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成天上树的日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成天上树的日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09-06 19:06: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成天上树的日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成天上树的日子》是一本由[法]玛格丽特·杜拉斯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1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成天上树的日子》精选点评

  ●很容易

  ●"我的生命会在一种持续而壮丽发展浮沉,最后达到终结,有极度的恐惧,也有欣喜若狂,却没有休憩,没有疲惫。"

  ●沦为笑柄悲剧母亲,女校长奇妙仪式,《太太》里的清洁工人和门房老太惊奇感情工地发生沉默却极有张力和双向暗恋,这一本的可读性非常强啊。尤其喜欢蟒蛇》那种青春期的奇妙感觉

  ●我睡着了。。。有点意识流,絮絮叨叨的

  ●前三篇充满了食腐、恶意消化和死亡的臭味,工地则是生和死亡的结实搏斗。杜拉斯确实是非本能性的作家,字缝里透着炎热潮湿的印度支那蛮荒热情

  ●欲望啊,可怜的只剩下欲望了

  ●杜拉斯的独到在于她的细腻冗长描写却没有繁琐重复之感。将一个小细节无限之放大。总有一些时刻和一些感觉,让人产生共鸣。最喜欢《蟒蛇》。

  ●开始读杜思拉这本小说时,各种不理解,读到最后回头看,所有不解都找到了解释——一切都来自“母亲”这个称谓。 我想起了吉本芭娜娜《不伦与南美》中提及母的另一些字句:“我对你的爱,侵染了那么多油盐酱醋,无法高贵起来。一点也不优雅,一点也不精致,更谈不上聪明机智”,“母亲的味道世间都是相同的:有些世俗沉重甜蜜始终深沉”。PS.《道丹太太》这篇小说很有趣,刚开始读觉得有些无聊,读进去了会发现杜思拉把人的潜意识和各种心理描写得太精彩到位了。或许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道丹太太。

  ●无需多言,杜拉斯

  ●太喜欢作者风格了。

  《成天上树的日子》读后感(一):刘方,请不要再翻译杜拉斯的书了

  前两篇都很有意思。第一篇篇幅长一点,又是杜拉斯的自述,这次不是从杜拉斯的角度叙述,采用第三人称,但感情还是强烈不行。有时候想到这些厉害的作,大都是不把话说全的。用母亲不间断的旺盛食欲隐喻她的贪婪饕餮不明儿子和玛赛尔脱衣舞娘/郎的工作虚伪隔膜实实在在地横亘在母子之间。

  杜拉斯试图这样证明,母亲和儿子之间的爱是虚假的,一触即破的。要用一层层的遮羞布掩盖起来。就像我们总是用吃饭喝酒跳舞絮叨掩盖尴尬一样。哦,对了,还有,陪伴,陪伴也是掩盖尴尬的一大利器

  后来他们还是出了岔子,又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他们一家子,这样容易出丑。在《情人》面前出丑,像一头母猪,像一个乱伦荡妇。在上司老板面前出丑,守财如奴。

  这篇太写实了,尽管对母亲的食欲描写,对母亲喋喋不休的对财富的重复,以及后来儿子偷窃"他在黎明时分回到家里,轻松自如,自由自在,像条虫子那样精光,成熟"还是有些曲折的看头,却仍然让人感到生命的平庸,反复。

  反反复复的罪恶,反反复复。吃,数手镯,她的工厂,她白天黑夜的担忧。烦躁清零。

  玛赛尔,这个角色让我疑惑,她在故事中的存在感不强,很明显母子才是主场,但她又不断想昭示自己的存在感。通过哭泣,被儿子厌恶赶走,丧母。也许杜拉斯一直也是这样,在这个家庭中,她是不存在的,哥哥恨她,母亲看不见她,性是凸显她的存在感的唯一办法,于是在第二个故事里,"妓女跟谋杀犯一样引起她的赞赏""但我一想到,我还有妓院呢,我就感到安慰""大家在那里洗澡,洗去自己的童贞,去掉肉体的寂寞,并躲过巴尔贝小姐的衰老"

