回事,同样的情况又发生了第二次,只不过到一醒发现自己到上海了。家里还被那两人留了名“山东高登民、高延津”。第三次被两人背着飞行了好几个城市。节目弄得又是调查又是取证的,人证物证到处找,来了几个鸟专家,怀疑农民是梦游去的南京,上海等地。什么核磁共振,CT什么的追着人农民给人检查,拿人脑袋不当脑袋,结果检查结果没病,人家脑袋蛮正常。到最后结果出来了:说是农民有偏执病,而这种病是检查不出来的。 某一集说一老人身上的棉衣乃至他摸过的物体都会自燃,记者、专家、群众均惊奇不已,认为这是比外星人还要神秘的事件……到最后结果出来了:是老头的外孙女点燃的。 某一集说一个孩子经常僵尸附体。做出各种怪动作。比如翻白眼,咬人,胳膊伸直双腿向前跳,还有要喝血,想咬人。镜头昏暗,并且采访了N多村民,大家都表现的很害怕。后来还搞了一个教授专门来调查,调查不出来。教授又把小孩子拖到华西医科大学的医院去检查,结论是身体健康。最后,是带那个小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医生问了几个呆问题,到最后结果出来了:是因为小孩子想吸引家人的注意。 某一集说一家没人住的老房子晚上发光,里面有张床像有人睡过,搞得神乎其神,到最后结果出来了:发光是反射对面人家发出来的光。 某一集说有个不怕电的,手拿220v的电线一点事都没有,人民群众专家大师均对此束手无策,只好送到北京某专家处一鉴定,到最后结果出来了:说是该男老茧厚,所以不怕电。 某一集说天池出现很多水怪,神乎其神,记者、解说员、当地村民、专家纷纷摇头做害怕状,似乎比哥德巴赫猜想还要难以解开而走进科学就要解开了,到最后结果出来了:天池水怪,是三样东西。分别是水獭,乌龟与朝鲜人开的汽艇。 某一集说共租一房的两个女孩,一到夜里就发现屋里不正常,请专家请知情人士请各种组织鉴定,查过去查过来,到最后结果出来了:居然是那两个女孩的电脑中了木马。 某一集说是有个人死了无数次都活过来了,整个编导、解说员、采访记者纷纷做出各种神奇状并以为发现了什么不死秘方……到最后结果出来了:是此人死的时候是发癫痫病。。。为什么能活过来呢。。是因为乡村里的赤脚医生每次在他假死时都偷偷给他输液。 某一集说福建省华安县草板村一户普通的村民家发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儿。在深夜,一声巨响,一个不明物体从天而降,撞断树枝,砸穿屋顶,深陷地面,在地里砸出了十几厘米深的坑。而且掉落下来的时候温度很高,摸起来还特别烫手,村民议论纷纷,有人说是陨石,有人说是飞机的零件,还有人传闻是ufo残片,更有甚者竟然说这个东西好像是外星人的尿壶,到底是天外来物还是另有原因?这个不明物体究竟是什么,它怎么会掉落在这儿呢?《走近科学》为您揭开谜底。经过故弄玄虚之后,到最后结果出来了:说是一私自罐氢气的小贩,不小心把罐弄爆炸,碎片落下来了。 某一期分两集说一个女的五年不吃饭,居然身体健康,他家人也承认她五年来的确没有进食,只喝水,记者把这女的和他老公弄到省医院检查,经过N多专家检查,到最后结果出来了:说这女的幻想症。 某一集说一个贵州少数民族女初中生鬼上身,在课堂上昏倒,醒来后突然家乡话也不会说了,亲人也不认识了,说自己是福建那边来的,还说福建那边的话,专家记者编导纷纷调查后,到最后结果出来了:结论是这个女孩学习压力大,得了幻想症。 某一集说村民在村子里面看见飞碟,村里面比较有文化的一个人研究了多年,收集了n多证据,专家跑了很长时间又是分析又是记录研究的半天搞不清楚到底是为什么……到最后结果出来了:说那村民其实是个神经病。 某一集讲80多的老太太怀孕之谜,一看标题就知道不可能,竟然还做成了两期节目,记者专家纷纷抱着伽利略布鲁诺的态度认真走访研究请教各种专家……到最后结果出来了:结果是老太太肚子里好像长瘤子了。 某一集是讲一户人家,家里面的东西会时常会自己飞起来砸人,还有经常会听见类似小孩的尖叫声音,他们也请了什么地质学家来测这测那,结果什么也没有测到,然后又是记者在这家里住了一晚也没有什么动静,后来他们一群专家听见了奇怪的叫声,大家都顺着声音去找,到了一个比较暗的屋子里,到最后结果出来了:说是这户人家的奶奶有神经病。 某一集说一个老头在地里干活,然后突然遇到一个文革时期就死了的老邻居,这邻居还从兜里掏出文革时候的一个什么购物证,说现在买东西怎么用不了了,什么的,聊了一会儿,这老邻居就不见了,老头挺害怕的,就问有没有别的村民也看见,正好一个在家门口织毛衣的妇女也看见了,说这老邻居跟她打听道儿来的,后来专家就给老头一通检查,到最后结果出来了:说人家老头有神经病。 