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刺客聂隐娘》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刺客聂隐娘》经典影评10篇

2022-05-26 02:05:5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刺客聂隐娘》经典影评10篇

  《刺客聂隐娘》是一部由侯孝贤执导,舒淇 / 张震 / 周韵主演的一部剧情 / 武侠 / 古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刺客聂隐娘》影评(一):我是一则短评

  看完辣,五星泪评!但是观影体验太差了,因为担心放错画幅选择了市中心的大影院,满场,坐第一排也无济于事,旁边都是被舒淇张震骗进来的人。不过聂隐娘不是那种气氛营造很强的片子,一旦被干扰就会出戏很不爽,它本身没有什么情绪,所以旁边有人聊天吃零食打电话也不影响。片子本身四星吧,但是能在影院观看十分难得。取景布景对白还原了一个真实完整的唐朝,文言文听得酣畅淋漓,仿古台词好就好在写得地道,由各种口音的演员说出来也一点都不违和。外景很美,但是不是像《指环王》《英雄》那样经过修饰可以截成屏保的美,它是真正自然的风景,地上的是野草杂草,你截不成屏保的,那些羊就是我在内蒙见过的脏兮兮的米色的,我的电影美学又受到教育了。磨镜少年出场过半了我才发现是粘了胡子的妻夫木聪,阮经天之前见过剧照了,不然胡子大把我也不一定能认出来。明星隐藏在自己的角色里,导演也不给大特写耍帅,多好啊。聂隐娘不是一部多么了不起的电影,但是到了周末在大银幕上看两个小时的唐朝,我很满足。一个人的时候我是不想去电影院的,大多数影片不值一看,有好片子的时候观影环境又不好,看了也烦恼。微博上影评人为了聂隐娘还吵起来了,我的看法是如果事先不了解侯孝贤和这部片子,就不要买票观看了,艺术电影是有受众限制的,何必为难大众,我相信侯导也不追求票房越高越好。

  《刺客聂隐娘》影评(二):博弈

  并看不懂

  ——————————分割线————————————

  也不知道为什么,除了青鸾舞镜的孤独,聂隐娘让我想到的是博弈。不是善与恶,而是入世和出尘。游走于天地。

  嘉诚公主和嘉信公主,一个是青鸾舞镜的孤独,一个是在山间修道的寂寞。嘉诚公主是在繁华之中无人谛听,独自抚琴的画面总让我难以忘怀。嘉信公主,则是在江湖与故土间来回游走。她们都有共同点,那就是削藩,保朝廷,只是道路不同,结果也自然不同。

  这是田季安的博弈。究竟是归顺朝廷还是在河朔坚守故土。究竟要如何在权力的斗争中求生存。这是属于田季安一个人的博弈,无人可以左右。

  这是聂隐娘的博弈。是道,还是侠。道,是慧剑斩情丝,侠,是火中取栗,放弃自己多年的修行。

  这是她内心的博弈,不属于权力,欲望,江湖。这是凤凰涅槃,唯有一条路通向重生。于是聂隐娘选择了后者。是侠,是义,是充满人情味的江湖。就像她最后选择和拭镜人一同离开,天地悠悠间只剩下一个薄情却又多情的背影。

  这是侯孝贤的博弈。这种只言片语,节奏缓慢的片子,注定有很多人中途离场,注定网上有大片人叫着装逼,看不懂。4.3的比例是一份坚守,颗粒感是一份坚守,苍茫大地和片语只言是一份坚守,十招之内必出胜负是一份坚守。坚守着某些底线与世界博弈。

  于是这部片子不再是武侠,江湖,而是每个人的人生。人生而要与周遭事物博弈,生而要与自己的贪嗔痴博弈。于是才会有青鸾舞镜的孤独。

  每个人都并非是青鸾,但孤独总是相似的无人理解,无人谛听,全世界都与你来一场你死我活的博弈。有些人涅槃重生,有些人便要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有些人入世依旧不改初心,有些人出尘才能见天地于大有大无。