  能被看见是幸运的,出于这样的考虑,她便把最大的希望寄托在妓院身上,那是让自己被观看最理想的地方。

  可是妓院并没有让她逃脱不被看见和衰老的命运,缺失的存在感到老了还在折磨她,哥哥,母亲,这些人物,现实中就算死了,还是不断出现在她脑海里,她的笔下,一千个男人也填补不了空洞。

  杜拉斯最擅长的还是家庭关系,其次是性,身体,她不擅长平凡的生活,比如她对门房道丹的描写,她也不擅长写爱情。没有爱情,甚至性可能也没有,只有被观看的渴望而已。

  她的笔下,是浓重的恨,而不是爱。

  《成天上树的日子》读后感(二):孤独与爱并存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法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本名玛格丽特·多纳迪厄,出生于印度支那,十八岁后回法国定居。她以电影《广岛之恋》(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赢得国际声誉,以小说《情人》(1984年)获得当年龚古尔文学奖。

  隆重介绍作者,是因为《成天上树的日子》里的某个观点依然与杜拉斯的生活有关。她一直都恨母亲偏心于大儿子,并反馈到了该小说中。

  《成天上树的日子》分四部,我今天只评第一部:《成天上树的日子》。

  一个七十老母怀揣着所有的钱财,手上带着17个手链,飘洋过海来看望小儿子。这个儿子在他小时候她并没有时间去关心他,照顾他,任由他过着"成天上树的日子"。她太忙了,太穷了,要忙着赚钱,要给6个孩子吃的穿的。她看到的儿子在夜总会工作,和妓女住在一起,过着没有目标的生活,却不愿回家接管她的"80个工人"。似乎在她们母子的感情中全是矛盾和问题。她不停地唠叨,不停长要吃的,不停地喊冷。儿子很不耐烦。不听她的唠叨。

  其实,却是既孤独又互相关爱的母子。

  "总不能同时又养育孩子又做自己喜欢的事呀。我很早就开始越来越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后来,干脆完全不做了,再后来,我竟连究竟什么东西比我当时干的更让我感兴趣都不知道了…

  母亲听他讲话时留着神而又假装懒得留神,但她却并不愿意看着说话的人。

  因为她看见儿子显得很羞愧,便不再看他。正是他显得羞愧这一点让她感到痛苦

  母亲朝她的儿子俯下身子,她经受着爱的煎熬,眼神里洋溢着火辣辣的激情。

  “临终时,我哪怕孤独得像条狗,我也不会对任何人再提去我那里的事!”

  别人都那么用功,只有你,你老在树上,这点倒不让我烦心,反而改变了我,就这么回事儿……”

  母爱一直在使她惊讶,而且会永远使她惊讶。"

  母亲记得儿子小时候的爱好是铁路,她知道儿子在逼她离开,而儿子,为了让母亲不看着他的无奈生活,拿走了她的首饰。

  孤独的母亲用倾诉来表达她的关心和思念,孤独的儿子用焦燥和不奈来表达他的内心和情感。

  也许下一刻,那个善良而苦命的玛赛尔和儿子一起,会去寻找成天上树的树呢?

  《成天上树的日子》读后感(三):“我的小儿子”

  quot;那是只有我一个人理解的另一种自豪。我感到痛苦的也正是这一点,我的孩子,就这一点,只有我一个人理解这种自豪,而且我想到我就要死了,我死之后,没有人会有这种自豪。"

  (一)

  “那是我的母亲”——儿子就这样想着,将自己生活最不堪的一面无所保留地给母亲看了,偷走了母亲视之为命的首饰,甚至以此为自己想杀死母亲的冲动找到了出口。

  “我的小儿子”——母亲这样称呼着自己的孩子,接受了年近半百的孩子荒唐无比的生活,在意识到儿子偷了自己的首饰后沉默地原谅了儿子所做的一切,理解儿子想让她马上走的想法。即使她一生坎坷,也这样骄傲而痛苦地爱着自己的小儿子,理解并接受着他所有的荒唐与逃避。