某一集说一个东北内边一敬老院,院中间有一水池子,水池中间放个假山石内种,刚修好,还没灌水呢,结果有一天突然狂风大作,之后池子里水满了,而且还有几十条鲤鱼,老人们特高兴,觉得是福气什么的象征然后,专家来了,到最后结果出来了:说鱼是通过下水道游过来的。。。 某一集说的是一个农民在参加别人婚礼的时候,居然被从天而降的不明物砸死了,一连查了人家祖宗八代是否得罪了牛鬼蛇神还是与外星人结怨什么的。到最后结果出来了:被林业局放的催雨弹给砸中了。 某一集讲天上掉了几块冰,砸到河北一农村。围观群众纷纷上前品尝,据说还“挺好吃的”。一老头抱了两块回冰箱里冻着,说这叫无根之水,每天一舔,可包治百病。节目最后咨询了一民航专家,到最后结果出来了:说是飞机卫生间掉下来的“蓝冰”——即化学处理后的屎尿……
《走近科学》影评(六):《走近科学》停播,童年回忆又少了,搞笑“灵异现象”还记得吗?
自打《走近科学》栏目播出最后一期后,无数网友表达了惋惜和怀念:“童年记忆又少了一个!”。很多人在话题下“深情”分享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期节目,结果评论区就变成了大型搞笑段子分享会。这档勾起几代人回忆的节目你看过吗?
《走近》于1998年6月1日开播,是中央电视台首个大型科普栏目。每期节目由一条新闻线索引出,讲述新闻热点背后的科学问题和科学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节目通过影像和声音增加紧张感,渲染悬疑气氛,引爆观众好奇心。
不过
你以为它是这样的吗?
简洁明了的名称
亲切正经的主持人
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
但是
其实它是这样的
网友甚至为此作诗一首:
《走近科学》
以惊悚悬疑开篇,以坑爹搞笑结束
看得过程吓死人,看完结局想打人。
《走近科学》播出也有21年的历史了,起初它也是比较传统的科教片,还曾因收视率太低险些被淘汰,好在2004年的改版重置让它起死回生,而这此后才渐渐传出其“开头悬疑片,中间恐怖片,结尾搞笑片”的名声。
江西卫视也有一档主题相似的节目《经典传奇》,同样是制造悬疑氛围进行科普解密,《经典传奇》正经许多,自然也就没法动摇《走近科学》“中国第一搞笑科普”的位子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走近科学》既是童年阴影,也是快乐源泉,总之算不上是一场正正经经的科普节目。但作为一档在央视播出、受众来自各行各业各年龄、文化程度差异大的节目来说,《走近科学》却是圆满执行着自己的使命。
节目里很多无厘头的“灵异现象”,放至今天的网络一看便知真相,但对于很多文化程度不高、尚未脱离愚昧迷信的普世大众来说却是意义非凡。节目组认真地请专家坐镇分析,不远万里实地考察,并将此做成几十分钟的节目播出,看似搞笑做无用功,更多地却是教给当事人乃至电视前很多迷信的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一切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摆正实事求是的态度,用切实的证据推翻无理的猜测,潜移默化地将科学观念渗入大众的三观,这或许才是《走近科学》栏目真正的用意。
很多人看不起、嘲讽《走近科学》太“儿戏”,这说明他们接受过基础教育,具备一定科学常识,反过来也佐证了新中国的科学教育普及得不错。《走近科学》即是在用电视节目的力量进行着最后一点力所能及的“科学扫盲”工作。
而在今年的9月30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前夕,《走近科学》播完了最后一期节目,既是对新中国生日的美好祝愿,也象征着这档节目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人们不再需要“走近科学”了,绝大多数人已逐渐真正相信了科学。虽然童年的记忆永远变成了回忆,但它也正意味着新中国已经摆脱了封建迷信的套子,迈进了科学发展的新世界。文/立里
《走近科学》影评(七):《走近科学》停播,再见了童年阴影
