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的留白》的影评大全
《罪的留白》是一部由大塚祐吉执导,内野圣阳 / 吉本实忧 / 谷村美月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罪的留白》影评(一):女主选角很贴题
这个电影好像跟之前一个叫渴望的日本电影,题材完全一样。两个电影出色的地方就是女猪脚选得太好了,形象上面根本就是原型。给人一种,一看就知道这个女的是这种人的感觉。两个女主都挺漂亮,但不是平常的漂亮,就是那种典型心机婊,就像刀口上的蜂蜜,让人欲罢不能。如果在现实中如遇这种样子的女,一定要赶紧走开,不要产生任何交集。两者比较的话,渴望拍得更好,剧情步步逼近。而这个电影出了女主的演绎外,其他都略显不足。
《罪的留白》影评(二):《罪的留白》之我见
这大学老师真的是教心理学的吗?被一个女高中生玩弄于股掌之中,前半部分氛围渲染不错,令人同情他的遭遇,但是他探寻真相的手段实在不怎么样,一味找同学谈话,还被女主激怒,还掌掴女主,女主装成受害人的表演很精彩,成功骗取警方同情,男主各种作,这样能给女儿报仇才怪了。后半部分又冗长无聊,尤其最后结局居然采用自己跳楼的方法来取证,万一手机碎了怎么办?自己死了怎么办?结局让人无语,可能我理解力差,我理解不了斗鱼出现的作用……女主的颜值和演技支撑我看完的,这片子有点让人失望。
《罪的留白》影评(三):青春的内容如果有争斗那时不完美的。
青春的内容如果有争斗那时不完美的。内野圣阳的演技不错,但是剧本有点后劲不足,他的职业是寺庙,就读于世田谷中学与高中,后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系,在早稻田时也加入了英语会,1992年进入文学座研究所,1997年成为团员。戏剧表现上,内野以演技力广为人知。
2003年演出NHK的《蝉时雨》的主角牧文四郎,受到放送基金演出赏最佳男演员。2007年也因此演出大河剧《风林火山》主角山本勘助。
较少演连续剧,以舞台或音乐剧为主。主要是在文学座的舞台,当然也参加其他舞台剧演出。2000年《伊丽莎白》对后来的表现法相当重要。
《罪的留白》影评(四):又见“恶女”
岛国的小说和电影似乎对“恶女”的形象情有独钟,这类女生往往通过对自己无辜的包装,无情地利用身边的一切人和事来达到报复社会的目的,而且还总能逃脱法律制裁,最后面对镜头微微一笑,像是对所有被愚弄的人竖了中指一般,让人看的是牙根痒痒,恨不能冲进大荧幕,手刃她们。
本片依然是打算走这样的一种路线,校园里看似美丽可爱的女主,实则是逼死男主女儿的罪魁祸首。在种种充满掌控他人欲望的驱使下,女主即便身为女高中生,却完完全全有一种令成年人都感到后怕的气息。
犯罪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反而就是犯罪的人完全不认为自己有罪,或者说是自己造成的这一切。校园女生群体间的勾心斗角,没有直接暴力下的冷暴力却更为可怕。其中的主谋,被迫的参与者,想置身事外的旁观者,都是犯罪的组成部分,都是造成男主女儿死去的原因。
影片前半部分节奏很好,剧情烘托得快速,各个人物塑造得也都各有特色,本可以继续下一手好好棋,结果导演如同心不在焉一般,直接将一部本应该充满了愤怒复仇气息的佳作,愣是拍成了只追求画面镜头纯粹装逼的文艺片儿了,而结局的雷人程度更是让我措手不及,被雷了个外焦里嫩,导演你是同时还在接新的电影?还是半途换了个导演?
