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凯瑞:我需要色彩》的观后感大全
《金·凯瑞:我需要色彩》是一部由大卫·L·布斯执导,金·凯瑞主演的一部传记 / 纪录片 / 短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凯瑞:我需要色彩》精选点评:
●金凯瑞,好莱坞一代喜剧之王。
●周星驰和金·凯瑞,他们都是极为敏感内心柔软的宅男。
●人生导师 Jim Carrey ❤️
●很羡慕能把内心具象化的人。
●很荣幸认识他这个天才
●祝好!!
●画得非常好
●原来你去画画了,幸好绘画拯救了你。
●人生的方向不仅仅一边
●谁能想到曾带给观众无数欢乐的金凯瑞,背负如此沉重的情伤。女友自杀后沉寂多年,他把心中的痛苦和懊悔用绘画的形式疏解出来,每一幅画作也成了他内心的映射。或许真如人们所说,一个人有多不正经,就有多深情。
《金·凯瑞:我需要色彩》观后感(一):喜欢
人都希望得到共鸣 我有时候真的在想 接受学校里的教育真的很好吗? 就算是在过于放松的附中也会有多多少少的要求 更别说是科班了 对于我来说 我理解的绘画就是 展示我内心的自己 更多的是情绪 我想这就是我理解的画画 不过高考对我来说也很重要 太短了 希望可以长一点
《金·凯瑞:我需要色彩》观后感(二):所有的喜剧都是悲剧
曾经可能不太理解,为什么电影里面的一些喜剧演员在屏幕前都是表现滑稽,搞笑,但是在日常生活里确实相当无聊的人,有的时候甚至是患上抑郁症。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也慢慢了解了人本身的复杂性,不只是所谓的喜剧演员,自己本身又何尝没有选择戴着面具生活呢?面对他人总是积极开心,而面对自己消极应对。也曾担心自己是否患上抑郁症,听着一个又一个和我类似的想法人诉说,看着一个又一个相同行为选择极端结束自己生命的人,才发现自己不是特殊,我只是许许多多人中的一个。再去看自己戴着面具生活着,一切都是那么合理。所有的喜剧都是悲剧,所有的悲剧又怎么不是喜剧呢?生活就是一场悲喜剧,我无法选择坦然面对自己,是我的缺憾,无法释怀。但是我在努力中,尽量让自己过好无法释怀的生活,偶尔也许安慰自己,偶尔也许神经焦虑,正如西西弗斯推着石头一样生活着,周而复始,在追求信服自己的路上....... 虽做不到感同身受,但金凯瑞也是平常人,愿每一个平凡人都能找到自己幸福的青鸟推着石头生活
《金·凯瑞:我需要色彩》观后感(三):短片台词
你生命中做了什么,决定了你是谁 你可以选择不去做事 也可以试着做些使你感到安全的事 你的呼召决定了你 当我真正开始频繁的作画,我非常沉迷。家里根本没有活动空间,到处都是画作,他们化为了家具的一部分,我也会在画布上吃东西。 曾有一个时刻,我环顾四周,发觉自己身处在纽约的寒冬 这一切让我非常沮丧,然后我想,我需要色彩(生命需要彩色) 我觉得这蓝绿色现在看起来有点单调,我想在里面加一点紫色(调色后看起来好多了 你可以从画的颜色看出我喜爱什么 从一些画中的黑暗看到我(阴郁)的内在 也可以从一些画的明亮看出我(对光明)的向往 现在是凌晨五点,来增加点进度,这些东西(指创作艺术的过程)真的很酷,因为你真的不知道这些雕像或画作的意义,你会自以为了解。大部分时候,我是有一个计划后再开始作画,但一年过去后,我才意识到这些画是在告诉我,我一年前就该知道的,那些关于自己的事。 我觉得一个人会成为艺术家,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内在具象化,他们让某些东西成为具体的存在,那些灵感可能来自他们的情绪、他们的渴求,或者是他们认为世人所需要的 独立人生,喜爱自由 大分部时间,没有人会告诉你,什么能做,什么不能。 我们在做的是服务我们的潜意识也同时希望有些人能对此产生共鸣 当我还小时,我一半的时间是在客厅表演给家人看,另一半的时间自己待在房间里写诗和素描。那种父母威胁小孩子的话 【惩罚你待在房间里】 这种话,对我来说不管用,因为我的房间对我来说是天堂,我喜欢这种孤立感。 不同的人们试着创造,他们也受到了启发,我也是
