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理想国》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理想国》读后感摘抄

2020-05-16 23:4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理想国》读后感摘抄

  《理想国》是一本由[古希腊] 柏拉图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40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理想国》精选点评

  ●高中借阅

  ●重读。经典著作,常读常新。

  ●欣赏无能

  ●一个半月前读完,此刻记录印象模糊大概记得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详细讨论人性政治哲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论证自己看法正义者比不正义者生活得更好更快乐。书中说,哲学家应该“具有良好记性,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尔雅爱好亲近真理,正义、勇敢节制。”我不是哲学家,但希望自己能做到正义、勇敢、节制。

  ●活脱脱一本对话录,而且这个版本翻译的不太准确。 你怎么证明自己是对,拿什么证明,拿出来的证据又如何证明,一系列的证明,到最后已经忘记辩的是什么。 理想国是也许是错的,乌托邦可能实现不了。以哲学嘴皮子利索智慧的人,只适合诡辩,不适合理政治国。3.5

  ●“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坏)是无法估量的。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但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是非柏拉图的。” 卡尔 波普

  ●我受够了对话录。

  ●大愛 太精彩 總會第二遍的

  ●读了半年。

  ●从正义开始,也从正义结束,他引导者着我的思考,与我的思想在我自己认知上开始粗浅碰撞。法理学教材上的价值排序让我觉得荒诞意识形态绑架催使着僵化,这一切我所看到的或者看不到的将会变成什么样,我所理解的好的制度站在了政治的对立面,真让人恐惧极了。别想了继续背书吧。

  《理想国》读后感(一):个人城邦、正义与善——《理想国》简评

  全著以对话体作为记叙方式主要剖析正义和善概念,并详述怎样通过立法手段建立符合一系列美德的理想国。具体而言,国家与个人的正义关键之处在于内部各部分各司其职,唯有这样才能获得智慧、勇敢和节制的美德;而有关善的概念,作者通过日喻、线喻与穴喻,将善理念描述为照亮万物存在同时特别指出国的善在于内部公民同甘共苦团结力量。而第十卷卷末最后的一席话,也给读者注入了一剂强剂,作者通过对于灵魂不死阐述以呼吁我们永远运用自己的理性追求心灵正义和善,如此将永远得到上帝眷顾全篇写作特点鲜明,先后运用了概念定义消极辩论法、类比比喻、引用等等手法,使文章更具可读性直观性。

  然而,柏拉图身为古典共和主义思想的奠基人,其在著作中显露的“选种”政策——以天赋高低划分个人等级,无疑为自由主义强烈抨击。共和政体公平公正性,在现代语境之下变得“摇摇欲坠”;然而,本书所倡导的共和政体之等级观念,可以和《菊与刀》中所述日本“各得其所”的等级制进行类比,或许能够在现代语境中找到一定实践空间。

  《理想国》读后感(二):The Republic I-IV 隨手記

  hilosophers and Kings: Plato's Republic, I-I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VQKbQVc2_w

  hilosophers and Kings: Plato's Republic, III-I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oxMP8_pWLw

  柏拉圖的烏托邦 (philosophers as kings) :政治的極端化

  ➡️ 反烏托邦?公民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 個人生活與政治生活不分

  ➡️ 極權主義與獨裁政治?

education

  《理想国》读后感(三):评《理想国》

  全书论证追求至善、正义与智慧的灵魂不朽,也论证了理想国应该拥有以哲学王为首的王国政体。因为产生王国政体的公民的天赋习性拥有更理想的灵魂特质,他们勇敢,节制,正义,爱智,眼里只注视着真正的真理,手里只从事真正适宜他们并且助益于国家的工作,所以王国政体优于其他政体(如爱慕名誉制,寡头制,民主制,和僭主制)。 然而,全书把人分贵贱,认为低贱的人群应该留在社会底层,并永远被贵族人群引领,抨击诗人是低劣的模仿者,还有很多跳过假设,强行论证的辩论让人感觉非常不适。虽然有其符合现实规律的一面,但无法想象如此强硬分级是真正看到真理的哲学家的思考成果。举个例子,虽然民主制有其包容人性之多元导致追求至善,爱智之路时不纯粹的可能,但人生而平等想必在某种意义上是人类潜意识默认的真理。人不是从生下来就掌握真理的,在走过漫漫人生之路之后,人有去伪存真的需求,有自由的需求,有成长和超越自身的需求。 “理想国”本身是乌托邦,也无法一日建成。这个国家更适宜存在于人们的灵魂世界中。对自身有所追求的个人会希望听从理想王国的号召,勤于洗练自身的灵魂—通过学习音乐、体育、数学来培育一个和谐稳静、勇敢、又懂得运用理性去辩证地看待这个世界的灵魂。 曾经,从和哥大的本科同学交流时得知,他们阅读柏拉图的《理想国》时会同时阅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或《尼各马可伦理学》,把这两者两相比较,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只会喜欢其中一种。原因大约是一个人目前拥有的政治理想很难兼容两者,这里面存在有对这世界的基本认识,基本假设和基本信仰。 但最后,还是向写出经典哲思的爱智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理想国》读后感(四):质疑张竹明的人品