本文首发公众号bbmovie
9月30日,《走近科学》栏目播出了最后一期节目《治理水花生》,从此正式停播。
已经很多年没有看过《走近科学》了,再看时才发现:
如今的节目没有了主持人张腾岳,也没有了迷信怪谈,更没有了悬疑的开头和喜剧的结尾。
平实、质朴、直白的《走近科学》,似乎是更加纯粹的“走近科学”。
但总觉得,又好像少了点什么。
从1998年6月1日在CCTV-1正式开播至今,《走近科学》陪伴我们走过了21年的漫长时光。
这期间,很多栏目观众都完成了升学,入职,结婚,生子……
但一提起《走近科学》,作为80、90后的集体回忆,大家还是会忍不住的汗毛直立,想起那些挥之不去的“童年阴影”。
走近“喜剧”
晴朗的天空发出了奇怪的声响! “呜~~~~~~呜~~~~~~~” “一道白光就下来了!” 两个大冰块从天而降。天气?飞机?还是天外来冰? 敬请收看《走近科学》“天降冰块的真相”。 这画风熟悉吗? 但其实,这根本不是什么天外来兵,就是蓝冰。 什么是蓝冰? 什么味道,好奇嘛? 还真有人尝了。 闲咸的。 药厂上空惊现神秘物体! 形如棍棒,高速飞行的不明飞行物,是空中飞龙,还是另类UFO飞棍? 敬请收看《走近科学》之“飞棍疑云”。 经过专家的一番论证,事情愈发扑朔迷离,令人胆战心惊! 节目最终揭秘,其实是飞蛾掠过摄影头的影子。 普通的转椅突然发生爆炸! 花季少女被炸成重伤,强大的爆炸威力究竟来自何处? 敬请收看《走近科学》之“椅子爆炸之谜”。 真相揭秘是:椅子质量不合格。 灵异、鬼火、外星生命、野人、自燃、诈尸…… 在《走近科学》最火的那几年,整个节目就是一部人间奇谭百科。 节目借用悬疑片的叙事手法,搭配诡异的长镜头,黑白的美术配色,惊悚的背景音乐,愣是将好好的科普专题变成了晚间恐怖故事。 本着“破除迷信,宣扬科学”宗旨的《走近科学》,用三十分钟讲迷信,三分钟讲科学的方式,成功让这档节目许多孩子心目中的童年阴影。 事实上,很多孩子也压根就没胆子独自看完整集节目。 如今再翻看以前的节目时,会惊觉《走近科学》才是震惊体、标题党的鼻祖。 “奇怪、诡异、神奇、恐怖、神秘、灵异、惊吓”等等字眼,都是节目文案中的常客。 比如,一个80年代修建的老小区,狗站在门口总是会狂吠,但是不敢进去。 如果屋主强行把狗拉进去,狗就会惨叫,而且叫声十分凄惨! 最后三分钟真相揭晓:年久失修的大楼门口,有一节电线露出来一点,漏电了,狗触电后就会惨叫。 还有“僵尸附体”的桥段。 重庆市开县白桥乡爆出了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一个八岁的小男孩被僵尸附体,变成了人见人怕的吸血鬼。 镜头昏暗,音效恐怖,接受采访的村民都很害怕,认为孩子被僵尸附体了。 男孩发病的时候会张牙舞爪,除此之外还爱喝血,号称自己被左宗棠附体。 节目组率先祭出当地医院的主任医师,结果医生专家失灵了,无法给出真相。 节目经过上下两集60分钟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是孩子为了博取父亲关心,在装病。 …… 还有轰动一时的节目“谁在背我飞行”。 黄延秋1977年先后三次神秘失踪,睡了一个晚上突现千里之外的上海,被遣送回家一月后又有两次神秘失踪。 黄延秋三次都离奇生还,黄延秋认为有两个神秘人物在他熟睡之际背他飞行。 《走近科学》拍摄足足三期后,最后给出了这个解释:一切都是黄大叔自己幻想的,那些地方是他自己在梦游状态去的。 这样的例子,在《走近科学》中数不胜数。
走近科学后
2001年7月,《走近科学》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改由科教频道播出。 当时的《走近科学》相当“阳春白雪”,节目深耕前沿科学这一垂直领域,甚至还曾邀请过几位诺贝尔奖得主。 但因讲解的内容太高深,普通观众根本难以理解,最终导致收视率惨淡。 2002年版《走近科学》 2003年,《走近科学》因收视率不佳面临停播危机,节目组开始谋求变化。 节目风格开始偏向下里巴人,聚焦于社会中的焦点、热点、疑点话题,采用推理故事的叙事手法,为节目增加了一定的娱乐性和话题性。 改版后,《走进科学》的收视率迅速攀升。 于是,节目也就越做越离奇,基本形成了“开头悬疑片,中间恐怖片,结尾喜剧片”的成熟结构。 从节目传播的角度上来说,《走近科学》这样接地气儿的科普方式无可厚非。 