  开始读杜思拉这本小说时,各种不理解,读到最后回头看,所有不解都找到了解释——一切都来自“母亲”这个称谓。

  我想起了吉本芭娜娜《不伦与南美》中提及母爱的另一些字句:“我对你的爱,侵染了那么多油盐酱醋,无法高贵起来。一点也不优雅,一点也不精致,更谈不上聪明和机智”,“母亲的味道,世间都是相同的:有些世俗,沉重,甜蜜,始终深沉”。

  这样的爱,旁人看来可能觉得无法理解甚至可笑,可我却无法形容。

  因为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母亲。

  (二)

  那是我的外婆,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始这个故事。

  外婆有三个孩子,老大老二都是女孩,妈妈是小女儿,最小的那个,就是我舅舅。

  舅舅现在已过不惑之年,在一个食堂里当厨师,月薪不过千;整个人极为瘦削,因为甲亢,在厚得如同玻璃瓶底的镜片后两个眼球如同鱼眼般向外凸出,在转眼时甚至叫人担心眼球会这样滚出来;个子极高,却是总是低着头,无论走路还是站立还是坐着。

  无论怎么看,舅舅都是外婆孩子中最窝囊的一个:在年轻时靠外公走后门进了法院,却开始喝酒赌博直到被法院解聘;在闲了几年后,在我姨妈(也就是舅舅大姐)的帮助下学厨艺然后开了一家饭店,最后却被合伙人骗得负债累累;又闲了几年,在妈妈的帮助下去到一个学校当厨师一直到现在。因为之前喝酒太凶,身体经常各种病,看病的钱自己都付不起。至于舅妈,听说一直想和舅舅离婚,但看着我外婆的那套房子,想着外婆走后那套房子就归舅舅了,所以一直和舅舅这么凑合着。

  可是外婆,却无论何时都想着舅舅,她到现在都还在叫舅舅“涛涛”:

  舅舅吃饭晚了,外婆会把最好的菜留着;舅舅回来晚了,外婆会一直催我们打电话;她甚至在早晨,还习惯为舅舅准备衣服。她口中随时说的,都是涛涛怎么了涛涛怎么了。妈妈告诉我,外婆甚至在舅舅酗酒赌博时一边哭却一边悄悄给舅舅买酒还债。

  妈妈说舅舅小时候一直很调皮。六岁那年,他趴上了一辆货车,近一月后才被送回来,送舅舅回来的人说他们基本都快开出了省才发现他,而问他什么他都不知道。

  在那一个月里,外婆整整瘦了八斤。在最初几天里,外婆以为舅舅淹死在村口那滩他常去游泳的龙潭里,于是叫上了村里所有的人用长棍去捞;连续几天无果后她又担心舅舅从村尾那个悬崖上掉了下去,于是带上外公两个人花了一天下到悬崖最底处寻找……外婆就这样找了一个月,甚至于在舅舅回来时她都无法相信。

  我想,或许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舅舅在外婆心中停止成长了,永远是那个可能一个不小心就消失一个月或者永远消失的孩子。

  就像在《成天上树的日子》中,母亲心里永远只有那个整天躲在树上看鸟而永远不会学习不务正业的孩子。

  (三)

  我奶奶家隔壁住了一个疯子,不知道是受刺激了还是生来如此,总之是从我记事以来,那个疯子就被一根很长的铁链拴着脖子,然后成天坐在门口吵着嚷着我永远听不懂的语言。即使如此,记忆中的他头发衣服一直是干净的。我尤其记得那一天,一个婆婆坐在疯子对面,一勺一勺地喂着疯子吃饭,疯子一边吃一边叫弄得满脸满身都是他来不及咽下的饭菜,而那个老婆婆就耐心地给他擦脸擦衣服,擦好了再接着喂。奶奶说,那是疯子的妈妈,她就这样喂疯子喂了将近二十载。

  那天她背对着我,我能从她的动作中想象出满脸的怜爱和担忧。

  ……

  我无数次体会过这种爱的深沉,深沉到让人心生不舍怜悯,甚至因此感觉苍白。可我却无法为这样的爱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但无论怎样,它就这样存在着,无声无语,如山似海。

