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文化的重要作用》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文化的重要作用》读后感锦集

2020-09-05 16:45: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文化的重要作用》读后感锦集

  《文化重要作用》是一本由劳伦斯哈里森 / 塞缪尔亨廷顿著作,新华出版的371图书,本书定价:42.80元,页数:2010-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文化的重要作用》精选点评

  ●各篇议论文水平不一风格不一观点不一,前篇后篇互相驳斥,好像在神仙打架。神奇的是,编辑居然还通过排序把乱七八糟的观点隐隐串出了一条线。

  ●不见得正确,但有趣,值得一读

  ●中特推荐阅读材料

  ●我竟然看完了一本论文集,不过看这本书确实是脑力一次的训练,只是,不会再有下次了。

  ●多个视角看世界历史发展中文化的作用,不同作者的水平有明显差距,书的整体可读性影响

  ●还是私活

  ●算本通论吧。总论了文化的一些大概念和细节。我最近很迷弗朗西斯福山,不知道怎么回事。算是调节态,看点书都身心都好。

  ●很难懂~

  ●这类研讨会文集的好处是一本书可以看到不同观点的碰撞不足是发言者平和角度差异较大,难以深入探讨。文集中既有极度强调任何文化都有其合理性人类学文章,也有继续鼓吹新教伦理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最佳土壤老套经济学文章,然还有如《态度价值观念以及繁荣微观经济学》、《认真对待文化:架构及非洲裔美国人实例》等试图客观分析文化与经济互动关系的文章,书中一些文章的作者也很难算作专业人士,非专业人士如我参考一下还是不错的。

  ●这个系列都值得一读。

  《文化的重要作用》读后感(一):文化探讨永不休

  该探讨写于上世纪末,现在再看总有恍如隔世之感。当时我国精神文化生活不然现代发达,而美国已经在探讨文化影响力问题了。本书阐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讲到了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讲国内的性别问题、种族问题,然后特别讲到亚洲儒家文化圈的来势汹汹。整本书上的论点很多都是对立的,到最后都没有一个结论,这应当称为学术交流常态。可以从中看到的是,国内外矛盾是长期而且尖锐的,只要有人群地方必有文化冲突,这个问题随着时代发展,将永远跟随着人类变化而变化,我们只能找到局部最优解。

  译者在最后也写了一篇自己感想,尽管面对书中意识形态上的不同,甚至是无法接受看法,都表现的非常平和而客观。我想,这真的是有文化自信学者所做到的,是经得起赞美批评的。

  《文化的重要作用》读后感(二):20年前的一次哈佛大学主办的文化论坛内容产出

  

这本是我买的kindle版亨廷顿文集的第二本,标题我特别感兴趣,读了才知道这只是挂着大V名号的一本会议纪要,只是与会者大V过多,比如有弗朗西斯·福山、劳伦斯·哈里森、戴维·兰德斯等,也有热心爱好者和从业人员,有两个还是国际咨询公司的员工,他们讲的话题非常实际,还挺好看的。

原版于2000年出版,也就是说它记录了20年前的一次哈佛大学主办的文化论坛的内容产出,讨论的话题蛮广泛,文化与经济、政治、习俗、性别、区域(亚非拉美,好像没有欧洲哎),基本上聚焦在文化如何影响社会发展,有泛泛而谈的,也有聚焦在很小的问题上的,因为都是个人发言,讲的比较浅,而且不系统,类似于行业交流吧,交流完了大拉群继续勾搭~

有个细节特别有趣,现场学者大V们还贡献了一次真情实感的“神仙打架”,点名挑战、发言回应了两三个回合,感觉跟现实中的吵架/辩论一个样,双方不断地把概念拆解得更细,吵到最后发现吵得不是一个事儿,因为每个人都在更利于自己的方面展开了论述。可能很多问题关涉立场和价值观,本来就没什么对错,充分表达之后影响第三方,比吵赢对方重要得多。

这本书不算好读,催眠好用,要是收了便宜套装可以看看,专程去买的话没有太大必要,想要更多的去了解文化如何影响社会发展,感觉还是找几本上面提到的大V的书对照着看比较靠谱。

  《文化的重要作用》读后感(三):学者们正撕逼抓头发

  为什么有的人我行我素,有的人拼了命地想进化,有的人可以安心睡觉,有的人一闲下来就要蛋疼。

  发出这个疑问之前,想起书里面说“多元论”人类学者的自述,讲什么是“多元论者”,大概意思就是独处的时候,这些人想当然容纳多套价值观,但是当两个多元论者见面聊天,就会“互呸”,还会“吵架”,这是因为他们对彼此所持的价值观很鄙视,被戏谑地称为“互呸”反应。

  我看乐了。

  人类学者互掐的模样,一点也不比两个妹子互抓头发更加有趣。

  所以,永远也别说自己很宽容。

  就算是多元论者,就算是声明世界无所不有的高智商人群,也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类,终究还是很难包容价值观多元。

  何况是你?

  何况是你?

  何况是你?

  不过,这本书目前我只记得这一个段子,这只是很小的一个点,写在了注释里。

  原谅我的耐心不够,只看到三分之二。我还认真做了笔记,但奈何看到一半以后就彻底懵逼了,因为真的文章之间特别特别零散、互相矛盾,每个学者的表达习惯都不同,研究背景也不熟悉,这对我这样非研究人员来说,真的是模凌两可。

  半途而废让我难受,但我真的要抓狂了。

  顺便吐槽艾柯《美的历史》,狗屁翻译,完全当图册来看了,翻了三分之一,有营养的寥寥几笔。

  《文化的重要作用》读后感(四):我们甚至连文化是什么都捉摸不透,如何评价哪种文化更加先进?