我常常素描,但不常作画; 六年前,我正在试着治愈我破碎的心,然后我决定,也许可以用画画 当你的心陷入爱河之中,你可以自在的飘在天上 但是当你失去了那份爱,你就不得不面对回到过去(那种状态)的恐惧,那会很难,就像从一个分子弹出到另一个分子,冲过它们的速度快到让它们燃烧,然后爆炸。直到你找到另一颗心,做着跟以前一样的事,却已经脚踏实地并且心灵日渐冷却,然后你再次游荡。 围绕着耶稣的能量是很强烈的,我不知道他是否真实存在,也不知道他代表什么,但我非常想透过耶稣的画像传达基督意识。我希望当你看着他的眼睛时,你能感受到他接受你,不管你是谁,我希望他能在画中注视你,并治愈你。你可以在所有的种族都找到耶稣的脸,我认为这是不同种族自己想象的耶稣的样子。 (这些颜色)真美,我真好笑,挑选颜色用了那么久,结果随便拿就很酷 我不知道画画教会了我什么,我只知道它使我感到自由,从对未来,过去,后悔和担忧中释放 你的内在中有某种东西,总是在诉说着一个故事 我相信每一个你所看到的或听到的东西都在对你倾诉什么 这所有的作品不论是一次表演,一件艺术或一座雕像, 最重要的是 —— 爱 我们都希望能展示自我,然后得到认同 我热爱活着,而艺术是对生命的爱的佐证
《金·凯瑞:我需要色彩》观后感(四):看他的喜剧,用他的表情包,请也理解一下他的内心世界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电影深V (转载请联系)
原作者:玩泥沙的Vanessa
听过一个笑话:一个男人去看心理医生,说他很沮丧,人生看起来很无情、残酷,说他在这个充满威胁的世界上觉得很孤独。医生轻松地说疗法很简单,“伟大的小丑帕格里亚齐来到我们的城市了,去看他正能量满满的有趣表演吧,他能让你振作起来的。” 男人突然大哭,“但是医生”,他说,“我就是帕格里亚齐”。
这个所谓笑话只令我想起两个人,周星驰和金·凯瑞。
随便翻了一下微信群,都有他们的表情包。
我不会说他们分别代表了东西方的喜剧文化,这样狭隘地标签他们是便利的,也是不公平的。
据说,表面上越是笑脸迎人,背地里就越是遁世离群。这两个独一无二各具魅力的“小丑”,背后的沮丧、孤独、抗争,我们也就略知百分之一二,可我们总是世故地相信,过那么一两年潜伏期,他们总会重返影坛,再战江湖,各种捞钱。
直到这个月,我看到了金·凯瑞这支纪录片。
这支只有6分多钟的短片中,金·凯瑞是以画家而非演员身份出镜,没有任何戏剧性情节,结结实实地向人们展示了他在自己工作室内的创作过程,并分享了他的一些画作。发布3周内,大概有两百万的浏览量,嗯,与一个演员辉煌时期主演电影票房的数据相形见绌。
但是,我看到了一个前喜剧演员,6分钟、6天、6个月、6年中与抑郁症默默的抗争。
这里还是有必要简单解读一下他在好莱坞的从影经历。1986年开始踏足影坛时,金·凯瑞只是在一些喜剧片中跑个龙套或演一下小配角小人物,一直到90年代,属于他自己的机会才真正到手。1994年他主演的喜剧片《神探飞机头》(又译王牌威龙)(Ace Ventura)推出后引起轰动,他才开始了以大胆的创意和夸张的肢体语言与演技创下高票房记录,同年的《阿呆与阿瓜》(Dumb and Dumber)再一次取得巨大成功。
90年代到2004年,是他的事业辉煌时期,1995年起金凯瑞参加了《蝙蝠侠3》、《神探飞机头2》、《王牌特派员》都先后获得大成功,片酬与人气同步飙升,更开创了一个金凯瑞式的喜剧时代,承继了从默片时代到近现代喜剧片的精华。
随后,在依然做喜剧的同时,(《冒牌天神》、《一个头两个大》都是经典喜剧片)他尝试了转型。1999年到21世纪初,先后接拍了《楚门的世界》、《电影人生》与《暖暖内含光》,这三部电影,今天都是经典,均为那种“容易被忽视的佳片”列表里会出现的片子。创意的剧本,精湛的演出,深入骨髓的人间哲理,然而没有任何一部把他领上过奥斯卡的会场,没有得到这个圈子应有的认可。40出头,不难看出,他现实的人生,正经历着像《暖暖内含光》(这TM就是那种因译名毁了一部好片的电影之一)男主的迷茫与徘徊。他带给了世界妥妥的欢乐笑声、深刻的哲理,但他用尽了所有力气了,也许再也笑不出来了。
之后几年,他的接片量越来越少,基本没有再出现给大众惊喜的作品,也不受影评人与影迷待见。再后来,他只客串了一些喜剧与动画,为金球颁一下奖,颁奖台上还不忘自嘲一下:你们是不是跟我一样,拿一个金球奖,人生就算“完满”啦?
他开始鲜少露面、拒绝通告还有个人生活的多重原因。
他的第一段婚姻里,就被前妻吐槽:经常要出入心理诊所治疗,也曾在片场突然抓狂病发,被剧组送回家中休息。后来他本人也坦然公开谈到,自己确实有一定程度的抑郁症,“情绪应该有高低起伏,但是我情绪的高峰仿佛被削去了,抹平了,感觉一直居于低落的绝望之中。对这绝望你没有答案,表面上你活得很好,你可以在办公室里对其他人微笑,但内心你却一直处于低落的绝望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