其实“恶女”这类形象之所以令人感到震撼或者久久不能忘怀,不单单是因为她们的“恶”,更多的是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恶”,有社会的,有家庭的,有自我的,也有他人的,往往会在影片剧情的抽丝剥茧中,得到递进式的体现,令人感到唏嘘,或者一种关于人性的无奈和苦涩,产生对“恶女”的复杂情感。
而本片只是简单的将这位一心梦想做电影明星的女高中生摆在观众面前,那种带有强烈心机的坏,无疑是需要巨大的故事来推进的,而不是小女生过家家似的任性。
其实,影片里几位主演的演技尚可,只是在剧情的安排下,漏洞百出,毫无说服力。
我想影片既然叫《罪的留白》,导演也真的是没有撒谎,留了一大堆白,等着观众自行脑补了。
《罪的留白》影评(五):冷暴力萝莉的罪与罚
1 简介:自从妻子去世后,在大学教授行动心理学的安藤聪(内野圣阳饰)和就读于某名门女子高中的女儿加奈相依为命。直到某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惨剧将父女俩温馨美好的生活击得粉碎。毫无征兆的日子里,加奈坠楼身亡。根据目击者的证言,当时加奈手握栏杆,从容地从楼上跳了下去。安藤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女儿自杀的事实,他终日沉湎在懊恼和自责当中,责怪自己没能注意到女儿的异样。这一天,自称笹川七绪(葵若菜饰)的同学登门拜访,她带来了加奈生前写下的日记,里面记录了加奈的痛苦与泪水。与此同时,另一个名字——木场咲(吉本实优饰)跃入眼帘,似乎正是这个女孩逼迫加奈走上了不归途。为了查清木场的真面目,安藤来到了学校。他惊讶地发现,木场有着天使般的面庞,在同学中也属于众星捧月的明星人物,可是其内心却有如蛇蝎般狡猾与毒辣。加奈曾经是木场圈子中的一员,不过被对方如奴仆一般驱使。为了隐藏罪行,木场试图嫁祸给安藤聪,而安藤则发誓要为女儿讨回公道。 懒得总结,简介直接copy百度百科。
2 背景 加奈内心敏感:认为母亲因为怀了自己,而放弃子宫癌的治疗,所以是自己害死母亲了,她认为自己是有原罪的。也认为父亲安腾聪为何对母亲的过世毫无关心,17岁的孩子能怎么样,读的又是女子教会学校,救命稻草只能是同侪间的女性友情。这一切都被班里的人气同学木场咲所了解,也是让玩弄于鼓掌的基础。
木场咲:电影里面出现了好几遍木场咲所说的“这一切都是加奈自己的选择”,木场是极其信任这种个人选择的,电影没交代她成长的背景,我想这肯定也是悲剧一段。内心强大至阴暗,有点类似大卫芬奇消失的爱人的女主。
3 加奈认为自己有原罪,安腾聪认为自己疏忽了女儿,有罪;木场咲欺凌同学反而是内心强大到觉得这一切毫无错误。加奈父亲最后设局假装要通过威胁木场要曝光全事情的经过给媒体,来击碎木场当演员的梦想来惩罚她,找到了事情发生的真相。片尾木场那眼神还是一如既往的坚定与冷漠,她依旧信任心中“人所有的问题都是个人选择”这一行为法则。对安腾聪来说,他要的是真相与对木场逼死女儿的惩罚。而木场,依旧是木场,没有一丝改变。我想这就是罪の余白吧。。。
4 校园欺凌是个沉重的话题,作为小学曾经被孤立的孩子来说,那种感觉现在回忆起来总是心有余悸。现在我大学都毕业2年多了,幸运的是那段经历让我往后的日子无比珍惜友情,也收获了友情。不得不说,被冷暴力,被欺凌的同学确实有一些这样那样的性格成分在,但是这永远不是成为被欺凌被暴力对待的理由。没有人知道被欺凌的感觉是多么的难受,除了被欺凌者自己。毕竟,在那个年纪,周围的生活周而复始,他还来不及长大,不知道不喜欢是可以say no的。。