  郭师(郭斌和)同景昌极合译了《柏拉图五大对话集》,吴宓校,于1934年由南京国立编译馆出版。其中有些部分先在《学衡》上登载。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郭师同张竹明合译的,于198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两部著作的出版时间竟相隔52年。他开始翻译《理想国》时,已经年逾八旬。众说纷纭之处均折中于希腊原文。但他从解放以来就很少用到希腊文,总会掉一些吧!精力也衰退了吧!担此重任,其难度可想而知。后来觅得中年教师张竹明作为助手。张是俄文专业毕业的,他向郭师学习英文、拉丁文和希腊文。郭师见他勤奋好学,认为是可造之才,遂竭力培养。张须连闯三关,才有当助手之资格。这可谈何容易!但任务紧迫,也只得边译边教了。张所遇困难与疑问全由郭师解决。分工是各译一半。谁知张是忘恩负义、利欲熏心之徒,先后六版共给郭家稿费不到一千六百元,从不给看稿费单,还说:“你们不在乎的。”更奇怪的是:第一笔稿费的大部分给了仅做誊抄工作的儿子。而郭家托人向商务印书馆查到的部分发费单的稿费金额已达五万余元。不但如此,张在郭师去世后还诋毁这位治学严谨,工作认真,从不轻易下笔的郭师,胡说郭师的译文中有很多错误,都是张改正的。张不会有此水平和胆量来篡改吧!只要读一读郭师1981年11月26日的日记,此谎言就不攻自破了:“张竹明来问我直接从希腊文翻译问题,近两小时,总算完满解决此文。(原作英文夹有希腊文诗句。)”可见张译不出来的希腊文诗句不得不请郭师解决。郭家已请求商务印书馆停止《理想国》及其缩写本再版。

  但2009年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理想国》译者署名仅有张竹明一人,其实此版与商务版除了序文,正文并无多大差别。

  原文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9958070/

  如果这是是真的,那么一个这么没人品的人译这部书,真是莫大的讽刺。

  《理想国》读后感(五):从哲学手中拯救古典

  读了《理想国》卷一,王太庆和张竹明两个译本对照着看,感觉还是后者准确些。老苏格拉底论正义,排除了正义是不欠外债、适于事物的、助友攻敌的、利于强者的、邪恶的5个观点,过程很精彩,因为对手是个诡辩家。

  今天读了三卷《理想国》,顾吴本也到了,对照着看。格劳孔主张不正义更有利,正义总是吃亏,非常现实的观点。柏拉图从起源开始,梳理了一个成功的城邦需要些什么。城邦的成员被分为平民、护国者和治理者三个阶层,大量篇幅被用来讨论对诗歌、音乐和文艺的审查,最后的结论是城邦必然需要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品质,而正义的核心就是“各司其职”。具体到个人,则是理性、欲望和意气(thymos)三种品质,三者各得其所就是正义。正义是否有利留待下一卷分解。很多观点让人想起“人生不能无群”的荀子。

  读了《理想国》五六两卷,柏拉图设想的城邦消灭家庭、儿童共有、优生优育、人人灭私奉公,加上文艺审查,后世乌托邦和异托邦的原型全都出来了,相当可怕。而这一切的源头,在于他假设在“可见的世界”之上有个“可知的世界”,那里有“至善”和“至美”,而唯有哲学家才能认识这理念。如是,只有“哲人王”才能照着理念蓝图将城邦引向正义。俨然极权主义的老祖宗啊。

  今天读了《理想国》七八卷,著名的“洞穴喻”带出来哲人王的良苦用心,而与之相对的四种恶劣政治依次为:荣誉政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和僭主政制。谈及民主政制时苏格拉底断言其必然与平等、自由、消费、放浪相连,仿佛针对今日世界而发。

  今天读完了《理想国》,第九卷历数文艺和诗歌之罪:按“真实-现实-模仿”三分的话,是最次的摹本,诗人们并无真正的知识,只会激发人类内心低劣的欲望和激情部分。因此苏格拉底虽然坦陈自己喜爱荷马,但还是主张把诗人们统统赶出城邦去。还好,苏格拉底清醒地意识到这种城邦只能存在于天上,于是他的“哲人王”也只有在天上才能称帝。

  第十卷回答了“正义和不正义哪个更有利”,基本上还算能自圆其说——如果你承认“理念”至高无上的话。然后又开始探讨灵魂问题,但这次的深度还不如《斐多篇》,居然借助的是一个英雄“游冥”的故事来宣讲善恶有报,掌管健忘的女神要给投胎的灵魂管辖一剂药水……让我大跌眼镜,这不是善书嘛?比较一下,完全理性地探讨人心的《楞严经》被当成宗教经典,神神鬼鬼的《理想国》被当成哲学和政治学名著,人类知识的谱系真是混乱不堪。

  好多事等着做,可是柏拉图著作真的太好看了。读有些书,狂塞细嚼才能吸收到那么一点点营养,而柏拉图的书都是高纯度营养剂,每一篇都有琢磨不完的深意,恨不得掐了脑袋往腔子里灌。

  人类学者读古典的目的,不是去追随哲学家们的自恋,而是将古典智慧从这种自恋中解放出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