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工作与时日》经典影评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工作与时日》经典影评有感

2020-09-03 23:0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工作与时日》经典影评有感

  《工作时日》是一部由安德斯·艾德斯特罗姆 / C·W·温特执导,Tayoko Shiojiri / Hiroharu Shikata / 加濑亮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工作与时日》影评(一):睡的很舒服

  谢谢资料馆,谢谢沙丹

  刚醒,再睡一会儿

  为什么能这么舒服呢

  我不禁陷入对自己怀疑

  但我挪了挪屁股

  天鹅绒丝滑般的座椅

  从温暖过度到待暖

  我的屁股又开始局部捂热的过程

  屁股很棒,触感不错

  空调刚刚好不冷不热,不吹不风

  适合我的男生吊带小北背心

  小肚腩凸显刚好保护了下面的重要部位

  使其在睡中不至于,受寒

  老北京的布鞋让我一点也不捂脚

  也不用脱鞋,更不用盘腿

  我工作与时日

  给了我这个机会

  睡的如此舒适

  我要再睡一会儿了

  中场休息

  那将是我最精神时刻

  每个人都好似一整天考试后的轻松惬意

  嗯,期待一会儿的社交

  请允许我,暂时,继续小憩

  《工作与时日》影评(二):任何时候老去都是一种悲哀

  

《工作与时日》不在电影院,百分之九十九放弃的电影。用五段续章讲述着最真切生活美学,关于时间的流逝、关于生命衰老过程。

片里片外都是下雨天,格外应景。秋天的窸窣、冬天的流转春天流水夏天蝉鸣……在Tayoko女士这里,满是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

我是有犯困、打盹儿,也被冻的瑟瑟发抖,可有机会还是想再去一遍。三个场景印象最深,第一段是Tayoko女士在丈夫生病后坐在窗前一个人无声的哭泣,看着就让人心疼;第二段是Tayoko女士的老公儿子在讲生命的过程,“人应该自己屠宰,才能理解生命”,去现场了解过程,感受事物本源;第三段是Tayoko女士和丈夫在庭院,讲彼此工作的辛苦陪伴时光,她夸丈夫的那句台词“你就像个武士,很少说话,但我很懂你,同样也很感激你”无比温暖。

任何时候老去都是一种悲哀,所以今天才值得珍惜习惯做一件事情很重要,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做一顿美食奖励自己、运动健身保持好身材、或者和家人朋友出去…都是很美好很美好的事情。

这部电影给我的最大感受,大概就是:生命无常偶有不幸,且行且感恩,且行且知足

借Tayoko女士的话收尾:我们的花在等你回呢,所以请坚持一下。

  《工作与时日》影评(三):大象无形

  

纪录片形式意义

进入影片时,较长的黑屏间幕和大量景物的描营造纪录片形式感,摄影机始终和被拍摄群体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使得形成介入观察视角。然而实际上,它有一部分内容虚构的,在中间一些部分由演员参与演出,他们与主人公完全融合在同一种生活中。与观众的离间距离使得人不易察觉这样的设计:本片习惯性地将景物置于前,而人物置于后,使用大量的中远景镜头,如这对夫妇的劳作场景、家中的对话情景等。这样的设计使得观者尽可能地减少了主观的思辨,即“此刻镜头正意欲说明什么?”。而起初这种松散的进入,或是甚至看起来无法真正进入的观感恰使得观者的神思与影像传达的内容有着“互文之美”。

随着时长推进,不断沉入这些看似毫无指向的片段使人完全摒弃预设。而进入后半程,农妇的生活开始逐渐面对变化,她开始被动地面对衰老、孤独、死亡的挑战。在前半程里,日常琐屑的铺垫已足够多,时间的意义得到了延伸与发酵,它最终使得主角的人生变化看起来有一种真实的钝痛和某些抽象事物可感的消逝。因为此时,作为观者同样感受到了“时间性”的存在。这恰是本片的高明,在起初看似不曾触碰时间,却在这种漫不经心的推进中,主人公和观者进入同频的共振里,也同样的实现了他“伪纪录片”的形式意义。