  《成天上树的日子》读后感(四):人可以无缘无故感到不幸

  ——读《成天上树的日子》

  全书是四个短篇的合集,延续了杜拉斯一贯的探究人生某些极致问题的路数。老实说,笔者对他这种口味的承受实在难以为继,因为他的这些极致,基本上都是直接袒露了人生中的无可奈何,而这种无可奈何,足以使人在长期经受之后精神错。全书用了其中一篇小说的名字,成天上树的日子,很莫名其妙的一个名字。而且笔者并不看好这篇押题的小说,一个人追求他想要的生活,尽管那生活本身充满了无序、混乱、离经叛道使人侧目;然而那是他想要的生活,为此和自己的母亲多年从未和解,——这个题目在今天或许已经无法刺激读者,杜拉斯在小说里只想使人看看那种坚持最终可能有的结果。令人念念不忘的,反倒是那篇《蟒蛇》。

  笔者第一次读到《蟒蛇》的时候,发现这种贪婪的“蟒蛇”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带有一种强烈的宿命论的色彩。在四部短篇小说之中,唯有《蟒蛇》篇幅最小,但也唯有它对读者的触动必定非必寻常。全篇以主视角来叙事,“我”是一个寄宿学校的学生,每个礼拜天下午,当这个用校长名字命名的叫“巴尔贝”寄宿学校的其余姑娘们离校,在这座法属某个殖民地的大城市中畅游、享受人生之时,“我”便陪同巴尔贝小姐去植物园,——去植物园其实没有什么费用,却可以让这个学校的最高领导巧立一个叫做“礼拜天出游费”的名目向人们索取额外的学费。看得出来,所谓“植物园”其实是一个动植物园,因为里面有一些同样无聊的动物。所以,礼拜天出游的一个固定节目,是观赏蟒蛇吞食它的周日小鸡,礼拜天,有只贪婪而无聊的蟒蛇准时吞下它的活食,其实日子里,只有一些腐食,这就是礼拜天的区别。但是,和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样,人们喜欢观赏这样血淋淋的吞食,有很多节日的渊源都是这样来的。而且,如果你去的太晚,就会发现蟒蛇已经躺在一地鸡毛上打瞌睡了,这时他们会在蛇笼外面照旧站上好一会儿。虽然已经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但是人们都知道片刻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所以人们都会站在蟒蛇前面,思绪万千。那是凶杀之后的平静。正如小说中所讲述的:那样的罪行没有污点,没有流血的痕迹,也没有悔恨。那是可怕灾难之后的秩序,是犯罪场所里德平静。郁闷的是,每当这场游历结束“我”和巴尔贝小姐回到学校的时候,她总是要把“我”叫到她的房间,然后她站在房间中的一个固定的地方,她的窗前,换穿一件粉红色的连衣睡裙,双肩裸露,欣赏她这种样子,仿佛是“我”义不容辞的事业,他们之间几乎达成一个默契,每个礼拜天他们去看蟒蛇回来之后,都会发生同样的事情。

  巴尔贝小姐从来没有对任何人如此暴露过自己,除了“我”;还有,这太晚了,她的年龄已经早早过了七十五岁。“漂亮的内衣,这很重要,你得知道这点,我知道得太晚了。”,她对“我”说,于是一切就真相大白。整个校舍都充满了死亡的气味。——杜拉斯在这里用了一个刻薄得近乎残酷的滑稽表述,——那是巴尔贝小姐老之将死的处女味。参观动物园和随之观赏巴尔贝小姐的漂亮内衣以及她七十高龄的处女身躯,这两种连贯的事件总是一再上演,一再把“我”这样一个十三岁女孩推向“负面的兴奋状态”。每周“我”必须首先观看一次暴力吞噬,吞噬者的长度和蜿蜒的体形都精确得令人眼花缭乱;接着是另一种吞噬,这种吞噬速度缓慢,没有具体的形状,而且是黑色的。蟒蛇吞噬并消化它的活食,遗憾也曾经如此这般吞噬了巴尔贝小姐的人生。这种绵长,这两者的拼接,因场景连续转换给人的强烈刺激,使人永生难忘。

