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惊吓馆事件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惊吓馆事件读后感精选

2020-09-04 19:13: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惊吓馆事件读后感精选

  《惊吓事件》是一本由[日] 绫辻行人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惊吓馆事件》精选点评:

  ●2018-268 这篇有点儿。。。。怪???

  ●细想还是挺哈人

  ●馆系列越来越烂了。

  ●实在是无亮点的一本,人物关系=人偶馆+暗黑馆

  ●我挺喜欢「びっくり」这个馆名,简短促音中仿如一次形象的模拟。于冗长暗黑馆后读这一部,虽平淡无奇,却也有种解毒后的清爽,隐藏在密室表面下的叙诡实质也在简短的篇幅里显得字字珠玑。另外,彩蛋般的鹿谷渐渐成了某种毫无意义又令人翘首期盼的存在,仿佛向读者宣告着:「缘,妙不可言」。

  ●绫辻行人的馆系列真是水平很不稳定,这一本与偶人馆一样有滥竽充数的嫌疑。而且作者对于乱伦的态度暧昧,才让人感到不安。这个包袱最后才抖出来,前面只有个"像个恶魔"的铺呈,有种"写不下去了就这样来结尾罢"的草率。再说为何梨里香的眼睛会呈现各种颜色也没有解释,外带一个成年人和两个小学生,在诡异的宅子密室里看疯老头扯着一个异装癖少年表演腹语,最后还动了刀子,正常反应应该是当场逃窜而且时候报警罢。。。。。只能说绫辻行人的作品想象力丰富但圆说能力不足。

  ●到这一部,零食星人已经不算是本格推理了,社会派又仅仅是擦了点边,更像是奇闻怪志,最后鬼魅的收尾,难道还真是十二岁小孩子如何算计外祖父取得遗产?叫人摸不到头发。

  ●假馆 异色 儿童视角 腹语人偶 恶魔彩瞳 没料到 社会社会

  ●xswl(吓/笑死我了)

  ●这本比较特殊,恩,那评分也特殊处理。(59分)

  《惊吓馆事件》读后感(一):惊吓馆读后感

  

三星半。老实说这一篇确实给了我不少惊吓。首先是整个气氛,和偶人馆类似的,一股暗黑的如同老有迷雾笼罩的神秘馆,行文中的人设呢,说好听就是带有阴霾的气质,不好听就是神经兮兮的,(偶人馆还真是神经兮兮

  《惊吓馆事件》读后感(二):馆系列异军突起的社会派

  真是好看!馆系列中异军突起的社会派!合格的密室,轻松却诡异的行文,最后一章突然的黑暗,以及黑暗到极致后最后几页突然的光明,和最后几行隐约的无限黑暗。 自责,懦弱,无助,麻痹,当一切的一切纠织在一起,每个人都成为套中的人,剩下的只有封闭的木盒里那句 “救救我们” 意识到这一点,无限的黑暗笼罩了主角 可看到如今的俊生,似乎又出现了光明 最后的三行,黑暗再次席卷整个世界 你读懂这本书了吗?

  《惊吓馆事件》读后感(三):幻想与现实

  经历了上一本长得吓人的《暗黑馆》后,《惊吓馆》就显得短得不能再短。案件也有点平平无奇,毕竟嫌疑人就不多,稍微用排除法就可以知道凶手是谁了,读完《暗黑馆》对《惊吓馆》中古屋敷家的黑历史也有一定的预感。唯一给故事增添一些恐怖色彩的就是永泽自己的猜想以及最后的重返惊吓馆,在不久之前还荒废着的惊吓馆突然办起派对,突然出现的俊生和小葵,应该都是永泽看见的幻觉。其实前面永泽推测的俊生就是一切的幕后主使者已经很合理了,但是和俊生的亲密让永泽又继续幻想出操纵所有人的真凶“恶魔梨里香”,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长时间的推测和幻想是不是已经让“恶魔梨里香”也潜伏到了永泽的身上了呢?恐怕只有作者知道了。这本书鹿谷也是打了个酱油就走了,甚至比在《暗黑馆》中更路人,只是有点好奇那个圣伯纳犬体型的刑警是不是鹿谷的哥哥。

  《惊吓馆事件》读后感(四):缺少惊喜

  

发现好多疑问解释太牵强或者太平淡!本以为同年去世的室志雄和梨里香会有什么关系?本以为十志雄校园欺凌自杀会牵扯出一些故事?本以为会解释比出彦没什么会说出即使没错,但是杀人就是犯罪?本以为三个传闻隐藏着三个故事?本以为三只蝴蝶包含深刻含义?本以为惊吓箱不同顺序会打开不同暗门?等等……是否因为作者不愿沾染社会派,而一味追求本格啦!

  《惊吓馆事件》读后感(五):《惊吓馆事件》里真正的惊吓

  《惊吓馆事件》是在上课时无聊之下一口气读完的,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推理在哪里?简单的密室和略显单调的叙诡,以及最后算不上反转的结局,似乎使得《惊吓馆事件》相比于其他馆系列差了一筹。我便上网查了一下对本书的评价,普遍不高,而攻击的角度也大多集中在上面说到的几点。

  后来,当我在等待下课的无聊驱使下重新粗粗浏览《惊吓馆事件》的时候,我发现了一点令我细思恐极的地方。在《惊吓馆事件》中,有两个疑团是绫辻行人老师没有给出明确答案的。

  1、外祖父为什么痛苦低吟着喊出:“为什么要让我做出这种事?”