  这是博弈,是选择,是每个人的江湖。

  最后,想到一句,一片白茫茫的真干净。

  《刺客聂隐娘》影评(三):你会选哪个成为枕边人

  不知道别人的电影票上写的是什么,我的电影票上是【爱情这东西,时间很关键,认识的太早或太晚,都不行】。网上对于聂隐娘的影评好坏不均,无非是大量的文言文,大量的镜头停顿,让看的人们困顿乏味。道姑庵里全部都是白衣飘飘,仿佛真的是皈依我佛,大爱苍生。阿窈的黑衣,注定了活在黑暗里,做见不得光的事情。本是枝头凤凰,因为政治为了保命送到天外天。即使作为刺客,还是“道心”不坚。大概是要杀七郎的,作为负心人。黑暗中多年不变的注视目光,听到负心人依然记得当年的时光,再也下不去杀手。遇见的时间不恰当,怨不得人。湖娘的那句,为阿窈不平。恭喜你爱上一个可人儿。即使你娶的是别人,我也护你周全。最后的最后,放下心结,为自己活了,好在身后等的人依旧在。

  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爱横情仇,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择偶观。

  ①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②家境殷实、事业助力

  ③能歌善舞、善解人意

  你又会做哪种选择呢

  会心疼阿窈,总是为了别人而活。最后的最后,走了也好,去一个新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刺客聂隐娘》影评(四):你要是非这么说,那我也没办法。但是我可以选择告诉大家不去看,臊着你,伪文艺片。

  好久不针对单一的电影写影评了,印象中我给单独的电影写影评就两次。一次是《将爱》,那是因为有感触。一次是奇葩双烂片《麦田》《狼灾记》我当时忍无可忍。

  这次不为别的,就为侯孝贤导演的新片《聂隐娘》。不是因为我喜欢,是因为我很不喜欢,甚至是愤怒。但是让我大段写影评是因为看到网上那么多装B的“文艺青年”大谈特谈这电影如何NB,没看懂的人如何SB。甚至说出这片是考验一个人是否文艺的指标电影。

  看来我真的不是“文艺青年”了。我昨天去看的时候,电影院里还比较满。说实话,之前看过侯导的影片,我是略有心理准备的,候导的电影节奏就是慢,一般都是小众的,有些还是有些深度的。但是想到能上院线,估计会有不同。没想到一开场那3秒钟的黑屏一出来,我心说坏了。

  上来就是窄银幕(能叫出这个名词的一看就是70后啊),还是黑白,心说不会是默片吧?可以说一开始的黑白光影还是吸引人的。但是越往后越不能忍了,20分钟左右三分之一的人就退场,剩下的刷手机,聊天,吐槽。最搞得是最后用了1分多钟拍羊对镜头吃草,旁边坐的妹子说:“羊说,你看这帮傻B还看呢”。演完了有人高呼退票,全场掌声。

  影片作为风光片我都不认为是好看的,单看风景而言并不是很好的风景,武当山的南岩、神农架、广西的喀斯特地貌,说实话本可以更好。可能是导演更多的在告诉观众在正方形的取景框中如何构图,而特意回避更好的风景。在16:9横行的今天,正方形才是bigger高的一个好形态。

  舒淇演聂隐娘,总共4处台词,一共不超过100个字,这都不是问题,其实全篇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导演要讲啥?同样是“风光片”人家道士下山还讲个出世入道呢。他讲的是什么?非要说那就俩字“不杀”。操,这叫什么。

  难道电影第一要务不就是讲明白一个故事么?故事都讲不明白,谈什么电影,还说没看懂电影的故事情节,是因为你没有提前做功课,应该先去看看聂隐娘的历史故事再来看电影,这么什么狗屁逻辑?

  然后,网上一帮“文艺青年”和水军也知道单凭故事性这个点确实难以支撑,就开始盛赞多好的构图,多好的色彩,多好的大唐文明的忠实记录,什么留白,什么同期声,什么文言文的台词多美多古朴。

  我一个朋友看完后说:“并不是大段的留白就能叫高大上的文艺片,也别把观众当傻子,除了留白就是留白这种无谓的空洞还叫嚣着说不好看的观众都是没看懂的片子,我想说。留白可以。但请留得有意义。也并不是一堆看似的文言文堆成的台词就叫还原历史。过多出现的自然之声确实身临其境也请注意场合。”