  这种情形似曾相识。笔者得到他的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来到他的办公室,看到他风霜挂满脸颊的师傅,看到他们的日子,顿时在第一时间里领略到这种遗憾。而最大的遗憾就是自己今后也要这样任由生活逐渐、缓慢地吞噬掉,从来没有一次机会可以做些什么,改变些什么。某些人生是别人早就为自己安排好的,程序已经设定为不可更改,或者,擅自更改的代价大到你只能想一想的程度。然后,你就看到一条硕大无朋的蟒蛇,悠悠而来,慢慢把自己吞噬下去。你遗憾,是因为你曾经或者此刻正拥有年轻的身体,但是用不了多久,这一切都将改变,年华将流逝,而你曾经发誓想要的生活依然遥不可及。蜿蜒的蟒蛇就是蜿蜒的日子,黝黑,贪婪,自然,吞噬你,吞噬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蟒蛇》虽则篇幅不大,但它给人的骇然,却胜似任何一部凶杀探案小说,甚至,它触及到的地方,不是什么作品都能做到的。杜拉斯总是在叹息年华的逝去,你抱怨,虽然这确实值得叹息。

  2010-10-24

  《成天上树的日子》读后感(五):杜拉斯派的孤独倾诉

  多年以来,杜拉斯一直是不被多数读着理解的法国最著名女作家。如果没有《情人》,没有中国情缘,今天她在中国读者中可能会变成一个边缘作家而不是畅销作家。还好有《情人》,有《广岛之恋》等作品,我们才可以读到《成天上树的日子》,《英国情妇》等小众作品,才可以在她浑然天成的才华中品味到一种意识流样的文字,才可以体会出只属于杜拉斯韵味的孤独。

  和很多朋友讨论过《成天上树的日子》这本书,有的人说:这本书太絮烦,感觉作者太琐碎地叙述着孤独,她看起来像一个自怨自艾的老人,只有通过文字才可以为继余生。有的人说:这本书太压抑,里面倾诉的都是无奈和痛苦,都是悲惨的人生。有的人说:这样的书做论文研究最好,因为它好像讲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有讲。我说:我觉得这本书很赤裸,赤裸裸地孤独表白。杜拉斯用幽雅而淡定的文字露骨地讽刺着生命中的孤独。那种娓娓道来的叙述不像是自怨自艾,更像她对生活的嘲讽。

  我觉得杜拉斯属于揪着人类灵魂黑暗面不放的作家,她一定要用文字刺痛你,让读者在她悠扬的文字语言中堕落、沦陷。《成天上树的日子》就是这样一部默默刺痛你的短片小说集。

  这本书里有四个小故事,分别是《成天上树的日子》、《蟒蛇》、《道丹太太》、《工地》。

  《成天上树的日子》讲述了一位七十多岁女工业家到巴黎看儿子的故事。儿子雅克在巴黎和一名叫马塞尔的妓女住在一起。雅克的母亲,一名非常有钱的寡妇来巴黎看他。母亲是一位工厂主、暴发户,她戴着十七只手镯来到巴黎,不停地吃东西、喝酒,仿佛身体是一架永远也填不满的欲望机器。母亲很孤独,她想来到儿子身边拜托这种孤独感。但是,她失败了,她无法走进别人,也无法被别人理解。她始终只是一架承载人类欲望的机器。

  儿子雅克是一个从小喜欢上树的男孩,他的心一直孤独和冷酷。他和马塞尔住在一起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一种虐待和被虐待的欲望。雅克不爱钱财,只要他拿到钱就会去赌场把它们输光。他的心灵如此空虚,他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夜总会的工作只是为了把孤独赶走。他成天上树,只是为了逃避孤独。

  马塞尔是一位从小被人遗弃的女孩,她什么都不会,除了做妓女她不知道能做什么。她也是孤独的,她不停地寻找雅克只是为了被他虐待,被他侮辱。她只是一个边缘的灵魂,一具肉体。

