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的历史读后感摘抄
《丑的历史》是一本由[意] 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0元,页数:4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丑的历史》精选点评:
●被那条最丑的狗的照片吓到了
●旁征博引的吐槽,结论也是泛泛。这是一本关于丑的索引资料,难称历史。
●据说翻译有问题?
●丑的历史和美的历史共同特征是:我们讨论这两种价值的材料势必局限于西方文明。在上古文明和所谓原始民族方面,我们有出土艺术品,但没有理论文字来告诉我这些艺术品本来的用意,是要引起审美的愉悦,或是对神圣事物的畏惧,还是狂欢。一张非洲仪式的面具会让西方人感到毛骨悚然,土著却可能视之为代表一个慈悲的神。反之,目睹基督受难、流血、遭受羞辱的画,非欧洲宗教的信徒可能心生憎厌,但这肉体之丑却会在基督徒心中引起共鸣和情感。至于其他文化,根据为数可观的诗歌与哲学文本,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形象和形式。但是,我们翻译他们的文学和哲学作品的时候,几乎总是很难确定某些观念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等同于西方的某些观念。即使这些翻译可靠,也不足以让我们知道某种文化是不是将具备比例与和谐的东西视为美。
●达利忙着执行我陆钓雪的“偏执狂批评法”:唯一自然而且重要的是性交,性交的目标无他,就是我们人类的未来主义,它们是无限的,长期被浪漫主义加剧的妥协主义梅毒,时间和空间已经在昨天死了,对道德说教、女性主义作战,以及对所有机会主义或功利主义的卑鄙作战,我们要勇勇敢敢代表文学里的“丑“,只要发现正经严肃,就加以谋杀,继自由诗之后,终于来了自由的文字,因为他已臻至未知,诗人以漫长、巨大、理性的所有感官的放荡使自己变成先知,混乱的系统化,欣狂错乱和黑暗之子,艺术指控权力,美已经死了,没意思,算了,没意义,赫施,然而,你也会像这团腐烂,说,我留住了,我腐化了的爱人的形式和神圣本质,顿悟诗学,崇高贵族气质的丑之魅力,撒旦主义,无聊,所有令他的感官起反感的事物,都令他的天才兴奋,别的东西,崇高将恐怖附着于艺术
●排版乱七八糟,没有逻辑
●这本书优点就在于大量精美的插图和引用的文献故事.缺点则是太浮光掠影,并没太深的内在理念分析,只是列举..怀疑是艾柯吃午饭时顺手写的..../ 丑本身&艺术的丑&形式的丑&丑的相对性&美丑界限的消失
●最喜欢的部分不是精心配的图,也不是艾柯在艺术史间如入无人之境的穿插,而是那些细密的引文,让人扼腕,太见功力。
●just so so
●民科和大师写史的区别在于,民科只能复述片段,大师则用自己的归纳方法构建了整体,当然填充史的材料也许是相同的【软科贴可对号入座→_→】【】
《丑的历史》读后感(一):印刷不行字难看
昨天刚拿到手,随手翻了翻,印刷不行,也许原图就差。中文字排得难看。有空细读了再说吧。
……评论要多少字才够啊……真麻烦……
……评论要多少字才够啊……真麻烦……
……评论要多少字才够啊……真麻烦……
《丑的历史》读后感(二):丑中的真实
丑,很少被谈论,似乎说一说都是不雅,都犯恶心。或者只以衬托美的目的出现,无非是让人益发崇拜美,鄙视丑。
这本丑的历史正儿八经地探讨了丑。还分出了不同阶段的丑,不同门类的丑,而且实心眼地配了大量考据文献和插图……也是没谁了
然而最初的不适应,猎奇过了之后,我看到了两个字,真实。
花园中不只有玫瑰,还有蜘蛛
《丑的历史》读后感(三):很特别
是大本的给学画画的艺术生看的吧。
里面都是插话,
主角是艺术品。
很好看,
有机会去浏览一下吧。
~
~
~
~
~
~
~
~
~
这样够长吗豆瓣亲~!?
《丑的历史》读后感(四):丑与美更深入的理解
刚收到书的时候自然会感觉质量是和价格相对的,而书的封面是裹在纯白纸板封面的并非粘在纸板(对于我有点费解)。说实话书买到手也有好几个月了到现在还是没看完,最开始翻看也是被书中的图片所吸引,先是把图片都大致看完才开始重头看内容的,其实书中一挺多图片我都从别的各种渠道看到过,比如书中有提到《粉红火烈鸟》《一条安鲁达狗》等cule电影 短片,但真要知道由来历史什么的还是要从本书来深入了解,书中有很多对丑在不同历史时代环境的看法分析,就是一些摘录的故事文献我不太有耐性看~挺不错的一本书~
《丑的历史》读后感(五):美国恐怖故事第三季·畸形秀
《丑的历史》这本书非常惊悚,密集恐惧症和基督徒慎入!!!
有些“丑图”,我真的是晚上看吓死了~前三分之一简直就是耶稣受难各种升级版,耶稣被虐的啊,触目惊心。中间部分是灵异志,什么狗头人,羊头人,无胸女人,双性人,诡异侏儒,总之,简直和《美国恐怖故事第四季·畸形秀》有得拼了~后三分之一,是现代的丑,主要就是恐怖片和惊悚片。
行了,我不想写了,一写就得再翻,不想看,太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