  我严重同意。

  既然“文艺青年”们不说电影的故事性,你不是说体现唐代的细节么?那咱就说说技术性上的吹毛求疵。

  先说说建筑

  电影片头那片水背景的仿唐高塔,以及那个重檐歇山顶大殿、庑顶殿我就看出来是在日本的奈良拍的了,因为侯导为了让发生在后唐的故事能够出现在唐朝的建筑中,所以选择了号称唐代建筑的最好体现的日本奈良取景。其实我想说,日本奈良、京都的唐代建筑是日式的唐代建筑,有很大一部分后来借鉴了中国南宋时期的建筑而变化的。和中国的唐代建筑有显著的区别。这点看一看五台山的佛光寺和南禅寺就能知道了,如果你没看过,我再告诉你一个,以前大闹天宫的动画片看过么?孙悟空变得那个小庙。

  当然说这个有些苛刻了,毕竟在国内也找不到唐代建筑。

  那我们再说说道具。

  服装和化妆就不说了,网上有人明确说了后唐时期的妆容应该是那样的,我没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咱也不说那时候唐代的白蜡是不是那么粗大冒烟的,咱就说说摆件。电影中一个镜头是聂隐娘的妈妈的桌台上放着个燃香的青铜香炉。这东西叫“鬲”,这东西是没有盖的,但电影中上面加了个青铜兽的盖子,这都无所谓了。但是其实这玩意是肉食器,也有说是盛粥的,不是香炉。

  当然说这个还是有些苛刻了,人家有钱人任性就这么用咋地~。

  那我们就说说同期声。

  全片背景声不论早晚到处都是蛐蛐,乌鸦,鸟叫。我朋友说不明白导演为啥这么做,背景很催眠。环境背景声做得好能推进故事情节,要不没任何意义,建议导演看看同期上映的《烈日灼新》里面的雨声,那才叫好的环境背景声。文青说因为采用了同期声,我想这样的同期声导致的背景声,只能体现日本的环境好,到处都是虫鸣鸟叫。

  这个还是有些吹毛求疵了。

  那我们说回电影本身的台词。

  台词全篇文言文,有些夸张,应该说大部分采用文言文吧。不过既然还原唐代风格,那为啥用文言文?难道您不知道文言文之所以叫文言文是因为是只有在写文章的时候才会用的文字么?这是源自当初在竹简上刻字所用的文字,要言简意赅少刻几个字。人家平常说话就是正常说人话的。

  而且,我虽然不是学文学的,但是有幸高中有一个很好的教古文的老师,这些年来也时不时翻翻古籍,文言文也算有些功底,其中有一段聂隐娘她娘和她说公主事迹的台词,我认为有问题,至少需要分析半天才能明白主语指代是谁?这要是在日常对话中用早就疯了。

  好吧,你就追求这个范儿,那我也没办法。

  那我们说说演员的口音。

  既然要回到唐朝,那演员一口台湾腔是几个意思?台湾腔说文言文是大唐?阮经天的台湾腔说:“俺爹”我真的差点不能忍。另外那些群演突然蹦出个山西话,四川话这真是让人有些招架不住。

  好吧,你说要追求同期声,就只能这样了,反正是给外国人看拿奖用的,他们听不出口音的,那我也没办法。

  那我们说说群演。

  您就不能找些靠谱的群演么?讲台词,生硬还可以中间莫名其妙的停顿抢戏(让我想起了《我是路人甲》)。还有那一开场的带小孩的妇女,回避镜头也太刻意了吧,您带的是孩子,焦点目光是不是应该在孩子身上,而不是在想镜头在哪里,我不要直视到它。

  再说说那些娃,我确定那三孩子知道自己在演戏,但是完全不知道眼睛看哪里,手脚怎么放。最后那老大的做作一瞥腿也太浮夸的表演了吧。他们真的是在“演戏”。

  好吧,你说中国群演水平就这样,那我也没办法。

  那我们就说说大牌演员。

  敢问,倪大红、舒淇、张震、周韵这些演员108分钟都在板着死人脸是几个意思?既然台词很少,那就要内心戏,不过恕我孤陋寡闻,内心戏是不是要通过面部、肢体和眼神传达出来。全片一个表情(就是无表情),这想表达什么内心的思想感情?

