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理想国》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理想国》读后感100字

2020-08-31 19:14: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理想国》读后感100字

  《理想国》是一本由(古希腊)柏拉图著作,岳麓书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52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理想国》精选点评

  ●想起当年啃这本书的情景韶华易逝,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李猛说:“如果你在一个考试或者毕业论文压力下读完一本书,那么至少十年你都不想再翻开……”翻译上确实比高中读的商务精确得多,前几卷尤其如此(对着汉语可以脑补希腊语长啥样,代价是汉语可读性不是太好),后面几卷无论是编辑还是校者似乎都有点虎头蛇尾,ψυχή译作灵等前后不统一问题也时有出现关键的专名不出原文应该批评,脚注里出希腊文词最好能恢复原形不要带着两个重音符号……不过希腊文越来越好重读才觉得这个本子不可多得

  ●等读懂了再做评论

  ●读的第N个版本的Politeia,这次是为了UIREADING。专注细读与反思三个问题:一、原经大典《理想国》是反诗还是将诗进行到底?二、“理想国”是专制主义还是保守主义还是自由主义?三、理想国式的终极哲学与人应该如何生活?“着实令人赞叹的特拉需马科,当真你在向我们推出了这么一篇大道理之后,还等不到我们充分地教懂,等不到你自己最终弄明白它是还是不是这么一回事情,在这之前就要走了么?或者还是你以为,你试图着手规定的是一件什么小小的事情,而并非那引导我们整个人生的道理,使我们之中的每一个人的生活成为最有益的生活的事情?”苏格拉底说:“正义的人比不正义的人生活得更好,是更幸福的人”。“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更好地来考察它。因为这里涉及的不是一个什么小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我们应该以什么方式生活的问题。”

  ●轴心时代智者前赴后继地走进洞穴,想带领人们深刻无知中出来,走进一个更加光明世界。可走入这黑暗洞穴的智者们,没有一个出来过:人们宁愿沉醉于身后火焰光影,也不愿直视天日的普照。于是2400年过去了,洞中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可多数人还是选择穴居地下。 这不禁让我去想,或许劝人们离开洞穴,本就是一个伟大妄念,一场伟大的徒劳。 PS:1、书里辩论实在是过于冗长而且极其不对等,部分观念也已经很陈旧了,扣一星(也是胆子大) 2、不知道为什么,此书与红楼梦同读,有奇效

  ●在台湾买了这书,上课要用,没有办法的办法,发现翻译的不错,比商务的排版要好很多

  ●永远的最初的快乐

  ●苏格拉底的教育学。在把克法洛斯、玻勒马科斯、特拉绪马科斯当成反面教材诱导他们并驳斥他们关于正义的定义后,苏巧妙回避了正义问题,转而把听众格劳孔带上了向着善和正义.上升的旅程。随着苏格拉底的转换,关键已不在于正义的答案是否能得到清晰明确的回答,它已经成为了一场苏向格劳孔求取认同,并为自己申辩的剧场演绎。苏对理想国的设想,并不必然表示他本人是一个乌托邦主义者,相反他正要以理想国绝对的不可能性来否定它的虚妄。理想国所表明的,是哲学的下降运动,这种教育能让人重返城邦,以达到苏重塑城邦认同的目的。

  ●我要把四分全给翻译,每一句都是人话,感动!!!

  ●不好读。哲学充满信仰和责任感傲慢罗嗦诡辩。

  《理想国》读后感(一):不得不说岳麓书院这个版本的装帧问题

  今天刚刚收到,实话说,一撕开包装就被觉得被图片忽悠了!

  主要是冲着这装帧去的,从图片看还以为是皮面烫金,结果竟然是个纸皮,纸皮下面摸起来像塑料般质感的粗糙面材料,实在令人大失所望!翻开第一面,书脊就发现脱胶了,仅仅从外观上来看,所谓的精装,实在有些名不副实啊!!!!