  2、在俊生的生日夜,外祖父以及化装成“梨里香”的俊生向我们表演腹语。脱下衣服和假发的人偶为什么会出现在俊生的床上?关键不是怎么出现的,而是为什么出现。

  关于这两个问题,在《惊吓馆事件》中,以“我”的视角做出了一定的猜测,也就是最后的部分。但是,这是剧中人物“我”的一种推理,并不是代表作者的侦探的推理。其中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

  上述的这两个疑点,其实都是发生在一件事情中——生日宴会的腹语表演。其中有两个人物,外公和俊生,二者中间发生了如此诡异的事。那么就有一个问题,这两者中间谁是主导呢?也就是谁逼迫谁呢?

  这个疑问句毫无疑问只有两种回答:A、外公逼迫俊生B、俊生逼迫外公。

  文中的“我”就是选择了B,他认为是俊生一直以来虐待俊生,并把君生打扮成已经逝去的梨里香。久而久之,俊生被“梨里香”的人格侵蚀,丧失了理智,才失手杀掉了外公。这种解答,其实是“我”联想到自己不幸福的童年,自然而然的一种主观臆断的推理。

  如果外公每次都强迫俊生穿上梨里香的衣服,配合自己演腹语,那么一个心中愿望得到了满足,心中欲望得到宣泄的人怎么可能会在最后关头发出痛苦的低吟呢?外公说的是“为什么要让我做出这种事”,很显然这是一种被逼迫的意思,足以说明问题了。

  另一方面,如果是外公主导,那么他将人偶化装成俊生睡在床上这件事是完全没有动机的。因为,外公并没有安排我们刻意的去观看睡在床上的人偶,这一点还是文中的“我”偷偷摸摸发现的。

  所以,外公逼迫俊生扮成梨里香的推理是错误的。那么,两个选项否决了一个之后,剩下的就是真相了。自始至终都是俊生在逼迫外公配合自己演出那个杀死梨里香的腹语表演。

  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解释以上两个谜团了。

  1、俊生在经历了目前杀害亲姐的事情后,受了严重的打击,“梨里香”的人格开始在体内生根。俊生或者说“梨里香”便开始强迫要求外公陪自己演出,而自己则扮演被害的梨里香。这对于俊生来说是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因为此时俊生脑海里是由“梨里香”占据的主导。

  另一方面,由于外公以前的所作所为,一直对俊生有浓烈的亏欠情绪,所以也便一直由着俊生了。但是,无论如何每经历一次噩梦的外公,心中的苦闷便又多了一点。这样,在最后才会爆发出痛苦的低吟,才会说出:你为什么要让我做出这种事?

  2、第二个谜团,将人偶放置在床上冒充俊生的动机也就显而易见了。在生日宴期间,俊生的脑海中已经是“梨里香”占据主导地位了。但是,俊生能写出“救救我们”的暗号,说明“俊生”的人格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处于一个绝对弱势的地位,偶尔会爆发出一丝光亮。

  所以说,“梨里香”把人偶放置在俊生的床上,自己穿上梨里香的衣服,真正的目的在于赢得这场发生在俊生大脑中的人格争夺战。放置人偶的行为也就是为了梨里香占据上风而布置的外界的心理暗示。“你看看,俊生已经在床上睡下了,你就是梨里香!”

  综上所述,其实很久以前,俊生的身体就或多或少被“梨里香”的人格所侵占了。外公,虽说早年做了那样的错事,但是在之后的岁月里,至少是俊生身边,外公都是在扮演一个受害者和忏悔者的形象。最后的谋杀,其实就是梨里香的仇恨累积到极点的一次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最后的最后,问题来了,“我”一行人,基于主观臆断的外公虐待俊生的心理,而采取的那一系列替俊生隐藏罪行的行为到底是对的呢?还是错的呢?

  答案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于我而言,很多情况下,我们凭着我们自己的判断,做着我们自己觉得正确的事。但是我们所做的真的就是正确的吗?你看到的善真的是善,你看到的恶真的是恶吗?甚至说,你推理你分析出来的善真的是善,你推理你分析出来的恶真的是恶吗?

  不一定啊。我想这就是《惊吓馆事件》真正惊吓的地方吧。

  后来我再一次翻阅《惊吓馆事件》,我发现对于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绫辻行人老师真的给了我们回答。

  那就是在“我”的哥哥,十志雄自杀事件上,父亲的看法:“虽然令人同情,但是导致别人死亡是不对的。”

  某种程度上说,父亲把社会的善恶和公平交给了法律。人都有主观的一个方面,相比之下,法律更能让人心安一点。

  但是,法律的最后仲裁在于法官。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主观,而有主观的地方,也许就永远都说不清善恶。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这真的太惊吓了。

  :作为一名本格推理的支持者,相对较低的评分还是要给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