  好吧,你说这就是候导的厉害之处,内心戏就要靠心,而不是外在的表情肢体和眼神,那我也没办法。

  那我们说说五毛特效。

  这田兴发配出发时,那远处的城市您好意思放出来,这特效也太五毛了,我觉得不用好像也不影响啊?

  好吧,你要说因为是胶片,所以后期特效要在胶片上做,那我也没办法。

  那我们就说说这个胶片的问题。

  整部电影都在用4:3窄银幕呈现。其中只有抚琴那段换成了16:9的宽屏。有时又切换成胶片的砂质质感,可是我就不明白,您在一个电影中换来换去意欲何为?

  好吧,你要说这是候导对胶片的一种致敬,那我也没办法。

  那我们就说说这个电影的节奏。

  节奏慢不代表电影文艺,大段大段在舒淇一个人山野里走想表达什么,从入画到出画走了几分钟,想表达舒淇走的好看?表达祖国的山河壮丽人类的渺小么?你想让我们思考什么?

  好吧,你要说这就是导演想让你有时间思考人性,那我也没办法。

  那我们就说说这个电影让我们大段时间可以思考的留白时间。

  这电影蒙太奇基本没有,全部都是长镜头,大量的留白,留白也不代表电影文艺。就如我朋友所说,并不是大段的留白就能叫高大上的文艺片,也别把观众当傻子,除了留白就是留白这种无谓的空洞还叫嚣着说不好看的观众都是没看懂的片子,我想说。留白可以。但请留得有意义。

  有人说留白很棒,因为你可以思考。其实留白一词来自绘画,讲的是白纸上的点墨,留下充分的空间去想象。我不觉得候导的留白很棒,恰恰相反,我觉得他的留白过于满了,各种静止的镜头中,景物过于杂乱而丰满,更像一副很好的画作的局部,恰恰没了留白。导演只注重了时间的留白,没有给观众空间的留白,会让你目不暇接,不知道看哪里好,何谈思考?

  好吧,你要说这就是电影导演的留白不是画家的留白,那我也没办法。

  那我们就说说那个电影中貌似的核心串场典故“青鸾舞镜”

  这故事老牛B了,显得自己多文艺,那些看懂的也用说这个说事,说我们不理解导演的用意。我不文艺,稍有些成语知识,在聂隐娘他娘说这段文言文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不是叫“山鸡舞镜”么?山鸡舞镜,顾影自怜,这是贬义词啊,说一个人自我陶醉到一定程度了。这么看来候导其实就想告诉大家的是这个,他就是那个舞镜的山鸡。但是,候导,自我陶醉回家怎么照镜子都成,拿出来上院线骗钱就不对了。

  好吧,你要说这是片方的安排,不是候导的本意,那我也没办法,我只能说候导今后真你的难找到投资了。

  那些说看懂的人,装B也要挑片子,这片儿装B砸招牌。不要因为拿个嘎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你不夸它就不文艺了,就不懂了,老外就喜欢这种故弄玄虚不明觉历的片子。那些昧着良心说好看的水军,我花钱请你看10场,不准睡觉你敢吗?

  我想说侯孝贤导演不愧是“大师”,其实这类的“文艺片”一般导演都没明白自己拍的是啥,留给大家自己猜来猜去,去打架,这样的导演最终就是大师。

  说了这么多,我想我也无法说服那些伪文艺青年,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体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标志性的事件。但是我可以选择告诉大家不去看,臊着它,伪文艺片。

  之前的blog:

  《刺客聂隐娘》影评(五):大义

  第一遍电影院看得并未完全看懂,只觉察着风景很美 一幕幕均可做壁纸了。故事讲述很慢,一路中都是在猜测。大概明白了女主奉师傅公主之命去杀害青梅竹马,如今藩王。于之几次交手 藩王因玉珏才知其身份 讲述他们小时候 嘉诚公主见2人一对璧人 送2人玉珏有联姻之意 可男主父亲企图扩大势力 让他迎娶了宁外藩王之女 女主知晓 不甘心闯其家 被伤 而后被送去道姑公主那里 训练成为一名杀手。道姑一开始就说她 武功成 心未成。下山练心 。却最终与师傅道不同,不相为谋。整体 真有一个绝世武功 却心慈善念 而不忍心杀害 怀抱孩子的父亲。不忍杀害背叛自己的青梅竹马 。终却未动一人性命 成不了杀手故事。

