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白白看年报经典读后感有感
《明明白白看年报》是一本由袁克成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76 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明明白白看年报》精选点评:
●文字朴实明确
●对于会计财务小白而言,本书是一个深入简出的handbook。作者不仅将专业的会计术语讲得通俗易懂、易操作,还有很好的投资理财观。然鹅,我发现文章中被最经常标注的段落还是那些乍看上去金科玉律的投资tip,并非对会计知识精妙的讲解。
●推荐作为读年报的首选
●虽然封面很难看,但是内容绝对没得说,详实易懂,实用性强;虽然成书于2010年,但是内容一点都不过时,除了商誉部分有修改外,其他地方没有重大变化。 年报内容繁杂,作者从整体框架入手,逐条进行剖析,哪里应细看、哪里应略看,全部指了出来,使人能一下子抓住年报的精要。 在最重要的财务报表部分,作者从二级市场投资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对报表的分析进行了非常精彩的解读。对于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每一个疑问与思考,作者都会马上在接下来的部分给予解答,行文逻辑非常顺畅,读起来是种享受。
●入门级别
●通俗易懂,结构清晰,好书
●在巴厘岛旅行抽空看完的,结合刚看完的会计实务,感觉蛮有指导性。
●温故知新。
●以前看过一些价值投资方面的书,但是不懂财务报表感到很困惑,通过这本能迅速学到很多基础的财务知识,非常适合入门,还有刘顺仁老师的 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 也值得一读。 。 2015年1月15日,第二次读这本书,全书的精华部分在22.23.24.25.26,这是自己读的第一本财报方面的书,第一次硬着头看下去的,非常吃力,这次就比较容易上手了,有一点小进步感觉很欣慰。
●认认真真看完了。内容深入浅出,接下来在实践中慢慢练习吧=v=
《明明白白看年报》读后感(一):这本书仿佛是作者对年报的读书笔记
不论门外汉, 还是门内汉, 能够将自己的思想, 系统表达出来的人至少是一个勤于思考, 勤于总结的人. (也很幽默)
看这本书, 就仿佛是一个看了很多年报的人, 对年报做出的读书笔记, 简单而有体系, 复杂而有方法.
像袁克成这样的能写出如此好的普及工具书的人, 真是太少了.
看了这本书, 也想看他写的另外2本.
《明明白白看年报》读后感(二):非常适合普通投资
这本书是我看的最流畅的书。
作者文笔相当给力,很多东西能用很浅显的语言讲明白,很多时候语言还很幽默,读起来一点都不感觉累。
这本书对年报的解读非常不错,不仅是让你了解上市公司,更重要的是让你明白了公司运作的一些机制。
看懂年报,不仅对投资股市有益,对了解公司运作更有帮助,它可以培养你以管理者的身份去思考问题,这点收获对我非常重要。
《明明白白看年报》读后感(三):年报入门(书摘)
1.熟悉年报的基本格局与框架。知道哪些内容会出现在年报的什么地方。
2.具备良好的基本功,如财务知识、证券专业知识与上市公司经营、运作知识。
3.学会抓关键点。上市公司年报字数虽多,但真正有意义的内容大概不到8000字。
记住:阅读年报并不是看上市公司希望我们看的内容,而是看那些我们期望看到的内容以及内容背后的“玄机”。
最先透露全年业绩信息的,是上市公司第三季度报告。该报告披露的时间是每年10月1日~10月31日。
按照规定:如果上市公司预测全年累计利润可能为亏损,或者与上一年同比会发生大幅度变动,应当在其第三季度报告中,予以披露并说明原因。
推测tip: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在1月31日之前还没有公布业绩报告,那么该公司的全年业绩很可能同比增幅不会超过50%。
业绩快报的内容更加详实、准确。
所谓重大差异,是指实际业绩与此前预告的变动方向(包括大幅上升、大幅下降、维持不变、扭亏、亏损)不一致;或者实际业绩与此前预告的变动幅度差异超过50%。
快速浏览和查询年报的有价值信息,是每一位投资者应掌握的基本功。
投资者最好养成阅读年报正文的习惯。
投资者对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情况务必保持高度关注。
对于年报中披露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投资者一定要多加留意,细细品味。
估值的时候要考虑实际控制人。
借壳上市:12月,海通证券通过都市股份借壳上市(海通证券资产与都市股份原有资产进行置换),重组后,该公司的股价涨了10倍。
对于一家上市公司的估值,不能不考虑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实际控制人的实力、地位以及资本运作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上市公司的最终命运。
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可分为三类:个人,地方国资委,国务院国资委。
如果投资者在年报中看到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个人,就要打消实际控制人再注入优质资产的可能性。
《明明白白看年报》读后感(四):浅显易懂的年报指南
在我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年报的理解基本就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我以为财务数据就是年报的全部,但是读完这本书才知道,年报其实一共分13个部分,而财报只是其中一个,虽然是最重要的一个,但是其他12个部分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我读这本书之前,对年报的重要性的所有理解来源于巴菲特,他这一生的投资事业,都是靠年报做判断,所以我一直都知道年报的重要性,即便是那些做短线的人,年报也很重要,就更不用说做长线投资的人。但是就像巴菲特曾说过,他没有徒弟,因为他似乎没有办法告诉大家该如何读年报,这仿佛变成了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神秘功法,所以我之前对如何读年报,一无所知。
