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武者(上卷)》读后感1000字
《影武者(上卷)》是一本由(日) 隆庆一郎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3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影武者(上卷)》精选点评:
●翻译较好,没有一般日式历史小说翻译的拖沓感。情节一般,高潮无力,二郎三郎与秀忠的斗争看不到力度。中卷会好一点么?其实我已经没心情看中卷了。
●这本去年就读完了,一直没更新……日本关原之战时期的人物真是一个都不认识了
●可以与《丰臣家的人们》相提并论的水准
●此书水分太大,推荐给失眠症患者。
●大胆的假设,合理的情节。
●中 在哪里!
●德川家康四十页不到就死了,影武者替代了,但这样的设定我怎么感觉有点像漫画里喜欢用的比如银魂?装帧的很不错。在古板的日本小说传统气氛中是不是来点小幽默(因为咬手指区分出影武者)。。。
●有两点很操蛋:1.学校图书馆只有上卷 不知道安的什么心 2.我当真相信了德川家康并不是德川家康了 讨厌...
●日本的历史小说也很有趣嘛,有个人叫“猪之助”
●精彩之极的历史小说。类似的写法有《城邦暴力团》,亦是我的最爱。读完上卷,我已经深深折服于隆庆一郎的想象力了。阅读中我总是想去找他构思的破绽,但实在是难以挑刺了。现在要做的时间就去学校图书馆把中卷和下卷快快借回来。
《影武者(上卷)》读后感(一):历史的假象,从来都没有缺少过~
作者借用日本战国时期著名的影武者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历史的假象,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我们不妨扩展一下思维:
如果信长没有遭遇本能寺之变,历史将会怎样?
如果武田信玄没有在上洛途中死去,历史又会怎样?
历史没有如果,然而我们却可以想象。
《影武者(上卷)》读后感(二):重点跑偏的一直关注着六郎和阿福
我发现我读书的时候总是很跑偏的去关注配角。读《德川家康》的时候意外的关注着信康和德姬、菖蒲之间的感情纠葛。读到影舞者这部,重点又跑去六郎和阿福那里去了。读完一直在想,甲斐的六郎在二郎三郎故去之后,是会回到箱根的阿福和七郎身边呢,还是会去保护义直呢?这没有点明的结局,分外令人挂念,两个人最终有没有团聚呢?还是此生就这样分别了呢。十分惆怅啊。
另外还有岛左近大人,在二郎三郎故去了之后,会去哪里呢。。。一想到二郎三郎的故事已经结束,配角们依然还活在世界上,却不知道有没有得到幸福,就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影武者(上卷)》读后感(三):其实 它是历史 轻小说~ ~
隆庆一郎《影武者》应该是我看过的最长篇的小说吧~百多万字,两千多页,分为上中下三册。一开始我并没有想过投入去看。
以为看完黑泽明的《影之武者》大概就不需要看这套书了。
但是发现……那电影和这书是两个故事。
这书,首先吸引点是……封面!在国内市场,居然有这么狂乱傲慢抽象的封面。用铅笔胡乱画出像乱草、像野火、像战役、像狂风的一堆黑线放在白色纸上。太爱这个封面了,促使我翻开……
吸引点二:整本书的设计很OK。淡淡的日本气息花纹摆设。甚至怀疑,内页设计是跟日本版的。目次、书名信息、人物介绍和时代背景都是竖版的,整个阅读日本的氛围营造出来了。这让我阅读了一下内文……
吸引点三:字号居然采用书籍最小字号——小五。恰恰因为正文采用行距与字为1:1的排法。这两者结合,阅读非常舒服。但是这一点能够使用的前提,是……
吸引点四:姜涛老师的完美翻译。这是我看过,最有趣的翻译。他语言生动简练,很快让人进入他的语境。这种文字抒写,让这本历史小说成为了轻小说。
所以我就开始读这套书。
———————————————BUT—————————————————————
这套书错别字大概有六处。不影响阅读。有个错,把“秀赖”写成“秀忠”,这俩不同姓的哇~~想不出这错有什么理由。所以以后自己校对要认真再认真,安排多点校对员。
故事曲折性不强,外人看就是一场父与子的暗斗,但世界上,这“父”是假的。而子知道。这就是一场权力斗争。影武者并没有曲折的情节,一直打儿子,也算是教导他帝王之道。最后被儿子杀了。
这部作品可以看成是“二郎三郎传”,叙述他如何从一个漂民成为影武者,最后成为德川家康。而所有故事就是由这个设定展开。我觉得这个设定很棒。
其实作者是写真实的历史,推倒官方发布的历史。
人物没性格。故事里每个人都有立场。但是没有性格刻画。而里面塑造最成功的,应该就是我最喜欢的甲斐的六郎。
精彩推荐是:六郎见风魔小太郎,和他断手臂复出那两段。
二郎三郎和弥八郎 年轻时一起度过的时光。
叙述特色:后推理。作者已经把历史真实告诉读者,然而作者又使用某角色的身份再次推理。这种方式在整套书中使用五次。大段大段的读者明知道真相的推理,有时有趣有时则显得罗嗦纳闷。
一个月,看完。O耶~