  看完第一遍 很多疑问。故事情节留有许多未道明的故事。青鸾之舞,女主说青鸾是公主。而道姑也是公主。而后看解析 才明白 原来有2公主 ,双胞胎姐妹。嘉诚公主为已故 送玉珏之人。嘉兴公主为女主的师傅。道姑专门训练杀手。在男主描述女主的时候 说她是凤凰。凤凰有名青鸾 ,青鸾之舞因青鸾找不到同类 而一个人前行。暗喻 聂隐娘和公主。

  而凤凰 是因为小时候 2人玩耍之际 聂隐娘荡着秋千 越飞越高 最后飞上枝头 屹立而驻 美丽动人 男主觉得她是凤凰。

  而为何 女主不杀男主 ,而救其小老婆性命。解析说他师父对她讲的宁杀一人而救万人的道义。与母亲讲述 现时局 藩王死 而大老婆独吞魏博镇。均为大义,藩王田季安野心勃勃,企图破坏朝廷当初下嫁公主 以和平相处之意。道姑公主大义为和平,母亲大义为防止2藩权利内斗,局势平和。聂隐娘思虑之后决心 违抗师命。

  电影中描述 大老婆为防止小老婆孩子抢其孩子地位 在知晓小老婆用鸡血假装月事 怀孕之后用纸人害其性命。而引出 藩王田季安父亲同为纸人所害。藩王明知此事为大老婆为 活埋朝廷官员 派人追杀被贬官员均为大老婆所为 却因为孩子,2氏族争斗而愤恨而去。电影可能第二篇才能看懂 女主因看在眼里的 大老婆野心 藩王的野心 师傅的大义 她心中的大义 。谁轻谁重 她取了一道 就是违抗师命吧。这个与解析不同之处。她心中的大义 与师傅心中的大义。不过电影并未带过师傅教嘱的大义。

  第一遍 一直以为道姑 与在树林交手黄金面具女子 是一人。后来看解析才知 原来黄金面具是大老婆。派人杀害官员失败 她一人来取性命,与聂隐娘交手 平局。从武功路数来看 。同出一派 开始还以为是道姑公主了。结果是大老婆 难道大老婆也是道姑的弟子。

  磨镜少年与聂隐娘同走。不太懂磨镜少年来历,百度了下 古代磨镜 为同性恋的意思,对着相同的躯体私磨。

  为何双胞胎公主 一个逝去 一个当了道姑。虽然女主父母为就女主性命而送她去道姑公主那里。但知道姑是训练杀手。难道是年轻是心有愤恨武功太弱 不足以去问个清楚道个明白,武功强了就可以肆意去问 去泄愤了。还是为了躲避风头,压制小女悲恸之心。

  风景很美,故事太多疑问了。还是去看书吧。估计就能明白这些疑问了。

  《刺客聂隐娘》影评(六):原来你是这样的侯孝贤

  片名即是一切。

  一共五个字,刺 客 聂 隐 娘。

  刺——去道姑娘娘那里学剑术。

  客——(以刺杀为生的)职业。

  聂——贯穿全片的线索型家族。

  隐——名号,属性。

  娘——女子。

  好了装不下去了以上纯属扯淡╭(°A°`)╮

  我觉得不足的地方在演员读台词的口音出戏,

  舒淇装扮我仿佛看回了西游降魔的错觉。

  第一次看这种长镜头加空镜头的,觉得开始的节奏实在有点慢。

  张震还是帅,痞帅,害得我想把他所有的都刷一波了。(扯远了)