对科学真正感兴趣的人也许只有10%,但对日常生活中奇谈怪事感兴趣的人却超过了90%。 用猎奇话题来制造噱头,用悬疑片的手法增加可看性,最后再站在科学的立场上,释义这是一场误会,不失为一套成功的节目公式。 即使观众对《走近科学》的“套路”熟稔于心,但还是会被其怪诞的风格与奇异的角度所深深吸引。 在一定程度上,《走进科学》不仅丰富了人们晚间的娱乐生活,也为国内“奇谭解密”类节目开创了市场先河。 当《走进科学》走红之后,国内卫视一大批以悬疑惊悚包装的解密电视片,开始陆续登陆晚间档期。 晚上关上灯,打开电视,坐在客厅里,那就是另外一个世界。 2010年后,随着互联网浪潮的袭来,人们的日常娱乐方式逐渐多样化,《走近科学》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节目重回理性质朴的风格。 聚焦高科技的《走近科学》 虽然当年暗黑风格的《走近科学》,有着一定的刻意博眼球之嫌。 但它确确实实丰富了一代观众的精神生活,与此同时,节目还成功传播的许多科学知识。 在电视娱乐的黄金年代,各家节目都是在争夺观众遥控器的同时,不经意之间也制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节目。 比如,隔壁演播室的《第10放映室》,就凭借着犀利毒舌的影评解说而走红网络。 而在今天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里,我们的眼前充斥着太多的刻意与直白,那些能够令人印象深刻的集体回忆,却逐渐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消弭隐去。 事实上,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走进科学》是否停播的意义和影响已经不大了。 因为当对世界充满懵懂幻想的我们,真正的长大那一刻,《走近科学》就已经在我们的心里停播了。 “走近科学”陪伴一代人的使命早已完成,帮助我们成功“走近科学”。 在《走近科学》的最后一期节目中,最后的画面定格在阳光闪耀的实验田里。 科学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从镜头扫过,随之钻进观众的心里,似乎喻意着科学的光芒在帮助人们消除阴暗的恐惧…… 这个节目,再也没有下集预告。
《走近科学》影评(八):央视播了20年的重口节目,终于给叫停了
最近,一档被称为“童年阴影”的央视热播节目。
迎来了它的最后一期。
看画风,你肯定就能明白。
这就是你抱着学习的态度打开。
看了开头以为是鬼片,看完发现是搞笑片的—— 《走近科学》(Approaching Science)
好多人觉得,它名为《走近科学》。
但节目走的,却是“装神弄鬼”的风格。
主持人张腾岳,就跟他小舅子东北张震似的,每次用充满磁性的嗓音。
配合上诡异的音乐,把前情提要说的人后背发凉。
童年阴影本影
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播的是《鬼吹灯》。
不过,《走近科学》里最大的一类,就是各种X-Men。
变异能力虽然没有美国漫画里的拉风,单拿出来吓你一个跟头,肯定是完全没问题的。
先说有一期名为《吐血奇人》。
这人的超能力就是——
随时随地会吐血。
记者前去采访,他随口就给你吐两碗。
嘴巴往手上一咬,也是一口的血。
话说,西方有种吸血鬼,也是满嘴是血。
村里人因为他的这个特性,都开始绕着他走了。
大哥得了这个无妄之能,也是苦啊。
节目组也挺替他担心和着急的。
万一哪天吐着吐着,就血不够了咋办?
于是,拉着他去各种医院化验,治疗。
最终,医生查明了他这种超能力的原委。
因为——
他牙龈出血。
大家先把头上三排黑线抹了,咱来看下面一个。
说是一个叫李占英的大姐,可以几十年晚上不睡觉,白天起来,照样精神抖擞。
家有如此猛女,做丈夫的肯定身体吃不消啊。
于是,就各方求医,看看他老婆到底是怎么了。
他老婆也不避讳,说随便你们医院怎么查。
反正老娘这超能力就是有!
不过,医生们连续48小时的监测诊断结果是——
她不但睡觉,睡眠质量还比一般人好!
原因在哪里呢?
原来,在李占英看来,晚上躺床上睡着了,才算睡觉。
白天打盹,那都不算!
加上老公常年在外打工,在家的时间没多少。
村里人也不可能每天趴在人家窗户上偷看她睡觉没睡觉不是?