但是我看完了这本书以后,改变了这个观点。一份完整的年报有10几万字这么多,如果你关注很多支股票,那真的读每年的年报都需要花很多时间,而这本书分了几个大模块来分析年报的各个部分的内容,指出了哪些模块需要重点阅读,而哪些模块可以快速的扫过。由于书里内容非常多,非常长,我不再赘述(这本书读完第一遍,我在电脑上写了60页的笔记,足以看出到底有多少内容)。只能说,如果是一个新手想要从年报入手了解一家企业,真的要来读读这本书,也许你会觉得枯燥,但是我读了很多金融类的书,这本已经是非常浅显易懂的金融书了,书里的具体例子非常多,都是真实存在于股市里的年报数据截图,读着这些例子就仿佛自已经历了那几年的股市一样。
我本身是有一定的会计基础的,原本以为读到财务报表那一块的时侯,我一定是可以快速的扫上几眼就过去了,但是这一块却成了我最惊艳的一块,因为作者的角度完全和会计角度不同,我以前理解的应收账款就是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就是应收票据,但是作者却从股民的角度告诉我,一家公司应收账款多代表着这家公司经营不善,而应收票据多代表着这家公司的产品处在市场完全竞争中,这些都是会计上从来没有过的观点,真的刷新了我对财务报表的认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体会是,股市真的是个深渊巨坑,真的是各个细枝末节处都会有水坑、火坑等你跳。如果你还没有把金融知识学到位,真的不要轻易的跳进来,一份看似一目了然的年报,竟然可以做那么多的手脚,这真的是我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所以投资者一定要用金融知识武装自已,擦亮眼睛,审慎的研读年报再决定是否要买入这家股票。
最后,非常认真的推荐这本书给有一点点金融理论基础,想在不久的将来进入股市,但现在还对股市比较懵圈的小白们,读完书你定会有很大的收获,而且就我个人而言,我应该会反复读这本书好几遍。
另外:由于这本书早就绝版了,某些书城虽然还在卖,但是都是高价书(正版高达150元以上)或者盗版书,千万别买盗版,因为书中有大量的图表,盗版书的印刷清晰度真的支撑不了那些细细小小的表格文字!!所以朋友们可以购买kindle的电子书版,但是不要在kindle上看,而是在电脑上下载电脑版kindle,这样图表会放的很大,看着眼睛不累,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明明白白看年报》读后感(五):memo
明明白白看年报3e
[2017.7]
36:主要会计数据中有五个“利润”
-营业利润(毛利润)
-利润总额(税前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净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瘦身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利润)
158: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对一般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合理的流动比率是2,至少也要大于1。这是因为,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约占流动资产的一半。只有这样,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才会有保证。
一些上市公司虽然资产负债率不高,但流动比率却比较低,最常见原因就是短债长用,也就是将短期银行借款用于固定资产等长期投资,导致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这种模式一旦遇到危机,将会极大影响业绩,甚至生存安全。
为更严格评估公司的财务风险,另一个指标是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流动负债
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更严格的考察方法,还可以看看“流动负债”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比值。
有时,流动比率能够接近1,往往是一家优秀公司的表现…苏宁...流动负债中占大头的是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
204:净资产被细化为本金和收益。四个会计科目中,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金,基本可以理解为本金;盈余公积金与未分配利润就是收益。
从法律层面,股东可以分收益,但不能分本金。
- 实收资本就是总股本
- 资本公积:资本公积的主要部分是股东认购股票时形成的溢价。此外,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等等。资本公积的用处只有一个,转增股本。
- 盈余公积,就是从净利润中积攒下来的钱。法律规定10%的当年利润列入法定盈余公积,累积为公司实收股本的50%以上时不再提取
盈余公积有两个用途,一是弥补亏损,二是转增股本。
- 未分配利润,历年累积,可提取为盈余公积,可以转换股本-送红股,可以派现
228:杜邦分析法
roe=净利润/期末净资产
roe=净利润/营业收入(净利率) * 营业收入/总资产(资产周转率) * 总资产/期末净资产(权益乘数)
使用时,先看一下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数额,需计算调整后的净利润
挤干水分:调整后的净资产=净资产-3年以上应收款项净额-长期待摊费用。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补贴款等。
282:为了一定程度弥补环比的局限性,我们引入连续两个季度的环比看数据
事实上,国际上对于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是否进入衰退期的公认判断标准就是连续两个季度GDP出现环比下降。
TTM-trailing twelve months, 最近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