  最后,雅克的妈妈在巴黎只待了两天就离开了。她知道自己不走儿子会杀了她。没有人因为团聚而拜托孤独,他们都是空白的灵魂,最终也会因为空白而消失。

  《蟒蛇》讲述的是主人公“我”在巴贝尔寄宿学校的每周末生活。为了为继在这所学校生活下去,“我”每个周末和巴贝尔小姐去动物园看蟒蛇吞一只活鸡,然后再回学校被迫看巴贝尔小姐年老的身体。巴贝尔小姐是一个老处女,一生未嫁。蟒蛇沉默地吞噬、消化着鸡的时候,“我”仿佛也被巴贝尔小姐的孤独吞噬和消化了。

  这篇小说很像杜拉斯对自己年轻往事的回溯,那种孤独和悲哀伴随着杜拉斯的一生,最终成了杜拉斯特有的文字。

  《道丹太太》讲述的是门房道丹太太和清道夫加斯东的生活。道丹太太是一位六十岁的独居老妇,每天为邻居们倒垃圾,牢骚不断。在这样被她唾弃和厌烦的生活中,她已经度过了十年。

  清道夫加斯东六年前来到这里工作,那时他还只是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他每天积极乐观的生活。但是,最终时间改变了他。现在,他变成了一个不认真工作还酗酒的三十岁男人。他因为和道丹太太一样对生活不满而结成了一种特殊的友谊。

  他们都想走出这样的生活,但是他们都失败了。最终,他们变成了喜欢把怨愤发泄在他人身上的刻薄又极端的人。

  《工地》讲述一个男人在酒店旁边遇见了同住一个酒店的女人,然后他想方设法地去勾引她。在他的臆想里,他深深地爱着这个女人,并愿意为她付出一切,他也认为自己是最值得这个女人爱的男人。

  终于有一天,女人注意到这个男人。她主动对他笑,主动靠近他,并想和他聊天。但是,男人却一再退缩。他希望以退为进,让女人为自己的冷淡而痴迷。因为女人在向他靠近,他突然感觉自己不再像几天前那么爱她。但是,他却把自己当作了一个陷阱,让女人不停地深陷,最终不能自拔,最终主动投怀送抱。

  这四个故事是最具有杜拉斯风格的倾诉,虽然文字都不长,但是对比起她的《情人》,我觉得《成天上树的日子》更是她的代表作。

  杜拉斯的孤独带着时间的滴答声,她用时间的笔触碾碎了很多生活里的假象。无论亲情、友情还是爱情,没有走进心灵,它们都是假象。而人类,最终要被一些假象迷惑,孤独地老去、死去。

  杜拉斯的人生和她的文字恰恰相反,她终生都在和爱情挣扎,似乎不想悄悄地在时间里沦陷。她不停地换着情人,不管舆论的批评,坚守自己的生活方式。

  读过这些文字以后,我突然想问她一生爱过吗?如果她活着,我想问:你爱过哪怕一次吗?也许情人只是填补她空虚和孤独的毒品,她寻找一生,也没根治自己的“病”。最后,她只能在文字里表达出这种孤独,无奈的孤独。

  在她的文字里,我也可以感觉到她对时光流逝的恐惧感,她不知道怎样抓住这些匆匆的岁月。这些故事是在她四十岁时完成的,里面渗透着她的中年危机和对青春的眷恋。似乎每一个文字里都有她的一声叹息。

  时间像一台无形的搅碎机,把人类的梦想和青春都搅碎到岁月里。我们在嘲笑别人的时候也在被命运嘲弄。说到底,那些欲望、金钱、名誉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它们像枷锁一样束缚着我们的人生。可是,摆脱掉这些枷锁,我们到底又想要些什么,没有几个人知道吧。在人生的舞台中,又几个人可以真正主宰到自己的命运呢。

  杜拉斯带着读者上了一次“树”,那是一颗空洞、无根的树,如此的摇摇欲坠、如此的伤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