于是,就有了这个奇闻。
这期节目,据说后续有个系列,都是各种超级人类。
比如,一个老人几十年不喝水都没事啦。
一个女人在床上躺了五年不吃不喝都没死啦。
一个老奶奶也是半夜不睡觉干活,白天晒太阳就能满血复活啦。
结果一查——
老人每天是不喝水,不过吃饭前都喝一碗粥。
女人白天躺在床上是不吃不喝,可她半夜起来偷偷吃。
老奶奶呢?
是晚上起来干活,可白天你以为她坐着是晒太阳。
可人家其实是在椅子上睡着了。
当然,最忧伤的,应该是下面这个。
说是一个老人,某天醒来。
发现自己的蛋蛋,变了颜色。
这下可把老农吓坏了,他就到处找医院检查。
医院也没查出来啥问题。
可老农总觉得,这颗变色的蛋蛋,可能是癌症的前兆。
于是,把它割了。
可是没过几天,他剩下的那颗蛋蛋。
也变了颜色。
作为一名剩蛋老人,他此时的内心,应该相当复杂。
于是,他找到了《走近科学》节目组。
经过记者和医生们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蛋蛋变色的“致病原因”,那就是——
内裤掉色了。
听到这个结果,不知道咱们这位剩蛋老人,会怎么想他那个失去的蛋蛋。
除了各路变种人,《走近科学》的第二大热门选题,就是鬼宅。
说是一户人家,发现自住的房子,哪里都带电。
先是墙壁带电,220V,可以直接要人命。
后是地板带电,也是220V。
再后来,连空气都带上了电。
天天在这房间里走来走去,无异于每天在徒手摸电门啊!
节目组也是请了一堆专家来监测和考证。
结果,还是电力局的小哥揭示了真相。
原来,主人的电笔坏了。
可不是么?连空气都220V了,这人怎么可能存活嘛。
你看,这鬼宅的事情,还是电闹的。
当然,还有一座庙宇,自打建成以来,就有一个灵异现象。
虽然旁边绿树成荫。
秋天的山里,也是落叶缤纷。
但这个庙的屋顶,却全年不会有一片落叶。
难道真的是佛祖背后显灵,护佑一方?
后来节目组一查,是因为这里风大,被刮跑了。
好吧,原来你们出家人,也是满嘴跑火车的。
这档神奇的栏目,自然少不了外星文明的光顾。
讲某厂的保卫科,拍到了UFO——飞棍。
你看这奇特的外形,这诡异的曲线。
而且,天天晚上都能拍到。
而且,只有他们家的摄像头能拍到。
到底这个厂家的摄像头是什么高科技?
比FAST还厉害?
FAST:这锅我不背
专家们忙得不亦乐乎。
最终的鉴定结果,也是很有科学意义。
原来,摄像头的快门被设置成了1/12秒。
这样,拍下来的飞蛾,就会有延时摄影般的效果。
于是,就成了镜头下的不明飞行物。
还有一个更加重口。
说有一个村庄,突然某天从天而降了一堆蓝色冰块。
他们看到了,如获至宝。
纷纷走到田间地头,把蓝色冰块拿起来一一品尝。
有个老人家还舍不得一次吃完。
偷偷放到了自家冰箱里,隔三差五舔一舔。
从此,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
味道,还有点咸。
最后,工作人员说,这是飞机上的蓝冰。
蓝冰是什么呢?
就是大家在天上飞的时候不是要上厕所么?
乘客拉完的屎和尿,就会被分解成粉末,制成蓝冰洒出飞机。
所以,嗯,你懂的。
有点咸,有点咸,咸......
其实,这么多年来,《走近科学》的这类奇葩故事,遭到了一大堆网络喷子的口诛笔伐。
可是,脱离实际谈问题,永远是不可取的。
派爷建议大家想想,为啥《走近科学》是“走近”,而不是“走进”呢?
要知道,央视十套的受众,绝大多数,应该就是咱们广大的农民朋友。
好多人,教育和文化水平,都不高。
而科学的对立面是什么?
对的,就是迷信,鬼神。
而栏目的定位,就是要用科学的手段,拆穿这些观众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鬼神迷信现象。
很多人可能觉得,现在中国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了,这样的栏目就没存在的必要了。
可是大家还记得前两天,那个报名费13000元的量子波动速读班么?
大家的朋友圈,是不是也经常会有喝咖啡致癌、小龙虾是生化武器之类的谣言呢?
这些,不就是《走近科学》里的那些故事素材么?
虽然它常年披着重口的外衣,但人家做的,还真的是实实在在的科学普及。
派爷觉得,必定会有新的栏目,来接替《走近科学》。
离科学近一点,就会离迷信远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