《影武者(上卷)》读后感(四):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惊艳于甲斐独行浪人六郎的那一刀,明知是架空历史的戏说,也忍不住想探究一下下面的故事是如何布局、如何发展,整体是如何谋篇的,可是后续的故事太令人失望了,完全成了作者的 “凭空嫁接”,刺杀家康的六郎为了实现心中的目标---保护丰臣秀吉的儿子秀赖,和假家康---影武者结成了同盟,成了假家康的保镖、联络官和高级谋士。
而影武者,一位出身贫寒的四处流浪的“野武士”,可以为了生存,随时更换“恩主”,类似现在的雇佣军,突然之间具备了超人一般的身手,张良一般的运筹帷幄的智慧。为了自己的生命,他能周旋天皇和朝廷之间,戏耍各地虎视眈眈的大名,离间德川家族内部的核心力量,还掌握几乎全国的金矿、银矿产量,勾结社会闲散的武装势力---被打败的武田家的忍者和从朝鲜移居过来的风魔一族,他们暗杀、截货、飞檐走壁、水路交通样样在行,直接就被假家康拿来使用。
影武者为了和家康的儿子信忠斗,竟命令关东乱波忍者烧了初具规模的江户城---未来的东京。
唉!实在看不下去了,这种架空历史的描写作者也敢。
呵呵!家康气死了,圆滚滚的肚子都要气炸了,影武者不仅得到了他的权势,睡了他的侍妾,还生出了儿子,记在德川家族的名下。
大陆作家现在时兴穿越,难道日韩流行嫁接?这些手法看起来都很类似。我们可以把《影武者》的故事放在秦始皇或者曹操的身上,很合适,太合适了。
书《影武者》和黑泽明的电影《影子武士》在某些情节上确有些类似,但是黑泽明更伟大一些,《影子武士》更震撼一些。《影子武士》里的影武者是武田信玄,《影武者》里的影武者是德川家康,他们之间的关联就是在1572年,武田信玄在三方原合战中打败了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的联军。
《影武者(上卷)》读后感(五):影武者(未读完)
日本的纷繁复杂而又长时段的战国时代,是日本作家选择题材的好材料,二战后诞生的一大批著名作家,都是以日本战国这个宝库为题材,进行创作的,在这批日本作家中,隆庆一郎无疑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位。他60岁以后才开始写作,在短短五年的创作期中,创作了《一梦庵风流记》、《吉原御免状》等著名的作品,而其中最为著名也最为有趣的,就是他创作的《影舞者》。
日本的战国时期,充满着欺骗诡计,以浪人、忍者为主角的暗杀行动也时有发生,因此,著名武将身边都会安排一些酷似自己的保镖来保护自己的安全,这就是影武者。而本书要说的就是德川家康和他的影舞者之间的故事,影武者世良田二郎三郎元信原本是一个浪人,由于酷似德川家康,在本多正信和本多忠信的引荐下,在德川家康身边当了影武者,,在他影武者生涯的第十个年头,真正的德川家康在决定天下命运的关原大战开战时意外遇刺而亡,影武者从此扮演了德川家康达十六年之久,从而奠定了德川幕府长达三百年的基业。
这个话题想想就很有意思,
首先,开篇选择了著名的“关原之战”作为切点,让真德川家康在小说开头就突然死亡(本书28页),给人以浓厚的兴趣要继续读下去,了解此后事件的发展。
其次,作者此后采用回忆和现实相交织的写法,一方面回忆影武者之前的生涯,回答了读者的疑问:“作为一个影武者,他能代替德川家康吗?”,另一方面,从影武者现实中面对解决的一个一个危机开始,把读者带入到了紧张的环境中,引人入胜。
第三,本书中对人物的刻画是相当到位,有的片段是很令人感动的,
比如:关原之战中,当双方战局不利于德川家的时候,影武者要求炮击观望中立的小早川秀秋时候,本多忠胜问他为什么,影武者回答:“为什么?如果是殿下(德川家康),肯定会这么做!”短短一句话,体现了影武者和德川家康十年之间养成的默契,这位影武者对主人性格脾气的了解。
在关原之战结束后,西军主帅石田三成被抓后,虽然已经得知真正的德川家康死亡,但是面对影武者,他仍然说出了:“你有什么样的过去,有着一颗什么样的心。很不幸,我并不清楚。但如果你作为一名武士,还有些许恻隐之心的话,请您善待天下的孤儿——秀赖殿下。三成,衷心在这里拜托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石田三成对主人丰臣秀吉家的忠心,也是很令人感动的。
第四,小说中也引用了一些史籍,来“证明”德川家康“确实”在关原之战中“死亡”,这也是很有意思的做法。增加了可信度。
小说还未读完,暂时看到这里。
日本小说中的历史,有的时候是抱着娱乐精神的,很多战国人物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不为人知的事件被挖出来以供现代人娱乐。比如上杉谦信的性别问题,比如织田信长的死亡之谜等等很多,如果大家抱着娱乐的精神看看,那也是很有意思的,毕竟不是严谨的专著,但是也不能全信。
另外,有著名导演黑泽明导演的《影武者》,说的是武田信玄的影武者的故事。值得一看,对于国人来说,电影版本的可能更有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