  有一些梗还得慢慢体会吧,毕竟我这个脸盲患者第一遍看完连人物关系都没看明白。

  不妨碍总体上看起来还是很有导演自己风格还是很和谐的。

  一开始捉摸不透的空镜头长镜头越想越有味道,只可意会不可明说,有点像水墨丹青中的留白一样,味道妙极了。

  那些藏在帘子后拍摄的镜头以一种不寻常的刺客的视角过渡剧情,代入感很强。

  看电影和看文章一样,有的精妙在你能理解每个字的内容但是领悟不通透每个字背后的蕴意。有的精妙在一开始看云里雾里,但是越精细地看越能发现动容之处。

  于我,聂隐娘属于后者。

  《刺客聂隐娘》影评(七):世人皆无情,独我窈七有意

  《刺客聂隐娘》是侯孝贤在大陆公映的第一部电影,上映以来,它便考量者观众们对艺术电影的宽容度,其实它的杰出不需要大多数人的赞同,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它都是一道足以令人瞻仰的奇观。这些注定《刺客聂隐娘》同样也是一部极度孤独的电影,不仅仅是电影本身流露出的气质,更包括它的创作者侯孝贤,热爱它的观众群体们,都注定是孤独者。

  《刺客聂隐娘》是反结构的,他的叙事以及基础文本所做的减法已经到了极致,甚至简练到抛弃了很多逻辑,整部电影聂隐娘的对白不过区区两百余字,这种凝练和简洁和中国古典主义美学观念中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一致的,甚至包括电影的视觉系统本身,为了尽量推崇自然的纪实之美,摒弃了人为的工巧,人融于景,景胜于人,为了达到以上的凝练和古拙,本片大刀阔斧的减法和对纪实主义的忠实,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戏剧中人物的完整性,比如在大量的减法之后,磨镜少年等角色的存在感已经很不容易觉察,但即使如此,本片基础文本的高效也让人叹为观止,普通导演需要几百字长篇大论说的东西,在侯孝贤的电影里,几个字就够了,甚至一个镜头就够了。

  在极度高效(也带有遗憾)的文本和大量精心营造情景的融汇之下,侯孝贤还原了他心中的中衰之唐,这是一幅朴拙写意的古卷,而古卷的内容,我感觉到的大抵都是苍凉和孤独。聂隐娘本就是一个没有同类的人,作为一个绝伦的刺客她本应该是最无情之人,但是影片中却成了最有情之人,序章中小儿可爱不忍杀大僚,后来又因种种不忍对田季安动手,而她周围的那些人,包括下嫁魏博的公主、表兄田季安,田妻、隐娘的母上、师傅,个个都背负着中衰之唐纠葛中的一些利益与执念。恩怨情仇,荣辱兴衰,世人皆无情,独我窈七有意,唯一隐尔。

  隐娘的背负,隐娘的抉择都隐没在寥寥几百字的对话和那没有表情的脸庞中,整个盛唐的中衰,其中刀光剑影,各番角力博弈,都隐在了克制的情景之中,而这极致的去结构与对纪实主义的忠实,让侯孝贤镜下的中唐,更加具有审美意义上的真实性。需要观众自行去发掘的东西不在少数,习惯于好莱坞填鸭叙事的观众需要清醒一番。其实整部电影隐的不仅仅只是人,在情绪上,侯孝贤也是极度克制的,少有的几场情绪戏,也被侯孝贤轻描淡写的隐去,融在渺渺江泽雁起之中,大气至极,余味无穷,甚至可以让我不再去纠结于它的逻辑。

  克制,纪实,凝练,侯导沉得住气,也需要观众沉得下气去看,《刺客聂隐娘》是一部可以让你看十遍以上的电影,越看越回味无穷,几个惊人的空镜便可绕梁三日。这个时代能拍出这样作品的大师寥寥无几,在如此奇形诡异,百鬼夜行之世,能看到《刺客聂隐娘》这样的艺术品,是你我同辈之福。

  《刺客聂隐娘》影评(八):浮面文字匠

  看完这部一年多前就开始关注的电影,心情比较复杂。

  影片本身对观众是极不友好的,文言文台词几乎占了一半的文本量,导致开场没多久我前后左右的观众纷纷接头接耳“这尼玛什么意思”(客观的讲如果不看字幕,很多我也听不懂),晦涩的人物关系演绎,更是让很多观众脑子里如片中的山野景致一般雾气氤氲,所以我观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观众开始打开手机google/百毒人物关系,面前升起一排明晃晃的屏幕(后来我就转到前排去了,以消除这炫目的观感)。