大象无形的“道”与“侘寂”日式美学

“大象无形”意为兼容万物百态之意,即主张化有意为无意,不刻意,不过度主张。在我看来,《工作与时日》的表达非常接近这种道家的哲思。在本片中,大量村庄的景色描白已经不能简单地被称之为闲笔,它几乎占据了影片三分之一的的体量,广至一种村庄的结构全貌,微至一方静止的半枯的草。它看似如一片散文诗在寻找一个写意的终点,但它最终又回到了一种无序与寻常中。容纳万物百态又无所明指的空景镜头配合实现了本片超验主义主张的最终效果:观者的直觉性与敏感性超越了影像传达的内容。而这种兼容百态的表达,与日式美学相通,尤其是“侘寂”。“侘寂”中对“寂”的判断,主张不能将其与整体的审美氛围切断,而将单纯的感觉属性本身视为“寂”之美。尚自然主义、季节性又在表达上微露不显的恰是《工作与时日》的侘寂式的表达,它将我们带入一个村庄与这个村中小屋的人的生活中,在纯生活形态的渐奏中创造“黯淡之美”。

此外,本片在刻画人物主体时,也尽可能地在呈现上去刻意与去主张。它展现农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生活、与家人用餐、聊天、静坐发呆、照顾家人……如此往复,春来秋去,再加之人生的偶发事件、亲人离世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等等。平静的推进让人更能抓住片段中的感性传达:恐惧衰老的流露、对生命价值的反复摸索(在杀戮活动、村庄生活式微的细节中)、迎接死亡的痛苦。当一切就这样走到了落幕,农妇又回到了她劳作的生活。留给观者的余味在于我们看似来到了感情的巅峰,而实际上又如主人公一样,又回到一种寻常的反复中,这种平凡使我们接近生命的真相:无数次的情感峰值与更漫长的劳作与反复。这种起伏又回旋的状态,使我们拥抱时间,拥抱一切的苦难。

  《工作与时日》影评(四):本来无事,一日千秋

  

(首发于“陀螺电影”公众号。@陀螺电影 )

要说北影节最“猛”的一部片,得推《工作与时日》。

正片520分钟,中间三段休息合计90分钟,从清晨9点开始放映,要到入夜7点才结束。

而且这电影只放两场。第一场是在8月21日,北影节正式开始的前一天,所有即将赶场看片的影迷体力最好的时候,在此之前,内地看过的观众据说不超过10个。第二场则是在8月30日,北影节闭幕后的第二天,影迷身心最疲惫的关头。

有人说要去挑战。

其实,如果不是去感受甚至享受的话,当真浪费了。

(注:以下涉及部分剧透。)

1 日常

《工作与时日》的片长虽然惊人,却柔柔地在那恬静里,把人的烦躁都给剔除。

故事没有任何玄妙,无非就是京都乡野里农妇盐尻田世子一家日常生活的记录,有纪实,也有虚构。春花秋月,夏雷冬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间像溪水一样叮咚流淌,清爽又自在。

平日里他们会迎着曦光去田间,耕种,收割,有时人藏在高高的庄稼背后,也是那天地的作物了。笋长得正好的时候,就进山采摘。钓鱼的话,那也要相准了光景。太阳底下无新事,万物生长的节令牵动人们劳作的变奏。

就连邻里走访,互送蔬果,也都趁着时令。隆先生颤巍巍上门的那天,带来了硕大的白萝卜,还打趣说这比他的大腿还粗。彼此都笑,“长成怪物了”。

大伙儿要是能凑到一块儿,就把话语揉碎了说。爱音乐,但顺从父母,去学做和服了,很羡慕能上大学的广治。退休后重读最爱的作家松本清张,以及司马辽太郎。自己擅长写明信片,一分钟完工,很减压。盐谷之所以叫盐谷,大概当年产盐。

人老了,爱提一些反反复复的往事,年轻时与父母的三次争吵,或者终于通过的会计考试。旁人就听着,也不打断。

除非是在扯一些不正经的怪谈,比如男人扎堆时说,法国人那年发明高跟鞋,就是为了避免踩到遍地的泄物。就着小酒,都闹热地起哄。

闲下来的时候,田世子就去打电话,问健康。

或者写日记,琐琐细细点点滴滴,都在。

她记邮差从车上摔下,撞到头,被送到了医院,“让人害怕”。记去看邻居小久的母亲,发现对方更虚弱了,想到自己的母亲,就哭了。

“任何时候老去都是悲哀。”