《罪的留白》影评(六):心理悬疑片《罪的留白》
我们生来就是为了战斗,尼采说:人不在永恒的战斗中成长,就在永恒的颓废中消亡。
这部日本电影中,因被逼坠楼身亡的女孩的父亲作为颓废的斗士,最终因为爱和智慧将心理无比强大的女孩逼到了崩溃,原来自由,不是以获得它实现意义,而是以失去它获得价值。
这是一桩发生在校园女生中的欺凌案,相比于男生之间模糊的暴力,这种冷暴力更加深邃,更加残酷。因为她们之间的爱和恨,冷漠和虚伪,更加接近成人世界的心灵角斗。可怜的女孩加奈,在同学木场的笑容和凝视中,走向生命的终点。但逼死加奈的,也许还有父亲的冷漠,和校园的残酷。
有一种笑容,叫杀人不见血,有一种凝视,叫无语的逼迫。
我们有梦,但却一直将它作为现实的对立面来追寻。因为那梦中的自由,远比现实中的自由来的真切易得,这正是一个无比悲哀的事实。女孩木场,一直想在电影中实现的那种自由,竟是以放弃现实封闭自我作为代价来追寻的。反之所谓的现实中,又有多少真正的自由呢…
影片的留白,或者说罪之留白,在电影中没有任何家庭生活的正面描写,无论是加奈和父亲路人般的沉闷相处,还是木场那从头至尾都没有出现的父母。没有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切和帮扶,这些花季女孩也只有选择自我封闭,自我追寻一种血淋林的成长方式了。
对于这种社会的留白,除了煞有介事的宗教感召,或者未成年人保护法之外,没有一种亲情的交流或人格的影响能够令女孩们找到方向找到依靠了。然而电影成为了她们的榜样,她们没有经过真实的人生,就想去扮演虚假的人生。如同《心灵捕手》中的青年一样,认为只要博览群书并聪明过人就能横行天下,就能找到一直躲避着的现实中的自由。
在封闭的女孩木场的对面,是封闭的心理学教授安藤,他仿佛是成年后的木场,聪明成熟,活的很自在。但妻子和女儿都离世的现实,让他从志得意满的虚幻自由中猛醒过来,发现自己早已一无所有。
在社会比邻的格子里,他看见了另一条斗鱼木场。他们之间的较量是残酷的,都在往对方性格的死角里捅刀子,往对方隐秘的伤口处撒盐。
原本我并不看好颓废的中年斗士安藤能够获胜,因为女儿被逼坠楼,他也有责任。但对亡女的爱让他有了直面现实、重觅自由的勇气,他不再用虚幻的成就来麻痹自己,用尽一切来战胜凶手,而木场却依然在追寻那遥不可及的自由。
正如影片开篇女儿加奈所言,如果将斗鱼从逼仄的封闭格子里放到广阔的鱼缸中,它们是否还会以命相搏,答案是否定的。而愤怒和怨恨并不来自于同类,是来自于自我的封闭狭隘。木场小的时候就为了虚幻的自由对失望的现实封闭了自我,因此她才变得残忍而虚伪。而教授因为爱重新回到了广阔的现实中,经历了从来没有过的挣扎和痛苦,也获得了从来没有过的勇气和智慧。
如果教授一直想复仇的话,他没有胜算,但教授用打破木场封闭格子的手段令失去自我保护的木场感到不知所措,她不知道如何面对失去控制的现实,一旦自我受损便无法生存。
教授在课堂中所言:自我如果面临一个不确定的双重选择的话,最好的方式就是离开这个提出难题的人。最终在与木场的较量中,教授放弃了复仇放弃了生,终将濒临崩溃的木场绳之以法,影片的结尾还是令人意外的。
结尾处,教授将斗鱼放进大鱼缸中,斗鱼变得和普通的鱼没有区别。木场离开的学校,走进监狱。她真的失去了现实中的自由,也失去了虚幻中的自由。但她是否就与教授一样,在一无所有的状态中直面现实了呢?在凝固于最后一个画面,她脸上的微笑中,我们很难相信她真的已经从自我的囚笼中走了出来。
(备注:本文为作者原创,图片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