  前面这种减省更体现在剧情演进上,侯孝贤某种程度上保留了野生唐传奇体裁风格,运用大量的固定机位长镜头来展现俺大唐的壮丽河山以及风物,同时造成了大量信息留白,这种机位调度导致了极为严重的疏离感——一种缺少旁白的记录片形式可不是正常意义上体现剧情起承转合的好形式,虽然很多时候你可以归罪为观众认知程度不高,但这次真的是冤枉的,解构门槛确实很高。

  影片上映前,我对一众朋友说过,欲观本片,可以先欣赏胡金铨大师的《侠女》与《空山灵雨》这些写意武侠作为过渡,如今观之,侯的作品写意程度与胡相比凿枘不投堪比古龙与金庸,与胡的精致与哲学隐喻相比,侯是完全将武侠当情怀在拍了,留白而不写尽,片中比武也多是虚幻一两剑,各自便明白胜负,飘然离去。

  然而与胡金铨作品相比,聂隐娘的电影语言侧重景致风物的过度描画,而哲学意味稀缺,虽然其很好的展现了唐代文化美学——我觉得这也是嘎纳得奖的重大原因,这种不平衡却有点浮面文字匠的味道了。

  《刺客聂隐娘》影评(九):侯导的聂隐娘

  很惭愧,这还是我看的第一部侯孝贤作品,悲情城市大名鼎鼎,然实在没来得及欣赏,不过刺客聂隐娘也是我早已期待的作品了,特别是在侯导获得戛纳最佳导演之后,当然最终也不曾失望,或者该说,给我的是惊喜,从第一个黑白的镜头开始便如此,本片也实在难言晦涩吧!它讲述的不过是一个刺客,却无法杀人的故事,正如最后所言,她斩不断的,是人伦之情。剧情都是围绕主题展开,虽然舒淇所饰的聂隐娘台词几可忽略,但说的已经足够多了,只是你有认真听吗?说到表演,不得不说,本片给演员发挥的空间并不多,舒淇对刺客心理的把握中规中矩,而周韵更多的是波澜不惊,还不如她俩在一步之遥里面的肆意,张震的表演倒是亮点不少,但和角色本身也有莫大关系。作为一部非常规的武侠片,我也不必多费口舌去讨论其中的武打动作及江湖恩怨,因为这些都不是重点,动作设计的亮点也在真实感,这一点也是通过配乐所体现,过于真实,所以显得很普通,而这些普通的设计都是为了不普通的主题。说到侯孝贤,离不开的是长镜头,本片也不例外,通常来说,一部电影镜头有长有短,适当的使用长镜头可以很好的把控节奏,本片即是如此,首先是本片的画面是极为出色的,让我不觉想到老塔的作品,每一个定格都美如画,这不仅仅是构图的原因,而是个人的风格所致,这也让我在观影过程中不觉惊叹,这样的镜头实在太美!在此情况下,长镜头是最完美的表达方式,不管是推拉摇移,画面变化都是舒缓,平静的,让人沉浸于影片,不觉中时间已逝。

  《刺客聂隐娘》影评(十):素履之往,独行愿也——聂隐娘番外

  素履之往,独行愿也——聂隐娘小记。

  我原来有个俏生生的名字,叫“窈七”,窈窕淑女的“窈”、六郎之妹的“七”,我以为我们有这样纠缠的名字,也会有如此纠缠的命运。故事的开头,我猜中了的。六郎六岁那年被公主收养,而我的母亲在公主属意之下嫁了魏博的大将聂锋,有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阿窈,我甫一记事,便是与六郎哥哥朝夕相伴的。那一年,他十岁,我刚四岁,他身患重病,我夜夜祈祷上苍,幸好父亲想到了办法,挽救了他的性命,也救了我的。否则,我是一定要随他去的,没有了我,他忘川河畔多寂寞呀! 十年之后,他加冠,公主以玉玦为我们定了亲事,待我长发及腰,就可做他真正的“妻”妹了!可惜,我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局……我的长发刚刚过肩,他就娶了节度使之女元氏为他堂堂正正的妻。而我则被公主的妹妹带走学艺,是了,既能为六郎婚事扫清障碍,又能为保皇事业添砖加瓦,何乐而不为呢?原来所谓万千宠爱,不过长门夜赋而已。 又是匆匆十年,窈七这名字我渐渐忘记了,因为没人再会这样充满爱意的这样喊我了,我每日里练剑诵经,日子过得倒也流水般的飞快。终于师傅说我剑术已成,可以返家。可是,家,在哪里呢?那玉玦,果然一语成谶,我与六郎,终于还是罗带同心结未成,我怎么忘记了,玉玦似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我们,不过那十四年的缘份而已。既然缘份已尽,信物总要归还的。 原来,十年是这样久的岁月,久到他三子绕膝,久到他爱妾满怀,久到他与我,对面不相识,久到他以为我对他如同他对我一般一丝情意全无可以轻易取他性命,久到他见到胡姬生命垂危马上对我刀剑相向……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聂隐娘之三:田季安篇》