  如果把胎儿头九个月的存活率当作衡量文化先进与否的标准,那么美国相对于非洲无疑是更先进的;如果把受孕后胎儿在子宫里头九个月的存活率作为标准,那非洲必然比美国更先进。各类避孕药、流产术是文化的衰退吗?

  我们为什么把人均寿命作为衡量一个社会的标准而不直接把人口作为衡量人类发展的指数呢?

  我们总是试图从千万个理由中寻找一个去解释为什么有的国家富有,有的国家贫穷。在此书中的一些学者直言不讳地说是因为这些国家的文化导致了专制、贫穷。有些学者把经济作为文化好坏的标准,还有些学者把实然的现状作为应然的标杆,但是最终什么导致了文化的差异却又语焉不详。或许从机械的唯物论角度来看,是气候和地形造就了一个国家的文化,那这些学者的论题就应该从文化的重要作用变成气候如何影响人类进步了。又或者,其实根本没有所谓的文化的作用,其实社会的成就的高低并没有意义呢?

  这是一本汇编,虽然封面上大大的亨廷顿三个字很有可能误导了包括我在内的一大批读者,直到看见亨廷顿不过为此书做了一个序。

  然而有趣的是,这本汇编却充满了观点的碰撞和针锋相对的争论。你会看见一些学者抑制不住的民族中心主义和沙文主义的偏见和夸张。也许上一篇刚看到有些学者试图用严谨的数据将文化分类,提炼出一个国家的典型性格,翻过几页书就被另一个学者狠狠地批判说,个体之间的差异往往如此之大以至于想要归纳一个社会的总体人格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如果能够坦然看待这些相互矛盾的观点,哪怕是得出文化其实根本没有作用,那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文化的重要作用》读后感(五):文化作用的评估

  在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研究中,人们通常忽略文化对其研究目标的影响,主要原因包括引入文化这一变量难以定性定量,无法估测影响程度,定义不清,涵义广泛庞杂等等。但是学理上研究的困难不能否定其在实然层面上价值,并且学界越来越(重新)意识到文化的重要作用。本书收录了一些学者关于文化与社会的互动的研究和看法,其涉及的领域包括文化与经济发展,文化与政治发展,文化相对主义(来自人类学家的视角),文化与性别、少数族裔,和亚洲问题,变革走向繁荣个部分。

  学者们首先就其研究的影响对象展开讨论,在列出诸多影响因素(地理、社会、历史)的同时,让大家注意到文化不可或缺的作用,然后通过定性和定量两个路径来论证文化如何促进或者阻碍了对象的进步。

  为什么经济富足的地区能够取得繁荣?为什么政治民主的地方能够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政治制度?在“积极案例”中,学者们从历史沿革和现状两方面去探讨。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中论述新教(加尔文宗)所确定的日常伦理(勤奋、诚实、严肃认真、省钱和时间观念等)如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经济上的成功,是早期的文化影响方面的研究。同样的逻辑也可以移植到对日本经济发展的解释(国民精神的建立,民族认同及其指导下的行为准则)和拉美在九十年代的改革中的做法(转变国民精神)。迈克尔波特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去探讨繁荣,指出存在这样的信念、态度和价值观是能够建造和支撑繁荣的。民主制度的建立同样需要特定的一些价值观。一方面学者展示世界价值观调查与民主程度、腐败程度等政治指标的关系;另一方面,学者引入了一些机制,如“社会资本”的概念,和在腐败中的手段-目的模式和班菲尔德的不道德家庭主义的解释。

  在“消极案例”中,学者们探讨了非洲、拉美地区和部分南亚、中东动荡地区长期未能实现经济繁荣、出现民主崩溃和人权受到侵害的现象,和亚洲危机中,文化在其中的作用。迈克尔波特指出,一些国家还存在不利于经济繁荣的文化,是因为“无知造就真空”,旧的想法持续不变,同时这些文化本身也受到经济激励制度的作用。丹尼尔·埃通加-曼格尔列举了非洲文化的共同基础(等级、听天命、时间观、权力不可分、集体主义等)及其对非洲落后状态的影响。德怀特·珀金斯对亚洲的家族观念和这些观念对法律和商业的影响进行了论述,旨在解释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衰退。卢西恩·派伊特别指出了儒学与资本主义的互动是复杂的,不同的价值观在不同的情况下作用不同、而且价值观的组合也影响其效果,别出心裁地从文化对经济作用的路径方面解释了亚洲危机问题。

  然而,这些讨论中,暗含的一点共识是:进步是好的,资本主义、民主法治、工业化、全球化和人权保护是进步的。但人类学家普遍不持此观点。在文化相对主义的视角下,不能断言有一些信念和习俗比另一些更好。每个社会都是独特的,并且每个社会里的人都有不同的认识能力。并且,如果说进步是好的,那么决定什么是进步的又有太大的任意性,很容易导致文化优越、民族中心主义(西方文化中心论)和种族主义。罗伯特·埃杰顿还指出,即使是所谓进步的西方文明,也有其反面,现代的文明人因为识别困难也不是真正理性的,而且在全世界都存在倾向保守、不愿改变的情况。

  这两种倾向看似龃龉,其实是从不同的专业视角出发得到的不同见解,且二者并非对立。即使文化多元论也不是全盘否认普世价值的存在,只是同时认识到一个社会不能实现所有“好的价值”的最大化。

  最后,学者们对文化推动的社会进步进行了展望和可行规划,包括对非洲的“文化改造计划”,女权进步和少数族裔权利保障,以及理查德·施韦德所谓对未来文化格局的“千禧预言”,还有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趋同下,普世文化余地减小和各地保持文化特色并存的局面的预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