那里恰恰有个老去的世界,房子是老的,家具器物是老的,连人都老了,不过蔬果和空气,都还是新鲜的。人心最柔软的一团就栖在屋檐下,田野中,邻居挚友走访的欢喜婆娑起来,拂得人情质朴悠远。

2 情感

散漫之中,《工作与时日》其实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田世子与先生润二的感情。

镜头下,他们直接的交流并不算多,但在这座安宁的房子里,彼此之间那根无形的绳线一直牵着。

提到润二腿脚不好的那一幕,田世子就在桌边独坐,光影只照出右边脸,良久后见她默默在黑暗中,伸出手来拭泪。外面有雷声,轰隆隆地,衬得人格外单薄。

但润二又不只是腿脚不好。他们在医院,还听到了别的坏消息。那天老两口就特意去了天龙寺,因为润二喜欢庭院。

坐在那边,他们看着同一处风景,说了很多体己话。回忆起那年的酒浸柿子,为着被自然包围而开怀。

田世子说道,那时候不知道为什么会时常生气,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是最艰难的,因为年轻,会有很多微妙而不知道的事情。刚结婚那会儿,大家来自不同家庭,无法相互理解,而且都固执,总质疑,但是,“我们在黑暗中摸索”。

后来一起生活久了后,“感觉和你结婚是命中注定”。她会慢慢理解丈夫的安静与温暖,“你就像个武士”。

这些年辛苦工作,拉扯孩子,人生走到这一步,互相表达的一点感激,又不只是那几句话能够承载得起的。

在润二病情加重的时候,田世子会去医院,守在他床边,说些细碎的家常与希冀。她说,好点儿了我们就去你想去的地方。她又说,今年的花开得尤其好,因为是你照顾的,你把兰花的根都弄开了,还有仙人掌、圣诞樱桃,都在等你回家。

重复得最多的,是一句又一句的“坚持下”,日本女人温软,像在等一枚种子破土,等心爱的人在病榻上起身,一起归家。

但在那段时日,润二无法回应。她只能走到街上,孤独地找个地方坐着落泪。

叫人看着,心头也都潸然。

3 人生

欢乐与忧伤再浓郁都好,在这部拉长了的电影里都不张扬。

一切都太适合当地的调性。

京都的乡野跟庭院,之前恰好走过,而且始终怀恋。那里就是镜头下的模样,日月星辰,花木果蔬,在幽光里透着无穷灵性。人在其中,总不由安宁与柔和。

这个清幽的角落被来自西方的导演安德斯·艾德斯特罗姆与C·W·温特走进,我们也得以享用游客看不到的视角,见识了那种与现代都市节奏背道而驰的生活,以及被这种生活滋养的灵魂。

闲心是最重要的。岁月悠悠,白云苍狗,冬天过去了,又一个冬天走来。

天赐的景致始终在,那总该要去欣赏。日间有流水,山岚,夜里有朗月,繁星,或者就是那些明暗交替变幻无穷的光,也是这故事的主角。仔细聆听,就像每一段落黑屏的开头一样,会闯入蝉叫鸟鸣,也会有拂过树梢的风声,落在木台的雨声。

这般舒心的电影,无意义就是最大的意义。

什么道理都不需要明言。你什么时候睡去,什么时候醒来,都无关紧要。清醒也好,迷糊也好,这电影依然是当下生活的一个截面,一段状态。它就摆在面前,你愿意吸纳什么,就吸纳什么,你参悟得了多少,就参悟多少。

这就是人生。

而你在那虚虚实实的奇妙时空当中,仿佛住了十四个月,又不外白驹过隙。

当然,再长的电影也有终点,而《工作与时日》落幕,就像是走完漫长的岁月,又像是大梦一场后,人生还在奇妙地前行。

这样的作品,又何来“挑战”一说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