  时间把生命与我自己之间的距离拉长,在经历了二十年之久的遗忘期之后,我终于得以省思自我。 我叫田季安,魏博主公田绪幼子,行六。因此又叫“六郎”。“六”大概真是个幸运的数字,于是在我六岁那年,无所出的主母将我作为嫡子收养膝下,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如果一个人的命运可以被别人改变,其实也就意味着必须被别人左右。嫡母对我的第一个安排是窈七,其实她那么小小的一团,玉雪可爱,我应该很喜欢哄她玩的,可是如果我注定了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那么我总要选择心灵的自由,而我自由的第一个证明就是不要接受窈七。直到二十年后,我才终于明白,原来拒绝本身,已是宿命。 窈七是有些呆气的,自晓事起便小尾巴一样追随着我,即使是我命悬一线生死未卜,她也痴痴的守候一旁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真是个呆子!

  可能上天也觉得她这样傻的姑娘需要有个人照顾,就把我留下来了吧,唉,那我要不要顺应天命呢?我用了十年的时间来问自己这个问题,却始终没有答案。然而我加冠了,这个问题终于到了必须回答的时候,公主嫡母拿着一双玉玦,问我可属意窈七?不,其实她问的,是我是否愿意终身在她的安排之下。维系朝廷与魏博的和平,那我当然只能从命。父王大概却是不愿的,适逢元氏来投,兵强马壮,且有女初成,最关键的是,元氏并不亲朝廷,与窈七相比,元氏小姐方为良配。公主是没得选择的,母方势孤,彼军非友即敌,毕竟父王有六个儿子,谁娶了元氏小姐,谁就会可能成为即位的最佳人选。那么,这个人只能,也必须是我。至于窈七……看到公主被迫弃子,我心底不是没有一丝丝窃喜的。彼时,我并不知道我真正失去的是什么,我并没成想真心那般可贵的,或许我也不信我真的需要这般奢侈的东西吧。 元氏小姐将门虎女,我们的结合,真不知究竟谁是谁的虎,谁为谁的伥。我借她稳固地位她借我容升主母,我们的合作是稳定的,因为我们孕育了三个儿子,三个,足够稳妥,有备无患,又不至于多到同室操戈。可是,为什么我还是不自由?还是处处被掣肘?公主在,我要安顺;公主走了,我还要继续安顺;除了纵情声色,还有什么是我做得了主的?温柔乡、英雄冢。可是元氏乐见于此。她与公主其实是一样的,自以为青鸾,可当她见镜起舞时,她、她们,比我还不自由!而我呢?我比她们痛苦,因为我比她们清醒,我清醒地旁观着自己的身体在一个个女人间流连,杜绛、瑚姬……可是,她们的躯壳后面是没有心的,除了累累白骨,重重欲望,什么都没有……窈七呢?她曾经有的,可是我没有珍惜,我负了她,负得轻描淡写顺理成章,她一定恨我入骨了吧!是的,在一个不相信爱的人眼中,当然看不到情意,哪怕她十年后一袭黑衣飘落于我面前,一次次救我于危难,我也还是不信她;还是胡姬吧,胡姬安全些,毕竟我们之间没有那么多爱与伤害。毕竟她要依附于我也只能依附我。 这一次,窈七走了,她不要玉玦,甚至不要名字,不要那些与我纠缠在一起任何牵绊,飘然隐去,从此,世上再没有一个傻姑娘呆呆守着我,说她是我的窈窕淑女,说她是六郎的七妹;从此,任西风飒飒,也吹不散眉梢眼角的轻愁浅恨,还是,拿酒来吧!拿!酒!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