  《理想国》读后感(二):理想的不太理想国

  12年(我高一)那会再版,我正是那年买的这本书,时至今日(19年)我才完全把它看完,因为不论前面读过多少,再翻开时就跟没读过一样,这是要一气呵成才能读完的。

  《理想国》中的几个不平等和不尊重我印象深刻,生而不平等、男女不平等之类,在对待女子的态度和看法上,苏格拉底到底跟孔子半斤八两,《理想国》也不是太理想,柏拉图式的苏格拉底也不很苏格拉底。

  《理想国》可以说是最早的乌托邦,从头开始假设一切,尽管有一些不足,却仍是比现实美好太多的国度,哲学家当执政者?总比政治家当执政者来得干净。尤其是第八卷的后1/2部分,简直就像古希腊时期的预言,细思极恐,却不得不深思。

  《理想国》读后感(三):精英与僭主秩序——永亘的政治哲学问题

  政治哲学的顶点实乃教育问题。

  教育要靠 有能力的人来做,才会做好,教育自己没有能力实现进步,在现实中教育机构却往往是最保守最难以进行社会变革的地方。但教育机构培育出来的人,却往往给社会带来全新的火与光,甚至是铁与血的动荡洗礼。

  柏拉图成立学园,吸纳各地优秀的年轻人前来求学,对他们施加教育,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从古希腊的学园、到教会大学、到现代大学,不断演变发展之后我们甚至可以说,所有现代西方模式大学制度的“总校长”就是柏拉图。

  其隐含的一个深刻寓意就是要 让受教育的青年尽可能在脱离庸众的激情和欲望的环境下成长。

  绝大部分人,不论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社会,都受身体欲望与激情的主导控制,这也是柏拉图《理想国》《会饮篇》对僭主灵魂深刻探讨的内在关联——僭主秩序,如果在人身上就不可能走出洞穴,还可能作乱、发疯,人不可能真正幸福;如果在城邦中那么城邦就要经历永无尽头的浩劫,公共的福祉无从谈起。

  如果把青年人交给僭主灵魂者,那么败坏的是最优秀的人类灵魂。

  诚如卢梭所言,《理想国》 的最根本教义在于公共教育。

  《理想国》读后感(四):《理想国》笔记几则(未完)

  第一卷:

  苏格拉底认为,技艺产生的目的在于为每一个人追寻和提供他的利益。(341d)

  特拉须玛科认为,正义的人与不正义的人相处,正义的人总是处于劣势。(343d-344a)

  《理想国》里面的人物的好些言论所显示出的事实,都比较符合符号学中的标出性翻转。比如不正义的人一旦有了足够的规模,就是一个比正义的人更强大有力的东西。(344c)之前正义的人反而被不正义的人的统治着,并且会表现出对不正义的人的尊敬,把他称为幸福的人,但这样称呼的出发点是害怕被不义所害。(344b-344c)柏拉图的例子是僭主暴君专政。(344a)但我又觉得这种标出只是非常暂时的,因为被标出的(即标出项)在历史进程中始终都是被标出的,彻底地翻转似不可能。这可能涉及到人类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等因素的相对恒常性。

  苏格拉底认为,“不论什么技艺,也不论任何统治,没有一个是在提供有益于它自身的东西。”(346e)所以,如果联系艺术理论,艺术就被认为应该是不自为的(而是他律的),或者说它必须至少具有功用性/实用性。第一卷讨论了技艺本身及其利益的关系(341d-342b),艺术没有其独立性。

  第一卷表达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终极关怀: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352d)

  第二卷:

  《理想国》读后感(五):《理想国》小记2

  本想获取你,如让种子种在地上

  但不想,种子顽固地刺穿了大地

  既不读古书也不听先哲的教诲

  只会看到此时此地

  幸好,偏见的荒原播下了,渴望整全的种子

  古典的整全如此诱人

  即便是幻想,也值得一窥

  见你幻的舞姿,酥胸如玉

  我走到你跟前,仔细打量你的容颜,伸手

  解开的却是,冰凉的身躯

  最完美的城邦如此不堪,在天国里永未建成

  一座城本是一个人的魂

  靠近,继续解下才闻到芬芳

  却不知哲人的苦与悲

  存在与是的深渊遥不可及

  我偏要道明此中的玄机

  本体不变如一

  我一手指天,你一手指地

  万物的同一是否如我所意

  灵魂完满的偿还

  是一场永恒的沉醉

  让我导引你走出昏暗如斯之洞穴

  光不会自然照进,要见到光

  惟有辛苦爬行,全身沾满血迹

  光明与真的世界就在上

  神圣之光流溢到你的魂灵

  借着光靠着光我才能识别真理

  可是阳光灼烧了你的眼睛

  必须返回,归程已定

  下行的路途再次昏黑

  让我们点起火

  看管、照料这个生我育我的世界

  这一晚我们的灵魂如此清明通透

  合上一本书,打开一座城,朝向一束光

  莫要过度啊,认识你自己

  理性为王,血气是最好的辅佐

  这就是灵魂完满的王

  这就是完满城邦的建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